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愛心的張秀蘭

富有愛心的張秀蘭

  她是一位企業家,她也是一位慈善家,她用她的愛心幫助著需要幫助的人,但她也因為愛心遭遇了家庭的分裂。

  愛心贏得事業與財富

  今年41歲的張秀蘭是重慶市酉陽縣板溪鄉人。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習慣的張秀蘭,為人善良誠懇,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由於家裡經濟條件較好,張秀蘭度過了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隨著漸漸懂事,生活優越的她又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喜歡幫助生活困難的左鄰右舍。

  12歲那年,60多歲的鄰居張正福生病了,由於家庭貧困沒錢買藥,張秀蘭看到老人無奈地忍受著病痛折磨時忍不住淚流滿面。她想幫助張正福,可是自己才12歲,根本沒有經濟來源,又不敢告訴父母。最後,她絞盡腦汁,想到了一個自認為完美的辦法。她悄悄從家裡偷了一袋玉米賣給街上的商販,換來1.2元錢給張爺爺買了藥。

  當張秀蘭將買來的藥遞給張爺爺時,張爺爺感動得哭了,一個勁地感謝。看到張爺爺激動的表情,彷彿自己就是一個天使,張秀蘭第一次知道,原來幫助別人會讓自己如此快樂。也就是這樣的感受,讓張秀蘭後來的人生軌跡與眾不同……

  張秀蘭助人為樂的利弊很快就顯現出來了。到縣城讀高中時,經常因為幫助別人,父母給的零花錢很快就捉襟見肘。不僅如此,由於熱心助人耽誤了學習,學習成績也出現了下滑趨勢。高考那年,她因5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

  “蘭兒,媽媽經常叫你把心思用在學習上,現在好了,上不了大學以後當一輩子的農民,看你還怎麼去幫助別人……”父母語重心長的話讓張秀蘭非常慚愧。痛定思痛後,她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外出打工。

  19歲的張秀蘭帶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開往深圳的火車。由於她肯吃苦,很快就在一家服裝加工廠站穩了腳跟。一年後,張秀蘭與同事陳良結為夫妻,婚後生育了兩個女兒。

  1994年,張秀蘭和陳良回到酉陽縣老家,在縣城開了一家電器門市部。也許是張秀蘭多年來助人為樂拉攏了人脈,生意很快就走上正軌,日趨紅火。幾年下來,張秀蘭和丈夫的資產就達到百萬元,成了小縣城屈指可數的百萬富翁。

  輕鬆賺得盆滿缽滿的張秀蘭並沒閒著,幫助他人的慾望更加強烈,不管認識與否,誰需要接濟,她都會解囊相助。聽說老鄰居劉卓清肺氣腫無錢醫治,忙於做生意的她託朋友開車將其接到酉陽縣中醫院住院9天,她承擔了期間所有費用;鎮上一個困難戶沒有工作,她就安排他到自己店裡做雜工;老鄉冉啟祿家庭貧困,無錢送孩子上學,她就每月定期寄錢給他……

  張秀蘭的善舉換來了大家的尊敬,她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人物,被人們讚譽為“愛心明星”。丈夫陳良雖然有時候不能夠理解妻子的做法,但看到越來越紅火的生意,也便沒有過多地反對妻子。

  愛心拖垮家庭和事業

  一切的不幸,始於2000年。這年春天,張秀蘭得知一個男性朋友患了直腸癌沒錢做手術後,很是著急,想要幫助他渡過難關。可是她經過打聽得知,做這個手術的費用至少需要4萬元。張秀蘭平日裡的慷慨行為已經引起丈夫的不滿,恰好這時候電器生意也不如以前好做了,自己是該量力而行置朋友生死於不顧,還是不顧丈夫抱怨頂風解囊呢?這個棘手的問題困擾了她好幾天。

  想到人命關天,張秀蘭還是毅然瞞著丈夫幫助了那個朋友。4萬元對於這時候的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丈夫得知實情後,氣得捶胸頓足。

  “張秀蘭你真是個大善人啊,店裡流動資金都緊張了,你還有錢送給一個男人,他究竟是你什麼人?”丈夫又氣又惱的話深深刺痛了張秀蘭的心,不過想到是自己辦事不妥,她並沒有過多反駁,以為事情就會這樣慢慢平息了。哪知幾天後,丈夫將一張離婚協議書擺在了她面前。

  “陳良,我哪裡對不起你了,為什麼突然和我離婚?”

