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堂的教學總結(通用5篇)

小學課堂的教學總結(通用5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在過去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我們一定收穫不少,將過去的時間彙集成一份優秀教學總結吧。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內心崩潰的狀態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課堂的教學總結(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課堂的教學總結1

  7月中旬,根據運教研函字[20xx]42號檔案精神,我們河津市教育局組織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年回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大賽”活動。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特點

  1、組織嚴密,層層選拔。

  4月份,我們接到運城教研室關於組織首屆小學語文、數學課堂教學大賽的檔案後,立即以“河教研”的檔案形式轉發給我市各單位,要求自下而上按上級檔案精神組織大賽。各單位制定了實施方案,並於4月—5月進行了校級初賽,5月中、下旬,每個單位選拔出2名教師準備參加市級複賽,共34名選手。

  7月中旬,我們下發了補充通知,在河津第四小學舉辦市級大賽。大賽分低、中、高三段,各確定一個課題,同講一節課。(低段一年級下冊《回收廢品》;中段三年級上冊《什麼是周長》;高段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並對每名選手編號,面對評委講課,當堂亮分,力求公正、公平賽出真水平。

  最後,在34名講課教師中選拔出一等獎3名(其中2名並列),二等獎3名,三等獎8名(其中3名並列)。

  2、選手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34名選手風格各異,34節課精彩異呈,人人亮特點,節節顯特色。比如趙雲霞老師的《回收廢品》以情境串為主線進行教學;任水平老師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郭美玉老師神情怡然的教態與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等等。

  此外,34節課也有共同的特點:首先,參賽選手都能運用新課程理念來設計和實施課堂教學。比如三維目標的結合、教師角色的轉化、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等等。最為突出的是:在《回收廢品》這節中,老師們都採用了“創設情境——圖中收集資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已學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教學模式,體現出了培養學生蒐集資訊,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的課程改革目標。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節中,老師們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採取“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什麼是周長》一節中,老師們大都以故事情境引課,激發學生的學習、思考興趣,能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講解“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其次,所有參賽選手能在沒有多媒體的情況下,將承載多種教育功能的教學情境用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有列印圖片,有繪畫圖片,有自制教具,創意性強,很好地解決了僅靠教師描述情境、學生幹聽的低效教學的問題。

  無論我們推薦的選手在運城的比賽結果如何,我們內心都很欣慰,我們教師的整體素質上了一個臺階。這得益於近幾年的新教材培訓與課堂觀察研討活動,尤其是近兩年來,在我們局領導一班人及教研室米文革主任帶領下組織進行的“聯片教研”,當然更離不開我們基層學校與一線教師的研究學習。如果說培訓觀摩是“綠葉陪襯紅花”,以點帶面的話,那麼聯片教研就為“遍地是紅花”,人人都能受益。

  二、不足之處

  1、教材處理不恰當。比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節,主要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以及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有些老師設計的練習題過多過難。再比如《回收廢品》主要解決的是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重點是探索理解解決方法,有些老師卻歸成型別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用減法;其次教材上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前後順序,應是透過擺小棒等實際操作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之後再列式計算,有些教師是先列式再透過擺來計算結果。

  2、概念講解不透徹。比如《什麼是周長》一節中,周長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怎麼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絡起來,如學生熟知的通俗的說法“一圈”,而不是讓學生硬記封閉圖形有周長與不封閉圖形無周長。還有“邊線”的意思的理解,這些都將有助於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3、學生探索活動的操作作品不能充分展示交流。比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節,在轉化過程中,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學生的方法很多也都不同,而多數老師們只選擇了一種來展示。

  三、幾點建議

  1、加強學習,認真鑽研與教材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充分挖掘教材思維內涵,正確處理教材內容,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注意細節處的教學。比如高段《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中,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中,沿平行四邊形的高將平行四邊形剪開後透過平移的方法拼成一個長方形,老師們的演示幾乎都是挪開的,不是平移的。再比如《什麼是周長》的教學中,老師演示沿邊線摸一圈時,一隻手拿圖形,另一隻手摸,摸著摸著就斷開了。為什麼?拿圖形的手擋住了。有什麼好辦法呢?可讓拿圖形的手放在確定的起點處就可避免尷尬。

  3、絕不能出現知識錯誤。比如,《什麼是周長》的教學中,有位老師板書:“物體表面或一週的長度叫做圖形的周長”。雖然老師疏忽了,可給學生留下了模糊甚至是錯誤的印象。

  以上意見,目的只有一個,供大家參考。如果當中有合理的成分能讓大家吸收,並讓它成為促進教學實踐的因素,那就是我的最大期待。

  應該說,這次活動有收穫,也有遺憾。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完美的課堂,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追求完美。因為這種追求代表著一種態度,那就是努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的態度,是努力促進我們自己專業成長的態度,所以我們沒理由不堅持!

