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現代文閱讀答案

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現代文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閱卷打分時的參考,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現代文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①莊子與孟子同是戰國中期人,同為思想巨擘,他們對物之齊否持兩種完全相反的態度。莊子提出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萬物一齊,孰短孰長的觀點,孟子則針鋒相對地提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命題。形式上,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二者歧見之大,歸本於哲人對世道人生不同的關懷方式和迥異的觀照態度。

  ②莊子不是將萬物強定為一尊,而是以承認萬物之不齊為前提的,這種齊意味著承認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說:齊其不齊,下士之鄙執;不齊而齊,上哲之玄談。正是此意。莊子因不齊而走向的齊,是一種平等的眼光和寬容的胸懷,對差異的包容,對弱勢群體、少數群體、獨異個體的尊重,這與《中庸》所說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時,當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萬物時,齊萬物,一生死,生命也從高下區分的利益焦灼中懸解了出來。另外,莊子認為齊物的初始圖景是人類未開化時的至德之世,那個時候,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莊子對至德之世的呼喚滲透著濃濃的詩人之鄉愁意識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著人類不可妄自尊大,時時需要反省。

  ③孟子沒有像莊子那樣悉心去論證物之齊否,而是用一句常識之語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對提倡君臣並耕的農家學派展開批評。當時,農家學派之許行從楚國到滕國傳道,宋國的陳相、陳辛兄弟聞風而來,盡棄前學,從師許行。陳相將許行之學轉告孟子,孟子深不以為然,乃從社會分化、商品交換、勞心與勞力分工等角度論證了這種君民同耕是不合時宜的,不現實的,甚至是荒唐的。孟子說: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④孟子強調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對對天下萬物整齊劃一,比而同之。天下之物的價值本應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價賈之,如若以同價來買不同之物,必然會造成良莠不齊,以次充好。若這種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會政治領域就必然會造成天下大亂。在孟子看來,正常的社會應該是一個由勞心者與勞力者兩個階層組成的社會。勞心者從事治理、組織和教化之事,是食稅者,古代聖賢如后稷、堯、禹等都屬於這類人;勞力者從事生產勞動,包括耕作、做工和經商,他們要上稅,為勞心者提供衣食之資。可見,孟子言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這一常識之語目的在於證明社會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⑤莊子持萬物一齊,孟子持物之不齊,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無高下之分。在那個戰亂頻仍、世道窳敗的'戰國之世,他們發現的是不同的癥結,因此對君臣佐使的調配,亦大不同。唯其不同,才證明了思想史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二人在中國思想史上實現了互諍互補。以孟子對人性之善的信念補莊子的自然天性論,以免人性的沉淪、墮落和虛無;以莊子萬物一齊之自在的、詩意的、藝術的覺悟精神補孟子哲學所許諾人生之過於沉重的負擔、責任和義務,以避免人生的異化、僵化、道學化。

  (選自《光明日報》20xx年07月27日第16版,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莊子雖承認萬物不齊,但是:萬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他又認為,以道觀之,萬物一齊,無所謂貴賤短長。

  B、莊子的萬物一齊是強調因不齊而走向齊。齊其不齊和不齊而齊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萬物的思想基礎。

  C、《中庸》所說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體現了對差異的包容,對弱勢群體、少數群體、獨異個體的尊重。

  D、莊子的齊物論是對人類未開化時的至德之世初始圖景的呼喚和嚮往,滲透了一種詩人的鄉愁意識和一種哲人的批判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孟子認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是一種客觀常識,天地萬物本來就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因而,不能對天下萬物整齊劃一,比而同之。

  B、孟子從社會分化、商品交換、勞心與勞力分工等角度、進行分析,認為君民同耕的農家學派的做法是不合時宜的,而且會造成天下大亂。

  C、由於存在社會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個正常的社會應由勞心者和勞力者兩個階層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結論。

  D、孟子認為天下之物的價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價格不一樣;勞心者和勞力者從事不同的工作,他們的社會職責也不盡相同。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於對世道人生的關懷方式和觀照態度的迥然不同,莊子與孟子對物之齊否,,的觀點和態度迥然不同,莊子持萬物一齊,孟子持物之不齊。

  B、莊子萬物一齊的處世態度可以把生命從高下區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來;孟子物之不齊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等級制度,為階級剝削提供了藉口。

  C、莊子自在的、詩意的、藝術的覺悟精神使人沉淪、墮落和虛無;孟子宣揚的人生過於沉重的負擔、責任和義務,則導致人生的異化、僵化和道學化。

  D、莊子的萬物一齊反對將萬物強定為一尊,警醒著人類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樸素的平等思想;孟子強調物之不齊,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會秩序。

  參考答案

  1、答案:B(齊其不齊是將萬物強定為一尊,不是莊子觀點;莊子承認萬物不齊,主張不齊而齊。齊其不齊,下士之鄙執;不齊而齊,上哲之玄談是章太炎對《齊物論》的闡釋,他對齊其不齊持否定態度,對莊子不齊而齊大加讚賞。文中說章太炎的話道出此意,此意緊承上句加以理解。見②段,關鍵是對齊其不齊的理解。)

  2、答案:C(因果關係倒置,孟子提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是為了證明社會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3、答案:C(片面強調消極影響,與原文意思不符,過於絕對。見⑤段,二人在中國思想史上實現了互諍互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