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孤舟》閱讀答案

《野水孤舟》閱讀答案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那麼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野水孤舟》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野水孤舟》閱讀答案1

  野水孤舟

  樑棟①

  前村雨過溪流亂,行路迷漫都間斷。

  孤洲盡日少人來,小舟系在垂楊岸。

  主人空有濟川心,坐見門前水日深。

  袖手歸來茅屋下,任他鷗鳥②自浮沉。

  【注】①樑棟:南宋鹹淳四年進士。此詩大約作於南宋滅亡之前。②鷗鳥:語出《列子·黃帝》,後世以鷗鳥不驚喻與世無爭的隱士。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詩歌首聯寫眼前實景,驟雨初歇,積水茫茫,四溢的溪澗淹沒了平日的行路,描繪出雨後溪流煙水瀰漫的景象。

  B.頷聯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整日沒有來客造訪,在河岸垂楊的幽淡背景上,只有水波輕輕拍打著一葉小舟,表達出閒適愉悅之意。

  C.頸聯的“空”為“徒然,白白地”之意;“坐見”,即坐視,有無可奈何之意。整首詩前兩聯是寫景,後兩聯由寫景轉為抒懷。

  D.這首詩比興深婉,雨後雨水、行路間斷、水深而濟川不果都有其深刻含義,給讀者的聯想提供了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

  15.結合全詩,分析詩歌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6分)

  答案

  14.(3分)B(應是詩人處境的悽苦和內心的孤寂)

  15.(6分)(1)詩人袖手歸來,只能棲息茅屋,不驚鷗鳥任其沉浮,(2分)表面上寫詩人隱居山林、不再以世事為念恬淡閒適的情感;(2分)

  (2)實際上這是詩人的憤激之語,詩人要表達的是目睹國家殘破而又無力迴天的悲憤和無奈之情。(2分)只要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野水孤舟》閱讀答案2

  野水孤舟

  梁 棟①

  前村雨過溪流亂,行路迷漫都間斷。

  孤洲盡日少人來,小舟系在垂楊岸。

  主人空有濟川心,坐見門前水日深。

  袖手歸來茅屋下,任他鷗鳥自浮沉。

  【注】 ①樑棟,南宋詩人。此詩大約作於南宋滅亡之前。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的頸聯在表達技巧上有何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2、解析: (1)從內容來看,是一首寫景詩,融情於景。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詩歌的寓意。關於寓意,要結合註解中“此詩大約作於南宋滅亡之前”來回答。

  (2)本題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頸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眼前之景結合起來,再結合註解,不難看出詩人的'無奈與憤激。

  答案: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山村雨後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沒而時隱時現的迷漫景象,寓意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對即可,一、二句的寓意分開寫亦可)(4分)

  (2)頸聯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振興國家的抱負無法施展的無奈和憤激之情。(“恢復中原、振興國家的抱負無法施展”說是“報國無門”亦可)(4分)

《野水孤舟》閱讀答案3

  野水孤舟

  樑棟

  前村雨過溪流亂,行路迷漫都間斷。

  孤洲盡日少人來,小舟系在垂楊岸。

  主人空有濟川心,坐見門前水日深。

  袖手歸來茅屋下,任他鷗鳥自浮沉。

  【注】樑棟,鹹淳四年進士。遷寶應簿,調錢塘仁和尉。宋亡,歸杭州閒處守道。此詩大約作於南宋滅亡之前。

  8.請從景與情關係的角度分析頷聯的表現手法。(5分)

  9.頸聯中的“空”和“坐見”在這方面用得極為傳神,請結合詩句賞析。(6分)

  答案:

  8.頷聯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景中含情。(1分)詩人身處與外界隔絕的孤洲,整天又沒有來客造訪,在河岸垂楊的幽淡背景上,只有水波輕輕拍打著一葉小舟。(2分)氣氛幽冷,環境靜寂。“洲”之“孤”與“舟”之“小”,可見詩人處境的悽苦和內心的孤寂。(2分)

  9. “空”在此為“徒然,白白地”之意;“坐見”,即坐視,無可奈何之意。(2分)詩人雖然想乘舟渡河,無奈門前流水,水勢有增無減,渡水的打算便成了泡影。(1分)南宋末年,國勢飄搖,每況愈下,詩人即使有恢復中原,振興國家的宏偉抱負,也完全沒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面前詩人深感自己的無能為力,“空”和“坐見”,傳神地寫出了詩人心情的悲憤和無可奈何。(3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