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範文(通用5篇)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範文(通用5篇)
經歷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後,想必你會開拓了視野,有了這樣的機會,要好好記錄下來。那麼什麼樣的活動總結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1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數學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四個領域之一。在傳統的教學觀念指導下,教師習慣於按照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習慣於上新授課、練習課和複習課。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數學學習的直接經驗與感受而開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與之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相對於“接受性學習”而言的。探究性學習注重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為了讓學生樂於學數學,學好數學,提高數學實踐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我們廣闢渠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一、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資源,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數學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科書是數學課堂教學資源之一,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進行的是課堂學習。例如:《小鬼當家》就充分發揮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從小探索,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尋求解決辦法。我們搞教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發展。教研不能與日常教學活動割裂開來,應以教育科研促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開展教研。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據,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把生活中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展綜合性的數學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地行動起來。
二、開展小組學習,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表達,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探究活動離不開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既有明確的分工,防止出現互相推諉、被動參與或惟我獨尊的情況,又要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通力合作。如讓學生設計“我是拼圖小巧手”方案時,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以獲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機會,以利於學生更自然、更大膽、更主動地進行交流合作,互幫互助,產生共生效應,達到共同發展提高。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學會在合作中與人協調和施展自我,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
三、在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趣味性。
實踐課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遊戲、故事、競賽等活動中愉快輕鬆地學習。因此,活動要富於童趣,為學生喜聞樂見,儘可能求新、求奇。
2、實踐性。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倡:“讓學生從做中學”。因此,數學實踐課必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要引導學生廣泛接觸事物,儘量感知事物,從中發現問題,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3、啟發性。
數學實踐課內容的選擇要考慮能鼓勵學生透過探索發現規律,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增長才幹,成為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有機地組織好學生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主動參與,使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感知材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又能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和實踐活動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2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目標,其要求是: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既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用心經營,激發“學趣”;用心創設,啟用“學識”;用心發掘,激進“學技”,真正有效地“激”起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創造性問題解決、合作學習等策略的運用,鼓勵學生建立各種聯絡,從而走出封閉的個體學習行為,邁向個體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成長為一個學生合作與交流的社會主體,使學習既具有個人意義又具有社會意義。而《數學課程標準》也明確地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目標,其要求是: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既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但數學綜合實踐課的目的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更不是為了場面的熱鬧而開設的,而主要是讓學生透過活動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展、有所提高,其目的也是為了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供機會,為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創造條件,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具備著個人和社會兩重意義,真正達到“活學活用”的境界。由此可見,有效性的教學正應該朝著學生們的“綜合性學習”目標而邁進。
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雙邊活動。數學新課程標準也較為明顯地強調課堂中的教學應轉變教師的角色,指出教師不但是綜合性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也是活動的參與者。也強調了我們的綜合性活動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中獲得對學數學的理解。如果說我們的教學是為學生的生活,那麼學科綜合性活動則是讓學生迴歸生活的真正領域。所以,如何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際,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樂趣,從而愛上了數學。這就是數學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會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著眼點。但如何讓教好學生解決問題,應用知識,真正起到學以致用呢?從多年來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探索中,我們認為應該大膽創設出學科綜合性學習活動,讓知識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
因此,教學時,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用心經營,有效地“激”起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真正得以發展。
