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的成語故事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的成語故事

  出處:這個成語來源於《資治通鑑·漢記》。

  失之毫釐 差以千里這個成語來源於《資治通鑑·漢記》。

  趙充國,是西漢時代的人。有一次他奉漢宣帝的命令去西北地區平定叛亂。

  趙充國到了那兒,一看形勢,發現叛軍的力量較大,但軍心不齊。他就決定採取招撫的辦法,避免兵士遭受重大傷亡。

  經過他的努力,果然有一萬多叛軍前來投誠。趙充國便打箅撤回騎兵,只留一小部分部隊開墾土地,等待叛軍全部歸順。

  可是還未等到他把情況上報皇帝,皇帝卻已下達了限時全面攻擊叛軍的命令。經過再三考慮,趙充國決定還是按照自己原來的打算去做招撫叛軍的工作。

  趙充國的兒子趙卬聽到這個訊息,急忙派人勸他父親接受命令,省得因違抗皇帝命令而遭殺身之禍C反正是皇帝命令出兵,打勝仗還是打敗仗,都由皇帝主要負責。

  事實也確實如此。趙充國曾向皇帝建議讓酒泉太守辛武賢去駐守西北邊境,但皇帝卻採納了丞相、御史們的.建議,派了不懂軍事的義渠安國帶兵,結果被匈奴人殺得大敗。

  有一年,金城、湟中糧食大豐收,穀子的價錢很便宜,趙充國向皇帝建議收購三百萬石穀子存起來,那麼邊境上的那些人見到軍隊的糧食充裕,人心歸順,他們想叛變也不敢動了C

  可是後來耿中丞只向皇帝申請買一百萬石,皇帝又只批四十萬石,義渠安國又輕易地耗費了二十萬石。正由於做錯了這兩件事,才發生了這樣大的動亂。

  趙充國想到這些,深深地嘆了口氣說:“真是‘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啊!如今戰事未停,危機四伏,我一定要用生命來堅持我的正確主張,替皇帝扭轉這個局面。我想,明達的皇帝是可以對他講真心話的。”

  於是趙充國把撤兵、屯田的設想奏報皇帝。宣帝接受了他的主張,最後招撫了叛軍,達到了安邦定國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