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支書”王光國先進事蹟材料

“愚公支書”王光國先進事蹟材料

  王光國同志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他開闊的眼界、艱苦奮鬥的作風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敬佩。下面語文迷為大家代理了王光國同志的先進事蹟材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再堅硬的岩石,也硬不過人的意志,再難的路,也會在腳下延伸。”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光國曾經這樣說。他率領鄉親絕壁鑿路的壯舉被媒體報道後,感動了億萬中國人,被人們稱為“愚公支書”。“天路”修通了,“愚公”沒有停歇。王光國又開始了新的盤算,他帶領村民接力開闢出了一條精準脫貧的“致富路”。2016年6月,王光國榮登“中國好人榜”。

  6月的店子坪,藍天如洗、遠山如黛。從海拔1500米的最高處驅車而下,滿眼鬱鬱蔥蔥,賞心悅目的畫面盡顯眼前:青綠的大山、寬敞的鄉村路、漂亮的小區房、成片的獼猴桃林、熱鬧的農耕場地,一幅幅鄉村美景圖,正在凸顯著這個高山之村的變遷。很難想象,幾年前,這裡還處在山窮水窮人也窮的狀態,村民“吃著洋芋頭、烤著疙瘩火”,人均年收入不足2400元。

  2016年3月8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光國正在接受媒體採訪。圖片來源:荊楚網

  1.絕壁鑿路,帶領村民開啟“希望之門”

  王光國所在的店子坪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176戶673人,村裡距龍坪鄉集鎮有20多公里,再加上山路崎嶇難行,多年來,村民們只能沿著洋芋河峽谷兩岸懸崖峭壁上的羊腸小道行走,上學、就醫、趕場等出行異常艱難。由於交通極為不便,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勞動成本,貧困的陰影世代揮之不去,也留下了許多沉痛的記憶。從王光國記事起,村裡先後有6人不慎墜崖失去了生命。

  2005年,已經擔任村支書的王光國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路,連通村裡和高坪鎮、直達縣城!

  村民大會上,王光國話音剛落,會場就炸開了鍋。

  修路,談何容易,錢從哪裡來?絕壁怎麼鑿得開?有人甚至鬧鬨起來:“國娃子,你在開玩笑吧,從這兒能修得過去公路?”“要能接通到河對岸的路,我把姓都改了!”

  “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十年!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著幹,總要修通這條路!”面對質疑和反對的聲音,王光國並沒有反駁,而是挨家挨戶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給村民講道理。

  村民們終於被王光國的堅毅打動,在上按下紅手印、簽上名字,齊心協力修山路。

  臘月初九,100多位村民打響了“移山”開路第一炮。

  修路之初,沒有啟動資金。王光國毅然關掉了自家開辦的養豬場。工地上沒錢買炸藥,他拿來妻子賣豬的`1500元錢。在王光國記憶裡,最艱難的還是2006年3月18日那天,村民歷經一個冬天在河谷上壘起的一道20米長的駁岸瞬間轟然垮塌。村民們辛辛苦苦的成果,頃刻毀於一旦,大家都很難過,個個眼裡含淚、捶胸頓足。

  從那次垮塌之後,修路的人開始越來越少。為了振奮人心,重燃群眾修路的熱情,王光國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還有一個人,我就一定會堅持到底!”於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戶做工作,在他的鼓勵下,陸陸續續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大家繼續齊心修山路。

  2010年末,王光國與店子坪的村民一道,用炸藥、鋤頭、鑿子和簸箕,從懸崖上鑿出了一條長2.5公里的毛公路。

  2011年,全國多家媒體報道了王光國帶領群眾絕壁鑿路的事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2011年8月16日,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援下,專業施工隊開始進場施工。2014年,通村的7.5公里公路已鋪成了水泥路,店子坪至高坪青花全長11.7公里的斷頭路終於打通,路面也做了硬化,洋芋河跨河大橋也在2014年4月順利實現了通車,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徹底解決。

  2.決戰貧困,做“牛鼻子”探索致富之道

  “店子坪村就像一頭牛,而幹部就是牛鼻子,牛鼻子牽不動,整個村的經濟就不會動。”村支書王光國說,當時修路就是為了打通店子坪村跟外界的通道,現如今路通了,整個村的經濟就有希望了。 為了幫助村民致富,王光國帶領村民在房前屋後種上了魔芋、烤煙和獼猴桃等經濟作物,來大力發展農產品支柱產業。 在發展獼猴桃時,有的村民認為種了獼猴桃後就種不成其它農作物了,不少老年人很反對。王光國費盡周折爭取到獼猴桃樹苗免費的政策,但是發下去的樹苗很多村民還是不種,村民劉太春老人甚至直接把樹苗扔掉。 為說服大家,王光國專門到超市裡買來獼猴桃,請大家品嚐,介紹營養價值和種植效益。“這些獼猴桃7塊錢一斤,它好吃而且營養豐富,銷路銷量都很好。如果一畝地可以產500斤,大家算算可以賣多少錢?”王光國的一席話讓大家茅塞頓開,扔掉種苗的劉太春老人又重新申請領取了獼猴桃樹苗。

  為把獼猴桃產業做大做強,王光國決定走“農戶+集體+公司”三方合作經營管理模式,2012年,他聯絡了一家上海企業,在村裡發展以獼猴桃為主產業的有機農莊。由企業出資租用150畝土地,進行集約化管理,建設高標準示範園,然後提供樹苗和技術,這項措施吸引了很多村民自發參與。 “外面打工要文化,我們沒文化在外面也是賣力氣,還不如回家賣力氣,現在家裡收入不比外面差。”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劉和喜,回到家裡感觸頗多。 如今,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農田掛滿了果子,看著長勢良好的獼猴桃,王光國說,“努力沒有白費,現在獼猴桃基本能夠年年大豐收了。我們的農民不能只停留在傳統農業思維,總老想著怎麼種田,怎麼養家餬口,而是要學會改變思路,成為現代農民,這才是致富新出路。”

  3.綠色發展,致富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路通了、特色產業起步了,王光國又開始了新的盤算。“我們這裡保留了原始生態,空氣含氧量高,旅遊開發潛力很大。”他說,“山清水秀是一種幸福感,田園生活更是一種歸屬感。”為了找回這種幸福感和歸屬感,王光國提出了構建旅遊資源群的想法。

  為發展村內經濟,這些年王光國走南闖北,目睹了城市霧霾的汙染,這讓他更加明白青山綠水的珍貴,也更清楚綠色發展才是小山村的唯一出路。

  特色民居改造,王光國要求房屋要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全部“白牆黑瓦、拱簷花窗”。他常說:“民房建設既要少佔耕地,還要能保留田園特色。”

  村容村貌建設,王光國提出要“房前屋後林果化”,他鼓勵村民多種桂花樹、桃樹、梨樹,讓綠色植物與特色民居相映成趣。

  如今的店子坪,處處鬱鬱蔥蔥,整潔清爽。水泥路、滅蚊燈、自來水、太陽能路燈……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一個“山中有城、城裡有山”的休閒山村,雛形初現。

  2016年初,湖北省旅遊局規劃專家正式進駐店子坪;縣裡出資100萬元扶持打造的“農家樂”接待點也開始籌建;通往附近4A級景區石門河的旅遊公路,已進入路面硬化階段。未來,這裡將自下而上,串起石門河、店子坪、長嶺林場,形成一條完整的旅遊線路。

  “我想抓住機遇,讓大家都富起來。不能把貧困留給下一代。”王光國說,“做新農民,建新農村,走綠色生態發展道路,是店子坪人的夢想。現在,夢想正在慢慢變成現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