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個人讀書筆記三篇

中學教師個人讀書筆記三篇

  讀書可以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光彩奪目。教師透過讀書可以得到教學的成長,成為學生的榜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教師個人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教師個人讀書筆記(一)

  讀了《給新教師的推薦》,感受還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我給自己羅列了以下努力目標。

  1、潛心經歷。

  經歷是一筆財富,我們剛參加工作,不僅僅僅是環境的變化(從學習的地方來到了工作的新學校),也不僅僅僅是主角的變化(講臺下的學生變成了講臺上的老師),更主要的是一種人生經歷的變化,這個變化是重大的。

  很多時候,別人告訴我們,剛參加工作,要學會“多做事,少說話”。我想這句話就應放到“經歷”的層面上來理解,這種經歷是具體的,日常的。小到去傳達室拿信件,到總務處領取辦公用品,去油印室影印資料,大到上課,參加教研活動,申報課題研究,都是一個新老師具體而實在的經歷。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經歷,少說話,就是要用心去經歷,經歷的直接收穫就是帶來熟悉和經驗。對於一個新老師來說,熟悉事務和具備經驗是十分必要的。

  2、要做好從頭學習專業知識的準備。

  我們的師範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個就業方向上的限定,而專業的學習與其他綜合性大學,似乎差別不大。我們的知識與我們課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務必根據的學生特點、教學要求、考試要求等資料做出相應的轉化。

  我們作為一個新老師,務必重新學習一番中學的學科專業知識,我們有了四年的大學基礎,學起來也許很簡單,但也許很艱難。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學專業知識,去駕馭中學的課堂,往往會出現很多矛盾或者衝突。那麼如何從頭學習專業知識呢我覺得需要找一本比較完備的高考複習指南之類的書,認真研讀一番,不是為了備考,乃是為了獲取新知。

  3、要認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學上的研究。

  我們新教師,就應有意識去做一次體驗,比如我上課學生不歡迎,我可以就此展開研究等。

  4、通讀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

  影響一個人的,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本書。尋找一本有生動細膩的教育細節、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懷、有發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豐滿的師生形象、有實在具體的教育行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的教育書籍。我覺得通讀一本教育好書,往往能夠改變我們很多東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個真實教師的形象,從而激揚了我們的教育夢想。

  5、聽老教師的課。

  課堂是一個教師施展教學本領的真實場所,置身於這樣的場所,往往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個教師的'綜合氣息,比如教學語言、教學智慧、教學行為等等,這種真切的感受,能夠帶給我最新鮮的認識。同時跟上課的優秀教師進行交流,分析自己聽課的得失,讓自己儘快成長。

  6、逐步享受寫東西的快樂。

  教師主要教書和育人的,但是,我覺得寫東西也是一個重要工作。寫的資料是多方面的,學校常常要求我們寫的是論文、總結、計劃,從日常化的要求來看,我覺得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學啟迪、生活苦樂、人生感悟、見聞雜感、世界大事等,都能夠成為筆下的東西。

  此外,我還覺得,寫東西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寫是促進和加深思考的絕妙方式。很多問題,只有提起筆來,我們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細緻。

  中學教師個人讀書筆記(二)

  教師成長的問題不僅是一個教師教育教學技術不斷嫻熟的過程,也不僅是把教育教學技術逐漸變成了教育教學藝術的過程,這其中更主要地包含著的內容,或者說教師的成長的關鍵,乃在於個體教育意識的全面覺醒,即個體是否開始擁有了自己獨到的對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理解與覺悟,並把這種覺悟滲透在自己新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從而使得個體的教育教學實踐的思想資源逐漸擺脫外在的常規或者權威性認識,而轉向個體自身,來自個體對教育的真實悟知。

