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課 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一、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一)廣泛真實的民主

  1、國家的含義:

  從起源上講,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從本質上講,國家都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

  2、國家的根本屬性:階級性。

  3、國家的性質,是由佔統治階級地位的階級的性質決定。

  我國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4、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對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5、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1)廣泛性:民主主體廣泛;民主權利廣泛。

  (2)真實性: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保障;廣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

  7、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對少數敵人實行專政。

  8、民主與專政的關係:

  (1)民主:“在一定階級範圍內”(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民主總是屬於統治階級,這是國體意義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政體意義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統治階級的民主就是被統治階級的專政)。

  (2)專政:主要依靠暴力實行的統治。

  (3)人民民主和專政是辯證統一的,相輔相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統治階級的民主是被統治階級的專政。

  (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

  1、為什麼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1)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立國之本。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已被寫入憲法。

  (2)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2、人民民主專政新的時代內容:

  (1)突出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國家職能;

  (2)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內條件和國際環境了;

  (3)重視法制建設,依照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

  (4)發展人民民主,加強民主制度建設。

  二、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準則

  (一)政治權利與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內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為基礎。

  2、權利和自由的含義:公民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表達意願的權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3、政治權利和自由: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基本民主權利,行使這個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誌。

  (2)政治自由——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

  (3)監督權——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

  (二)政治義務

  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它權利的重要保證。

  2、遵守憲法和法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

  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是愛國主義的體現,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三)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基本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2、堅持權利與依法統一原則。

  (1)我國權利與義務是統一、二者不可分離。相對應而存在,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

  (3)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4)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三、政治生活:自覺參與

  (一)政治生活中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

  (二)政治生活主要內容:

  1、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基本內容

  2、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重要內容

  3、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機構成部分。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最根本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區別於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徵。

  4、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中學生參與政治生活:

  1、參與政治生活,必須明確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的內容更多地涉及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問題。

  2、參與政治生活,需要學習政治知識。

  3、參與政治生活,貴在實踐。

  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一、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

  1、各種選舉方式的區別

  2、採取什麼樣的選舉方式,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決定。

  3、選舉方式選擇依據:社會經濟制度、國家性質、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物質生活水平,公民文化水平。

  4、選民參加民主選舉的素養,即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

  5、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項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

  6、怎樣行使選舉權,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養高低的重要標誌。

  7、只有每個人都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選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實現民主選舉的預期目的。

  二、民主決策:做出最佳選擇

  1、透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這是市各項決策能夠反映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

  2、 不同的民主決策方式:

  3、公民透過各種渠道、採用不同方式直接參與決策過程,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節。

  4、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重大意義:

  (1)有助於決策者:

  ① 充分發揚民主,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

  ② 有助於決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決策出發點和立足點,增強決策科學性,避免決策片面性。

  (2)有利於促進公民:

  ① 對決策的理解,提高落實決策的自覺性,推動決策的實施;

  ② 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鍛鍊參與決策的能力,增強關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責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

  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層民主中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員會

  1、村民委員會含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自治組織,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務的機構。

  2、村民自治的內容:

  ① 自己選舉當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徑。

  ② 村民可以透過村民會議等形式,發表意見,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和管理。

  ③ 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規民約等形式,使村民規範自己和村幹部行為,用民主辦法管理村裡事務的有效途徑。

  ④ 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幹部、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

  (二)居民委員會

  1、居民委員會含義: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民主管理機構,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

  2、作用: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居民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反映居民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3、居民自治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幹部有居民民主選舉產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務,要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居民委員會實行辦事公開制度,定期向居民會議彙報工作,接受居民監督和質詢。

  4、意義: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微觀反而深刻的實踐,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

  (三)中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意義:

  學習民主管理的知識和技能,體驗民主管理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在民主實踐中逐步增強和提高自己政治參與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

  四、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1、民主監督方式:

  2、公民行使監督權的要求:

  (1)敢於同邪惡勢力進行鬥爭,勇於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權;