  總之,提高數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希望我們的數學教師能以此次課堂教學大賽活動為契機,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大膽探索,摸索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課堂的教學總結2

  20xx年11月5日至7日,xx區教育發展中心在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舉辦了“小學特級教師課堂教學特色展示周”活動。這是一個關於有效教學研究的“盛會”,當前在廣州地區頗有影響的語文、數學、英語特級教師、名師“作課”我區,我區一千多名教師有幸觀摩了特級教師、名師精彩的教學藝術,領略了特級教師、名師獨特的個人魅力。

  回顧本次活動,依然有許多感動。那生動的課堂,那精彩的講座,令參與活動的老師們受益良多。

  一、活動成功舉辦的積極意義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對促進我區小學有效課堂教學研究、促進我區教師專業化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特級教師、名師的“本土化”特點,為我區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本次邀請的特級教師、名師都是廣東省、廣州市的特級教師和名師。如:數學特級教師梁曉穎老師畢業於廣州市師範學校數學專業,英語名師徐蘇燕老師畢業於廣東省外語師範學校,他們是從一線教師成長起來的、“土生土長”的廣東特級教師、名師。英語特級教師魯宗幹老師在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擔任教研員三十餘年,對廣州地區的英語教學非常熟悉,是廣州市英語教學的權威。語文特級教師王建輝老師從外地調入廣州也有十餘年了。這些優秀的教師都是在廣州這片土地上勤奮耕耘、刻苦鑽研而成長起來的特級教師、名師。

  平時,我區的老師也不乏外出學習的機會,也能夠在一些活動中觀摩到全國其他省市的特級教師作課。而本次活動中,我們觀摩的是廣東省特級教師、名師的課,具有“本土化”的特點,因而也更親切、更接近教師實際、更具有學習模仿性。他們的教學成就以及成長之路,給我區教師以啟發和思考,為我區教師專業化發展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2.精彩的課例展示,為有效教學研究提供了課堂教學的範例。

  語文特級教師王建輝老師給大家上了一節生動的作文指導課“我們的校園故事”。王老師的“頭腦風暴”教學策略,讓學生在積極的互動思維中,獲得並拓寬了寫作的.素材;王老師那看似隨意、實則自然巧妙的點撥,讓學生漸漸領悟到寫作的要求與技巧。數學特級教師梁曉穎在四年級“數學廣角”的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猜想與驗證中,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中,體現了學“有用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英語名師徐蘇燕老師執教了五年級英語“Talkingabouttherules”,她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合,將英語學習置於文化背景下的學習,將閱讀理解、口語訓練、寫作學習融為一體,教學容量充實而適當;“全英化”的課堂教學語言為學生營造了英語學習的環境,學生的學習熱情、英語學習潛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縱觀這些課例,教師都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整合,對教學策略進行了有效選擇,都關注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都體現了教師在教學點撥、引導上的高超藝術。課堂不是熱熱鬧鬧的課堂,而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真正的紮實有效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為有效教學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課堂教學範例。

  3.專題講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聽課教師提供了一次有效的教研、科研培訓。

  在本次“小學特級教師課堂教學特色展示周”活動中,不但展示的是特級教師和名師的課堂,還進行了特級教師的個人研究專題的講座。王建輝老師作了題為“主題式習作教學的研究與探索”的專題講座,她深入淺出地展示和闡明瞭小學生習作過程中言語生成的七大策略,從兒童書面語言的規律入手,探尋習作教學的有效途徑。梁曉穎老師作了“適應小學生數學學習特點的教學策略”的專題講座。她分析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直觀形象是小學生數學思考的重要支撐;年齡、知識和經驗對孩子儲存加工資訊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著重要影響;思考的樂趣是孩子喜愛數學的重要原因。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小學階段數學老師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習慣;鼓勵學生敢於探索;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魯宗幹老師則作了“課堂教學的策略與方法”專題講座,他結合徐蘇燕老師的課堂教學,有針對性地闡述了他對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看法,提出了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與方法。魯老師還特別針對當前英語教學中的語音教學和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教學建議,並在現場示範、指導英語朗讀,簡單的方法卻有著驚喜的收穫。