  一般說來,教師的成長會經歷這樣幾個過程:適應或者說順應常規——對常規性教育行為的抗爭與個人教育意識覺醒的萌芽——教育藝術的成熟與個人教育意識的覺醒——個人教育意識的不斷完善與個體教育實踐中的自覺創造。教師的成長一方面需要不斷地吸收外來的教育知識、教育思想資源,不斷觸動自己對教育實踐的思考;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師對自我教育生活不斷反思,把自身的教育經驗作為文字來解讀,真正把自我納入對個體教育生涯的覺知之中,從中獲得教師自主意識的提升。

  教師正是在對自身教育實踐不斷適應——超越之間,透過外來思想資源與個體內在教育經驗、教育知識的不斷碰撞,獲得個體教育意識的生長生成。

  個體教育意識的覺醒並不是個體教育行為模式中的簡單創新,並不是簡單地跳出常規,跳出他人,自產門戶,獨立特行,它更多地涉及到教師對其職業生涯所面臨的最基本問題的自我解答:究竟什麼是教育?什麼是教學?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教學?個人教育教學實踐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個人究竟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參入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才使得個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更有意義?以教育為業的個體人生怎麼才能更有意義?個體教育意識的覺醒,從其實質而言,就是個體對自我教育生涯的反省和覺悟。

  教師教育意識的全面覺醒,首先意味著教師對教師職業的整體參悟,即對教師職業活動的意義與價值的自我理解與獨到發現,並儘可能地在自我與外在社會要求的協調中來完善自己的職業行為和職業生活。更深層面的教育意識的覺醒,還包括對個體教育人生的領悟與覺知,即把教育生活與個體人生內在地結合,把個體在教育實踐中的探求、創造、悟知轉化成教師個體職業人生之意義與價值的發現。

  換言之,教師的成長,不僅是教師作為職業人的成熟和發展,同時也是作為人的成熟與發展,是作為教師存在的個體人生的不斷髮展與完善。教師個體不斷將外來知識融入個體內在教育意識之中,轉化為個體對自我教育世界的發現與覺知,這種覺知擴充套件到其整個教育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的思考與覺悟,從而促進教師個體教育人生的整體覺知。

  教師的成長與教育意識的覺醒並非一而就,特別是在一種開放的社會與開放的教育中。個體教育意識的不斷覺知,意味著個體對日常教育生活的不斷超越與提升,以及對自我既有教育知識不斷超越與提升。一個相對成熟的教師要超越自我經驗、超越個體日常教育生活習慣,乃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個體教育意識覺醒的更高層次,乃是個體能把自我教育意識提升到民族、時代、社會、歷史發展的高度,自覺地把自我教育意識納入人類教育發展的歷程之中,不斷領悟時代教育的真諦,經由個體的本真性的教育理解、探悟,達到對歷史發展中社會整體教育意識之本真性的理解與接近,從而把個人教育意識的覺醒上升到歷史與人類的教育理想探尋的高度。說到底,個體教育意識並不是一個純個體性的問題,個體教育意識的覺醒與群體、社會整體教育意識的覺醒密切關聯,從而把個人自身的教育努力自覺地納入現代教育自身發展的內在脈絡之中。

  在此意義上,“活到老,學到老”,就不僅僅是一種謙辭,而是當代教師成長和教師教育意識發展的需要。

  中學教師個人讀書筆記(三)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能夠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我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我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我有太多不足的方面。

  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明白從何學起。自從加入名師工作室之後,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並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為了讓自我成為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我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推薦》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推薦》是一本十分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不是什麼很有名的書,但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並且每一條推薦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闢的理論分析,我自我法子內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對於一名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

  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推薦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養,就務必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就應要不斷培養自我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資料深入地思考。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比如,上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裡還就應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

  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我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我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在現實生活中,我瞭解到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自我對所教資料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我是很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老師。

  首先,我覺得一名老師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資料就越生動搞笑,而學生的思維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師。

  其次,隨著資訊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

  最後但不只是只有這一點,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才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與學生實際的相貼合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鬆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透過《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更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為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