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平《八月的車前草》閱讀練習及答案

簡平《八月的車前草》閱讀練習及答案

  八月的車前草簡平

  ①八月,這是最熱的時期,所以知了叫得特別響:“熱死啦!熱死啦!”那時候,我們新村裡有好多樹的,知了就躲在樹上的繁枝密葉裡,不知疲倦地歌唱,響徹天地。我們這些男孩被吸引住了,都想爬到樹上捉一隻知了回家養著。

  ②可是,不是人人都有爬樹的本事的。班裡塊頭最大的大模子拍著胸脯說,你們看我的!說著,他往兩個手掌裡各吐了一口唾沫,然後用手臂和腳掌緊貼樹幹,試圖也做出青蛙蹬腿那樣輕巧而敏捷的動作,可他試了幾回都沒成功。這時,我們班最瘦弱的“老病鬼”站出來說,其實,捉知了用不著爬樹的。

  ③老病鬼有過敏性哮喘,這病一年四季說發就發,根本不知道究竟哪個是過敏原,吃了魚會發,聞到油漆味會發,摸摸鵝卵石也會發。哮喘發作起來時,他的喉嚨裡就像拉風箱一樣,嘶啦嘶啦地響。因為生病,他來上課的時間不多,所以大家不大想得起他來。雖然他不大來上學,可他很想讓我們告訴他班裡發生了些什麼事情,語文數學都教到哪裡了,但我們對他卻心不在焉,不太搭理。有件事我不太明白,老病鬼看見我吃冰棒的時候,兩隻眼睛會盯著我,我問他你想吃嗎,他搖搖頭說,他不能吃冰棒,一吃就要發哮喘的,但他卻央求我,不要把冰棒棍扔掉,讓我吃完後送給他。

  ④我們問老病鬼,不爬樹那該怎麼捉知了。沒想到,他居然頭頭是道,說只要在晾衣服的竹竿上粘上面團,然後去粘停在樹上的知了就是了。我們連忙問,怎麼去弄麵糰呢?因為那時麵粉是定量供應的,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他想了想說,他去找他奶奶。因為平時他發病時不想吃飯,只吃些饅頭,所以,他奶奶用秈米跟別人家換了一些麵粉。獲取更多專業語文資料請關注“儒願學堂”,“儒願學堂”專注語文培優!他說,他回家去讓奶奶和麵做饅頭,到時,趁她不注意,將麵糰偷出來分發給大家。我們吩咐他現在就回家去,纏住他奶奶做饅頭。大模子還說,要是你奶奶不肯,你就立刻發作哮喘,倒在地上,嘴裡吐白沫。我說,他是哮喘,又不是羊癲瘋。

  ⑤我們將信將疑地跟著老病鬼一起走了。他走進自己的家裡,而我們則蹲在他家的窗臺下面。他家的窗子外面,長著一叢車前草。這時的車前草還沒結子,正在開花。車前草的花不是那種大花朵,沒有一片片的'花瓣,說是花,不如說是粗粗的草,看上去讓人想到女孩子的小辮子。車前草的花也沒有五顏六色的濃彩,就是淡淡的綠色,草色青青,草香淺淺。我們一邊撫弄著車前草,一邊豎起耳朵探聽窗子裡面的聲音。

  ⑥一切順利。不多會兒,我們已經每人拿著一根晾衣服的竹竿在新村裡的樹上撲來撲去,竹竿頂頭都糊著小麵糰,一看到樹上的知了,立刻粘上去。這個捕蟬神器真是非常管用,不消多時,我們個個都捉到了知了。

  ⑦我到家後才想起來,還沒有給知了準備好“蟬窩”呢,於是,只好放進了飯罩裡。我一動不動地守著知了,期待它發出嘹亮的蟬鳴。可是,這隻知了卻一聲不吭。

  ⑧傍晚的時候,大模子到我家來了,他手裡提著一隻小竹籠,裡面放著他先前捉到的那隻知了,知了正在鳴啼。大模子看了看我放知了的飯罩,不由得大笑,說我是用炮彈打蚊子。接著,他又將手伸進飯罩,抓住知了看了看。這下,他笑得更響了,甚至還彎下了腰去。“哈哈哈哈,你捉了一隻不會叫的知了!”“你怎麼知道它不會叫?”“哈哈哈哈,它是雌的,不是雄的!”我這是第一次知道,原來,會鳴叫的只是雄性的知了。大模子笑著而去,而我驀然間淚水上湧。

  ⑨那天晚上,老病鬼來了,他佝僂著後背,臉色灰白,喉嚨裡拉著風箱。他告訴我說,他又發哮喘了,他奶奶說一定是知了過敏,隨手就把他的知了連籠子扔出了窗外,他不顧奶奶阻攔,跑出去撿了回來。他還說,他一直希望我能多跟他說說話,在他聽到大模子說了我的事後,他想把自己的知了送給我。他說,他一直在等候,希望這是一次機會。他將一隻精緻的四四方方的籠子放在我的面前。籠子裡的知了在大聲歌唱。忽然,我瞪大了眼睛——那隻籠子竟是由三四十根冰棒棍疊架起來,然後用橡皮筋綁緊的,上面還沾有車前草的葉子。

  ⑩許多年過後,我才知道,車前草原是有“花語”的。車前草的花語是“留下足跡”:它太不起眼了,所以期望人們能夠注意到它的存在,並在它身邊留下足跡。我想,其實,車前草自己也留下了足跡的,它的足跡便是耐心的等候,只是我們不知道這份等候有時太過艱難和漫長。

  8.分析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9.文章多次寫到“大模子”,有哪些作用?(3分)

  10.題為《八月的車前草》,全文寫車前草的筆墨卻不多,構思獨具匠心,請結合內容加以賞析。(4分)

  11.評析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意義。(4分)

  答案:

  8.第③段運用了插敘,補充交待了“老病鬼”的病情,以及我們對他的態度,為後文他努力接近人群的敘述作鋪墊;他向我央求冰棒棍的事,則是為後文送我知了籠的情節作伏筆。

  (評分說明:插敘1分,內容2分,作用2分,給滿4分為止)

  9.“大模子”身體強壯,樂於在人群中積極表現,與“老病鬼”的瘦弱及他與人群的疏離形成反差;“大模子”教“老病鬼”口吐白沫騙奶奶的情節,反映出我們對“老病鬼”頤指氣使的態度;“大模子”轉告“老病鬼”“我”的知了不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評分說明:1點1分)

  10.全文圍繞著與車前草一樣不起眼的人物進行構思;前四段絲毫沒有提及車前草,留下了懸念;第⑤段仔細描摹了我們蹲在窗臺下所看到的車前草的樣子,與上文老病鬼的人物特徵相吻合;後文寫老病鬼給我送來的籠子上沾有車前草葉子,與前文情節照應,顯示籠子來之不易;最後卒章顯志,用車前草的花語,點明不起眼的人為了引起人們關注而做出的努力。全文對車前草著墨不多,但是處處畫龍點睛,推動情節,揭示主旨,構思可謂獨具匠心。

  (評分說明:1點1分,給滿4分為止)

  11.本文揭示了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忽視一些卑微不起眼的人,他們為了等待人們的關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種等待往往是艱難和漫長的,有時可能沒有結果;這對於我們理解人與人的關係、理解人的生存狀態很有啟示作用;在生活中,我們應當對於那些卑微不起眼的弱勢者,給予更多的關注,使卑微者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溫暖。

  (評分說明:思想意義2分,啟示等作用1分,聯絡生活/現實1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