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大班教研組工作總結

第一學期大班教研組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一學期大班教研組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秋去冬來,轉眼又是歲末,我們又將迎來新的一年。在這忙碌的一學期中我們的工作即將告一段落,回顧這一學期的教研工作,我們組員團結在一起,多思、多想、多做,共同努力,把教研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得到了領導們的肯定。

  作為新手教研組長的我感觸頗多,在困惑和摸索中,得到了領導和前輩的幫助、指點,組員的理解和支援,使我在這一學期中進步很大。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專題研究

  本學期,在幼兒園研究重點“基於快樂教育的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的基礎上,透過商討,我們大班組確立了“基於快樂教育的幼兒園大班集體教學活動挑戰性的實踐研究”的主題研究。並採用實踐觀摩、互動研討、集體備課、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教師設計具有挑戰性的集體教學活動的能力,從而推動大班幼兒更好、更快樂地學習。

  (一)確定內容,制定方案

  1、收集問題,理論梳理,確定領域

  為了更好地理解大班幼兒集體教學活動哪些地方可以挑戰性,如何體現快樂教育,我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主要收集了體現挑戰性的大班集體活動中在提問時會遇到哪些問題,並研讀了《指南》,進行了理論梳理。由於集體活動的範圍比較廣,又根據教師提出的挑戰性在科常活動中更容易體現,因此我們最終決定開展《我是中國人》、《有用的植物》、《我自己》三個主題裡選擇三節科常領域的集體活動。

  表1——收集在體現挑戰性的大班集體活動中在提問時遇到的問題

  收集的問題具體表現預設的指導方法、思考提問過於簡單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內容,預設的提問過於簡單,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一下子能說出答案,雖然過程很順,但是活動的意義不大。在設計活動時預設關鍵性提問提問次數過多有時候一個有效地提問能一下子促進幼兒的思考,但是相反一個無效的提問會阻礙幼兒思考且無法讓達成教學目標。這個時候,教師會反覆引導,提出各種暗示性提問讓幼兒說出答案,這個時候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在設計方案時,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估計幼兒有可能回答的答案,預設精簡的追問,避免活動中反覆提問提問過於封閉教師為了讓課堂紀律更有序,時常會問一些封閉性的問題,如:是不是、對不對……多設計一些開放性提問,激發幼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讓幼兒自由表述想法

  2、骨幹引領,集體備課,制定方案

  在確定了主題和領域後,組內的骨幹教師(區教壇新秀:宋婷婷、查瓊;園教壇新秀:肖方會)積極主動地承擔實踐活動,並採用集體備課的方式來制定方案。每次活動之前承擔實踐活動的教師都會根據自己班級幼兒的年齡特徵和主題經驗,選擇適合本班幼兒的科常活動內容,設計初步的活動方案。

  在教研組活動時,組員根據活動方案進行討論,方案的內容、目標、組織方式是否具有挑戰性,特別是針對提問的方式方法等進行了重點研討,最後討論出具體的實踐方案。最終設計了《我是中國人》主題下的《青花瓷展覽會》、《有用的植物》主題下的《落葉樹和常綠樹》、《我自己》主題下的《我們在呼吸》。

  表2——提問的方式方法和具體操作模式

  活動名稱活動來園活動目標預設方法具體操作青花瓷展覽會幼兒生成

  1、在操作中,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讓青花瓷作品站起來。

  2、願意解決問題,體驗完成任務成功的快樂。

  提問形式:開放性關鍵詞“怎麼樣,為什麼”。提問設定:關鍵性針對活動重點,進行關鍵提問。落葉樹和常綠樹學習教參

  1、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徵。

  2、喜歡探究,並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提問數量:適宜避免過多、過濫,應精簡。

  提問主體:雙向提倡雙向提問,避免老師問幼兒答的模式,創設幼兒積極提問的環境。我們在呼吸學習教參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感知呼吸的存在和重要性,有初步探索人體呼吸的興趣。

