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村屯建立工作總結範文
和諧村屯建立工作總結範文
篇一:建立和諧文明村工作總結
順會村地處忻黑線沿線,交通便利。轄四個自然村,順會村、王家窪、小河口、白家溝,現有村民1200人,耕地2748畝,山地面積600多畝,是一個既無企業,也無礦藏的純農業村,以種植土豆、紅芸豆、小雜糧等農作物為主。黨員41人。近年來,順會村在鄉黨委、鄉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建立和諧文明村為契機,按照搞好配套建設,完善軟硬體設施,注重建立活動,狠抓‘髒、亂、差’,提高群眾素質,建好文明村的建立工作思路,大力加強以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的精神文明建設,從而推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開創了建設新農村的新局面。下面就我村爭創和諧文明村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制訂規劃、明確目標
自2010年我村開展建立活動以來,村黨支部多次召開班子會議,明確建立目標,制訂建立規劃,分解到人,分步實施,逐步完善,並先後召開黨員、村民代表等各種會議,大張旗鼓宣傳建立文明村的意義、目的,真正達到班子思想統一,黨員帶頭做到,全體村民積極參與的良好氣氛。村幹部牢固樹立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積極為民辦實事,努力疏導矛盾增強社會穩定性,辦事做到公開、公道、透明、
合理。黨員努力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做好群眾的表率作用,透過各個方面的工作為推進文明和諧村的建立工作打下堅實的組織保證和思想基礎。
二、加強領導、建立制度、完善機制
首先從自身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入手,打造一個團結務實的村班子。建立村支部書記為組長,全體班子人員為成員的建立領導班子,同時做到年初有計劃,一季度一小結,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及時補足。把任務分解到人,各自負責,積極配合,使建立工作有序不亂地順利進行。使村組織管理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辦事的執行機制。其次堅持兩議五公開以創造良好的幹群關係。制定出臺了財務、宅基地、計劃生育、土地承包、經濟合同等五項熱點問題的公開制度,並在村委門口建起了公開欄,定期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約束規範幹部。在決定村經濟發展、黨員發展、重大開支、重大建設等專案上,都要經兩議會透過,實行集體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給了群眾明白,還了幹部清白。 再次在著力解決直接關係農民切身利益的生產生活問題上下功夫,做到取信於民。近年來,順會村找準切入點,從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這一農民生產生活最需要、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抓起,重點解決了農民就醫難、上學難、飲水難的問題。
2007年開始,順會村黨支部連續三年榮獲縣級四星級農村黨支部稱號,且各項經濟指標跨進全鄉先進行列。2007、2008、2009年被市委評為五星級農村黨支部。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莊面貌
近年來,順會村堅持把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夯實基礎設施放在優先位置,大力加強農村水、電、路、訊、校建設。以治理髒、亂、差為突破口,加快建設步伐,努力提高整體文明程度,為建立文明和諧村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堅持量力而行,逐年變化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加強全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並硬化了1700平米的文化廣場,栽植了100餘株常綠樹種,對村莊進行了綠化、美化,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村民有了優美舒適的娛樂健身環境。硬化了街道約7200平米;建設戶用沼氣27個;忻黑線到小河口鋪設了1公里的油路,小河口至白家溝鋪設了1.5公里的砂石路。這些工程的實施,完善了該村的配套設施,群眾比較滿意。並建立長效保潔制度,有專職清潔工,垃圾做到日產日清。使全村的環境衛生有了較大的改觀。完成了50噸蓄水池和500米主管道的人畜飲水工程,使全村用上清潔的自來水。透過整治,有效地改善了水質,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從而使村容村貌有較大改變,恢復了農村自然怡人的風光。
四、改善了文化設施,豐富了文化生活
加強文化陣地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順會村為了豐富村
民文化生活,村黨支部新建了面積1700平米集娛樂、健身於一體的文化廣場。新建了涼亭一處,配設了石桌、石凳,體育健身器材;成立了農民文化活動室、閱覽室,增設了電教設施、購置了象棋、麻將等娛樂用品、添設了圖書閱覽櫃等設施。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設施和場所。由於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村民思想文化素質得到提高,歪風邪氣、封建迷信在村裡沒有了市場,精神文明之花結出了碩果。
我們著力打造農家書社,並完善制度。健全隊伍,以農家書社為平臺,進一步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接受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的有466人次,極大豐富了我村村民的文化生活。
五、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樹立社會新風
