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通用10篇)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通用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1

  今天是元宵節,下午我看見媽媽在包餃子便央求媽媽讓我也參加包餃子,媽媽同意了。

  我洗乾淨手後,便拿起餃子皮,另一隻手則拿著勺子在盆裡挖出餡,放在餃子皮上,然後把餃子皮對摺,用力一捏,再把其餘部分的皮重複在一起捏好,這們一個最容易、最普通的餃子就誕生了。

  我連包了幾個容易的,發現媽媽包的餃子中間有一些突出的褶皺,十分美觀。於是我又學起媽媽的包的餃子來。我先在最中間捏一個長長的而又突出的褶皺,再旁邊又多捏四五個褶皺,這樣一個有五角星的尖兒,又有太陽的半個身體的餃子真是個“二不像”的餃子。

  接下下來,媽媽又教我來包,像她的餃子一樣挺著腰身上刻滿十多條褶皺。步驟是先將餃子皮從中間捏合,再分別從左右兩邊捏褶皺,每邊都捏上四五個褶皺,這樣一個餃子上就有八到十個褶皺,看起來虎背熊腰的,雄赳赳的。但一輪到自己做時,卻不像媽媽做起來那樣的簡單,卻像打敗仗的將軍,喪氣消失了,幾個餃皮我是勉強過關了,但媽媽看出我有些洩氣的樣子,鼓勵我說:“別灰心,多練習就熟練了,我像你這樣大的時候根本不會包餃子了”。

  媽媽誇獎我說:“今天你第一次包餃子就學會了兩種包法,真不簡單”。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2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慶典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普天同慶。當時掛燈於門上,除了節日期間照明之外,多是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至元宵節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2000餘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

  燃燈之俗始於漢代,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建立道教,把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

  元宵節成為燈節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於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開宵禁,命點千盞花燈,張燈三夜,成為一時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間,放燈時間又增至五夜。起於十四,止於十八。更為興盛。故有“宋時湯圓隋時燈”之說。而且在宋代出現了燈謎,即將謎語系於燈上,使人們在賞燈之際伴以猜謎,更添情趣。“燈謎”一詞即源於此。明永樂七年,宮廷下詔“元宵節自十一日始,賜節假十日。”成為歷代最長的燈節,也形成了全民性的節日。到了清代,燈節假日改為四天,但盛況不減。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一直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新春佳節才算落下帷幕。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3

  今天是元宵節,本來打算去椒江看鬧花燈,可是老天不作美,斷斷續續地下著雨,我們只好改變計劃,經過討論,我們決定在家隆重舉行才藝大比拼活動,三場比賽都由爸爸來當裁判。

  第一場是打乒乓球比賽。首先是我發球,我左手拿乒乓,向上一拋,右手用乒乓板用力一拍,球就凌空飛起,只見媽媽向它發出了“驅逐令”,乒乓球如同流星似的向我飛來,我輕而易舉地接住了,來了個“大反攻”,球又向媽媽那裡飛去。眼看就要落地了,沒想到媽媽眼疾手快,來了個“井底撈月”,把乒乓球勾了上來……最後,我還是輸給了媽媽。

  第二場是輪滑大比拼。本場的規則是:在60米的場地上,看誰用的時間短。於是,我穿上輪滑鞋,我暗暗自喜:我一定把你輸得落花流水。爸爸隆重地宣佈:“預備,開始!”我像一支離開了弓的箭一樣滑向終點。媽媽看了,豎起大拇指說:“你可真行,滑得那麼快!”接下來,媽媽換上輪滑鞋,搖搖晃晃地,眼看就要到終點了,卻摔個四腳朝天,我笑得前俯後仰,不容置疑,這場比賽我贏了。

  第三場是做元宵比賽。我趁爸爸不注意,與媽媽商量,我們決定一起來做,很快,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元宵端上了餐桌。你看看我,我看看他,大家都笑了。

