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魚龍的作文

關於魚龍的作文

  魚龍很像海豚,但海豚沒有魚龍的尖牙,而且魚龍的身體顏色是深藍色,下面有點白白的,海豚就是淺藍色,還有海豚可以飛魚龍也可以飛,魚龍飛的很酷,海豚飛的一點也不酷,但魚龍飛的很矮,海豚飛的很高。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魚龍的,歡迎閱讀借鑑。

  關於魚龍的作文1

  魚龍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今天的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在侏羅紀它們分佈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

  總的來說魚龍在2至4米之間(不過一些種小一些,有些種長於4米)。它的頭像海豚,擁有一個長的、有齒的吻。魚龍嘴巴長而尖,上下頜長著錐狀的牙齒,整個的頭骨看上去像一個三角形。像今天的鮪魚它的體型適於快速游泳,椎體如碟狀,兩邊微凹,一條脊椎骨好像一串碟子被串在一條繩索上,尾椎狹長而扁平。。有些魚龍看上去適合深潛,頭兩側有一對大而圓的眼睛,眼睛直徑最大可達30釐米,而目前所知,現生脊椎動物中最大的眼睛是藍鯨的眼睛,直徑也才15釐米。因此魚龍可以在光線暗淡的夜間或深海里追捕烏賊、魚類等獵物。一些科學家估計,魚龍可以下潛到海洋中500米的地方(藻谷亮介,2000年)。估計魚龍的遊速可以達到每小時40千米。如同今天的鯨目動物它們呼吸空氣和胎萌(有些成年魚龍的化石包含胎兒)。雖然魚龍是爬行動物,其祖先是生蛋的,但是魚龍本身胎萌並不出奇。所有呼吸空氣的海生動物不是要到海岸上生蛋(如海龜和一些海蛇),就是得直接在水中產仔(如海豚和鯨)。由於魚龍流線型的體型它們相當不可能能夠爬到岸上生蛋。

  根據藻谷亮介的估計一條2.4米長的'狹翼龍的體重在163至168千克之間,而一條4米長的大眼魚龍的體重在930至950千克之間。

  雖然魚龍看上去像魚,但它們並不是魚。史蒂芬·傑·古爾德說魚龍是他最喜歡的趨同演化的例子。在這裡類似的結構相似,但是不同源。他指出:

  “(魚龍)與魚的趨同性是如此之強以至於它們演化在同一地方演化出的背鰭與尾鰭擁有同樣的流體力學設計。由於這些結構從沒有演化出來,因此它們尤其顯著。陸生的爬行動物祖先背上沒有板,尾巴上也沒有片來作為(這些結構的)前身。”

  事實上最初人們以為魚龍沒有背鰭,因為魚龍的背鰭裡沒有硬骨組織,直到1890年代在德國霍爾茨瑪登出土的儲存異常完好的魚龍化石顯示出其背鰭的痕跡。當地特殊的儲存環境允許軟組織的痕跡遺留下來。

  魚龍有鰭狀的四肢,它們可能被用來起穩定以及轉向的作用,而不是用來加速,加速可能主要來自於鯊魚似的尾鰭。其尾鰭分兩葉,其中下葉受到尾椎的支援。

  除與魚的明顯類似處外魚龍與海豚也有類似的進化標誌。兩種動物的外形類似,這可能表示其活動也類似,也許它們大致佔據了類似的生態位。許多魚狀的魚龍的主要食物是古代屬於菊石亞綱的魷魚的近親頭足動物。有些早期的魚龍有能夠貝類的牙齒。它們的主食可能是魚。一些大型的種擁有強壯的顎和牙齒,說明它們也吃小的爬行動物。由於魚龍的大小相差很大,而且生存了這麼長的時間,因此它們很可能有非常廣的食譜。典型的魚龍有很大的、受角膜環保護的眼睛,似乎說明它們主要在夜間獵食。

  根據有限的存留在魚龍化石的胃部的物質,可以分析出魚龍都吃些什麼。早在1853年,coles就發現魚龍化石範圍內有一些特別的東西(如下圖),當時以為是鱗片。但是後來,經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其實這些是來自烏賊觸手的小的鉤狀結構(已經滅絕的頭足類動物,大部分是箭石)。

  此後,更多的資料顯示,魚形魚龍主要是以烏賊類為食。即使是長達10米的侏羅紀泰曼魚龍也不例外,雖然它們也時不時吃些大的脊椎動物。除了烏賊,魚龍還吃魚和其他海洋動物。

  簡單地說,許多魚形魚龍是烏賊捕食者,就象現在的鯨魚一樣。

  關於魚龍的作文2

  魚龍的標本不僅證明魚龍產下活的嬰兒,而且還進一步證實像鯨類和海豚一樣,小魚龍也是尾巴先生出來。然而,很重要的一點需要注意,“儲存了正在生產”的個體在死亡時也許並不是在生產。相反,它們極有可能是在懷孕時死亡的,只是後來在腐爛過程中,嬰兒被母親屍體內產生的氣體推到產道之外。這種“死後生產”在今天衝上海灘的鯨魚中是很常見的。

  嬰兒頭先位而不是尾先位儲存的標本顯示,魚龍有時會發生難產。大概像鯨魚類和海豚一樣,直到頭從母親的洩殖腔中出來,小魚龍才被“觸發”第一次呼吸。因此,如果嬰兒頭先伸出,那麼它極有可能被淹死。1995年,查爾斯.迪明(d.charles deeming)博士以及同事研究了魚龍胚胎後指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母親也會死亡,因為死亡的嬰兒後來留在洩殖腔中,母親就會活動受阻。嬰兒的腐爛也會漫漫使她流血中毒。也許有時頭先位的嬰兒的確能夠倖存下來,因為在海豚中有頭先生產成功的記錄。

  可能還會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太多嬰兒的非正常生產。活產是一個壓力和危險性非常高的過程,對於呼吸空氣的水生動物來說尤其如此,迪明及其同事還指出,一胎多仔可能導致魚龍媽媽死亡。

  每年的六月中旬,懷孕的雌性大眼魚龍會成群結隊地游到有大片珊瑚礁和海藻叢的陸表海,儘快生產。這種環境不僅為小魚龍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也是他們的避難所。但是,這裡並不適合成年的大眼魚龍捕食。習慣了在廣闊而黑暗的深海里捕食,她們很難適應陸表海水域的明亮陽光和狹小空間,所以她們產下小魚龍後不久就會離開。小魚龍離開母體後第一件事就是趕快浮到水面上去吸一口氣。他們生下來就很活波,能夠自由游泳。像所有動物的嬰兒一樣,他們頭和眼睛的比例都比成年個體的大。新生的小魚龍成長初期,珊瑚礁中的洞穴和通道成了他們躲避肉食動物的理想場所。在幾個月內,小魚龍就會長大,進入開闊海域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