  (2)負責任地實行民主監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力,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第二單元 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第三課 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

  1、我國政府的性質: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

  2、政府的主要職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4) 提供社會公共服務。

  3、政府只有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能,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造福於人民。

  4、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的:進一步政府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5、政府的作用:

  (1)人們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服務。

  6、瞭解政府的性質和職能,相信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支援政府的工作,尋求政府幫助,監督政府行為,使我們的公民意識和政治素養的體現。

  二、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

  1、我國政府的宗旨:為人民服務。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則:對人民負責。

  2、具體要求:

  (1)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必須深入群眾,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損害人民利益,不能搞權錢交易。)

  (2)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真抓實幹;工作著力點放在研究、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問題上)

  (3)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國政府在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增強服務意識,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

  4、公民求助或投訴的途徑:開設熱線電話;設立信訪部門;發展電子政務;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制度。

  5、公民學會向政府部門求助或投訴,有助於解決自己面臨的困難,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有助於促使政府不斷改進工作。

  第四課 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

  一、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執政:

  1、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表現。

  2、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是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3、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意義:

  (1)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力和自由;

  (2)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

  (3)有利於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 有利於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5、為什麼依法行政建設法制政府?

  ① 由國家性質以及政府性質決定,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

  ②(第4點中4個有利於)

  ③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途徑

  ④ 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6、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還要做到:

  (1)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2)建立權責明確的執法體制,促使行政權力授予有據、行使有規、監督有效;

  (3)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7、審慎行使力,科學民主決策

  (1)政府行使權力的環節:決策、執行、監督等.

  (2)提高決策水平的措施:

  ①不斷完善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②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使決策能夠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愛惜民力。

  二、 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

  1、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必要性

  權力是把雙刃劍。政府全力運用得好,可以指揮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權力一旦被濫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會貽害無窮。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

  2、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發揮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1)切實保障廣大人民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人民能夠有效地監督政府權力的執行;

  (2)加強法制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就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

  4、行政監督體系: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群眾透過法定渠道(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政府內部(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督等。

  5、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

  (2) 保證清正廉潔;

  (3) 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確決策;

  (4)  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於人民,從而建立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6、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7、我國建立政務資訊公開制度,增強了政府工作透明度。這一舉措,深受群眾歡迎,被稱為“陽光工程”。

  8、**政府制定和釋出檔案:一方面規範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為;另一方面保證人民權益,目的是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開放“紅頭”檔案查閱,說明政府群眾意識、服務意識正在逐步增強:有利於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於群眾加強對政府的監督;有利於群眾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三、政府的威信從何而來

  1、含義: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過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認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決定因素:從根本上來講,一個政府能否具有權威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

  3、根本標誌: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是否被人民認可和接受。

  4、體現:堅持依法行政,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從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廉潔、高效、團結協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廣大人民群眾享有聲望;講信譽,得到人民認可和擁護,有令必行,有禁則止;對經濟發展、政治文明、文化繁榮和社會和諧都會有促進作用。

  5、樹立政府權威的要求:

  (1)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審慎用權、最佳化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要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與人民群眾保持和諧關係。

  (2)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有良好的業績。

  (3)最後,政府工作人員要重品行、做表率,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第三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第五課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一、 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性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大表大會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大表大會是地方各級權力機關。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居於最高地位,其它國家機關由它產生,對它負責,並受它監督。

  3、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其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和最高監督權。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有利於保證國家權力體現人民意志;有利於保證中央和地方國家權力統一;有利於我國各民族平等和團結;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5、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各項職能,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義務:遵守法律、保守機密、聯絡群眾、接受監督。

  權力: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

  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1、政體:一個國家的政權機關的組織形式,叫做政體。(國體:國家的性質)               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

  2、我國政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國體: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願望。

  4、組織和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體現:

  ①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關係上,人大代表民主選出,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決策少數服從多數。

  ②在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關係上,國家行政、司法機關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關係上,中央集權,地方分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6、含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

  7、地位: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8、決定因素: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

  9、基本內容:

  ①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②人民在普選基礎上選舉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

  ③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職能;

  ④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等等

  這一制度,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宗旨,真正保證了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10、人民代表大會的優勢:

  (1)有利於保證國家權力體現人民意志;

  (2)有利於保證中央和地方權力統一;

  (3)有力保證我國各民族的平等與團結。

  11、如何認識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作用及關係?

