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支塘中心小學的教育科研工作總結

常熟市支塘中心小學的教育科研工作總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教育科研的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我校是一所創辦於1902年的歷史悠久的農村中心小學,但我們充分認識到教育要發展必須依靠科研,“科研興校,科研興教”已成為我們學校教師共識。三年來,我們支塘中心小學正按照“以學科教學為中心,以教育科研突破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321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建成市內一流農村中心小學”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標,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切實加強教育科研,以此催生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一、 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形成網路

  我們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始終是一把手親自抓的工程,校長們都有較強的科研意識及科研能力,尤其是現任校長沈黎明同志,更是科研成果斐然,幾年來,發表獲獎教育教學文章計有國家級11篇,省級11篇,蘇州市級14篇,曾被評為蘇州市首批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常熟市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在他的規劃下,學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領導小組,組長由他親自擔任,成員由分管教育科研的副校長、教科室、教導處正副主任組成,下面還有兼職教科員32名和一大批有志於教育科研實驗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形成了較強的教育科研隊伍和較為合理的網路,在此基礎上課題研究任務層層落實,科研工作長抓不懈。

  我們承擔過的研究課題中有的已經結題,併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我校參與研究的課題“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獲省課題研究成果一等獎。國家級課題“制定小學語文、數學學習標準及其教學質量監測”該課題結題後又滾動向縱深發展,引出蘇州市級九五課題“目標教學分層遞進研究”,這課題結題後其成果獲常熟市“九五”課題成果評比二等獎。省級課題“在活動中加大低年級學生識字量的研究”課題成果獲常熟市“九五”課題成果評比三等獎。圓滿完成“中澳音樂教育實驗專案”(1999——2002)階段性各項實驗任務,階段性總結獲蘇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課題有:江蘇省陶研會“十五”立項課題“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作指導,實施和諧教育研究”(2003.1-2006.12);蘇州規劃辦十五立項課題“教師群體建設校本化研究”(2001.1—2005.12);國家級“中澳音樂教育實驗專案”(2002.6—2008.6);蘇州教育學會十五立項課題“實施語文教學開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該課題已是第二輪實驗,(2000.1-2002.7);江蘇省級“‘做中學’的內容與方法研究(課內外)”(2002.5-2005.6);江蘇省中小學第五期重點立項課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2002.11-2006.12);江蘇省級“在活動中加大低年級學生識字量的研究”(2001.6—2003.2);江蘇省級“和諧教學的實踐和研究”(2002.6-2005.12)。“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作指導,實施和諧教育研究”為學校主課題,其餘七個為子課題,科研課題網路已形成。

  二、豐富活動、注重實效、推進研究

  我們充分認識到“科研興教”的意義,在課堂教學這主陣地上,我們圍繞課題經常開展研究探索。每學期都開展各種校內競賽活動,如“課題研究優質課評比競賽”和“教學每月一得徵文競賽”等活動,就上學期,教師上各級課題研究公開課達31堂。並透過外出借班上課和承辦市級課題研討活動來推進課題研究,三年來,語文創新教學、科學識字、做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任務型英語等多個課題,向全市展示了14堂課題公開課。蘇州市級九·五課題“目標教學分層遞進”參加了九·五課題成果評比,並獲得市級二等獎。省級課題“在活動中加大低年級學生識字量的研究”順利通過了市級九·五課題結題驗收,並參加課題成果評比,獲市級三等獎。三年來學校教師參加上級教育部門的比賽獲等級獎、正規教育雜誌發表的科研論文國家級27、省級33、大市級21(其中3項為規劃辦組織)。出刊了第16—30期《支小教研》、2期《常熟教育科研》,編輯了校慶文集《春華秋實》。學校被評為首批常熟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

  “江蘇省和諧教學實驗學校”、中澳音樂教育實驗專案學校、教育部“十五”重點科研課題“陶行知教育思想與新世紀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研究”的實驗基地、首批江蘇省陶行知實驗學校。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指導,實施和諧教育”

