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的記憶2000字作文
關於家鄉的記憶2000字作文
導語:關於家鄉總是有那麼多的舊時光。那些時光都是那樣的珍貴且值得我們用一生去留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篇題為關於家鄉的記憶的。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喜歡。
關於家鄉的記憶
月兒的故鄉在哪裡?我不知道。只模糊地記得在祖居的村莊前有一條寂然流淌著澈水的小河,兒時那幾個在河畔放煙花的夜晚,抬頭看火樹銀花的星空,看到月兒總是把自己的倩影投映在那條粼粼的小河上,點點溫和晶瑩的銀光就像是月兒灑落的淚珠,只是異於飛蛾散落的淚。我想:這些寧澈的水就是月兒的故鄉了吧……
我的故鄉開平,是南國一個不起眼的城市,雖然近年來她都在飛猛發展中,但我對她的認識甚少,基本上只是一年一次回去祭祖,我的足跡大多都是遺印在那片蔥蘢的山地上。好像是故鄉的風把我的思緒喚到了她身邊,在每一個疏星寥寂的夜空,我都會趴在房間的窗臺上,端詳著愁緒縈懷的月兒,那未至於完全凍結於心的冰冷中透出傷感愁紋的月色,彷彿也在以西施般顰蹙的眼神告訴我:月兒也有鄉愁。
月兒的故鄉在哪裡?我不知道。只模糊地記得在祖居的村莊前有一條寂然流淌著澈水的小河,兒時那幾個在河畔放煙花的夜晚,抬頭看火樹銀花的星空,看到月兒總是把自己的倩影投映在那條粼粼的小河上,點點溫和晶瑩的銀光就像是月兒灑落的淚珠,只是異於飛蛾散落的淚。我想:這些寧澈的水就是月兒的故鄉了吧。
開平不是我出生的地方,但她是我祖先的繁衍生息之地,是爺爺和爸爸把童年時光駐留的地方。按照我們的習俗,出生在異地的我也算得上是開平人。爺爺從我小時候就教我一句挺順口的話:“開平市/塘口鎮/裡村鄉/東昇裡”我起初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只當作是歌謠掛在嘴邊。後來才知道這便是我祖居的地址,普普通通的地址,故鄉的土地耕種在那裡,故鄉的種子散播在那裡。這12個字就是我對故鄉的初步認識了。
從爺爺口中,我還知道了一些關於開平的事。爺爺說,開平的土地美,但也樸實;開平人聰明,勤勞也樸素,靠雙手耕耘了這片樸實的土地夜晚,佇立窗前,黑藍蒼穹,顯得更深邃悠遠。遠遠近,土地裡浸滿了開平人的汗水,所以變得有靈性起來。開平呀,就是這麼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這些話我已經聽得耳朵都生了一層繭子了。但是,每次爺爺提起開平,我都會拿來凳子,坐在爺爺的腳邊,託著下巴,注意著他說時的神緒。爺爺並不是像一些文章中提到的那些背井離鄉的老一輩,提起故鄉就淚流滿臉。爺爺總是眉飛色舞地說,說得那樣的津津有味,眼角,嘴角都流露出無盡的欣慰,甚至有些自豪的感覺。他說著,不厭其煩地說:“開平的立園啊,真的很漂亮。你不是去過幾次了嗎?真是壯觀啊,那些園林,樓房,古味十足。我最記得那條長廊,哈,又長又美。那些樓房也保留了許多的歷史色彩。嘿,你那次和你的紫怡姐姐不是在那裡的拾了一塊石頭嗎?我還替你用墨水寫上‘立園’兩個字嗎?現在還在嗎……”其實爺爺所說得“那次”也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至於那塊寫有“立園”兩個字的石頭,我也不知往那兒擺去了,所以每當爺爺提起它,我心裡都會有些內疚。
