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紅荔》電影觀後感800字
《南平紅荔》電影觀後感800字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性的難題,每個國家都很重視,中國也不例外。在中國,有這樣一位法官,她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法院少年法庭的庭長,她盡心盡力的幫助失足少年,那些感人事蹟遍佈大江南北,她就是詹紅荔。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南平紅荔電影的內容,歡迎閱讀!
篇一:
《南平紅荔》影片故事感人至深,情節催人淚下,法律和社會教育意義深刻,對詹紅荔精神作了很好的詮釋,也給我們各位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透過觀看影片深入學習宣傳詹紅荔的優秀品質和高尚精神,大力培育樹立詹紅荔式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各條戰線湧現出的典型人物、先進事蹟,我們戰鬥在交通建設一線的青年團員將會更好地肩負起建設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福建的歷史重任。
“少年審判庭有它的特殊性,審判和懲罰並不是目的。”詹紅荔認為,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法官要“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恆心,多一點責任心,多一點包容心”。帶著愛心和責任,在實踐中,詹紅荔與同事們總結出一套頗具特色的“三三九不工作法”審判前“三個不開庭”:閱卷後對關鍵問題沒有梳理清楚的,不開庭;被告人成長經歷沒調查清楚的,不開庭;沒有與被告人見面,進行一次心理疏導的,不開庭。庭審中“三個不輕易”:被告人沒有真誠悔過的,不輕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沒有和解的,不輕易下判;可以判非監禁刑但沒有落實幫教措施的,不輕易下判。庭審後“三個不鬆手”:入監後延伸幫教沒有到位的,不鬆手;迴歸社會後思想出現反覆或問題沒有解決的,不鬆手;發出的司法建議沒有得到落實的,不鬆手。對領刑後迴歸社會的未成年人,詹紅荔不稱他們“少年犯”,而是稱“新生少年”。為此,她從2004年起成立了新生少年服務隊,成員均為有過犯罪過失的“問題少年”,至今隊員已有166人。作為這些新生少年的“媽媽”,詹紅荔不離不棄地守護、幫扶著他們。
作為一名交通一線的建設者,我們雖然崗位不同,但是都是和最基層的勞動人民打交道,如何做到詹紅荔那樣,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恆心,多一點責任心,多一點包容心,使我們應該學習的。在面對土地被徵收的農民時,我們要耐心細心的解釋,該賠償的要賠償,有困難的我們一定要幫助解決。在面對辛苦勞動的農民工兄弟時,我們也要給他們提供合理的保障,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安排好他們的生活問題,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想問題,解決問題。交通建設是一項民生大事,我們作為一線工作者,也要及時發現問題。混凝土澆築下去就無法改變,我們是不是要在建設的'時候多思考,是不是有缺陷,有問題,有瑕疵。當我們每一位基層工作者都能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恆心,多一點責任心。我相信我們的路修的會更好更快更安全。
如果我們每一個一線交通建設者能像詹紅荔法官那樣從心底熱愛自己的工作,擔負起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把路規劃好,建設好,養護好,更好的為老百姓服務,我們的國家會更美好,社會會更和諧。
篇二:
在院團總支的組織下,我們青年團員在上週五的下午集體觀看了《南平紅荔》這部電影,電影裡沒有過多的可稱為故事的情節,卻深深的打動了我們。詹紅荔是一名平凡的基層法官,她以一顆對人民群眾的責任心和愛心,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開庭前她認真細緻地瞭解每一個未成年被告人的生活背景和成長環境;法庭上她情理結合,運用豐富的工作和獨特的工作藝術,教育感化失足少年;法庭下她時常到監所主動關心在教的未成年犯,並把這份關懷與幫助延伸到刑後迴歸社會的“新生少年”身上。她總結出“三不”工作法,及時挽救了一批迷途少年;她用“母親”的溫暖與關懷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工作難題;她組建“新生少年志願者服務隊”,讓他們付出的榮譽與快樂,並由此重塑對新生活的希望。她的高尚情操值得敬仰也值得我們學習。
詹法官詹紅荔與同事們總結出一套頗具特色的“三三九不工作法”。即審判前“三個不開庭”:閱卷後對關鍵問題沒有梳理清楚的,不開庭;被告人成長經歷沒調查清楚的,不開庭;沒有與被告人見面,進行一次心理疏導的,不開庭。庭審中“三個不輕易”:被告人沒有真誠悔過的,不輕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沒有和解的,不輕易下判;可以判非監禁刑但沒有落實幫教措施的,不輕易下判。庭審後“三個不鬆手”:入監後延伸幫教沒有到位的,不鬆手;迴歸社會後思想出現反覆或問題沒有解決的,不鬆手;發出的司法建議沒有得到落實的,不鬆手。
影片中方超之死堅定了詹紅荔呼籲建立未成年人輕度犯罪前科封存制度的決心。在她和一大批法官的努力下,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透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犯罪時不滿十八週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其犯罪記錄予以封存。除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和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以外,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大愛無聲,愛的天空寧靜,因為它有了人間最真摯的情。如果我們每一個人能像詹紅荔法官那樣從心底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心底愛他人、愛社會,那麼我們相信明天會更美好,社會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