  這些專題講座都體現了特級教師們的研究成果,也對他們的課堂教學特色、風格作了很好的詮釋。同時,對現場聽講的教師來說,是一次極有效的關於如何開展教研和科研的培訓。

  二、活動成功舉辦的原因

  本次活動能夠圓滿、成功地舉辦,原因主要有三點:

  1.領導高度重視。

  在舉辦本次活動前後,區教育局各位領導都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關心與指導。區教育局和教育發展中心的有關領導還出席了活動的開幕式並觀摩了語文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在開幕式上,區教育局李明漢副局長說,舉辦本次活動,目的是為廣大教師提供觀摩與學習的機會,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追求“有特色、有風格、高效率”的課堂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學校大力支援。

  本次活動能夠成功舉辦,也得力於學校的大力支援。首先,是承辦學校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的大力支援。當我們提出將本次活動在北大附中舉辦的意向時,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的雷校長當即表示歡迎,並將學校的其他工作做了調整,以支援本次活動。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校給與了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援。此外,同福中路第一小學也熱情地給予了支援,提供了學生來上課。全區各學校也大力支援教師參與活動,有的學校統籌調課,讓語文、數學、英語三個科組教師全體參加相關的活動。

  3.教師熱情參與。

  我區廣大教師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在三天的活動中,無論是在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的學術報告廳還是多媒體電教室,都是座無虛席。語文、數學、英語三場活動,全區一千多名教師參加了活動。

  本次“小學特級教師課堂教學特色展示周”活動受到了學校和教師的廣泛歡迎和好評。老師們說,在“家門口”就能觀摩到特級教師的精彩教學,很難得,很有收穫!

  小學課堂的教學總結3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夢想,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課堂,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做法。

  一、追求高效課堂要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

  1、瞭解學生個性。大多學生的個性是在學習中他們最愛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

  2、瞭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儘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3、瞭解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有針對性的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搞好提優補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後盾。

  對於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預習時建議教師要有預習的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特別是低中年級的學生,這樣學生在預習可以有的放矢,還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可以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還可以想一想自己看問題的角度與老師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複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裡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儘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要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鑽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教師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就個體學習的內在的質而言的,關鍵是看自我在學習活動和學習行為中的角色地位與表現。與之相對的是“被動學習”、“他主學習”或“機械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問和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慾的表現。而隨著歲月的延續,往往有許多的兒童的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我們教育者扼殺了,那就是把許多有問題的小嘴教成了沒有問題的啞巴才是最可怕的事,因此我們教師要善於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想方設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由於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發問時,學生往往不能說到關鍵之處。這時,教師應以激勵為主,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激發他們發問的熱情。

  如果遇到學生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關鍵問題,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讓學生自由言論,嘗試解答。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養成一種善於思考、勇於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

  四、構建媒體型學習模式,追求高效課堂。

  使用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對教師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利用資訊資源,可以節省教師的備課實踐;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資訊量等。對學生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學到比原先更多的東西。利用網路資源,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資訊,提高學習效率;透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並用,加快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手段,把它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計算能力和拓展數學思維方法等智力素質,同時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學生的空間想象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如:我在教學“射線和角的認識”時,藉助多媒體技術,動態演示直線、線段、射線的形成以及它們間的關係,較為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掌握三種線各自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學生的動手操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創造力。例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運用傳統教具很難講清楚,並且花時較多,而利用計算機模擬剪拼,把圓等分成8份、16份……多次投映,將一個複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得到妥善解決,得到了圓面積公式,並有機的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這樣,既有效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益,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並樂意學數學。我們正是想透過這種努力,呼喚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

  然而,一味地強調效率的同時,更要注重效益。並不是所有的教學都要藉助於資訊科技來完成;並不是運用資訊科技的教學就一定是好的教學。如果僅僅是把教材內容搬上了螢幕,用投影機來代替黑板,那就是一種不講效益的整合。在使用媒體課件教學時,要根據課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課件,課件始終應服務於教學而不是教學圍繞著課件。避免一堂課只是教師不斷表演自己高超的製作技巧,把課件從頭到尾演示給學生看,學生除了欽佩,就是審美疲勞,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感覺是在電影院一樣。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要“身體力行”,要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為準則。整合的重點應該放在那些傳統教學不便解決或無力解決的教學問題上,放在那些切實需要運用資訊科技加以解決的教學問題上。