  我覺得,今晚的元宵節吃得特別香,過得特別快樂。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4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吃湯圓、猜燈謎可有趣了,今天我們家就舉行了一場燈謎遊戲。

  吃過圓圓的、甜甜的湯圓,我們就開始玩猜燈謎的遊戲了。只聽媽媽說:“妹姐多,蓋紅被,挨著睡,不到秋天不出來。打一水果。”“石榴!”弟弟大喊。爸爸又問:“佳人離去,椅木憂傷。打一字。”我想了想說:“桂!”媽媽微笑著又問:“百裡挑一,打一節氣。”姥姥急忙說“白露!”媽媽又問:“天哭了,打一名詞。”我不太確定地說:“天……空?”媽媽點了點頭。

  做完遊戲,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去公園看花燈了,裡面有好多人,真熱鬧。小朋友們在公園裡一起玩耍,大人們在一起有說有笑。我和弟弟跑到河邊看到一艘大花船,我急忙叫上爸爸媽媽。爸爸說:“走,我們上去看看!裡面應該有許多你們想看的、想玩的。”我們來到船上,我看到好多人在一起玩遊戲,大人和小孩一起在玩老鷹抓小雞,我們很快也加入到裡面了,玩得真開心!我們還去猜燈謎了,有好多我不知道的,爸爸說:“孩子,回家了要多看看書,多瞭解一些字和詞語的意思,慢慢的你就懂了。”我點點頭。

  今天的收穫真不少,也學到了好多知識,我的“詞庫”又增加不少,我以後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個有用的人!今天,真是愉快的一天!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5

  當人們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悅中時,餘興未盡的又迎來了中國另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人們稱夜晚為“宵”按照中國的`傳統,在這一天里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還要出門賞月,燃放煙花,囍猜燈謎,共吃夜宵,閤家團聚,共慶佳節。

  今年也不例外。元宵節的夜晚,我和媽媽來到了街上。街道上人山人海,在一家大超市的門前,舉行了猜燈謎活動。我和媽媽連忙擠了過去,你那裡早已圍得水洩不通。我抬頭看到一張謎紙:我的心——打一字。我心裡想:我就是吾,吾字加一個豎心旁就是“悟”字。我連忙把謎紙揭了下來。擠到閱獎處對答案,果然對了,經過我和媽媽的擠次腦力大作戰,我們抱著五六件禮物回家了。

  回到家,我們全家圍著吃元宵,媽媽把煮好的元宵端到了每一個人的面前,那熱騰騰的的元宵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爸爸說:“這吃元宵也是有學問的。四個表示四喜臨門,把個表示八面玲瓏,十個表示十全十美。”隨著爸爸的話,我把元宵送進了嘴,那餡甜到了我的心裡。

  吃過元宵,大家都來到樓頂,一邊看煙花一邊閒聊,大家都沉浸在了節日的歡樂中,到處都洋溢位一種愉快的氣氛。

  元宵,是新年後的第一個滿月,它寄託著人們的美好心願,象徵著閤家團圓。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和和睦睦。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6

  今天是我們中國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元宵節,晚上,我戴著紅彤彤的“小牛角”髮夾,左手提著用紙做的小燈籠,右手拿著帶燈的魔法棒,快樂的穿梭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

  一個個煙花帶著紅紅的火星竄上天空,只聽得“嘶、嘶”幾聲,夜空中綻放出幾朵美麗的花朵,它們有五顏六色的滿天星、紫色的牽牛花,有的更像是從銀河上落下的繁星……真是絢麗多彩!

  “咚咚嗆、咚咚嗆”,震天的鑼鼓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我們跟著人群來到鑼鼓隊的旁邊,“哇!”只見他們穿著綵綢的表演服,用毛巾紮成兩個小牛角,濃妝豔抹的好精神呀!震耳欲聾的鑼鼓聲,歡快優美的秧歌舞,生龍活虎的舞龍隊,給這個元宵節帶來了歡快的氣氛。人們擠來擠去,爭著要看他們的風采呢!人群中不時發出驚歎聲和鼓掌聲,大街小巷到處閃爍著“小牛角”的光芒,看來今年真是“牛氣沖天”呀!

