老紅軍王玉清難忘長征那些年的故事

老紅軍王玉清難忘長征那些年的故事

  老紅軍王玉清作詩一首永遠銘記那次遠征——“長征路上歷艱險,遵義會議轉危安;紅軍將士是好漢,跋山涉水奔陝甘。行程二萬五千裡,三軍歡呼大團圓;中華兒女灑熱血,崢嶸歲月打江山。”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老紅軍王玉清難忘長征那些年的故事,希望讀者喜歡。

  老紅軍王玉清難忘長征那些年的故事

  85歲的老紅軍王玉清幾乎每天都要散步5公里,有時還約上幾個老友去打門球。

  1935年11月初,賀龍率領的紅2、6軍團解放貴州黔西縣城,舉家逃難至此的流浪兒王玉清跑去看熱鬧。

  “人們傳說,‘紅鬍子’殺人不眨眼,專吃小孩子。”14歲的王玉清有點害怕,遠遠看著在街上行走的紅軍戰士,“當時,地主都把賀龍的部隊稱為‘紅鬍子’。”

  “看了一會兒,我發現,紅軍對窮苦百姓很和氣,很好,對地主很兇。”長期忍飢挨餓、受人欺負的王玉清隨即參加了紅軍,成為紅2軍團軍團部無線電臺的一名戰士。

  參軍第4天,部隊離開黔西。從此,轉戰南北、九死一生的王玉清與家人失去聯絡。直到解放後的1950年,他才透過在《貴州日報》上登尋人啟事找到家人。

  幾天後,王玉清隨部隊轉移到湖南桑植縣的劉家坪,從那裡踏上漫漫長征路。

  “我很快就學會了電臺那一套。”聰明的王玉清利用行軍間隙,虛心向老戰士請教。“賀老總好喜歡我,常常用手指彈我的腦袋,還常把重要電報交給我發。”

  “長征太苦了,又要趕路,又要和敵人作戰。”王玉清說,每到行軍最艱難的時候,賀老總都會出現在他們直屬隊的佇列中,給大家鼓勁,“很遠就能聽到他那爽朗的笑聲,他常用親切的口氣問我們‘累不累?苦不苦?’”

  1936年3月,在貴州盤縣,一直守在電臺旁邊的王玉清突然接到朱德、張國燾的電令,要求紅2、6軍團北渡金沙江,西進四川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接到電令,我好高興,立刻把它交給賀老總。”雖已過去幾十年,王玉清仍記得電令的.主要內容——“最好你軍在第三渡河點或最後路線北進與我們會合一同北進。”

  “蔣校長很快察覺到我們要過金沙江,調重兵和飛機圍堵我們。”王玉清回憶,儘管紅軍搶佔了石鼓渡口,但江上沒有橋,船又少又小。“賀老總很著急,平常行軍中他總喜歡開玩笑,這時候他的神情非常嚴肅,兩道濃眉擰成了疙瘩。”

  “我們用木排代替木船過了江。”王玉清說,賀老總又變得談笑風生了,“他右手拿著菸斗,左手指著對岸幽默地對我們說:‘老子勝利了,龍雲這小子失敗了,看他怎樣向主子蔣校長交差!’”

  “糧食好難搞。”要爬雪山了,王玉清和戰友們去籌措糧食,“藏民不瞭解紅軍的政策,受當地反動勢力的煽動,跑光了。”

  “雪山上,死了好多人。”王玉清說。

  最苦的還是草地。

  進入草地沒幾天,王玉清就斷糧了。電臺的炊事班長知道後,把自己僅有的兩把炒麵給了王玉清。

  “我對班長說,你把糧食給了我,你怎麼渡過難關?”王玉清回憶說,“班長說,走一步算一步吧。他是湖南人,後來我們走散了,我再也沒有見到他。”

  後來,連野菜都找不到了。王玉清說,“這個時候,部隊已經不成建制了,各走各的。不少戰友走著走著就倒下去了,身邊的戰友不管認識不認識,都幫著將剛剛犧牲的戰友掩埋好。”

  “我也沒有信心走出草地,就坐在一條水溝邊休息。”四五天沒有吃一點東西的王玉清,渾身無力。“水溝裡好像有魚,但我又沒有力氣下去捉,即使有力氣,也不敢下去,好多戰友陷入這樣的水溝裡,再也沒有出來。”

  就在王玉清絕望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來,軍帽上不是彆著兩根縫衣針嗎?為什麼不去釣魚呢?

  “我將針燒紅後彎成鉤,拴上線,在溝裡碰碰運氣。”王玉清說,“真是天無絕人之路,我居然釣到了兩條小魚,高興極了,第一感覺就是還能多活幾天。”

  “後來,這個方法被許多戰友借鑑。”直到今天,王玉清還為當年自己在草地中的“發明”感到自豪。

  解放後,王玉清曾任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等職。晚年,他作詩一首永遠銘記那次遠征——“長征路上歷艱險,遵義會議轉危安;紅軍將士是好漢,跋山涉水奔陝甘。行程二萬五千裡,三軍歡呼大團圓;中華兒女灑熱血,崢嶸歲月打江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