一、用心營造,激發“學趣”。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建構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兒童的,而是出自學生本身,要讓學生自發的、主動的進行學習。而這一系列活動都源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故此,作為數學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經營者,我們更有必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學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科特點,用心營造有利的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而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興趣的培養,充分地體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中。特別是對於這些枯燥泛味的數學知識來說,我們更應創設一切實踐時機,重視所有活動情境的創設,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讓每個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都能發現問題並且樂於去解決這些問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主要是運用已有知識於活動中,沒有統一的具體要求,沒有統一的做法,其活動的過程和活動的結果都是開放的,不可預測的,因此,教師必須徹底拋棄傳授、講解等陳舊的教學方法,必須放手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設計具有意義的感興趣的問題,安排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心甘情願地感興趣地參與實踐活動,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自主地探究,自由地選擇,獲得自己的成果。例如,二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後,教師可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動手製作一套七巧板,自主的、有選擇的選用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比比誰的圖案最美麗”的系列活動;又如,六年級比例知識講授完後,教師亦可結合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開拓了“爭當小小設計師”的活動,畫出自己家的平面圖,或創設出理想的家園等實踐活動。這學期,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後,教師用心引導學生進行收集關於時間方面的資訊。他們很感興趣地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有的到客運站收集關於汽車執行的時間;有的對校園內師生的作息、工作、學習方面的時間;有的去到商店門前等地方記錄下關於時間的內容等等。然後,讓他們在班上與同學們交流和探討。最後,學生還很有興趣地製作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從而培養了珍惜時間、合理運用時間的好習慣。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教師都不提具體要求,只提一般性要求,學生就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並感受到自我成就的喜悅,從而激起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對數學的“學趣”,同時易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師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實踐活動的情趣及數學知識用處之大,讓他們在創新運用中中培養審美情趣。
二、用心創設,啟用“學識”。
數學課內容的構建是專家在理論研究、實踐基礎上,按知識的生成體系,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分年級,精心選擇最佳化組合的。而數學實踐活動內容則不同,它應融入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儘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為學生實踐活動提供知識基礎及實踐空間。正如《大綱》中所指出:“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這正充分體現了數學活動課獨特的實踐性。但對於這些以具體形象為主、生活經驗匱乏的學生來說,難以達到透徹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儘可能讓抽象的數學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要善於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學生看得見、摸得到、聽得到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透化知識。同時教師還要用心創造,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於解釋日常生活中有關數學的現象,去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使知識、技能同步發展,相得益彰。首先,要結合不同階段的年齡和知識特點用心引導,創設切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題材,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知識,並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巧妙地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實踐情景,是日常中有效地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必要前提之一。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的設計實踐活動的情景,並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關注數學問題,主動的探究解決這些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徑。創設“配菜、配衣服”等生動形象的活動環節,更讓學生體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的真蒂┅┅,透過教師的用心創設,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需要數學,領悟到數學的用處及樂趣,從而提高了學數學的慾望。
三、用心發掘,激進“學技”。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誕生的一門新課程。它充分強調讓學生透過觀察、收集整理各種資訊,動手實踐操作等活動,逐步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強調了“從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具有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思想,教學中應把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於小學數學的全過程。也明確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經驗性、實踐性課程,活動中讓學生要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用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問題。
但由於傳統的數學課程不太注意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相聯絡,對數學應用的處理總是留有人為編造的痕跡,各類知識相互之間的聯絡不多,即使有一些也比較牽強,綜合運用就更談不上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們的學生強於基礎、弱於應用,強於答卷、弱於動手,強於筆試、弱於創造的局面,農村小學生尤為突出。因此,作為數學綜合性活動的指導者,更應用實踐教學改變現有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生存,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倡導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從而真正地體現了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的要求。實踐證明,在開展學科綜合性活動課程中,活動的方式可以不受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限制,他們可以標新立異,可以超越常規,各種潛在的創造慾望可以儘量的發揮,各種獨具的才能可以充分的展示,這種教育環境十分有利於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其綜合性更高層次上明確了學生在進行活動中應用具備的多種能力:有獲取直接知識前提的觀察力,適應資訊化網路時代的收集、處理資訊的意識和能力;也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協調發展的動手操作能力,與人合作、交流思維的交流表達能力;還有大膽質疑嘗試的質疑思考能力,自主研究學習的探究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分析問題的創新能力等,都是數學綜合性活動課必備的能力所需。
而數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從一定程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更高於學生的生活,甚至其他學科,再加上學生的生活經驗、年齡特點、數學知識抽象性及教育環境等客觀原因的侷限,更造成了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不知從何入手”、“不懂怎樣實踐”、“不會合作交流”等的不良現象。所以,我們用心地去發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在活動中,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允許失敗,鼓勵學生努力克服困難,不斷探究。並把增強學生的策略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落腳點。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應努力提供機會,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更應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全方位上教給學生實踐的方法,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激進學生的“學習技能”,從而有效地綜合再現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活學活用數學知識,發展學生各種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思考和表達的機會,有表達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華的場所。我們相信,只有用心去經營,全面去“激起”,我們的數學綜合性學習活動才能真正實現其“活動”性——“活”而有效,“動”而有得!
