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

網路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網路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網路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1

  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使教師成為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再是以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能力的培養者。

  教師是如何地進行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教與學的呢?也就是說他們是如何進行資訊科技課程化以及完成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互動性雙向整合?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是如何完成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學習的呢?在我查詢的有關於資訊科技與某個具體的學科的教學設計資料中,無非都是涉及到了九大教學法。但我覺得不僅僅只經過了創設情境、教學過程、評價、總結這幾個步驟,教師在完成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教與學的全過程必須得包括以下幾個方法:

  1、教師的教學活動步驟

  一、師利用網路備課,熟悉內容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它設計的教學內容不僅限於傳統教學中教師傳授單一的教材內容,而是要涉及到與學科知識相關的社會、生活、技術等知識。再者,如今它是透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教師要儘可能地利用這一大資源來備課,雖然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它的基本目標始終還是為了學生掌握綜合知識。因此,教師利用網路備課,籌備了很多有關知識,才能引導學生去學習。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人類學習的過程不是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的過程,而是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相互作用的過程。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工具,讓它充分發揮聲、電、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利用多媒體網路資源和網路資源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此情境下的建構知識活動。

  例如:芙蓉區育才小學的陳律嚴老師的一堂語文課《頤和園》的創設情境的手法是:在匯入新課前引入了一幅對聯:“煙景學瀟湘細雨輕航暮嶼,晴光總明聖軟風新柳春堤。”其中涉及有瀟湘的“細雨輕航”,又有杭州的“西湖”的新柳春堤,同時,他利用多媒體環境在螢幕上顯示了一幅幅的景觀圖,並且還配有聲音,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學生被這一幅幅的圖片所吸引住了,都想探索,瀏覽這美麗的地方,都想盡快地瞭解、知道這迷人的地方的歷史背景、地理位置等。可見,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資訊科技提供學生圖、文、聲、形等融為一體,多種感官的接觸,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知識,產生學習知識的慾望。顯而易見,創設情境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

  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

  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教學實踐中,著眼於學生的利益角度,它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講授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同步教學法、探索教學法和任務式教學法等。這些方法是根據學科的內容來選擇的。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習者的特徵來選擇教學方法,往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可能會不完全達到所要求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切當有有機地把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各種教學方法之間並非獨立應用於課堂教學中,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在同一堂課中不同教學階段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四、質疑啟發,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地創設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此處可以從很多緯度進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根據學科特點:

  ①增加益智類的遊戲,來創設問題,既以“趣”促思;

  ②鼓勵動口,以“言”促思;

  ③操作實踐,以“練”促思;

  ④搭建“腳手架”。

  五、讓學生課堂演示操作

  為了培養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掌握知識以及技術,教師有必要地在一堂課中給學生演示操作的時間,讓他們親臨其境的感受當教師的滋味,同時鞏固已學知識,而且還掌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這豈不是兩全其美?既掌握了技術又掌握了理論,這樣也有利於教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瞭解。這也是從實踐中學習的一個體現。

  六、遷移創新,擴充套件知識面

  不能讓學生侷限於特定情境的問題解決,要能脫離這一特定的情境發展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要做到學以致用。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的能力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讓學生具有融會貫通地運用知識,靈活地遷移知識的能力,才能在今後的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中有所創設、有所作為,實現學習的價值。因此,教師在學生掌握了學科內容達到了某種程度,儘量地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比如,對某個主題的探究,教師可以從不同的緯度來提示學生,使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不僅限於某個特定方面,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因此,他們可以從多角度地把事物聯絡起來,不僅僅只懂得這個主題的本質問題,還可以獲得另方面的事物的情況,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還可以增加他們的知識面。

  七、課堂檢測,鞏固提高

  不能以能否解決問題、獲得知識作為最終效果的全部目標,但不是不需要獲取相關知識和解決特定問題的能力。

  因此,有必要對本節課的重點進行檢測、鞏固,這是目的之一;但同時更應注重在此基礎上的提高,以適應不同情境下學生解決問題的需要,真正作到“觸類旁通”。

  八、拓展延伸,體現個體

  不同學生的基礎不同,能力不同,學習的目標和要求也應有差異。為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求,同時更為加深對課本知識的深化理解,有必要系統整合相關的資源,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拓展提高的需要,體現個體化學習,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