  提問模式:多元化實驗式:讓幼兒運用感官,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解答問題。

  辯論式:驗證的時候可以讓幼兒進行辯論,提出雙方的想法。

  提問難度:層次性既有面向全體幼兒的,又要有針對能力強的幼兒。

  (二)開展實踐,梳理方法

  透過磨課、研課以後,集體活動方案更加嚴謹。骨幹教師積極承擔開課的任務,觀摩教師帶著“本次集體活動哪些提問體現了挑戰性,是否適宜?幼兒是否快樂?”的問題進行觀摩。

  在教研組研討時,教師們也能各抒己見,進行積極地討論,梳理、總結了很多體現挑戰性的提問方式。並且在後續的集體活動中也有適當的運用。

  表3——學年第一學期梳理總結提問的型別和方式

  提問方式定義案例思考開放式提問是指提出比較概括、廣泛、範圍較大的問題,對回答的內容限制不嚴格,給對方以充分自由發揮的餘地。

  實錄一:

  在《青花瓷展覽》活動的第一環節中,老師提問:“怎樣用一樣材料讓青花瓷瓶又快又好地站起來?”問題一提出,孩子們便有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說可以靠在盒子上,有的.說用夾子夾住,有的說用夾子夾不行的……說著,他們都開始自己動手操作起來,在擺弄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調整實驗的方法,玩得不亦樂乎。

  實錄二:

  在《雨從哪裡來》的實驗二中,宋老師讓孩子們各自在鏡子上呵氣觀察變化,並且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水氣?”於是,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說是空氣裡的水變得,有的說是舌頭上的水變的,還有的說是嘴巴里的水變的。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儘量不向幼兒提出只有兩種選擇答案的問題,如“對不對”、“好不好”等等,這樣的問題侷限了幼兒的思考。

  開放性的問題有利於提高幼兒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和靈活性,促進每個幼兒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因刺激而產生具有新意的問題,從而促進他們創造性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而教師也能從幼兒的回答和提問中瞭解幼兒當前的知識經驗水平狀況。

  關鍵性提問在每一環節,根據環節內容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一個關鍵的提問。在《我們在呼吸》活動中,教師在每個環節都設計了關鍵性提問:觀察到了什麼?為什麼會動?如果我們不呼吸會怎樣?我們是靠什麼來呼吸的呢?人有沒有不呼吸的時候?提問圍繞教學活動中的關鍵。把握活動的重點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引發幼兒思考,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掌握關鍵內容。

  類比型提問在操作過程中,透過提問引導幼兒將幾種物品進行對比,觀察其不同特徵。在《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活動中:“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兩種葉子,一種是常綠樹,一種是落葉樹,請你各拿一片,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的提問圍繞著兩種樹葉的不同,引導幼兒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進行對比兩種葉子的區別,讓幼兒觀察感受落葉樹和常綠樹樹葉的明顯特徵。猜想型提問透過幼兒的猜想,發揮想象力,猜測不同的答案,激發幼兒的興趣。

  在《我們在呼吸》活動開始,老師就請幼兒每人拿一張小紙條,直接讓他們放在自己鼻子前,不用嘴巴吹氣,觀察紙片的變化。幼兒對實驗的興趣不能很好的激發,有些幼兒還不太清楚如何去實驗,看著別人怎麼做,自己也跟著怎麼實驗,如果老師出示小紙條時提問:“猜猜如果把小紙條貼在鼻子上,不用嘴巴吹氣,小紙條會怎麼樣?”幼兒肯定會有不同的答案,如“會動”“不會動”……然後再去請幼兒每人拿一條紙條進行實驗。

  邊實驗,邊提問:“發現小紙條有什麼變化?”對於教師較封閉式的提問,我們進行了調整,嘗試用猜想型提問方式,透過邊實驗邊猜想的形式感受小紙條的變化。在這一些有意義的問題的引領下,形成了逐步深入的連貫性、整體性的研究。這一過程使孩子們的經驗相互連線,逐漸提升。使孩子們在保持高度興趣的同時,實現了連續的探究。