  “我們的日子沒法過下去了,你為了別人連這個家都不顧了,我就成全你們吧!”丈夫的回答讓張秀蘭悲從中來,淚水一湧而出,可無論她怎樣解釋,陳良依然無動於衷。就這樣,張秀蘭一氣之下在協議書上籤了字,電器門市部留給了她,兩個女兒也歸她獨自撫養。

  拿到離婚證書那一刻,張秀蘭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雖然心底還隱隱發出一絲痛楚,但想到終於不用再跟丈夫苦口婆心地解釋行善的緣由時,一種久違的輕鬆感油然而生。離婚後不久,陳良便離開了酉陽縣。

  離婚後的張秀蘭怕年邁的父母擔心,所以並沒有把實情告訴自己的父母。她除了對孩子的愧疚,並沒有太多失落和難過,她要堅強地面對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業。

  然而禍不單行,打擊接踵而至。離婚後不久,張秀蘭獨自經營電器門市部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加上受到經濟發展的宏觀影響,她的電器門市部虧損得越來越嚴重,半年下來便欠下幾萬元的債務,一家三口的生活費都沒有了著落。

  所幸的是,到了2000年底,酉陽縣菸草公司一名幹部得知這位“愛心明星”的落魄處境後,慷慨地借給她2萬元,幫助她從頭再來。張秀蘭用這筆錢開了一家理髮店,起初理髮店的收入還可以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可隨著周邊同行越來越多,加上她對這行並不太熟悉,所以苦撐了一年後,借來的2萬元錢也血本無歸了。孩子上學需要大筆開銷,那段日子張秀蘭過得異常艱難。那時在縣城一元錢可以買5斤白菜,她就買5斤白菜一個人吃一週,直到週末女兒回家時才買點豬肉解解饞。

  儘管張秀蘭自己生活都步履維艱,但每當在媒體上看到一些呼籲幫助的新聞報道時仍會傾力相助。一次,得知一個貧困家庭的8歲小女孩不幸患肝癌急需救治,她便將準備給女兒買衣服的錢全部捐了出去,為此女兒與她賭了好幾天氣。

  女兒的不解和質問沒有讓張秀蘭“收斂”,艱難的生活條件也沒有擊退她。張秀蘭在無意中得知女兒班上有一名叫陳祝的同學,小時候被父母遺棄後被一對貧困的夫妻收養了,養父多病在身,養母又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異常艱難。張秀蘭毫不猶豫地將陳祝接到自己家裡,從此承擔起她的學費和生活費。為了安撫女兒,她總是對女兒說:“我們家雖然窮,但總比她養父母家強,媽媽做生意認識了一些朋友,先借錢供她上學吧,不然這孩子的未來就毀了。”

  2005年,陳祝的養父陳德和臨終前死死抓住張秀蘭的手,卻說不出一句話,張秀蘭安慰道:“你放心,就是砸鍋賣鐵,我也要供陳祝上完大學。”聽了這句話,陳德和才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張秀蘭把陳祝當成自己的孩子,無微不至地關懷、鼓勵著。張秀蘭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2006年,陳祝考上了青海師範大學。很多人在電話裡祝賀陳祝時,陳祝都會有些哽咽地說:“張媽媽在自己都沒飯吃時收留我,我的今天可全是她的功勞啊,這份恩情我會永生銘記的……”陳祝的話讓張秀蘭欣慰地笑了,也更堅定了她幫助他人的決心。

  一邊是事業的不順,一邊還堅持幫助別人,張秀蘭的生活越來越糟糕,為了維持一家的生活開支,她想到了變賣家產。很快,張秀蘭便將家裡的首飾、傢俱、電器,甚至連床都賣了,只剩下空落落的幾間房子。張秀蘭是個不服輸的女人,在她內心深處,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的,總有一天好心會得到好報。

  愛心輪迴東山再起

  2006年8月初,張秀蘭的兩個女兒和資助的陳祝即將入學了,已欠債5萬多元的張秀蘭只好到處奔走為孩子們籌學費。可是,以前的很多朋友見她為了幫助別人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都和她劃清了界限,有的甚至一聽是她的聲音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幾天奔波下來,張秀蘭沒有借到一分錢,命運的殘酷讓她靜坐在家裡反覆回憶幾年來的風雨人生。今天的落魄生活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自己做錯了什麼嗎?張秀蘭並不為這幾年獻愛心掏空了家底而後悔,而是想著先把孩子們送進校門上學。

  張秀蘭無奈中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她曾經的資助物件。1991年,張秀蘭在這個人最困難的時候資助過他1000元錢,得知對方最近剛賣了烤煙,應該可以借給自己幾百元。可讓張秀蘭沒想到的是,對方聽明來意後便說自己沒錢,最後丟了50元錢給她。張秀蘭鼻子一酸,但她當時實在太需要錢了,只得強裝笑顏接下了那50元錢。那一刻,張秀蘭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人情薄如紙。