  為我校總課題,在03年通過了省專家組的開題論證。我們多次組織廣大教師學習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陶行知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在此基礎上我們從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課堂的和諧等幾方面全面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及時向市主管部門做好了階段彙報工作。教師的一批論文在各級獲獎或發表,其中校長的一篇課題論文發表在《生活教育》雜誌上,孫麗月、歸曉燕的論文發表於《姑蘇陶苑》雜誌上。同時我校於2005年4月23日承擔了蘇州市陶行知研究會小教專業委員會首屆年會,與會代表觀摩了支小冷冰、盛曉紅和歸曉燕三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代表們對支小《落實陶行知思想,構建和諧教育》課題研究下的課堂教學深為讚賞。

  蘇州市級規劃辦“十五”立項課題“教師群體建設校本化研究”,已接受了蘇州市規劃辦的立項課題中期驗收,並得到了驗收專家的'充分肯定。在課題研究以來初步構建了一支素質好,能力強,水平高的面向新世紀的中青年教師群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吸收青年黨員5名,有多名教師遞交了入黨申請;構建了一支開拓創新的學校領導班子隊伍,平均年齡35.5歲,本科學歷4人,大專學歷4人,中師學歷2人,市級學術(學科)帶頭人4人,市級教學能手4人,主要領導參加常熟市名校長培訓班的學習;重視師德教育,規範教師行為,岱麗萍老師還被省教育工會評為幫困助學先進個人;重視繼續教育,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0%,本科學歷佔6%,大專學歷佔62%,支塘鎮級教學能手以上骨幹教師佔30%以上,普通話測試、資訊科技考核和英語大專第二學歷培訓,及教師的其它校本培訓工作在全市同類學校中處於領先地位;積極實施名教師戰略,三年中新培養常熟市級學科、學術帶頭人4人,常熟市級教學能手10人。

  蘇州教育學會十五立項課題“實施語文教學開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承辦了課題教學研究活動,向全市展示了課題研究成果,兩位教師上了兩堂公開課:四年級〈在大海中永生〉、六年級〈林海〉,多次開展課題論文評比活動,多篇論文在各級論文評比活動中獲獎。現在,已作好了結題準備,研究成果彙編成了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論文三本專集。

  省級課題“做中學”的內容與方法研究(課內外)該課題主要在自然科學學科領域發展研究,實驗工作正常有序。有二篇論文在年會上書面交流,有一篇活動設計在蘇州市級獲等級獎,一篇論文在江蘇省課題學術論文評比中獲三等獎。有七位學生在省科技比賽中獲等級獎。及時進行了中期評估,並向全市上了一堂借班公開課。

  江蘇省級和諧教學的實踐和研究(2002.6-2005.12)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各個學科教師均有人為課題組成員,圍繞“和諧”,學習了許多相關理論,組織教師收看各階段的和諧教育典型課例。教師們特別是課題組成員已能自覺運用“和諧”教育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工作。課題整體上從學習生態環境、教學內在機制兩方面開展了研究。初步構建了“創設情境,激發情趣”、“明確目標,主動探索”、“評價分析,質疑解惑”、“分層指導,各自發展”的和諧教學課堂模式。課題組成員撰寫的1篇發表於《班主任》,1篇課題論文在省課題年會上獲一等獎,中期報告獲二等獎,

  3篇在省課題年會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5篇獲三等獎。另外還有三篇課題論文在省級以上獲等級獎,為了促進課題的深入研究,在校內組織了以“和諧教學”為主題的青年教師論文評比活動,獲獎論文結集出刊。及時進行了中期評估,並在市級課題工作會上作了書面交流。學校成功申請江蘇省和諧教學實驗學校記者站。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2002.11-2006.12)上學期承辦了市級研討活動,上了一堂語文公開課《嫦娥奔月》,受到了與會領導同行的好評,張清運校長向大家作了課題研究工作彙報。