學了《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後,在教學小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的“確定起跑線”時,教師安排了一次實踐活動:冬季運動會即將來臨,體育教師正在忙著各項準備工作,教師與體育教師協調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確定田徑400米的起跑線,交接到任務後,老師在徵求學生的意見時,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個個眼睛轉悠、發亮,一種被學科知識束縛、壓抑之後的大解放場景。教師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並安排學科組長為小組長,每個小組負責一圈跑道。任務下達後,各組爭先恐後的到運動場上檢視,並根據任務確定了所需工具,老師要求所需工具能小組內解決的就在小組內解決,實在沒辦法的再向老師請求。工具準備好後,各小組根據組員的個性、特長分工,有計算的、測量的、畫線的,在活動中,學科知識基礎差的同學不再是觀眾,熱情洋溢的參與其中。教師在各組的邀請下,與組員共同解決出現的問題,教室裡因敬畏教師權威而不敢說、不敢做的現象消失了。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撰寫活動報告。
這次活動課的開發與實施基於如下基本理念:一是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三是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這一實踐活動做到了“綜合實踐活動”四大領域之一——研究性學習的基本要求: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絡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重視師生互動。
活動本身也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環境和有利條件。
1、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有利於教師更新觀念、提高理論素養。教師由單一知識傳授者成為問題解決的合作者,學習過程的分享者;由知識權威變成“平等中的首席”:由課程“消費者”變成課程“設計者”、“開發者”;由活動主宰者成為活動指導者和組織者。
2、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助於教師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教師具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開發、生成新的、適合學生髮展需要的綜合課程體系。
3、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助於教師形成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1)、提高教師的活動規劃、實施能力。
(2)、增強教師的人際交往能力。
(3)、發展了教師的'資訊收集與處理能力。
(4)、培養了教師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原動力,是實踐活動的基本動力之一。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教學中要儘量避免書本知識的機械傳授,要解放學生的手腦,甚至他們的行為,讓他們充分與具體事物和大自然直接接觸,培養他們興趣。如:提出疑問,創造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分組競賽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徹底解放學生;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等。
總之,我透過這次實踐活動認識到:生活是知識的寶庫,四季變換,萬物興衰,日月星辰,無不蘊含於生活之中。讓綜合實踐活動面向生活,就能使活動如生活般充滿情趣。絢爛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聲、有色,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不竭之源,更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延伸與發展。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3
一、實踐準備
本課題於20xx年4月3日正式成立,在這一學期的準備階段中,做了如下工作:
1、課堂觀察,發現問題。
透過課堂觀察,學生訪談等方式,瞭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此,我們還進行了一場網路研討:數學學習——問題在哪裡?一場現場研討。透過觀察和研討,我們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一)、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
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商議,我們改變了原先“由實驗教師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確立子課題”的計劃,分學段確立了兩個相對統一的子課題,既低年段以“傾聽習慣的培養”為子課題,中高年段以“預習習慣的培養”為子課題。做這樣的改變,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問題相對集中,可以透過這兩個子課題的實施尋求解決途徑;另一方面是子課題相對統一,也就是研究的目標相對一致,更有利用實驗教師間的互相合作、交流、研討,有利於課題組活動的開展。
2、調查研究,制訂計劃。
子課題確立之後,各實驗老師做好了實驗調查工作準備,如:制定傾聽習慣問卷調查表,傾聽習慣課堂觀察表。上學期一開學,各實驗班的老師馬上進行實驗前測,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的傾聽情況做了調查,並分析了調查結果,做出問卷調查報告。然後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子課題實施計劃。
3、學習研討,尋求理論支撐。
在準備的同時,老師們還認真進行理論學習和研討。如閱讀與課題相關的文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進行的那場有針對性的網路研討——如何讓傾聽成為一種習慣?這場研討效果非常好,參與人數多,面廣,有實驗教師,也有非實驗教師,還有省內外的老師。貼子的內容非常豐富,經張華東老師整理,為我們提供了48個有價值的教學策略。
二、進入課題實驗
1、課題組老師進入課題實驗,在實驗中觀察、記錄、反思、調整,並透過各種方式相互交流。例如把實驗過程中的記錄上傳部落格,大家在部落格上互相交流,一階段後,我們開展了一場課題實驗老師交流研討活動,展現了初期的部分做法。
2、課堂教學研討
實驗以來,本子課題共開展4節研討課:
3、階段性小結(老師和學生都進行小結)
每學期期末進行一次階段性小結,部分班級也讓學生進行小結。
三、課堂觀察
1、實驗班的前後變化。
從對同一個班級實驗過程的隨堂聽課,我感覺到了學生在老師的精心培養下,不論是傾聽的狀態還是傾聽的質量,不論是發言的人數還是發言的質量,都有質的變化。從實驗老師的過程記錄,也可以明顯地看到學生在傾聽與表達方面的進步。這就是實驗帶給我們的收穫。
在隨堂跟蹤聽課中,我看到學生預習能力的提高,從原來的瀏覽到對重點內容的圈圈點點,再到有意識地思考、解決教材中提出的問題,部分學生還能提出質疑。
2、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差別。
在走進課堂月活動中,從實驗班與別實驗班的課堂上,我也感覺到了實驗班有濃濃的課題味,課堂上老師比較重視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比較好。
