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三篇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三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三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三篇1
一、漢朝
1、中朝(內朝):由皇帝親信近臣(侍從、秘書)構成(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國家政治中樞的決策,導致由丞相、御史大夫為首所構成的官僚機構成了“外朝”,被拒於政治決策之外,削弱了相權,加強了君權。
2、刺史制度:漢武帝時代,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稱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以監察地方政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內容:中央的中書、門下和尚書三省,分別負責起草詔令、審議和執行。尚書省之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和監督,相權一分為三,分散了相權,加強了君權。
三省六部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機構的行政效率。
2、科舉制:隋唐以後,科舉制成為主要的選官制度。科舉是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吏,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繼承並完善了科舉制。
☆評價科舉制:
進步性:a.科舉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保證了專制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有較高文化素養計程車人從政,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創造了條件。b.這種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於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c.以嚴格的考試作為選官方式,從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侷限性:考試的科目及內容,大都不出儒學經義的範圍,特別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科舉制作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選官方式,其實是一種將“天下英雄”誘入掌權者能夠控制的範圍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設立中書門下作為行政機構,行使宰相職權,長官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3、設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了宰相財權;
4、設樞密院掌軍政,分割了宰相軍權。
四、元朝
1、中央:設中書省作為行政機關,替代三省,直接領六部,行使宰相職權;
2、地方:實行行省制(行中書省的簡稱),加強了中央集權,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三篇2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十二銅表法》標誌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組織編纂)標誌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
兩大準則:保護私有財產,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侷限性:保護奴隸制度,維護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和壓迫;
婦女權利受限
性質:羅馬法是歐洲歷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律體系
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是現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反封建和
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響深遠的原因:
1.統治範圍廣,傳播遠
2.比較完善,系統性,邏輯性強,法理精深
3.有一些人類共同準則
4.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之不斷修正
5.其發達是羅馬統治者尊重法學,尊重法學家的結果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三篇3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
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
參與決策的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王位世襲制保護了私有制,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前提:生產力水平當時較低)
2、西周的分封:
目的:鞏固統治,拱衛王室
被封範圍: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
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形成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3、影響:
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西周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後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紛爭
結果: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春秋時期瓦解;戰國到秦朝時期廢除,被郡縣制替代(直接原因:諸侯國勢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4、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的權利、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影響:保證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