祖居所在的那個村莊,我想也有一點歷史吧,從那墨痕斑斑的低矮平房可以看出,也有幾座古老而別緻的碉樓,還有一個挺新的祠堂,我想是改革後重建的吧,裡面有一塊掛在牆上的石板,上面刻有給為村莊建設捐錢的人和捐款,不過前幾年去看時也已經很陳舊了,有些字跡還模糊不清。猶記祠堂大門上有一個燕子窩,以前春節回去,總喜歡去那個祠堂門前站站,看看有沒有小燕子在啾啾地叫,可惜啊,燕子來南方的季節是秋天,所以我也沒這樣的福分去目睹那些可愛的燕子。不過那個燕子窩大概也被拆下來了吧!想起也是怪可惜的。
村莊裡的那些古蹟斑駁的碉樓,也許就是開平歷史的最好見證吧!可以說,他們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是鄉村裡最別緻,最值得我們驕傲的建築。白色和灰色的外表,給人一種歷史滄桑的感覺。有一個姐姐曾經告訴我,那些碉樓是以前的村裡人為逃避那些山賊啊,敵人啊,就往裡面躲去,然後把槍從樓裡的一些孔裡伸出去掃射,把山賊敵人都擊退了……所以,開平的碉樓凝聚了開平人的勇敢,正義,美的創作和廣泛的汲取。在上學期的歷史課上,歷史老師提起了開平的碉樓申報了世界遺產,當時,我真的有一種莫名奇妙的興奮,連我自己也揣摩不到那是一種怎樣的愉悅,可能是自豪,是驕傲,為雕鏤默默地長駐在平凡的土地上卻以非凡的成就博取世人的焦點目光而感到光榮。
村莊裡還有一水護田,那條曾經使月兒留戀落淚的小河,它也曾經乾涸過,不過後來也終於恢復了以往生機勃勃的樣貌了。我那時就蹲在河邊的石階上,看河裡的小魚蝦暢遊,有的還在打架!還看到一些老鄉里在洗衣服,呵,好像把電視上的一些漁家生活的片斷搬到了這裡,嵌入了我的眼中。我還想起了爸爸說過,河底有一條巨鱷,他以前不聽話在河邊玩,誰知就被驚動了那隻巨鱷,差點咬傷了他的腿。奶奶也說過,那小河顏色很深的那一頭,其實是深不見底的,裡面就窩藏著這麼一條巨鱷。
他們母子倆異曲同工地說這樣的'話,但我不相信,這樣可愛的小河怎麼會就像那樣龍蟠虎踞的地方呢?記得有一年暑假回去,看到一隻大黑狗在河裡上演“狗仔式”遊法,當時真把我笑暈了,見它從這邊游到那邊,從那邊又游回這邊,然後上岸甩了甩那油亮的黑毛,倒真有些《流浪貓和流浪狗》裡那隻黃大俠的風采。其實啊,村莊裡就是狗多,雞多,牛多。因此,我也不是很喜歡回鄉,因為我討厭那裡的髒,到處是雞糞、狗糞、牛糞的,要是中了“招”就不好受了。不過我想,農村就是這個模樣了,天然的。
說起天然,那幾畝的農田還有蔥蔥郁郁的小山真的是有這番風味。登上祖居的三樓遠眺,就可以看到波濤似的稻田,春天時,那稻海的顏色由深到遠延伸至山腳。幾隻老牛在田裡“漫步”,甩著尾巴,怪悠閒的。不知為什麼,我一看到牛就非常興奮,數著:“一隻牛牛,兩隻牛牛……”應該是牛的那種踏實的精神吸引了我,它們和村裡的人一樣,踏實得像地下的泥土,“天然的人,天然的牛!”而那座小山,白天是一片蔥鬱的天地,晚上就變成了鐵一般的巨人,有著陰深恐怖的感覺。不過,它也是令人敬佩的,它以寬大的肩膀保護了這座村莊,裝點了這個其貌不揚的地方,上面還長眠了我們可敬的祖先,每到清明時節,小山上的感人的場面總是令人眼淚不禁從眼角悄然地滲出來……
幾年前的一次祭祖,認識了和我一樣出生在異地的親戚小妹,我也不知道也稱呼她叫什麼,只是親暱地叫她“妹妹”。
我們那時候曾經把吃剩的鵝肉骨頭埋在河邊的泥土裡,後來被竟被一隻狗發現了,它在那個埋骨頭的地方嗅了好一會兒,然後拼命地挖,我和“妹妹”都在捧腹大笑……那個片斷是留在我腦海裡關於在故鄉度過的時光支離破碎的玻璃片裡,能夠湊合在一起的一面清澈的玻璃。後來“妹妹”要回廣州了,她送給我一把精美的傘,至今我還儲存著。這一年清明時節,我以為會看到“妹妹”,誰知她已經去了美國。我的心裡自然有一絲遺憾,還有一點掛念。不知道美國的月兒是否能帶給她故鄉的資訊呢?她是否也會想起這塊純樸的土地呢?
關於故鄉,也是有這樣的一些記憶。其他的,讓它們永遠躺在我心靈的深深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