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辭書的精神價值議論文

一部辭書的精神價值議論文

一部辭書的精神價值

  前不久,在全國第二十六屆書博會上,一本工具書《中外詞語溯源故事大辭典》(第二版)被作為重點圖書推薦。實際上,2015年1月《中外詞語溯源故事大辭典》(第一版)已經出版,短時間內銷售過萬冊,此次修訂出版又引起眾多媒體關注。一部普通的語文工具書,攪熱了圖書市場,並形成了新聞熱點。

  辭書編撰和文學藝術創作一樣,是一個文化產品生產的過程。一部辭書能否成功,和任何一種文化產品一樣,取決於是否有其自身特色。一部辭書既要有檢索性、參考性、資料性等共性,更要在語言、學科、規模、性質、功能等方面呈現鮮明的個性,才有可能在眾多辭書中脫穎而出,並引起業界和學界關注。在彰顯個性方面,《中外詞語溯源故事大辭典》做到了。

  這部辭書,除了資訊密集、檢索便捷等辭書共性之外,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講故事的形式為中外詞語溯源。該辭典中的絕大多數條目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眾多中外詞語的“前世今生”和趣聞軼事,讓通常情況下以嚴肅為風格特色的辭書變得生動可讀、活潑有趣,為該書平添了吸引力和感染力,頗具創新意義。時下,文藝創作和新聞宣傳等領域都在倡導講故事,用好故事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這部辭典的面世,無疑給講故事的.書如何提高可讀性和吸引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辭書的編撰有不同於文學創作的地方。編撰辭書,要求作者對浩如煙海的資料進行選擇認定、闡釋編排,整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後將特色鮮明、檢索便捷的最終成果奉獻給讀者。此種艱苦毫不亞於文學創作。

  17世紀義大利的歷史語言學家斯卡利格曾經感慨,編辭典這項工作“包含了一切折磨和痛苦”。然而,就是在這種“折磨與痛苦”之中,王佔義30餘年間筆耕不輟,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完成了《中外詞語溯源故事大辭典》的編撰。爬梳文獻,整理資料,打磨詞條,每一步都是艱苦自知。他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工作狀態就是推掉下班後的所有應酬,窩在辦公室或者回到家中翻閱材料。其實,這是一種很寂寞的狀態。”但他也在編辭典的寂寞煩悶中找到樂趣。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打磨出一部精品辭書,並在本書第一版出版之後,又廣泛徵集意見,立即著手對辭典進行修訂。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讓人佩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