我村以鄉風文明建設為切入點,樹立新風正氣,著力培育新農民。一是開展了村民艱苦再創業的思想教育,展開大討論;開展了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教育、科學發展觀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為了讓全體村民及時瞭解本村的工作動態,科學資訊及生活常識等內容,為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們利用文化牆、宣傳窗等場地機會,平時根據情況,開展主題專版教育,如創先爭優、八榮八恥教育等,讓村民從中汲取更多的文化素養,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也為全村形成良好的學習之風推波助瀾,全面提高我村整體文化素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大力開展了建立文明村、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全村十星級文明戶20戶,五好文明家庭30戶、佔全村總戶數的9%、14%。透過開展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結合實際,針對事例,化解矛盾糾紛,多年來,全村無一例刑事案件發生,無一例越級上訪,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寓教於樂,有力地促進了公民文明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文明新村、文明新風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六、抓好綜合治理,保持社會穩定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近年來,我們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集中精力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兩個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努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在黨員、全村幹部和全村人民中開展法律、法規等法制教育的宣傳和學習活動,民主法制得到加強,社會法理成效明顯。每年與上級有關部門簽訂綜合治理責任書,自加壓力,自始自終把加強綜合治理當成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認真做好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化解工作,對民間糾紛多做說服教育工作,及時予以排解,力求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力爭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我村還抓住建立平安村這一機會,進一步健全組織,充分發揮治保委和護村隊作用,做好防範工作,排除各種不安定因素,組建幫教領導小組。透過開展
篇二:建立和諧村屯彙報材料
xx鎮xx村轄有29個村民小組,2218戶共10418人。近年來,xx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骨幹帶頭作用,以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推動全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諧建設在基層”建立工作取得明顯實效。
民事村辦,服務民生促和諧
一是搭建平臺,服務民生。xx村高標準建立服務工作站,落實辦公場所、桌椅、電腦等,配備熟悉黨務、精於服務的工作人員,切實為黨員群眾提供教育、管理、發展的各類政策諮詢服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幫助群眾代辦計生、土地、山林等證件。
二是深化服務,溫暖萬家。xx村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在設立服務站的基礎上,針對村情民俗和群眾需求,透過組建生產、法律、文化衛生等方面的志願服務隊,組建黨員義務巡邏保平安志願服務隊,大力開展為民服務各項工作。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民意為你疏、疏出真情,民生幫你辦、辦出和諧”工作體系實效顯著。
文明建立,改善環境促和諧
一是建立文明村,倡導新風尚。目前全村建有戲臺、燈光球場、圖書室、文化長廊、電腦室、健身器材等文化設施。每年春節,村裡都籌集活動經費,組織開展籃球、乒乓球、中國象棋、牛歌劇等文體
活動,吸引村內外1000多青年參加。同時,協助領祥電子廠做好每年一屆“領祥杯” 籃球邀請賽組織工作,現已成功舉辦了三屆,並帶領xx村籃球(男、女)隊在歷屆“領祥杯”籃球邀請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全村各屯之間和諧共處,村民之間互敬互讓,倡導“幫老扶幼、鄰里和睦、健康文明、團結向上”的新風尚。
二是發揚開拓精神,推動共同富裕。多年來,xx村形成“敢為人先,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鼓勵先富、共同富裕”的團結互助精神。xx村人敢於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敢於學科技、用科技,發展種養殖業。利用田地多的特點,大力發展種植西瓜、甘蔗、水產養殖等,村黨委為了發展農民群眾種養殖,先由村黨員群眾帶頭種植,並落到各戶做村民群眾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發展種養殖業。
提高能力,抓大經濟促和諧
一是狠抓培訓,提高素質。xx村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為契機,透過座談會、培訓會等有效形式,在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實施“領頭雁”工程,不斷增強村“兩委”班子駕馭全域性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以幹部作風建設帶動民風的好轉。在黨員隊伍中,重點進行實用技術的多渠道培訓。
二是引進名優品種,調整產業結構。多年來,xx村積極帶領黨員幹部、種養大戶等到廣東等地考察學習,引進大青棗、沙糖桔等名優品種。同時,邀請縣農業局專家進行講課,解決果農在病蟲害防治、果園管理等方面的技術難題,為xx村切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技術支援。到目前為止,xx村種養殖面積已達到1000畝,參
與農戶680戶,使xx村成為xx鎮種植西瓜、甘蔗和水產養殖的示範村。村黨委在幫助村民發展生產的過程中,還經常派黨員幹部到各戶瞭解他們的生產情況,為種植戶免費提供資訊、技術,為他們解決生產中的各種困難。為確保西瓜、甘蔗、水產品的銷路,村黨委積極聯絡廣東老闆上門收購,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並湧現一批像胡瑞蘭等種養大戶。
三是壯大傳統產業。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全村的經濟發展,把小康水平推向新的臺階,xx村黨委心繫群眾,全面分析本村的發展形勢,拓寬思路,大力扶持個體運輸業和建築業的發展。積極為運輸戶和建築隊提供行業資訊,促進了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現在xx村共有運輸戶100多戶、建築隊200多個,每年能實現收入1億多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2011年群眾人均純收入5780元,高於全鎮平均人均純收入。