  省級課題“在活動中加大低年級學生識字量的研究”。該課題已是第二輪實驗,初步形成了識字活動課的教學模式,積累了一套識字活動課方案。向全鎮、全市上了課題公開課《我們一起過節》、〈識字5〉,得到了領導老師們的好評。對實驗班學生進行了識字量的測試,實驗班平均識字量比對照班多155.5個。有八篇論文或活動設計在市級獲等級獎。在教育部課題實驗階段性成果評比中,我校有四篇論文獲三等獎,七篇教學設計分別獲一、二、三等獎。在市級“科學識字”中期評比中,我校有九篇論文或教學設計獲獎,其中五篇為一等獎。課題組長的《有效開發兒童少年學習潛能的途徑方法的實驗研究》一文在省級評比中獲二等獎。2003.12教育部“科學教育.科學認讀”子課題組、江蘇省小語會“科學認讀”研究中心授予課題實驗學校。

  國家級課題 “中澳音樂教育實驗專案”

  製作了兩個版面參加蘇州市課題驗收,圓滿完成“中澳音樂教育實驗專案”(1999—2002年)階段性各項實驗任務。隨後,又與課題總組簽訂了六年的課題研究任務。現正在進行第二輪實驗。在實驗中繼續重視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等,並透過左右手合奏促進左右和諧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智力。為了與國際接軌,把英語引進課堂,實行雙語教學,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讓ENGLISH走進電子琴課堂》一文在市年會中書面交流,在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組織的“中澳音樂教育實驗專案優秀教案評比”,兩位實驗老師分獲二、三等獎。實驗成果報告在蘇州市教育科研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實驗測試情況分析發表於〈中澳音樂教育實驗專案通訊〉上,另有兩篇課題論文在省級獲等級獎,三篇論文分別獲蘇州市二、三等獎,1篇文章發表在《蘇州教育》2001年第一期上。實驗老師參加了實驗專案學校課堂教學優秀課評比,獲蘇州市三等獎。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幼兒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批准列為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子課題。有九篇課題論文在全國第二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獲等級獎,學校獲集體獎。

  三、立足課題、學習理論、提高素質

  教育科研工作離開了理論學習,很容易陷入蠻幹、盲幹的狀態,只有有了理論的指導,才能保證實驗的有序和高效。因此,為了更好地搞好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我們先後為教師添置了《素質教育叢書》、《中小學教育科研知識、方法、技術》、《中小學教育科研指南》、新課程標準叢書、陶行知教育思想叢書等書籍,組織學習、摘抄、討論,多年來堅持中青年教師每學期摘抄10篇以上,這為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奠定了基礎。

  要把教科研工作搞好,必須有一支素質好、能力強、水平高的教科研骨幹教師隊伍,我們抓好教研組、課題組、兼職教科員三支隊伍建設。我們要求中青年教師人人參與校本研究,

  每學期都組織教師開展課題論文評選活動,開展課題研究公開課活動,每個中青年教師都要上。人人都能參加蘇州規劃辦十五立項課題教師群體建設校本化研究。我們結合蘇州規劃辦十五立項課題“教師群體建設校本化研究”,以分類推進、群體提高、動態開放的原則,充分調動教師活躍、敏銳、進取等積極因素,充分發揮老教師及現有骨幹教師的示範託舉作用,加速錘鍊出一支具有優良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教育能力、教學能力、教科研能力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

  為了激發教師的教育科研熱情,在校內形成教育科研氛圍,學校勞動分配實現與業績、貢獻掛鉤,向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骨幹教師和優秀人才傾斜,全面實施勞動分配製度改革,修定了《常熟市勞動分配配製度改革實施方案》及其配套的《教師工作獎勵方案》,該分配方案充分發揮勞動分配的激勵功能,強化考核,注重實績,真正做到按勞取薪,拉大差距,優績優酬,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自主靈活、形式多樣的多元化分配機制。

  三年來,我校多次承辦常熟市級課題研究展示活動,展示公開課14節。教師參加上級教育部門的比賽獲等級獎、正規教育雜誌發表的科研論文國家級27、省級33、大市級21(其中5項為規劃辦組織)。培養了兩名省級師德標兵,10名常熟市級教學能手,4名常熟市級學科帶頭人,2名常熟市級學術帶頭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