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憲制》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作文

《大國憲制》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作文

  工作之後,接觸面變廣,目光不再侷限於某一特定狹隘領域,或者相信掌握一種技藝便可以一勞永逸。開始思考群體性的現象,開始關注某一種群體在社會所發生的作用以及其所產生的力量對社會的影響,後來偶然間看了一篇秦朝商鞅變法相關的文章,透過變法,秦朝的軍隊戰鬥力迅猛提升,開始對法治感興趣,近代以來,各國的法律的主導均是憲法。為了瞭解這一領域,便在網上找到原北大法學院院長蘇力所著《大國憲制》。

  作者主要想體現的是歷史上中國的憲制的固有理性和正當性。關注制度是實在的,但也關注其中的大小道理,因此也是規範的.;在事實與規範之間,其實又是兩者的整合。

  對於現代以來的中國來說,如果失去具體針對性,不關注具體時空中的難題,僅抽象討論法律制度,自然就說不出什麼道理,就一定枯燥乏味,說不出歷史中國法律制度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有了人的活動就算有了“文明”。但不會自然的產生政治共同體,構成國家,即便文明古老,山水相連,有共同的祖先因此屬於同一種族或族群,分享了共同或相近的文化,所有這些因素或單獨或共同,都未必足以構成一個穩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共同體。

  時間、地理因素均被文中的例子所否定,為了論證中國的發生和構成的原因,作者否定了前兩者,開始研究“人和”,即中國憲制,或歷史演化視角中的這個政治經濟文化共同體的衍生和構成。這個共同體的長期存活足以證明這些基本制度有令人無法拒絕和不能低估的強大正當性。

  備註:正當性,按照實質價值或某些道德考慮,法律決定是正當的或者正確的。法律乃是透過運用一些普遍承認的法學方法,來達到決定與實質價值的一致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