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攸無子的歷史典故
鄧攸無子的歷史典故
鄧攸無子:用來指人無子或同情別人沒有後代。今天就給大傢俱體分享一下鄧攸無子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鄧攸無子
典出《晉書·鄧攸傳》。
鄧攸,字伯道,是晉朝時著名的賢臣。
西晉懷帝永嘉年間,鄧攸任河東太守。當時,後趙石勒起兵叛亂,攻陷了河東郡,鄧攸全家被俘。由於鄧攸寫得一手好文章,石勒就免他一死,讓他隨營聽候宣喚。
不久,石勒踱泗水作戰,夜間急行軍。鄧攸見有機可乘,帶著妻子、兒子、侄兒趁黑騎上馬,從小路逃走。
全家正慌忙逃命,不料,天剛亮時,遇上一夥強徒,鄧攸夫婦奪路而逃。兩人策馬狂奔,兩匹馬終因疲憊力竭,倒斃在路旁。鄧攸和妻子,只得揹著兩個孩子,艱難地步行。
但是,這樣走,行動太緩慢了。鄧攸看看眼下還沒有逃離石勒管轄的範圍,隨時都可能被抓住,揹著兩個孩子,是萬萬逃不脫的,無奈之下,鄧攸與妻子商量:“我兄弟死得早,只留下一個侄兒,我們理該為他保住後代。要想脫身,只能丟下兒子,揹著侄子走。只要我們能保住性命,日後還會有孩子的。”
賢惠的妻子含著眼淚,點頭答應。他們丟下了自己的兒子,逃到江南。
鄧攸回到江南以後,晉元帝知道他歷經艱險,忠於晉朝,一直很重用他。鄧攸夫婦衣食無虞,可是多年過去了,妻子再也沒有生育。
為了延續後嗣,鄧攸又納了一個妾。鄧攸問起她的來歷,小妾告知,因石勒作亂,為避戰禍來到南方。鄧攸深為同情,誰知問起她父母的姓名,才知她竟是鄧攸的'外甥女。
鄧攸平時極重禮義道德,得知此情,不禁暗暗悔恨,發誓寧可絕後,再也不納妾了。
鄧攸保住了弟弟的骨肉,自己卻沒有了後嗣。
當時的人都為他惋惜,說:
“老天爺不長眼,竟讓鄧伯道這樣的好人絕了後代!”
後來,“鄧攸無子”這一典故,用來指人無子或同情別人沒有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