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赤子張學良的愛國故事

東方赤子張學良的愛國故事

  張學良, 中國國民黨軍愛國高階將領。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遼寧海城人。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東方赤子張學良的愛國故事,希望讀者喜歡。

  東方赤子張學良的愛國故事

  在臺灣,他一度是個禁忌的話題。在中國大陸,他被高調定位成“民族千秋功臣”。但不管外人如何評價,少帥不加辯駁,他以紅顏相伴,遙望白山黑水,松花江上,把救國的夢想和一世的恩怨,全都藏在內心深處。他像一顆耀眼的流星,然後暗淡,坦然掠過20世紀的整個天空。

  封君棄劍出關城,恥自盈眸淚自橫。

  不發一槍天下嘆,任知三界夢中驚。

  人生孽障由情始,德業彪功倚愛成。

  諫楚揮軍驅虎豹,天囚載恨博前程。

  張學良(1901-2001) 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一級陸軍上將,長城抗戰時為陸海空副總司令,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張學良的父親為東北軍領袖張作霖。張作霖為了培養兒子將來承位,光宗耀祖,在張學良很小時,就聘請專人教他文化和科技知識。

  1918年張學良17歲,即被任命為衛隊旅營長,以後又送他進東北講武堂學習軍事。1920年,19歲的張學良晉升為少將旅長,以後又兼任了航空學校校長,籌劃建立了空軍和海軍,嚴格選拔和訓練各種人才,為東北軍的振興打下了基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以第三軍軍長的身分,率部一直打到了天津。1928年,蔣、馮、閻、桂聯合北伐,張學良以京漢線總指揮身分率軍與之對抗,結果連遭失敗,張作霖只好下令撤退。6月4日當張作霖乘坐的專列行駛到瀋陽皇姑屯時,被日軍炸彈炸燬,張作霖受傷身亡。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司令,他不顧日本的威脅利誘,為了維護祖國統一,毅然決定易幟,接受南京政府的領導,隨後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官。1930年5月,蔣、馮、閻的中原大戰爆發,兩派都派人聯絡張學良,張學良權衡再三,出兵幫助蔣介石打敗了馮、閻聯軍,蔣封張學良為陸海空副總司令,並把華北大權交給他。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東北淪喪,華北受侵,張學良判斷失誤(同時也為儲存自己的實力)面對日本的侵略下達不抵抗的命令。蔣介石為了平息全國民眾的怨情,逼張學良引咎自辭,張學良只得於1933年3月11日通電下野,出國去療養,蔣介石安排何應欽接替了張學良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的職務。1934年1月張學良被蔣介石從國外召回,先後任他為鄂豫皖三省“剿總”副司令,西北“剿總”副司令,代理總司令職務。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逼他答應抗日。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但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後,卻被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臺灣,幾十年失去了自由。

  1936年,日本侵華情勢日漸危急,當時的中央政府領導人蔣介石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將中央軍主力用於消滅共產黨紅軍,引起國內民眾普遍的不滿。張學良、楊虎城利用蔣介石赴西安視察之際,捉拿蔣介石,以兵諫的方式,要求立即停止內戰,全面抗日,蔣介石同意後,使獲得釋放,是為「西安事變」。第二年(1937年),蔣介石正式決定,以戰爭的形式抵抗日本的侵略。正是這場戰爭,使得中國各個政治、軍事派別捐棄前嫌,共赴國難,終於打敗了日本人,致使中國擺脫了自1895年第一次中日戰爭以來一直遭受日本凌辱的命運。此外,這場戰爭,加速了共產主義革命的程序。

  此段是張學良將軍說過的一段,請大家欣賞一下他的觀點和看法:

  我對我的部下常常說,我說他們的.萬里長征,我們都是帶兵的人,誰能帶,誰能把軍隊帶得這樣,他跟你走,不都帶沒了。

  中國打內戰,我一聽打內戰我就難過,幾天又好了。不但打內戰,我後來剿共,我跟介公(蔣介石)講,就是剿共我也不主張剿,我不主張剿共,是中國人,咱們打什麼呢?共產黨我們可以談嘛,所以後來說這個是我的主張,坐下可以談嘛,不是不能談的事情,這何必呢,並且我跟蔣先生說,蔣先生對這件事情對我很不高興,我跟蔣先生說,你跟共產黨打,你剿不完,他問我為什麼,我說我們沒有百姓支援我們,共產黨有老百姓支援,我說你也剿不完。

  我反對內戰,我不願意打內戰,我跟你說這個打內戰這很簡單的事情,自己打仗,雙方面死掉的都是很不錯的人,可惜得很,這些人自己內戰死了,我是一向講對外的,何必打這個,打了幾天又好了又是朋友了,明天弄彆扭又打了。

  所以蔣先生這個人啊,現在他已去世了,他那個時候他就是用我們這些雜牌軍隊,他是一斧兩砍。這個事情沒人不明白,可是我這個人我也明白,你讓我幹我就儘量地給你幹,那麼我就勸他,為什麼剿不了呢?……比方說我們,彈藥消耗是你自己,沒人給你補充,經費也消耗你自己的,也沒有人給你補充,所以人家誰也不給你賣力氣,那你怎麼剿,你軍隊他不賣力氣,軍隊打仗他敷衍你,他也不真打,他不是兵不真打,他是那帶兵(軍)官不真打,你有什麼法子,所以這種情形你們都不懂的。

  (注:張學良很快與楊虎城達成了停止內戰的共識。然後就開始在陝北前線尋求與共產黨的接觸。1936年4月9日,張學良與周恩來在當時還在東北軍控制下的延安這座天主堂裡展開了歷史性的會談。)

  有關張學良與西安事變的史料多如牛毛,且又褒貶不一,國民黨認為張學良挾持統帥,影響剿匪程序,讓共產黨得到喘息,致使大陸淪陷;共產黨則定位張學良為「愛國將領」,每年張學良壽誕,東北均舉行盛大的慶生活動。

  張學良為為挽救瀕臨淪亡的中華民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像一顆流星,雖然轉瞬即逝,但它在劃破夜空時發出的奪目之光,人們將永誌不忘。

  張學良,這個顯赫一時,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以西安事變為界,前半生重在傳奇;而後半生則從絢爛中歸於平淡,而且甘於平淡,這是人性中的非凡。

  客舍臺灣已十霜,

  憂心日夜憶遼陽。

  何日共渡桑田水,

  痛飲黃龍踐故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