  五、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正處於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覆,但我們要善於抓反覆,反覆抓。如此,學生怎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後,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孩子們今後能成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創新性人才奠定基礎。

  小學課堂的教學總結4

  5月21日至22日,xx省第八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在桐鄉市會展中心舉行。參賽教師是11個市的教壇驕子,代表了我省青年教師的最高教學水平。最後,省小語會會長沈大安老師給大會做了總評及專題講座《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講座內容記錄如下:

  一、本次活動的特點:

  1、教材集中在中高年級,課型有精讀和略讀,首次出現了綜合性學習。

  2、參賽教師理念正確,個人素質好,參賽課經過精心打磨,反覆實踐,各地教學水平更加接近,差距進一步縮小。

  3、文字解讀比較深入,普遍關注語言,有比較明確的知識和能力點,安排書面作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真實、樸實、紮實、厚實正在成為我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風格。

  (一)xx:《懷念母親》。

  教材處理詳略分明,以懷念生身母親的情感體驗為基礎,體會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深厚情感,使學生的認識漸次推進。抓住課文中日記“觸景生情”的特點,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地閱讀,練習寫作,知識和能力訓練點清晰。

  (二)xx:《普羅米修斯》。

  從理清人物關係入手,落實“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年段目標,同時理解和積累詞語。透過畫面再現和迴環朗讀,感受普羅米修斯造福人類的博大愛心和堅忍精神。

  (三)xx:《臨死前的嚴監生》。

  目標指向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引導學生經歷“見文——見形——見心”幾個階段,品味名著的精妙。根據文學作品特點,注重再現形象,讓學生對“一個名字”“一個場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xx:《遨遊漢字王國》。

  在一系列好玩的遊戲中初步感受漢字的魅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大膽想象,激發了探索漢字奧秘的興趣。學生研究意向的選擇和交流具有很大空間,體現了綜合性學習的自主性。

  (五)xx:《臨死前的嚴監生》。

  呈現學習的真實狀態,尊重學生的閱讀起點,從字詞疏通開始,在細讀人物的動作變化中逐步感悟人物特點。課末引導學生重新思考,自己修正初始觀點,課堂教學增量明顯。

  (六)xx:《巨人的花園》。

  體現童話特點,把課外閱讀的方法輻射到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閱讀策略:藉助“概念圈”認識花園和巨人的發展變化,利用幾何圖形講述課文主要內容,給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引入了新的元素。

  (七)xx:《古詩兩首》。

  引導學生從詩句中讀出畫面,讀出畫面後的情感,根據兒童認知特點進行“借景抒情”的啟蒙教育。兩首古詩的比較閱讀,在疏通字詞中滲透著學習方法和文化因素。

  (八)xx:《七律·長征》。

  基於學生學習起點,關注學生學習難點,從正音和理解詞語開始,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縮短詩歌與學生知識經驗之間的距離。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歌的章法,感受偉人的胸懷。

  (九)xx:《魚游到了紙上》。

  從標點入手,透過詞語理解、形象再現、前後對比、整體把握,引導學生細讀一個語段,感受青年的畫技高超。透過想象寫話,遷移運用課文寫人的方法。

  (十)xx:《刷子李》。

  為略讀課文設計別出心裁又富有張力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和創意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課文閱讀抓大放小,在拓展閱讀中進一步感受小說的寫作特色。

  (十一)xx:《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針對學生和課文背景距離遙遠的實際,引領學生品味詞句,反覆朗讀,逐步走進伽利略面臨的責難境地,透過練筆感受他不迷信權威、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十二)xx:《大瀑布的葬禮》。

  以三個畫面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透過品味詞句、感情朗讀、前後對比,體驗忽視環境保護的沉痛教訓。在多角度的寫話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實現認識和語言的同步發展。

  二、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現代教學論認為構成教學活動有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我國的教學歷來重視知識的傳承,容易成為以教材為本;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容易成為以教師為本。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於強勢,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地位,是一個突出的現象。

  發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不是教師的灌輸過程,而是學習者的自我建構過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利用學習環境,自主建構,學好學習內容。課堂不是教師自我表現的舞臺,不應以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自己的設計為本。我們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生是怎麼學的。語文教學要走向以學生為本。