在走進課堂月活動的隨堂聽課中,我也感覺到了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差別。非實驗的老師較少有佈置學生預習的現象,即便佈置了,在課堂上也沒有反饋和利用學生的預習資源,學生沒能體會到預習的好處。而實驗班的課堂,且不論“預習”的成效,但“預習”已成為習慣,先學後教已是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4
《心情日曆》這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從開發到實施,教師和學生都得到了提高,教師在實踐活動的開發實施中不僅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使自己更能在實際教學生活中和學生更親近,利用高效評價機制來評價指導教師教和學生學。學生在發現哪些負面情緒容易左右自己的同時,學會管理自己情緒,明白當遇見問題時,需要有技巧地和家長老師溝通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更深一步體會數學這個學習工具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為以後的數學教學打好基礎。具體如下:
一、透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解決生活中問題。
“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心情日曆”是貼合學生實際的實踐活動,建議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發現自己和同伴心情不好的原因,反思決定心情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活動可以按照以下幾個階段開展:理解問題情境——做好記錄心情日曆的前期準備——小組合作製作心情日曆表——以一個月為期,記錄心情——獨自分類整理心情資料——小組分享心情出現原因,討論尋找對策——寫活動感受,反思改變心情的策略,特別是從根本上如何減輕來自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雙重壓力和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因此,在活動設計時,要強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觀察的現象,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體驗和交流,在活動的過程中,結合所學數學知識,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積累相應的活動經驗。
二、明確活動要求,課下實踐、課上總結相結合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以“心情日曆”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一方面是引發學生對自己負面心情問題的思考,透過記錄自己5月心情的實際操作,促使小學上能養成堅持的良好習慣,老師佈置的任務和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堅決每天執行,再者進一步引發學生對出現負面情緒的反思,從根本上減輕來自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雙重壓力的同時,更要把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當成教育目標中的重要方面,保障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另一方面是透過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標20xx》要求“綜合與實踐”學習活動可以以“長作業”的形式呈現,將課堂內的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堂外,經歷收集資料、查閱資料、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檢驗、推理論證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心情日曆”活動意義深刻,一節課是不能承載它的全部內涵的,所以可以採用課內外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圍繞心情日曆開展思考與研究,為落實素質教育、關注核心素養等作出自己積極的判斷。本實踐活動的開展,也許會給小學生留下創新的契機,如我想對你們說——老師、爸媽到底應該怎麼做、當面對批評和挫折時我應該怎麼做等。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5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實踐活動是對這句話最好測驗證。針對五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我設計了幾個與學生、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如:今天我當家、做個小糖盒、愛護水資源、生活中的電視、到超市購物去等等,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走出教室,接觸社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開啟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資訊量,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一、活動側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學生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中所需材料和知識,除了在教師幫助下獲取外,學生自己可透過進行實地考察或現場調查、綜合運用有關圖書資料、查閱電子資料等途徑獲得。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了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二、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促進者,作為促進者的關鍵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自己去感知體驗、實驗觀察、探究研討。教師成為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援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充滿主動精神的探索的主體,一個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研究者。師生之間是合作的關係,共同投身於問題的研究過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花費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家長擔心活動會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對綜合實踐活動並不非常支援,由此可見,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態度還有待改善。
數學實踐活動課解放了學生的頭腦、眼睛、嘴巴,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個新課題,我們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開展好數學實踐活動,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應不斷學習和思考,不斷探索和嘗試,構建具有個人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模式,為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