  2、學生的學習活動

  ①預習

  學生在課前要預習,明白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難點心中有數,這樣聽課會順利些。這點也是教師經常要求的。我想當學生的也應該明白其具體的原因,在這裡也就不詳細的說明,然後可以對不明白的問題進行提前查詢,也可以把他們記錄下來,等到上課的時候,認真地聽講,這樣就不會半疑半懂。

  ②網上閱讀,自主學習

  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培養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用問題來引導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到網上自主學習,培養他們搜尋資訊、處理和加工資訊的能力,使學生們在質疑後有的放矢地進行自主學習,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認知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學生們利用關鍵字查詢相關知識的資訊,認真地閱讀,然後把要點記錄下來,用來回答老師的問題,看自己的概括能力與對問題的認識程度如何,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自主能力有如何,因此,可以不斷地完善。

  ③協作討論,合作學習

  學生透過網上查詢資料,擴大了知識面,但是往往只是個人的理解,考慮問題的範圍可能會有限,認識事物可能會不透徹,因此,學生們要與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進行交流、討論,對同質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分析問題,有助於他們對知識建構起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還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如何組織合作學習,如何聽取別人的意見,態度應該怎樣等一系列問題。比如,WebQuest這種方式就是體現學生們的合作學習能力,讓他們分組,明確角色,明確自己的任務,進行資料的'查詢,然後小組討論,總結問題。再者,學生間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可有助於他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④親身實踐

  某門學科,不一定都需要資訊科技來完成,不一定都要到網上去查詢,可以透過多種渠道去學習。學生可以透過親身實踐,去參觀、考察或者實驗來完成學習,這樣既可以理論結合實踐,透過動手操作去掌握知識,達到理性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對知識的認識不會停留在表象上,可能會進入長期記憶,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是可取的。

  ⑤自我評價、反思、總結

  學完某節課、某個知識點,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自我的評價與反思,不一定等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可以無時地自己評價,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比如自己的學習態度、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處理資訊能力等等,看看自己是否達到了自己定下的學習目標,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如果沒有,應該進行自己反思,總結哪方面還沒有達到目標,怎樣做才能達到,並用於實踐中,這樣在自己腦海中總感覺到有一種動力不斷的推動自己,因此自己自然而然不斷地提高與完善,達到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

  網路環境下教與學問題與應對心得體會2

  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的培訓,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臺,每位教師都以鮮活的例項、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煥發了激情,燃起了鬥志,使我受益匪淺。

  參加培訓的都是中學的教師,而這次培訓利用了我們教學生的方法:小組合作法,並從分發揮小組和個人的能動性。教師把近六十個人分成十組,六人一組,選出水平高的為組長,在學習過程中採取自學、講解、聯絡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法,採取抽獎、點名、點組等提問方式,根據問題回答情況及作業上交情況進行個人和小組評價,極大的電動了個人和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首先,通過了這次培訓,我對“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有了一定的認識。

  所謂的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就是透過學科課程把多媒體資源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將多媒體資源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多媒體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間接促進對多媒體的掌握,達到“雙贏雙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傳統教學重在傳授,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以教代學,教給知識重結論,輕過程,缺少教與學的互動,忽視學生充分的思維過程,使教學過程難以成為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傳統教學重經驗、輕創新,教師憑經驗教學,形成思維、行為定勢,缺乏對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研究、創新。傳統教學還具有封閉性,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教學創新所要體現的就是要變傳授式教學為研究性教學,變經驗教學為反思性教學,變封閉性教學為開放性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教師應該具有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觀念。

  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都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幾天的培訓,我不僅學到很多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增進了和其他學校之間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暢所欲言,互相討論、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讓老師來幫助解決,這樣使得相互之間都得到了學習、鞏固知識的機會,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同時也希望今後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培訓,因為計算機知識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