  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其領導方式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但黨委並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協的職能。

  人大是我國國家權力機關,對政府進行監督,從而避免政府決策失誤;

  政府透過行使國家職能,為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條件;

  政協行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促進政府政策科學化、民主化,有利於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第六課 我國的政黨制度

  一、 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1、歷史事實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沒有我們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2、新中共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建設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改革,並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3、結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國人民經歷長期實踐鄭重作出的歷史性選擇。

  4、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①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②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③黨領導的核心: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

  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6、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7、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1)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我國國情決定的;

  (2)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治政,才能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才能發揮黨的密切聯絡群眾的優良傳統;才能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已成為一個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帶有全域性性、戰略性、根本性、長期性的重大課題。

  二、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 執政為民

  1、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行教育活動的意義:

  (1)有利於提高黨員素質,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持黨的先鋒隊性質;

  (2)有利於我們黨更好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治政,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3)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4)有利於堅持發揚黨內民主,走群眾路線。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就是包括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1)鄧**理論

  ①基本內容: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②核心內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③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①基本內涵: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主要內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③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3)科學發展觀

  ①提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②內涵: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③主要內容:科學地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④地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3、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4、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黨堅持以人為本。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個喜愛那個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中國共產黨領導、支援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實現形式有哪些?

  (1)領導人民透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掌握國家權力,以此保證國家制定的法律和方針政策能夠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2)領導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透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書屋,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以此保證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符合人民的意願、利益和要求。

  (3)領導人民實行基層民主,由群眾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透過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4)領導人民嚴格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實上的廣泛的自由和權利,尊正和保障人權,維護公平和正義。

  三、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1、民主黨派的性質:作為各自所聯絡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它們都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

  2、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3、政黨制度的內容

  通力合作的友黨關係: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各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

  4、多黨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

  5、我國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長期共存”是中國共產黨存在多久,民主黨派就存在多久,多黨合作制度要長期存在下去。

  “互相監督”實質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要在平等的基礎上互相監督,尤其強調參政黨監督執政黨。

  “肝膽相照”“榮辱與共”,表明參政黨要和執政黨一道經受考驗,共同承擔國家和民族盛衰興亡的責任。

  6、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7、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

  8、人民政協

  ①性質: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組織形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廣發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9、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10、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顯著特徵: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

  11、政黨制度的優越性:

  ①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②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

  ③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④有利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12、闡述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協這三者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協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民主形式。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具體形式管理國家社會事務權利的組織形式,是國家的權力機關,人民政協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13、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在我國政治格局中分別處於什麼地位?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人大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政府是我國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

  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第七課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處理民族關係,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2、

  3、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使每個中國公民的責任。作為當代青年學生,要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付諸行動。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我國民族自治地區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自治機關在行使一般大方國家機關治權的同時,享有和行使自治權。

  3、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利。實際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

  自治權包括: 立法自治權、變通執行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其他自治權。

  4、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佈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係,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

  5、民族區域自治是以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是國家集中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和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

  6、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①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

  ②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③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④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7、如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①必須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②要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國家要在投資專案、稅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援;

  ③少數民族地區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積極性;

  ④發達地區在人力、技術等方面對西部地區給與支援,先富幫後富,達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包括兩方面:保護信仰宗教地自由;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侵犯這一權利,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3、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

  4、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我國政府支援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5、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既是社會主義對我國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要求他們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最高利益與民族的集體利益。

  支援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做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支援他們與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

  6、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我們要遵循唯物辯證法,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

