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鎮三月份科學教研活動總結
唐王鎮三月份科學教研活動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唐王鎮三月份科學教研活動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教育辦的安排下,唐王鎮所有科學教師在中心小學繼續學習《問題探究學習模式
研究與實踐》。會上,老師們就已經學到的相關理論知識深入交流自己的認識,探討了如何根據學生實際在課堂上運用問題探究模式。並開展每人一節問題探究課的展示活動。他山之石
農村小學科學課教學的三個原則
科學課是少年兒童瞭解自然現象、探索自然科學規律的啟蒙學科。怎樣能有效提高農村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質量呢?我校在積極的教學探索研究中認為:一、要注重“實效性”原則。
首先,教師要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小學科學課涉及面廣,揭示的自然現象複雜,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自然科學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他們心中的一個個謎團需要教師去解決。教師只有紮紮實實地掌握知識,才能踏踏實實地教育學生,才不至於想當然主觀臆斷地去解釋自然現象和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能將自己的教學建立在嚴謹的科學基礎,才能傳授給學生真知。
由於自然科學的發展性,教師還應該不斷地給自己充電,獲取、掌握最新的科學資訊,給學生一個圓滿的說法。例如:學生知道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但珠穆朗瑪峰每年仍在以1釐米左右的速度上升,若干年後,這個高度肯定會發生變化。而且,這個資料是相對於現在的測量技術而言的,以後隨著測量技術的提高,也肯定會有更精確的資料。其次,科學課堂教學要“實際”。在教學活動中要儘可能向學生展示實物,出示直觀教具。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是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由於農村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有限,視野較狹窄,對許多自然界生物和一些科學現象不曾見到,從而對教學內容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向學生展示或再現實物、如學習“岩石’時.可以透過讓學生觀看岩石標本,加深第一感官印象。
再次,科學教學演示實驗要“落實”.教師要認真做好實驗操作。一方面,要透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思維、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認識自然規律。同時,也透過實驗操作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興奮點,把注入式的教學變為啟發式的教學.把學生被動式的學習變為主動去探索,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另一方面,教師要認真組織好學生的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透過實驗,促使學生各種感官的協調一致,不僅使學生的技能得到訓練.強化了新知識的掌握,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理解、記憶、創造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又為培養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在教學水的浮力時,讓學生透過在水中壓木塊和用橡皮筋吊石塊,認識到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在水中無論是上浮的還是下沉的物體,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二、要貫穿“靈活性”原則。
小學科學教學由於它涉及的知識面廣,涉及的事物也繁雜多樣,不僅有事物表面的認識,更有對事物本質的探討。因此,小學科學教學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要想小學科學課教學富有成效,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教學方法上要“活”。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比較熟悉的事例出發,由近及遠,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地加以引導。如可以用玩遊戲的方法去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去激發孩子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氣氛,感染學生。
其次,教學的手段要“活”。小學生的思維是透過聲音色彩影象等具體形象來感知的。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圖片、掛圖、實物、投影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去進行直觀教學和輔助教學。這樣做,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也容易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
再次.科學課堂教學形式要“活”。科學課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學科,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書面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教材的特點,聯絡學生的實際,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自然科學實踐活動,如動員學生參加種植、養殖勞動,進行植物標本的手工製作,走出校門進行自然水域的汙染調查等等。如在教學兩棲動物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真實的青蛙和蟾蜍的外形有什麼共同特徵,再透過幻燈瞭解它們在繁殖和生長髮育方面的共同特徵,最後引導學生歸納兩棲動物的共同特徵。在引導學生搞校外調查活動時,學生還根據當地的生活特點提出:鴨糞對自然水域的汙染等調查報告。三、要把握“拓展性”原則。
小學科學涵蓋了中學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它是引導學生認識自然事物的本質特徵、現象及規律的啟蒙學科。教學中,不能只是就本教本,而是要加以引申,適時地去發散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具體表現為:首先,要拓展思維。教師不僅是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努力地去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善於觀察,勇於發問,勤于思考。要對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進行大膽設問,讚賞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韌勁,引導學生在觀察思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其次,要拓展知識面。知識是在認知中產生的,更是人們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表現。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高有低,知識掌握也有差異,教師可以將課內的探討延續到課外,在自然活動中拓寬視野,拓展知識面,以解決學生課堂上“吃不飽”的問題。如由於條件的限制,學校有關天文、野生動物等方面的器材或實物短缺,要上好這些課,除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外,還要組織孩子們去參觀天文臺、科技館、野生動物園等。教師還要積極蒐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為教學服務,實在不夠條件,充分利用多媒體,也要讓孩子們多觀看些錄象或圖片。再次,要拓展課堂。教學中我們當然要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但自然課教學內容多,知識面廣,知識點多,甚至有的實驗準備時間長,因而僅僅靠課堂40分鐘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去拓展課堂。拓展科學課堂教學:
(一)要認真上好科學活動課。科學活動課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也是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指南針的製作和應用、組織種植、養殖勞動等活動課都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二)要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舉辦各種形式的興趣小組.積極開展課外興趣活動,這也有助於同學們掌握和運用自然知識去探索自然規律,培養學生從小就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本領,長大後以適應先進生產力的需要。例如,在教學宇宙知識時,有學生問“太陽系究竟有幾大行星”?我給學生的解釋是:“目前我們能確定的是九大行星。有些科學家在冥王星以外又找到一些大行星,這些星星是其它行星的衛星,還是太陽的大行星呢?科學家們還在積極地證實,希望同學們也積極地去尋找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回顧科學走過的歷程,就如同經歷一次次驚險刺激的探險。不親自參與,你永遠無法體會其中的樂趣。”
名師風采展示活動反思:
聽了季、單兩位老師的課,感覺兩個人風格各異、各有千秋,尤其是單老師,雖然接觸科學時間不長,但對教材把握熟練,目標明確,方法靈活,新穎的語言,適時的點撥,給人耳目新的感覺。季老師作為一位老科學教師,整節課在看似平淡中,體現出了科學新課改的精神,結合自己對科學的理解,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課後一番樸實的談話,道出了自己在科學教學中的歷程。給其他老師以很好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