  反問式提問反問就是把問題倒過來從反面提問,讓學生利用事物間相輔相成的、互逆卻又統一的關係,從反面來考慮。其特點是以反推正,擴大資訊反差,構成突出的問題情境。

  提問主題從老師改成了幼兒,進行雙向提問。《身體什麼部位可以動》活動中,大家說到了脖子可以動,手腕可以動、膝蓋可以動……甚至說到了身體裡的血液在動,心臟在動,有個孩子就說:“心臟在動說明我們還活動,身體的各個地方都會動……”這時,愛提問的楊趙懌提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小木偶沒有心臟怎麼可以動啊?”我並沒有馬上回答他的問題,而是把問題拋給大家說:“你們知道小木偶為什麼沒有心臟也可以動的秘密嗎?……”這時,大家對他的問題開始議論起來,有的說因為它後面有線牽著,有的說有電源等,對此話題非常感興趣。大班的幼兒在活動中往往會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這時可以適當運用反問的策略,激發幼兒主動的思考。

  因此對於孩子們的問題,教師不要急於告訴他們答案,可以把問題再次拋向孩子,讓他們自己進一步的探究。探索式提問在小實驗等方式之前進行,讓幼兒主動探索,尋找答案。讓幼兒先實驗再回答,使幼兒親自運用感官,在動手操作後,動腦思考、發現原由。

  幼兒人手一張小紙片,不用嘴巴吹氣,放在自己鼻子前,觀察紙片的變化。

  提問:觀察到了什麼?

  幼兒回應:孩子們各自說:紙片動了。

  幼兒捏住鼻子,閉住嘴巴,屏住呼吸,教師數數。

  提問:屏氣時你有什麼感覺?

  幼兒回應:難受、堅持不住、受不了……讓幼兒先實驗再回答,使幼兒親自運用感官,在動手操作後,動腦思考、發現原由。引導式提問是指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提問以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發展各種能力和提高思想覺悟的目的。提問運用於每一個教學環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實錄一:

  在《青花瓷展覽會》第二次操作環節之後,教師帶著幼兒交流哪些材料成功了,哪些材料沒成功。其中有一樣材料是塑膠積木,有的幼兒成功了,有的幼兒沒有成功。教師就提問:“積木沒有成功,為什麼?”透過觀察和思考,幼兒發現了原來桌上的積木實在太矮了,支撐不住青花瓷瓶。教師緊接著向那些利用積木成功讓青花瓷瓶站起來的幼兒“你是怎麼成功的。”“把兩個積木搭在一起。”幼兒由此知道了單個積木支撐不起青花瓷瓶的原因以及多個積木讓青花瓷瓶站起來的方法。

  實錄二:

  在《雨從哪裡來》活動中,老師出示了圖片,並提問:“雨水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有個孩子說:“可以讓我們喝水”,有個孩子說:“可以澆花。”還有個孩子說:“小樹也需要雨水。”

  於是,老師開始播放PPT,並說:“雨天雖然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但小樹在雨水中長大,種子在雨水中發芽,雨水使空氣清新,連馬路在雨水中洗過也會變得乾淨,自然界萬物都少不了雨水。”

  透過教師的提問“積木沒有成功,為什麼?”

  幼兒開始思考失敗的原因,教師的這一問題成功將問題的關鍵線索拋給了幼兒,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對於個別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幼兒透過回答問題,自己解決了在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老師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雨水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很明顯,這個提問是非常有針對性的,雖然最後她對問題進行了回答,但是過程中,她首先是引發幼兒的思考,讓孩子們說說雨水的好處,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們,只提供思考的方向,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慾望。

  而且這一問題對於她接下來的活動是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的。

  大班的思維發展處於具體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迅速發展的階段,幼兒主要透過自身的感知、觀察、操作等進行科學活動,不斷與周圍物質世界相互作用,獲取經驗,建構概念。在科學活動中教師除了提供豐富的材料來吸引幼兒注意之外,同時還要運用引導性的語言提問吸引幼兒有效的關注材料、操作材料。