  第四單元 當代國際社會

  第八課 走進國際社會

  一、 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主權國家:

  1、當代國際社會中,主權國家是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係主要參加者。

  2、三種類型的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

  3、人口(基本)、領土(發展不可少的條件)、政權、主權是構成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權。主權作為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4、國家主權兩個特性:對內國家最高權力的至高無上;對外國家最高權力的獨立性。

  5、主權國家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

  義務: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國際爭端等義務。

  6、國際組織:一些國家、地區或民間團體,處於各種特定目的,透過簽訂條約或協議的方式,建立了由一定規章制度的團體。

  7、國際組織也使國際社會主要成員,主要機構、職權、活動程式以及成員單位的權利與義務,都已正式條約或協議為依據。

  8、國際組織的作用: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和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係;調解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等等。

  9、聯合國:191個成員國過,國際社會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10、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①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②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係

  ③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於經濟、社會、文化及人民福利性質的國際問題

  ④作為協調各國的活動中心

  11、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得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

  12、作用:

  ①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②有侷限性。如何適應國際形勢發展的需求發揮更大的作用,聯合國面臨諸多挑戰,其改革任重道遠。

  13、中國與聯合國的關係:

  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支援聯合國的改革,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在世界裁減軍隊、環境保護、保障人權和解決地區衝突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二、 國際關係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1、國際關係:國家之間(最主要)、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係。

  2、內容:政治關係、經濟關係、文化關係、軍事關係等。

  3、形式:競爭、合作和衝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4、國家間出現分離聚合、親屬冷熱的複雜關係,主要是由各國的國家利益決定。

  5、含義:國家在獨立與生存、穩定與發展及國際參與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標。

  6、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目的。

  7、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係,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相悖則是引起過漸漸摩擦或衝突的根源。

  8、是影響國際關係的重要因素。

  9、是主權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捍衛本國利益,實現國家目標和影響別國的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作用和影響的重要尺度。

  10、國家利益主要內容:安全、政治、經濟利益。

  第九課 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

  一、 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

  1、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2、世界和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3、維護世界和平將給各國經濟發展和其它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創造必要的前提。

  4、總體和平、區域性戰亂,總體緩和、區域性緊張,總體穩定、區域性動盪,認識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

  5、世界人民面臨著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的艱鉅任務。

  6、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

  7、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徵。

  8、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

  9、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10、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

  11、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貧困和落後是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的重要因素。

  12、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解決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

  13、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須堅決地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而且這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這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是維繫其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條件。

  14、內容:

  (1)    要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利

  (2)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

  (3)保障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

  (4)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

  15、各國應做到以下幾點: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

  (2)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進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3)文化上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推進世界和平穩定;

  (5)環境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16、如何抑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應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有賴於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同時,還有賴於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和壯大。

  【辨析】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越快,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就越大

  (1)這個觀點是不科學的。

  (2)一個國家能否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對外政策,而一個國家對外政策是由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並不是由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決定的。

  (3)經濟繁榮,且致力於維護世界與發展,不稱霸的國家,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才更大。

  (4)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阻礙。這些國家,經濟發展越快,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威脅越大。

  二、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1、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是當今國際形勢一個突出特點。

  2、世界正在形成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

  3、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力軍,是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同盟軍。

  4、意義: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由於世界多極化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基礎上,因而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和國際關係民主化。

  5、稱霸和反霸的鬥爭將長期存在,這是影響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一個基本因素。

  6、國際競爭便現在各個領域,經濟、文化、軍備、人才、科技競爭等。

  7、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這最終決定本國在國際中的地位。

  8、世界多數國家都以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力圖在世界格局中佔據有利地位。

  9、我國的應對:發展才是硬道理。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要著力於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積極才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三、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1、外交政策是指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採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紀的和平與發展。

  4、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5、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6、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平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7、建國之際,毛**提出的三條外交原則: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8、我國外交政策的實踐充分說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隨著在國際舞臺上肩負的責任日益重要,中國外交正譜寫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