  (一)文字解讀走向生本。

  教師解讀文字最好經歷“普通讀者——教師——學生”的角色轉變過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讓孩子們來讀這個文字,哪些地方是他們自己可以讀懂的?估計他們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誤讀嗎?……

  教師對文字的解讀需要深入和獨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著他們向前。小學語文是打基礎,不提倡“深度語文”。

  學生對文字的解讀不會跟老師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會有多種情況。根據對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預設不同答案和對策,並準備在課堂中按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教學策略。

  (二)內容選擇走向生本。

  語文課的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對教材作二度開發。我們要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年段目標,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什麼、不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

  兒童就該有一片童心,就該保持著童真童趣。過早地讓他們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之類的道理並不一定是好事。小學語文教學貴在符合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能夠化難為易,深入淺出。

  小學語文教學的定位應該在哪裡?

  語言+文字=語文。

  (三)教學過程走向生本。

  教學應當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充分展開,從錯誤走向正確,從朦朧走向清晰,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

  針對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教學。學習這個文字,學生的原有基礎是什麼,哪些是學生已經知道的,不需要我們再講、再問。學習這個文字,學生的需求是什麼,有什麼困難,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錯誤,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

  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一個階段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見好就收;學生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變策略,努力達成目標,這就是一個好教師應有的“課感”。

  把課堂的舞臺讓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髮展的廣闊天地。學生學習的潛力是很大的。教師“示弱”,是為了讓學生“逞強”,“該裝傻時就裝傻”。

  建議採取的措施:

  1、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談感受,已經知道的就無需再糾纏。千萬不要把學生當“零起點”。

  2、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質疑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提出“真問題”。

  3、十分重視學生的錯誤,把錯誤看作重要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

  4、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作業。儘量設計分層作業。

  4、提倡“先試後導”、“先學後教”,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自己嘗試、探究、總結、運用的過程。

  課堂上既要有時間讓學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讀書,靜靜地思考。要減少低效的感悟和討論。

  (四)反饋評價走向生本。

  教師要尊重兒童,平等地看待他們,努力去理解他們,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們。反饋評價要實事求是,堅持熱情鼓勵,耐心輔導。

  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學生去感悟老師自己感悟到的東西,而是老師在學生能夠感悟到的基礎上適當點撥和提高。老師要善於“順勢而導”,而不能“拔苗助長”。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包括評價語言,先求正確、規範,通俗明白,讓小學生聽得懂。在此基礎上,再求生動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內涵。

  小學課堂的教學總結5

  一、注重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導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讓學生參與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評價反思等重要學習方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已基本採用。

  二、面向全體,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數學學習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在教學的同時,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學習潛力,促進智慧更加有效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主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來增強效率。

  1、激發動機。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教學時必須採取適當措施,激發學生直接和間接的學習動機。如透過教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很有用,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望等。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有疑問才有活動的動力,創造的激情,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激發興趣。教學效果取決於學生的興趣。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最佳狀態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所以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熱情,帶著興趣學習是教學的一個最簡單的有效法則。在教學實際中,我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的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倡導學生學習中的交流應是多向的,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應包括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一節好課就是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充分調動起來,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順利地直觀地完成預設目標。

  三、要享受成功,更要經受挫折

  在新課改中,廣大教師都很注重為學生提供成功的契機,都很重視對學生的尊重、信任、賞識和肯定,“你真棒”等表揚語瀰漫課堂,確實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誤區:有的教師不管學生表現如何,一律給予誇獎,即使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回答都給予“真了不起!真聰明……”的表揚。事實上,這種廉價的表揚不僅不能起到真正激勵的作用,相反會助長學生浮躁的學風。我認為表揚與批評都是對兒童行為的一種強化手段,恰如其分、實事求是的強化,並真正得到他人的認同,對於學生行為的規範、學習態度的好轉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提倡獲得成功的同時,應該要讓學生經受一些挫折與失敗。在學習這一艱苦的勞動中,必然會經受挫折或失敗。成功只有在失敗的折射下才顯得更加耀眼,在挫折的磨鍊下才更有價值。

  四、根據內容和特點選擇適當的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好的教學方法,但教無定法,只有靈活機動地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好、最優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代數知識、幾何知識、統計知識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幾何知識時我採取從直觀到抽象的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學統計知識時採用讓每個孩子經歷統計過程的方法,讓他們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2、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適合的方法。在教學中要立足於學生是“教學之本”。教師選用教學方法時應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基礎、個性差異都是教師要考慮的因素。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