全村90%以上村民住上鋼筋水泥樓房,98%農戶用上自來水。xx街已形成,有市場、大小商店、球場、中小學、娛樂場所、衛生所、1個敬老院等,各種新款樓房直立,還有一條直通縣城的6車道,遠看是一個小城鎮。人民群眾的物質、文明、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xx村理思路、謀發展,認真抓好“和諧建設在基層”建立工作,積極拓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了xx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全面進步。如今的xx村,村美民富、花果飄香、安定和諧,成為農村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典範。
篇三:建立省級文明村工作情況總結
走進**鎮**村,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整潔平坦的公路伸向遠方,文體廣場、文姜公園、**湖溼地公園中隨處可見休閒娛樂的村民,日新月異的鄉村美景和文明進步的生活方式,正勾勒出一幅濃淡相宜的美麗畫卷。
近年來,**鎮**村以建立省級文明村為載體,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持續加快經濟發展,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質,推動全村各項工作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
強化領導,完善制度,建設和諧新農村。該村成立了文明村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目標,明確了分工,落實了責任。透過多種方式向村民宣傳建立省級文明村的目的、意義、任務和要求。村兩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農村各項方針政策,健全完善組織制度、工作制度、學習制度、村務管理等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村幹部的廉潔自律和民主作風建設,堅持重大事項實行民主決策,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透過黨員會、村民小組長和村民代表會、入戶走訪等形式,瞭解群眾想法,融洽幹群關係。堅持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村監督委員會、民主理財小組每月定期對村委收支進行稽核後報鎮代理中心記賬。按要求對村內發生的重大事項、財務收支等張榜公示,徵求村民意見,接受村民監督,推進文明村建立活動健康發展。
立足經濟,謀求發展,建設富裕新農村。該村堅持“工業立村、文化旅遊興村、科技強村”的發展戰略,及時研究、解決工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抓好支柱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山東百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充分發揮企業自身優勢,努力抓好市場開拓,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公司投資xx萬元對x臺xxx壓力機進行改造,投資xx萬元實施並完成了天然氣配套設施工程建設。博泰公司堅持創新,轉換經營機制,陶瓷線實行承包後,投入xxx萬元對重點設施進行了改造,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棲身國內大型工程、軍工機械配件供應商行列。在認真抓好工業生產的同時,該村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優、產業調強、效益調高,加快構建精準、優質、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體系。配合鎮上完成農業綜合開發專案,新建蓄水池x個,配電室x個,灌溉泵站x處,安裝輸水管道xxx米,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生產條件。
創新載體,強化素質,建設文明新農村。按照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拓展建立渠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民主的新型農民。抓典型示範,黨員帶頭參與文明村建設,教育引導廣大農民在活動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質、享受成果,不斷把文明村建設活動引向深入。抓載體建設,利用遠端教育、文化下鄉、陽光工程等活動平臺,堅持開展法律諮詢、農民培訓等活動,著力提高村民文化水平和致富本領。抓活動建立,以“四德”工程建設為載體,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評選活動,設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宣傳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利用文姜公園,建立集孝德教育、敬老養老示範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孝文化主題公園,製作xx塊高標準公益宣傳牌,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提升環境,加大投入,打造美麗新農村。按照全鎮中心社群規劃要求,新建村民住宅樓x幢,共xx戶,已於今年x月份按計劃全面完成並交付使用;先後整修**湖北岸道路、汲水泉大街、石和路等道路,修建通村道路x公里,硬化村內巷路x條,安裝路燈xxxx盞,村內主幹道全部實現硬化、亮化。實施環境美化潔淨工程。對高耗能、高汙染直接燃煤工業窯爐進行整治和取締,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將村民原有的畜禽分散餵養改為分片集中養殖,進一步淨化了村民生活環境;對生活用水每年進行一次抽樣化驗,各項指標均達到優質水標準;落實村級保潔制度,對村內“五亂”現象進行了集中綜合治理,垃圾實現日產日清;規劃建成x處群眾文化活動場所,硬化場地xxx平方米,安裝健身器材xx套,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實施醫療文化建設工程。加強了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收交工作;加強對全村困難戶的調查登記和特困村民的救助工作;實行村民養老制度,對全村近xxx名老保人員每人每年發放xx斤口糧、xxxx元零用錢;加大對敬老院、幼兒園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為村民安居樂業提供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