  今年又增加了一個慶祝元宵節的時尚專案——放孔明燈。你看!伴隨著五彩繽紛的煙花,一盞盞“紅燈籠”“黃燈籠”“白燈籠”冉冉升起,飛向高空。傳說孔明燈又叫許願燈,可以幫助人們實現願望,我帶著一盞紅色的孔明燈來到醫院,為住院的爺爺放飛我們的祝願,希望爺爺早日康復!

  我們來到樓下,拆開包裝,把紙製燈籠張開,寫上祝福爺爺的心願,然後點燃蠟燭的四個角,熱氣立即充滿燈內,孔明燈帶著我們的祝願,隨風飄到城市高空,猶如星星點綴天空,真是好看!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7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老奶奶,手兒巧,做花燈,鬧元宵,西瓜燈,兔子燈……”這是大街上隨處都能聽到的兒歌,隨著這首充滿童趣的兒歌,在銀盤似的明月照耀下,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了人民廣場。

  人民廣場正在舉行著元宵節晚會,看著夜晚的天空上,飄滿了五花八門的花燈,在廣場的中間是一個有紅毯鋪成的圓形舞臺,而人民廣場的最左邊掛著元宵節不可缺少、積聚人氣的花燈謎。在這一路上,元宵,糖人,糖葫蘆……各種小吃檔口吸引著遊客。這才有過節的氣息嘛!十五的天氣有些寒冷,但也抵擋不住我的喜悅,我跑到了圓形舞臺下,找到個座位,來觀看晚會,晚會上有京劇,歌劇,小品還有我最最喜歡的相聲,演員們的精湛表演把觀眾們笑的人仰馬翻。

  晚會結束後,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一起去猜燈謎吧!”我們兩個跑到了人民廣場的最左邊,這次猜燈謎,只要猜對了就可以獲得一份神秘小禮物,我迫不及待的拿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遍地鮮花(打一地名)。我仔細的想了想,“咦,這不是我的家鄉長春嘛。”我向那位工作人員阿姨說。“恭喜你小朋友,你去賣元宵那裡免費領一份元宵吧!”我得意洋洋的接過“免費領取券”跑到兌獎處,得到了一份芝麻元宵,開心的吃了起來。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煙花秀的場地,煙花五彩繽紛,有很多形狀、顏色,非常的漂亮,真有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景象!

  元宵節,使我得到快樂,讓我在寒冷的天裡,覓到了溫暖!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8

  正月十五已經過了好幾天了,但我還回憶著那段包元宵吃元宵的經歷。

  那一天我和媽媽去商店買做雨花石元宵需要準備的東西,有面粉、可樂粉、芝麻陷,先把一團面把它和好,為了不讓面粘,能夠把麵粉灑在面裡,然後再把面從中間切開,把可樂粉放到一邊的面裡,再把兩團面做好,再把褐色的面放到白麵上,把面分成四份,然後取出其中的一份做一個小餅,然後把芝麻餡放進去,然後把口封好再團圓來就能夠了,元宵能夠有大有小,有粗有細,這樣才像真正的雨花石元宵了。

  煮時用下頭漏的勺子把雨花石元宵慢慢地把放到鍋裡,煮時要用熱水煮,煮的時間要半個小時,因為皮有點厚,等了10分鐘、5分鐘、3分鐘……我很想快點吃上雨花石元宵。

  不一會元宵出鍋了,我先把元宵用漏勺盛起來,再用勺子盛一碗水,把雨花石元宵放到碗裡,想用筷子夾起來吃,可是媽媽看到了,攔住我,說:“此刻雨花石元宵很燙要用勺子慢慢的吃,”我忍著,我拿起小勺子,輕輕地盛一個,然後慢慢地吹了一下,再細心翼翼地把雨花石元宵放到嘴裡,吃了一下,真是太好吃了,真是美味呀,看著這既漂亮又好吃的雨花石元宵,我又想再吃一個,我又慢慢地品嚐這“神奇”的元宵,這元宵是我自我包的,我吃著元宵不禁笑了起來。

