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外活動工作總結範文

數學課外活動工作總結範文

  在經歷了某次活動以後,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知識,這時候,最關鍵的活動總結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活動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課外活動工作總結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課外活動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們初一成立了數學興趣班,我總的感受是:學生的數學意識加強了,大部分學生數學素養提高了。作為興趣活動小組的負責人,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的:

  一、以激發興趣為出發點來開展活動

  為了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數學興趣班學生既打好數學基礎,又開拓視野、開發智力,我經過探索實踐,力求做到具有特色的以目標教學為中心,以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的教學思路,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儘快實現教學方式的更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經常向他們舉一些生活中的數學例子,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向他們介紹與小學階段不太一樣的數學課堂,某些結論由他們自己去親身經歷或與同伴合作交流,得出自己的結論。另外,我還給他們講了一些數學家的故事,介紹了學習數學的一些參考方法,並提出了新學期的要求和目標。

  二、以新方式講好每一節課

  1、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培養他們對數學難題的直接興趣。我要求學生更深一步地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對於那些抽象的概念、定義、公式,直接給出時的效果總不太理想,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維從形象逐步過渡、上升到抽象,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

  2、重點輔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關鍵問題。興趣班中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同等優秀,總會有幾個特別出色的,對待他們要求要高一些,在正常的課堂輔導外還要求他們自發學習有關內容,擴充自己整體的知識面。

  3、引導學生養成總結的習慣。我要求他們隨時記錄感受體會,留言點滴靈感,以形成數學知識技能的結構。數學課堂上,我允許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理解,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培植學生深入探究的熱情。

  數學課外活動工作總結2

  一、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教學成功的前提條件,激發與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探究活動這在教學改革中的首要話題,其地位不會因教學形勢的變化而有所改變。課外活動為我們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學習的平臺與探究空間,可以更完美地體現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來展開數學學習,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

  熟悉的生活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學科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真實,這樣自然能夠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學習慾望。同時學生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不斷地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素材,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與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如計算是數學的重要內容,計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是傳統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在大量反覆的題目訓練中完成的。

  學習枯燥,任務繁重,並不能激起學生參與計算的主動性,這樣自然會嚴重地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可以在課外活動中開展富有競爭性的計算比賽,看誰算得又快又準;開展具有趣味性的智闖迷宮活動,迷宮中的重重關卡就是一道道計算題,只有準確計算才能到達下一關卡,錯誤的話就只能回到起點再重新開始。這樣的課外活動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自然能夠激起小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學科。

  二、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1、提供更為寬廣的思維空間。課外活動打破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將教學的視野引向生活,為學生提供寬廣的思維空間,這樣更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去努力地尋找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與側面來展開思考。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同時更能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手腦並用,這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課外活動有著更充足的時間與寬廣的空間,可以打破課堂教學中的種種限制,引導學生積極的動手動腦,以在動手中啟用學生的思維。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來製作模型,三角板、可以滑動的平行四邊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在製作的過程中來加深學生對於這些模型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空間感,啟用學生的思維。又如,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點來制訂一些精美的圖形。這樣的課外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與創造性於一體,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動機,讓學生在積極地參與中來展現個性,釋放潛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獨創性。

  三、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增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成功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讓學生深刻地理解這些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實用性,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運用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在運用中來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如學習了正負數,讓學生利用這個知識點來幫助父母記錄家庭各項收支,並計算出各種收入與支出所佔的比例。這樣在用知識服務生活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只有學好數學才能更好地為生活服務;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增強家庭情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四、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促進學生素養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課外活動正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可以完成課堂教學所難以完成的活動。課外活動不拘泥於某一個內容、某一種活動,其內容更豐富,形式更靈活,活動更多樣,這更加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利於學生視野的開闊,知識的增長以及素養的提高。課外活動是以數學學科為主,但並不侷限於數學學科,而是可以打破學科界限,橫向聯絡,如讓學生來寫數學日記,表演數學小品等,這樣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不僅可以感受到娛樂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情感、德育等的提高與培養。

  可以說豐富的課外活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打破了學科界限,可以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提高,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總之,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是新課改下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設計更多具有趣味性、思考性與創造性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全面參與中促進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整體提高。

  數學課外活動工作總結3

  《課程標準》指出:“‘實踐與綜合應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實踐活動是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它不同於一般的數學課外活動或創設生活情景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讓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在這學期我準備這樣開展數學活動課。

  一、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體會“有價值的數學”。

  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內容。如在學習了第一單元“對稱,平移與旋轉”後,我打算組織安排學生先測量校園內各建築物,確定它們的位置,然後確定比例尺,畫出校園的平面圖。在學習了第三單元“統計與可能性”後,我準備安排學生調查自己家每個月的用水量,並計算出自己家一天、一月、一年浪費的水量。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明確數學知識服務於現實生活,體驗到“有價值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掌握“生活中的數學”。

  圓柱、圓錐和球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立體圖形,如易拉罐、八寶粥罐子和鉛筆,堆起的麥子和玉米,乒乓球、玻璃彈和地球儀等。瞭解這些圖形的特徵,不但是生活所必須,同時從中可以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與數學密切相關,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讓學生走出教室,透過觀察、操作等社會實踐活動,收集有關這些立體圖形的資訊,初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生透過實踐活動不但能夠帶回有關資訊,同時也將帶回許多數學問題。這些數學問題,在學生眼中不再是簡單的文字,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這種學生應用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再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