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馬丁·普赫納《文字的力量》

讀書筆記:馬丁·普赫納《文字的力量》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馬丁·普赫納《文字的力量》,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本有意思的書,選取了歷史上影響歷史程序的16本書,從書籍本身的解讀,歷史背景,涉及到的作者及文明,由淺入深的解讀,是一本“文學”或者說是“文化”的簡明歷史教程。

  作者馬丁·普赫納教授講述了文字的大歷史。從文字的意義說,文字可以說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工具之一。阿根廷文學家博爾赫斯有句名言:人類的工具大多是四肢延伸,棍棒延長了手臂,輪子延長了腿腳;只有文字和書籍是大腦和精神的延續。

  普赫納則直截了當地說:地球是一個由文字建立的世界。文字是語言的書寫符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資訊的視覺訊號系統。這些符號能書寫由聲音構成的語言,使資訊傳到遠方,傳到後代,產生了文明,沒有文字的另類人類都趨於消亡。

  本書是文學是歷史,是一本可讀性強的作品,時間軸脈絡清晰。

  文字的發明和傳播是人類一個質的飛躍。語言固然是人類溝通和交流的工具,但語言的侷限也顯而易見,它是即時的僅存於人的記憶,儲存和流傳的時空十分有限。文字不僅使先人的智慧和思想在更廣闊的空間裡世代傳承,同時也激發了人類的想象力,開啟了人類互聯互通、以觀念角力的新時代。

  文字是語言的`一種表達方式,其力量是巨大的,其影響是深遠的。而文學影響世界文明的階段從宏觀來看,文學塑造人類、創造文明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文明初期:這一時期誕生的文學是由口語相傳的故事整理成文字,新奇的文字工具由抄寫員主宰,文字系統非常複雜,僅少數人能掌握。

  2、軸心時代:創造出“教師文學”,成了各種文明的思想底色。不管是耶穌、釋迦牟尼,還是蘇格拉底、孔子,其留下的作品和思想都是由其追隨者整理出來的教學和談話記錄。

  3、出現獨立作者:文字和文學開始普及,在模仿古老文學形式的基礎上,不斷創造出小說等新文學形式。

  4、大眾文學的新時期:紙張和印刷術的廣泛應用,和文學一起,讓地球成為一個被書寫的世界。讓經典得以儲存,也讓通俗文學變得繁榮。

  在具體的視角下,文學是透過直指人心來改變世界的。比如,亞歷山大的征服,是被一部傳奇史詩所喚醒的。人類第一次近距離觀看月球時,使用的也是文學的意象和語言,點燃了無數人對浩瀚宇宙的嚮往。文學的發展和文明的歷程,是真正的“同呼吸,共命運”

  我們創造了文字,文字反過來塑造了我們,如果說文字塑造了文明和世界歷史,那是因為文字首先塑造了我們人類自己。人類因為使用了文字,才產生了複雜而精妙的概念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我們變得比以前更聰明,也更復雜,同時我們也變得很自大很狂妄。文字的使用,深刻地影響了,甚至說是再造了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我們的思想變得過於複雜,我們被自己創造出來的觀念所異化,我們是自然界最聰明的物種。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厚實的世界歷史,向人們述說了一大堆,一長串歷史故事,犀利的筆法,巧妙絕倫的連結,讓我們看懂了世界!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資訊”,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字的載體也發生了變化,我們有了不僅限於文字傳播的新媒介——網際網路。一個老內容搬到一個新載體上之後,內容本身也必然會發生變化,人們受載體的限制,漸漸傾向於閱讀短小精煉的文字,長篇大論慢慢變得不受歡迎,更多的人甚至迴歸了聽覺和視覺傳播,資訊的傳播變得碎片化了。

  海量的,快速切換的,彼此沒有邏輯的碎片資訊,造成了人們對資訊根本態度的兩個轉變:第一,只關注當下,而漠視歷史;第二,因為喪失了事件概念,我們也就喪失了對資訊進行闡釋的能力,除了娛樂,我們對資訊別無所求。

  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別是電腦、手機的普及,人人可寫文章變得方便,發表也很隨意,如何利用好,輿論導向,傳遞正能量,把握人生觀,做一個脫離低階趣味的人。

  文字有一種力量,可以使茫然者找到目標、自卑者擁有自信、失敗者重拾驕傲。

  文字有一種力量,讓我們能用心去讀懂一個人,瞭解他(她)的情感、感受那些故事背後的歡喜與失落。

  文字可以記錄現在,可以緬懷過去,也可以展望未來。

  一段文字,可以伴隨人的一生。

  一種力量,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用講故事的方式串聯起一部世界文學史。從經典文字到電子螢幕的時代,文字被髮明到被各種消費的歷程原來對物質世界的巨大變化影響深遠。

  本書邏輯清晰,論點明瞭,論據紮實,難得的是一點也不枯燥,可讀性非常強,每天晚上都讀得欲罷不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