  透過實踐活動,我們總結梳理出開放性提問、關鍵性提問、類比型提問、猜想型提問、反問式提問、探索式提問、引導式提問等7種提問方式來設計大班集體活動,讓大班幼兒的活動更具挑戰性。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和研究,教師們在設計挑戰性的集體活動有了一定的心德,同時在日常教學活動設計的時候也有了一定的體現。但如何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更快樂,是我們教師還需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在下學期我們將繼續這方面的實踐與研究,讓幼兒從在快樂中學習、快樂中探索。

  二、日常保教

  1、開展各類主題活動,促進幼兒快樂學習

  根據《綱要》的精神,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本學期我們一共開展了《我是中國人》、《有用的植物》、《我自己》、《春夏秋冬》四個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努力為孩子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與快樂自主的心理環境促進幼兒快樂發展。尤其在個別化學習材料的設計、投放方面,本學期我們根據《上海托幼》的增刊上優秀的個別化材料介紹,不斷的學習、製作、觀察、調整、再觀察、再調整,最後製作出了符合幼兒興趣、激發幼兒探索、滿足不同層次幼兒需要的個別化材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鋪開快樂生活活動,促進幼兒品質生活

  根據去年的快樂生活的研究,今年我們從試點班鋪開到各個班級。

  首先鋪開的是快樂點心,我們從點心品種、選擇權和請位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

  一、點心品種從以往的一種突破到了三種,而且每個星期都會換三種不同的餅乾,品種多了,幼兒選擇的範圍廣了,從以往的不喜歡吃,到現在了我想吃……;

  二、選擇權還給了幼兒,從以往的老師口述大餅乾只能吃一塊、小餅乾吃三塊等等,到現在提供溫馨提示牌,三種餅乾中隨便選擇那一款都可以,根據餅乾的不同大小,每次都會有一個數字提示牌暗示幼兒;

  三、有請下一位,從以往的老師請到現在的幼兒自己請好朋友,雖然在請好朋友時還沒有全部放手,但是當幼兒熟悉了請好朋友的模式以後,下學期可以完全放開。這樣幼兒從真正意義上得到了自由和快樂。

  緊接其後的是快樂午餐。我們結合快樂迎新活動,鋪開了快樂午餐的活動。在快樂午餐中我們到小班認識了弟弟妹妹,在午餐時使用了混齡的形式,讓哥哥姐姐幫助弟弟妹妹搬桌椅、拿飯菜、示範洗手、一起午餐等等,培養大班幼兒的責任感的同時,感受服務他人的快樂。

  三、組室建設

  1、承擔課題組活動,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

  本學期,我們大班組承擔了名師指導團的個別化學習研究活動。在區名師指導團和園領導的帶領下,開展了幼兒個別化學習的實踐活動。透過製作、投入、觀察、調整、再觀察、再調整,不僅提高了製作個別化材料的水平,還鍛鍊了觀察能力和解讀幼兒行為能力,從一個只會做的老師成長到一個會觀察幼兒,懂得解讀幼兒的老師,眼睛了更多地關注到了幼兒。從案例式的研討,到專家分析、提升,到案例撰寫,使我們組的專業化水平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教研氛圍和諧,組內互幫互助

  每次活動前,透過預先佈置問題、組長追問、組員互相提問等方式,在教研組活動時組員都能各抒己見,討論的氣氛熱烈,特別在修改實踐方案是不時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拓寬思路。當組內成員需要幫助時都熱心幫助,團結友愛,特別是這學期接到市內領導蒞臨參觀我園個別化學習的任務時,組內擰成一股繩,發揚谷幼的優良傳統,尋找空班時間到大三、大二班幫助,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市裡領導的指導,為我們谷幼爭光奪彩。

  四、後續思考

  我們大班組在園領導的大力支援下,以熱切的姿態投身於學習與工作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細細品味本學期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如

  1、身為新手教研組長的我如何更好地進行理論的提升和小結,幫助組員進行內化?

  2、在實踐活動後,如何在平時設計集體活動時體現挑戰性,有效地利用資源?

  有了不足,才會有努力的方向,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還會推陳出新,把教研工作做得更踏實,更有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