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中班讀書筆記範文

幼兒教師中班讀書筆記範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中班讀書筆記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中班讀書筆記1

  孩子進入中班,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本學期的教學要點。為此我們相繼舉行了諸多生活自理能力相關的活動。本次,我們繼續開展了"疊被子"比賽。比賽環節很平凡,情景引入——規則介紹——比賽現場——頒獎典禮。但是本次比賽的氛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濃厚,我想主要還是要歸功與音樂。

  以往的"疊衣褲"、"整理籮筐"等相關比賽,總感覺趨於走流程,孩子的快樂體驗不多。所以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種能夠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遊戲中習得相關經驗的活動方式。這次,我在比賽環節,給孩子們放了一些較為歡快的、令人亢奮的音樂,當音樂結束後,完成任務的即透過第一關進入第二關的決賽。在這樣的音樂薰陶下,孩子們顯得尤為興奮,動作也明顯加快了!在這樣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快速地操作著,嘴裡孩子默唸著操作要點。音樂的戛然而止,無聲地告訴了孩子比賽的終結!孩子們快速地理解了它的涵義!完成任務的孩子幸福地把小手舉得很高!第二輪的比賽,更是伴隨這激情的音樂和其他孩子的加油助威聲!教室裡充滿了濃厚的競技氛圍!

  我想,這樣的比賽與以往有了很大的區別,關鍵在於音樂的助興!有了音樂,把緊迫的節奏感烘托地淋漓盡致,孩子們的情緒也更為亢奮。很多時候,我們老師一個簡單的想法就能讓活動變得精彩,關鍵在於用心!

  幼兒教師中班讀書筆記2

  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今年的秋季運動會落下了帷幕!本次,我們中班舉行了障礙接力賽、投球個人賽、接力跑三項活動!因為每項活動人數有限,我們經歷了漫長的選拔賽,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這樣的園級大型活動!儘管最後還是有部分孩子沒能參加比賽,但在選拔的過程中,他們也一定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

  在選拔舉牌手時還發生了個小故事,至今仍在我心底盪漾,成了一個心結!我們選擇了一個平時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是並沒有很多表現機會的孩子,做了舉牌手,希望均衡每個孩子的表現機會!但是,沒有過多久,童童就上來湊在我耳邊說:老師,我很想舉牌子!(童童是個表現欲很強的孩子,各方面表現也不錯,平時參賽表現的機會較多)。我當時頓了,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應了她?不行,機會應該均衡給每個孩子。拒絕她?又怕傷了她的自尊心。思考片刻之後,我想適當地否定她也是必要的,這是一個培養她的受挫折能力的好機會。委婉地拒絕,將受挫指數降到最低是關鍵!於是,我將她摟進懷裡說:童童要參加接力賽,每個人只能參加一樣呢!她低著頭想了很久無奈地說:那好吧!可是歸隊沒多久,她又過來了:老師,我真的很想舉牌子。她一臉地真誠,我都無法拒絕!正好,這時候舉牌手去廣播操演出了,就把機會給了她!因為當時場面比較混亂,我也無暇顧及。等我回來,她已經不再舉牌了,聽阿姨回顧說,她說舉牌太累了就回去了!

  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可我內心一直打著結。遇到這樣的事情,我該如何處理?滿足或者拒絕,若拒絕怎樣把對她的傷害降到最低,讓她心服口服??

  幼兒教師中班讀書筆記3

  前段時間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的《孩子們,你好!》一書,感覺受益匪淺。當初之所以看這本書完全是因為被它的名字吸引,覺得書名特別的溫馨,感覺作者應該是個特別富有愛心的人,應該是一個特別瞭解學生的人。

  翻閱厚厚的書本,字裡行間無不投射出愛的光芒和人本主義思想。其人道主義原則和使學生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是阿莫納什維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則,強調教師要熱愛、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們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我想,作為一個教育者,讓孩子們時時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品味探索和收穫的愉悅,享受成長的幸福,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摯愛教師職業者的追求。

  通讀本書,時時刻刻胡被阿莫納什維利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對孩子們無私的關懷所深深感動!尤其第一章《前夜》給我的印象頗深。

  每個孩子都是老師

  要想得到孩子們對自己的愛和信任,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們心靈的秘密,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老師和教育者,這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想想平時,自己經常以長輩、老師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來看待每一個孩子,更別說把他們視為自己的老師了。事實上,如果要透徹瞭解每一個孩子,我們必須走進他們的生活實際,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瞭解他們眼中的世界,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每一個孩子。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學會轉換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學生的身份去和他們交流合作,和他們一起成長髮展。

  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

  開學前的第一天,他仔細翻閱36個孩子的人事檔案,用心解讀每一個孩子,希望第一次與孩子們見面時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記住每一個學生。

