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走四方八年級單元作文

背起行囊走四方八年級單元作文

  背起行囊走四方,踏著是歷史,揹著是書箱,縱身幾千年,橫跨幾萬裡。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背起行囊走四方八年級單元,歡迎閱讀。

  篇一:背起行囊走四方

  背起行囊,和幾個愛遊歷的朋友,在今天難得的休息日,蹬著山地車出發了。

  新修的旅遊大道真是順暢,用力一蹬,車嗖的如離弦的箭一般。我們彎著腰,目視前方,呈線形疾速前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接著駛入山間小道,顛簸的山路考驗著我們,我們咬著牙艱難地行進,終於到達了山腳下。將車子停放在山下的小廟裡,換上簡裝,我們的登山活動開始了。

  山道修得比往日好多了,有了臺階,我們拾階而上。但登山的感覺似乎不如以前那麼有興致,於是,我們換了個少有人走的小路,開始爬山。只要留心著自己的腳下,手拉著灌木枝,就能快速地前進。中間休息了幾次,水也喝了兩瓶。哎,一個冬天沒有出遊,身體真有點吃不消。稍作停留,不敢耽擱,畢竟無限風光在險峰,誰也沒有欣賞眼前風景的心緒,就又繼續上路了。歷經3個小時,終於將軍頂被我們踩在腳下。

  來不及喝水,顧不得吃東西,我們快步走到懸崖邊,拿起照相機,如飢似渴地選擇自己所心儀的風景,按下激動的快門,希望的種子便播撒在心靈深處。而後,就疲憊地坐下,互相靠著,邊喝水吃東西,邊欣賞周圍的美景,彷彿在享受一頓大餐。

  夕陽西下,我們才依依惜別大山的挽留,收拾起行裝,也收拾起一切。那尖峰,那岩石,那白雲,那清風,還有那一切的一切,隨著我的夢想都裝在我的行囊裡。背起行囊走四方,我很小就有這樣的夢想。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第一天班主任就選擇班幹部。他依據學生的個性和愛好來點將。我因為地理知識豐富,無人競爭過我,就當選為小小的地理課代表。從此,我就追隨地理老師,替她收發作業,給她當隨從搬運教學用具。當然,作為回報,可愛的地理老師將其所有書籍和畫報都讓我一一欣賞了。看著那迷人的地理風光照片,我的心再也收不回了,日裡夢裡都是它們,魂牽夢繞的。酈道元\徐霞客所走過的就是我心中的所向往的。

  可陰差陽錯,還是幹上了教師這一行。雖然整天忙於知識的傳授中,但稍有閒暇,就會到近處去做做旅行家的夢,去體驗行者的樂趣。

  現在,有了那麼一點經濟實力了,遠遊將是我下一步的計劃,下一步的夢。

  篇二:背起行囊走四方

  背起行囊走四方,踏著是歷史,揹著是書箱,縱身幾千年,橫跨幾萬裡。——究竟是什麼有這麼大的威力呢?對了,這就是文學,是古代的寫景。

  而又因為其情景交融,故不僅可以使人見景,又可使人通情,可謂是世上最划算的旅行了。

  在這裡有張九齡《望月懷遠》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戀戀念情;有王維《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奇風光;有李白《早發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疾濟喜情;有青蓮《論詩》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情雅韻;有太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依依離情;有李商隱《晚情》中“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的珍老惜時;有張繼《風橋夜泊》中“孤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綿綿旅情;有俞文豹《清夜錄》中“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天然哲思;有柳宗元《漁翁》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的鄉村剪影;還有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中“白鳥飄飄,綠水滔滔”的冶情佳境……

  面對這些美妙的詩句,我們似乎可以研究一下古詩詞中“情,思,景”的關係。明代的袁宏道在《敘小修詩》中曾說:“情隨境變,字逐情生。”同時代的學者袁枚也說:“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

  那麼,在對古代詩詞的管中窺豹中,似乎可以得到一個關於“情,思,景”的這樣的結論:以情觀景或因景生情,然後又由景而思。這或許是大多數作品的寫作模式,我們把這種寫作模式叫做“即興寫作”。那麼,在“即興寫作”中應偏情呢,還是偏景呢?

