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中數學方法總結
張景中數學方法總結
數學的樂趣類似於下棋,是思考之樂、挑戰之樂,數學能給人震撼感、力量感和解放感。小編收集了張景中數學方法總結,歡迎閱讀!
談教學:
讓數學更容易也更適合教學
張景中,廣州大學計算機學院名譽院長、廣州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廣東省數學教育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講座一開場,張景中就以“九九乘法表”帶領學生思考其中蘊含的規律。他透過圖例形象直觀地闡述數學知識,讓複雜問題變得簡單化,與師生們共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張景中在教學時就想著怎麼改革初中的數學教學,讓數學變得更容易學。後來他發現,國外的數學教育主要研究教學方法,而很少考慮數學內容,但如果數學本身太難的話,你用什麼方法教他都感到困難。於是張景中就提出“要把數學變容易”,改進數學知識的組織方式和表達方法,讓它更容易學。為了教育,改造數學,他稱之為“教育數學”。
2012年,在廣州市科協“千師萬苗”工程支援下,海珠實驗中學進行了“教育數學”的教學實驗,兩個實驗班共105名學生。入學測試時,其中一題是讓學生畫三角形的高,有些鈍角三角形的高在外面,有2/3的學生被難倒了。授課的張東方老師將張景中的一本科普書的內容編成教案,設計了90多節課取代通用教材相應的內容,有些地方還改變了傳統的定義。三年後的中考,這兩個班的數學成績優秀率達到了100%。
談科普:
要讓中學生看懂,也要讓大學生覺得有新意
張景中1991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10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代表性科普作品有《從數學教育到教育數學》、《數學家的眼光》、《新概念幾何》等。
一直以來,張景中致力於數學科普寫作。令他高興的是,科普書的一些內容後來進入數學教材,使更多學生受益。他曾說過,創作出好的科普作品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寫科普作品要當成一個事業來做,這也是個不斷地學習的過程。寫科普作品很花心思,比如《數學家的眼光》,六萬字寫了五年。要讓中學生能看懂,大學生研究生也覺得有新意,是要下功夫的。”
如何培養數學興趣,讓它學起來不那麼枯燥?張景中建議同學們多讀些好的數學科普書或者數學史。平常學習中掌握到的`知識,在看科普書或與同學老師討論過程中會發現很多新的東西,從而挖掘出數學的更多魅力。有條件可以用計算機做點數學實驗,例如玩玩《超級畫板》或《網路畫板》。“總而言之,一是要多讀數學科普書,另外要做一些有趣的數學小題目小實驗。實際教學中,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也與現在的教學內容有關,教學內容把數學搞得太難了,有些知識系統性不夠等問題,都有待於我們未來改革。”張景中說。
談方法:
注意整理知識架構和脈絡
有同學提出,學好數學,是不是要瘋狂刷題?對此,張景中表示,提高數學成績,透過一定的題目訓練是必要的,但不是以多為好。“做題時要進行分析,重點的一些題目可以反覆思考,要注意整理知識架構和脈絡,在做好題目之後可以反過來思考能否用更簡單的、或是此前學習過的知識來解答。透過重點的題目來總結經驗和方法,以此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他說。
張景中稱,學好數學對其他學科幫助非常大,比如數學學得好,語文寫作的邏輯性就更嚴謹,說起道理來就更明白。此外,物理、 化學、生物、計算機,甚至美術都是離不開數學的,數學是各種科學包括人文科學的一個重要基礎。同時,學數學可以培養人思維的方式,鍛鍊人思考的毅力,培養人誠信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