  當看到尼亞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門牙全掉了,也只許有很多語音她將很難正確地念出來。不過,這也沒關係,我一定不允許任何一個孩子譏笑她。僅僅只是一句話,僅僅只是阿莫納什維利內心的.一個想法,但是卻讓人看到了他的細心倍至,他對孩子們心靈的呵護。

  反思自己,雖然也留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卻從不曾如此細心關注他們的內心感受,尚不曾時時刻刻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切。開學前更不會去了解每一個學生,事實上還不曾知道自己的學生是誰,好在自己十分重視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期待著看到每一個孩子的笑臉,更希望他們能從內心立刻喜歡上我。

  常常儘管自己也有意去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但是由於班級人數多,所以很難立刻全都記住,最快也需要一週的時間,有時候甚至要用一個月的時間,才能逐漸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而當大家位置調換以後,卻經常會陰差陽錯、認錯學生。

  事實上,孩子們也和我們有著同樣的想法,他們也十分看重第一節課,渴望老師能記住自己,並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來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則更希望在新的學期,讓自己有一個新的開始,希望給老師一個新的印象,讓新的同學和老師也漸漸喜歡自己。每個人都很重視自己的第一次,因此,當我們第一次與學生見面的時候,的確應該多為學生考慮,為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考慮,謹言慎行。

  一封祝賀信

  開學的前一週,他給每一個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賀信,祝賀孩子們長大了,希望自己能夠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希望這個孩子能和班裡其他的35個孩子也都成為好朋友。並且詳細介紹了班級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們自己走進班集體,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裡會有熱情的少先隊員主動來幫助。

  這該是一個多麼細心的老師呀!不但把每個孩子當成大人看待,而且為孩子們考慮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們的顧慮,使每一個孩子盼望著新學期的第一天,期待著看到自己和藹可親的朋友般的老師。

  幼兒教師中班讀書筆記4

  對於成長於文化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曾經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於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於他的瞭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宏大感受。近日於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並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來,不論在什麼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現在閱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符合他倡導的白話文應該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內容,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角色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可以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演講稿,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說,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它把一個文化運動轉變成一個政治運動”。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髮展的過程。胡先生關於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於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雲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於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責任、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幼兒教師中班讀書筆記5

  “習慣”適用於任何國家和不同場所,因而“習慣”越來越被家長所重視,看了《習慣左右孩子一生》這本書,我突然覺得小班年齡的孩子習慣培養是那麼的至關重要。是的,現在有很多成人就是因為小時候習慣沒有培養好而造成了許多的累贅和陋習。

  記得在這本書中一位記者採訪一位中國名人時,記者這麼問:請問您的成功最想感謝的人是誰呢?這位中國名人說:我最想感謝的人是我年幼時剛踏進園地的老師和我的父親。記者覺得很奇怪繼續追問:這是為什麼呢?他笑著回答:因為是幼兒時的老師她教育我東西哪裡拿的就要放到那裡去;吃飯之前要洗手;夥伴之間要友好交往;聽別人說話時,眼睛要認真的注視對方;而我的父親同樣也在我年幼時就告訴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拿回家,不該說的話不能亂說;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在場的所有記者都被他的回答所打動。是的,一個好的習慣如果在你年幼時沒有形成,那麼它將影響你的一生。所以幼兒時,作為一名教師,你的行為習慣對身邊的孩子是影響一生和至關重要的。

  記得我在帶小班時,我常把教育孩子注意衛生,愛護自己的教室掛在嘴邊,但直到進入中班我還是不能改變孩子們隨地扔垃圾的習慣。一次,小胖把一張吃好的早餐垃圾隨手扔在了走道上,但小胖似乎又意識到了什麼,回頭看了看,乘這一個契機,我並沒有給與批評,而是自己走過去撿起了這個垃圾,也許是我這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小胖帶動了別的孩子,他走進了教室對別的小夥伴說:我把垃圾丟外面了,是老師幫我撿的!於是我笑著說:這是我們中二班的教室和走道,我可不想讓它變髒哦,我愛我的孩子們,還有這個教室!然後我自信的走開了。從那後,孩子們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的習慣就這樣養成了,也許,這樣的習慣只要成人的一句話和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但它確實那麼的重要。所以,教師你的形象和行為習慣對孩子們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有很多的教師和家長總覺得孩子壞習慣總那麼難改,不知道大家自己意識到了沒有,其實改變孩子們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在他身邊那位最重要,最模範的你。也許你也會把垃圾隨手一丟,也許你和朋友交流時也會隨口一句髒話;也許你把用好的東西也會隨手一放,但你的孩子就是把你當做模仿物件,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他們的世界裡都影響一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