  清代的吳喬這樣說:“古詩多言情,後世之詩多言景。如《十九首》之中:‘孟冬寒氣至’,建安中之子建《贈丁儀》:‘初秋涼氣發’者無幾;日盛一日,梁陳大盛,至唐末而有清空如話之說,絕無關於性情,畫也非詩也。夫詩以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唐詩能融景入情,寄情於景,如子美之:‘近淚無乾土,低空有斷雲’;沈下賢之:‘梨花寒食夜,深閉翠微宮’;嚴維之:‘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祖詠之:‘遲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景中哀樂之情宛然,唐人勝場也。宏嘉人依盛唐皮毛以造句者,本自無意,不能融景,況其敘景惟欲闊大高遠,於情全不相關,如寒夜以板為被,赤身而掛鐵甲。”

  這其中便揭示了詩的創作原則:“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融景入情,寄情於景”。至於孰輕孰重,不言而明。

  本著這些原則,繼續賞析古代寫景的詩,璣珠與瑕疵便會自生。

  應該說,這是確是一場划算的旅行,不僅領略了天下風光,更瞭解了詩人的心胸情懷,還能小試牛刀品頭論足,快哉快哉!

  篇三:背起行囊走四方

  今天,我們年少,意氣風發,雲集於孕育知識,陶冶情操塑造靈魂的校園;明天,我們將肩負重擔,揹負行囊走四方。

  要使明天陽光撒滿小路,今天我們該怎樣裝點自己的行囊呢?

  首先,我要裝入王進喜的“鐵人”精神,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拼命幹活。他帶領著自己的隊員,在茫茫大草原上露營,糧食不足,就著鹽水吃野菜。沒有公路,沒有運輸工具,王進喜就帶領大家靠人拉肩扛,把六十多噸重的鑽機從火車上卸下來,再運到鑽井地。打井時需要水,王進喜就和大家用臉盆,一盆盆端來幾十噸水。果然黃天不負有心人,大慶油田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鑽,打出了原油。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但他能做到,他的隊員能做到。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就是堅持不懈的精神。現在我們許多同學都嬌生慣養,不能吃苦。這種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我要第一個裝入“行囊”的就是堅持不懈的精神。

  然後,我要裝入任長霞那取於和黑暗勢力作鬥爭的精神。任長霞是我再家中的電視上知道的。她是一個什麼官,有哪些主要事蹟,我都忘了,不過我想她應該就是人民口中說的清官,國家的'好乾部吧!她雖然是個女流之輩,但她巾幗不讓鬚眉,取於和貪官汙吏作鬥爭,為老百姓,為國家作了許多好事。但最可惜的是,她好象再一起大案中死去。任長霞的生命是結束了,但她的靈魂,那不怕邪惡的鬥爭精神,卻沒有結束,並且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所以我也要將這取於和黑暗作鬥爭的精神,裝進我的“行囊”中。

  最後,我還要將文天祥那一腔熱血,對祖國無比熱愛的精神,裝入我的“行囊”。文天祥是死了很久了,但他的愛國精神卻還在。他被俘在過零丁洋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語中,沒有一個字不表現出文天祥對祖國的熱愛和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精神,他一直不降於元,最終被殺了,因此也就留下了這千古名句!是什麼使他這麼的堅持不降呢?就是他那愛國的精神。所以,我要將愛國熱情裝入我的行囊。

  在我未來的“行囊”中,我裝進了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是我第二個裝入的和黑暗作鬥爭的基礎,而第二個又正是我第三個裝入的愛國精神的基礎。行囊中有了這三個必備之物,我想好男兒會“志在四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