  經歷了這一次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的過程。我覺得第一次包元宵我很有收穫,明白了媽媽以前是那麼辛苦地為我們做飯是多麼不易,我們做孩子的要幫父母做家務。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9

  今天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春節之後第一個重要的節日,它又稱為上元節、元夕或燈節。

  元宵節有兩個重要習俗,其中一個便是眾所周知的吃元宵了,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是淵遠流長。聽說早在宋代那個時分盛行著一種元宵節的奇特食品,這個食品最初被稱為“浮元子”,“浮元子”就是今天的元宵。其中一些做生意的商人還給他們起了一個很有寓意的名字叫“元寶”。這種用糯米包裹著各種餡兒的圓形,風味各異,一口咬下去香味灌滿整個口腔,讓人耐人尋味!

  元宵節的另一個習俗,便是盛行全球的猜燈謎了,這也是獨具中國特徵的、富有民族作風的一種文娛方式。在我國古代就已開端盛行,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家家戶戶街頭巷尾都要掛滿彩燈,放煙花。大家把謎語寫在紙上,貼到五光十色各種外型的彩燈下面供人們去猜,饒有興味。後來猜燈謎,固然有的變了方式,但依舊是元宵節一種不可短少的文娛方式。

  晚上,媽媽早早的煮了糯米、黑芝麻製成的元宵,我們全家坐在陽臺上邊吃元宵邊觀賞天上又圓又亮的月亮,它像一個白玉盤掛在夜空中,媽媽說:“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我對著月亮悄然許下自己的願望:願春暖大地,中國安全,家人永遠幸福安康!

  歡樂的元宵節初中作文10

  今年的元宵節,我們一家是在奶奶家過的。奶奶提前就對我們說過:“元宵節是很熱鬧的,因為元宵節我們老家有這樣一個風俗習慣。”大街上掛著許多好看的花燈,我聽著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過了大年就眼巴巴地盼著元宵節快些到來。

  元宵節終於盼到了。晚上,我吃完飯就帶這妹妹蹦蹦跳跳去看燈。我們一口氣跑到大街上。喝!燈真多啊!這裡來一條“龍”,那裡來一條“龍”,扭扭擺擺的滿街都是,五彩繽紛,鮮豔奪目!看的人也真不少,不說是人山人海,卻也擁擠不堪,熱鬧極了。

  只見那些龍燈張牙舞爪地時而降下,時而騰起,有時“龍”的肚子幾乎都碰到地面了,卻又一躍而起。這樣不斷上下翻滾,真是姿態萬千。我的眼睛跟著上上下下,簡直應接不暇了。

  看啊,那邊還有獅子燈。那獅子就像活的一樣,它那兇惡的樣子,一眼看去,真能嚇得你後退三步;然而,它那笨拙的體態,又使人擔心它究竟如何,可是當它舞動起來以後,卻是那樣靈活,十分可愛,只見它張開口,兩眼裡分別裝著的手電筒,炯炯發光,露出一副百獸之王的神態,球燈閃到哪裡,它就撲到哪裡。甚至還做了一個“臉朝大地肚向天”的“翻肚”動作,引得人們喝彩不迭。

  這一夜,到處都是“咚咚鏘鏘噼噼啪啪”的聲音,到處都飄散著爆竹的硝煙味,到處都洋溢著歡歌笑語;遊動的燈籠和閃爍的電燈匯成了一片燈海。這個元宵節過的太開心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