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創新招術之一 多角立體法

高考作文立意創新招術之一 多角立體法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立意創新招術之一 多角立體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所謂“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氣”,有高遠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識。有了才識,就具備了發展創新的意識和氣量,就從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域性與選擇目標的能力;有了才識,就能形成獨立之見,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氣概和膽略;有了才識,就有了創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對機遇和挑戰,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識是高考作文的制高點,它決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學立意不遠的主要原因,是囿於自我的狹小天地,他們只停留在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於平淡,流於“小氣”。那麼文章怎樣才能寫得立意深遠而有才識呢?

  一、不斷超越,拋棄小我為大家。深刻高遠的.立意總是與“自我”無緣的,所以,必須超越自我侷限,追求更高的精神、價值、情感。必須把現實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論事,儘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長遠的、人生的目光去審視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階到高階,由淺到深的大致順序是:自我→家庭→集體、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宇宙。如“習慣”,多數考生就習慣寫習慣,或生活習慣,或學習習慣,或性格習慣等,自甘平庸,流於一般。若能從宗教談到哲學,從理性高度對習慣加以思考,從科學談到政治,從歷史發展的層面對習慣進行反思,從我國改革開放的現實,對習慣發出挑戰,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習慣了。這種習慣自然超越了一般,顯示了非凡的才識。

  二、運用發散思維,古今中外縱橫。針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尋求答案,由一點向四周輻射的開放性思考,便是發散思維。發散思考的實質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展開多角度思維。“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古往今來地聯想。它由過去、現時、未來三部分組成。“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面八方地聯想。由“水”想到長江、黃河、黑龍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國的江河湖海,都屬橫向思考,它能使認識向四周延伸拓展。

  正如每一條大道總有許多岔路,每個人在一生總會遇見不少抉擇的關口。是啊,許多事物需要選擇。形而上者,如魯迅為改造國民性而棄醫從文;形而下者,如張愛玲所說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選。一條道路固然單調,但有時候,太多或太難的選擇未嘗不是一種痛若。這種痛苦,是心靈的痛苦。

  前些日子,在看陳寅恪的著作——一些唐宋史論及《柳如是別傳》。我感慨於陳寅恪堅硬的品格。他始終保持著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尊重事實,保持著對史學、對民生的終極關懷。國民黨時期,他寫下“九鼎銘辭爭頌德”;十年動亂中,他又寫下“文章唯是頌陶唐”。由於他的堅貞不阿,他屢遭迫害,以至於哀嘆“淚眼已枯心已碎,莫將文字誤他生”,他從未放棄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於目盲腳臏後寫成皇皇鉅著《柳如是別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