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的遺產》讀書筆記

《阿波羅的遺產》讀書筆記

  科技是什麼?航天是什麼?似乎只是電視上火箭發射的滾滾濃煙,只是報告廳里老院士的滔滔不絕。航天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是遙不可及,直到讀了《阿波羅的遺產》,我才猛然醒悟,原來這些看似遙遠的高科技,以及它們背後閃耀的精神滲透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總結的,歡迎閱讀!

  六次阿波羅行動帶給人類的科學進步自然是不用多說,月球表面特性、物質化學成份、光學特性被逐一揭示,宇航員還利用儀器測量了月球重力、磁場、月震的資料,科學界對於月球是如何形成的達成了共識。然而它對技術的進步影響更大,十年間,太空行走、交會對接、多人多天太空生存、月面軟著陸、地月往返月球車等技術難關被逐一攻克。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多的技術難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而耗資卻如此之少,僅佔美國聯邦預算的百分之五。

  而且,有誰知道民間氣墊式運動鞋的“中空吹塑成型”製造技術、食品凍幹技術、醫院使用的計算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的影象處理技術等等都是來自於“遙遠的”阿波羅計劃?阿波羅計劃對社會的影響更多還是潛移默化的。 然而,每一個傳奇鑄就的背後都凝結著無數人默默付出的汗水,如此龐大的工程必然離不開無數人默默的付出。實現奇蹟的主要原因在於人而不在於技術。技術史學家認為,“阿波羅”的成功應歸功於一場管理革命,它把政府、工業界和大學凝聚在一起。新的體制和方法指導著50萬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為同一目標工作。我們難以想象,這是一種怎樣的合作,實現這樣的合作又需要怎樣的凝聚力。孫武早以一言蔽之: “上下同欲者勝。”現代社會是個合作的社會,很多浩大的科學工程都是靠著無數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共同的努力來完成,人類三大科學計劃中的哪一個不是如此呢?“曼哈頓工程”的組織者奧本海默就“大技術”工程曾說:“我們知道,避免錯誤的唯一辦法是找到錯誤,而找出錯誤的唯一辦法是集思廣益。” 時至今日,阿波羅已經變成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成為勇氣、理性與探索精神的同義詞。

  美國總統肯尼迪說:“我們決定登月,我們決定在這個十年間登月。不是因為它們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困難。”當美國這架大機器剛剛啟動時,必然會面對許許多多的難題,有前文提到的技術難題,也會有人力物力財力等等的問題。美國能如此快速而有效地解決如此多的難題,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獻言獻策。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在家裡,我們也許是被父母小心呵護的寶貝,也許習慣了家中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活。然而走出家門,我們也就立刻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中,也就是地球六十億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員,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立刻沒了蹤影。一比六十億,數學上已經近似於零,但是五十萬個一,就可以把十二個宇航員成功送上月球!我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三個人的小世界;懷著遠大理想的.我們,總有一天要走出家門,走進社會,甚至走向世界,以自我為中心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50萬人的努力,最後也只有一個阿姆斯特朗接受人們的敬意,更多的人在喜訊傳來時只有自己到酒館裡碰碰杯。自然,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載入史冊,尤其是在自己付出相當的努力之後。

  雖然給人類帶來光明的愛迪生被永遠銘記,但是有誰記得無形中改變我們生活的電腦電視電冰箱的發明者呢?難道就可以因此否定他們的偉大貢獻嗎?當然不能。我想,人們在享受著冰箱帶來的便捷,也許這就是對其發明者最好的肯定了。無數奉獻者的汗水積成長河,人類社會也許也只能前進一小步;但正是因為有這一個又一個小步,才有了歷史長河的源遠流長,波濤滾滾永不停息。熱愛科學固然是每一個科研人員必備的品質,是否甘於寂寞,願意無私奉獻,也決定了他能否取得不朽的成就。 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上,面對著用一個大拇指就可以遮住的地球時,並不覺得自己是巨人,而感嘆“我感到非常,非常的渺小”,也許是因為看到宇宙面前人類的渺小,但是否也可以理解為感覺到自己個人力量的渺小?他清楚地知道,他只是站在明處的那個人,在他的背後,有無數默默無聞的人,他們一直為了這一偉大的目標而努力著,他們懷著對科學的無限熱愛而努力著,他們甘於寂寞、勇於向未知領域進軍。人們總是把對偉大事業的崇敬投射到看的見的那個人身上,殊不知默默在幕後付出的人才是最偉大的人! “我感到非常,非常的渺小。”

  阿姆斯特朗由衷感嘆,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世界地圖上,我們連一個點也不是;在宇宙中,人類還不如塵埃。但沒有我們每一個人的渺小,何來世界的強大?雖然“我”非常非常的渺小,但“我們”可以非常非常的偉大。正確認識自己的渺小,樂於為科學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才有可能終有一天像阿姆斯特朗那樣邁出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