  眼看孩子們的學費還遠遠沒有著落,張秀蘭只得厚著臉皮向親戚借,可連親人也不肯借錢給她,更有甚者還挖苦她說:“自討苦吃,你把陳祝送回她自己家,我就借錢給你。”張秀蘭當然不願意,這樣不害了孩子一生嗎!在親友們的數落中,她淚眼婆娑地回到家裡痛哭失聲。就在張秀蘭萬念俱灰時,一件事情讓她萬分感激,也讓她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原來,在她居住的樓下,一個叫王月仙的雜貨鋪老闆實在看不下去了,決定盡微薄之力幫助張秀蘭。王月仙對張秀蘭說:“孩子,沒吃的就來找我!”就這樣,在張秀蘭最艱難時,王月仙總是無償地為她提供各種必需的生活用品。面對朋友的疑問,王月仙解釋說:“她以前那麼有錢,幫助了那麼多人,如今她落難了,我不能看著不管啊。”

  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的張秀蘭為了給孩子湊齊學費,四處尋找零活做。一次,她在縣城的一個建築工地找了份搬磚的體力活,此時,8月的重慶正值酷暑炎熱天氣,張秀蘭咬著牙在工地上吃力地邁著腳步,汗水浸透了衣襟。有位工友不解地問:“大姐,看你也是不缺錢的人,怎麼來幹這份與你不相符的苦力活?”張秀蘭苦笑道:“這沒什麼,我個子可不比你小,你吃得了的苦我也能吃!”但沒過多久,張秀蘭的秘密還是被工友們發現了。

  原來,張秀蘭幹苦力的事沒敢告訴孩子們,她知道,要是懂事的陳祝知道她這樣為自己掙學費後,肯定不願上學了。但她每天的汗流浹背和髒亂的一身衣服最終沒有躲過孩子們的眼睛,懂事的陳祝悄悄跟著她來到了工地上……原本大老闆的張秀蘭因為幫助他人陷於絕境,工友們得知事情來龍去脈後對她肅然起敬,紛紛表示要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她孩子湊學費。就這樣,在工友們的幫助下,三個孩子才得以繼續上學。

  張秀蘭一直堅持自己的愛心事業,也從中獲得了無限的快樂和感動。一次,一位老人走到張秀蘭的理髮店前行乞,當得知這個老人無親無靠時,張秀蘭對她說:“以後你每個月來我這裡拿50元吧。”可老人來過3次後就再沒有來了,直到半年後,張秀蘭在街上碰到了那位老人。

  “阿姨,你還認得我嗎?最近怎麼沒上我那裡去呢?”張秀蘭問。

  “我聽別人說你自己都生活困難,我不能再要你的錢啊……”老人自責不已。她的一席話更讓張秀蘭感到從未有過的暖意。丈夫離開時她沒哭;借不到錢她不哭,但聽了這位乞丐老人的話,她忍不住站在大街上放聲痛哭起來。

  2006年底,一個好心人得知張秀蘭的事後,以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幫她在銀行貸款3萬元。張秀蘭用這筆錢在酉陽縣城開了個服裝店,從此才漸漸擺脫貧困。由於積累了多年的經營之道,張秀蘭的服裝店生意日趨紅火,經過三年打拼後終於有了一筆不菲的積蓄。

  2009年初,張秀蘭又和朋友合夥在酉陽縣開了一家賓館。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軌,她的日子也慢慢樂觀起來。幾年落魄生涯中,經歷過各種人情冷暖的張秀蘭更加堅定了幫助別人的信念。

  2009年9月的一天晚上,張秀蘭在縣城某醫院門口看到一個拄著雙柺的父親抱著一個臉色蒼白的女孩在哭泣,她經過了解得知,孩子的母親多年前離家出走了,父親吳大勇又身患殘疾,女兒吳玲玲患急性闌尾炎,必須馬上手術,但因為沒錢,醫院不肯醫治。張秀蘭馬上找車將孩子送到酉陽縣中醫院做手術,並四處奔走為她募捐。她還將吳大勇的大女兒接到自己的服裝店免費學手藝,為這個苦難之家的未來點燃了希望。

  從12歲時第一次幫助別人,張秀蘭28年來幫助了數百人,她能記起名字的就有70多人。在這些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身上,她花費資金近100萬元,而對於受助人來說,那份恩情又何止是金錢能夠衡量的!

  2010年1月初,張秀蘭陸續收到各種新年禮物,有臘肉、手機、千紙鶴等。張秀蘭明白,每一件禮物背後都有一段自己參與 的故事。她不禁感嘆道:“因為愛心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愛心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