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論馬》比較閱讀答案
《馬說》《論馬》比較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一份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馬說》《論馬》比較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馬說》《論馬》比較閱讀答案1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七年,入見,帝①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曰:“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鬥,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②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踴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帝稱善,曰:“卿今議論極進。”
——節選自《宋史·岳飛傳》
註釋:①帝:宋高宗趙構,此次談話後就封岳飛為太尉。②介:備上鞍甲。③褫(chǐ):脫去,卸下。④秣:餵食。
17.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奮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
(1)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2)然非精潔則不受
19.兩文都談馬,韓愈筆下的千里馬本應“ ”才能展現“千里之能”;被岳飛稱為“致遠之材”的良馬具有“ ”“ ”的特點。(用文中的語句填空)(3分)
20.韓愈和岳飛都是借論馬來表達對人才的看法,韓愈先從正面提出問題,然後從 展開議論,岳飛則透過 闡述,他們都希望 。(4分)
參考答案:
17 . (麼分)( 1 )鞭打,鞭策。(2 )通曉,理解。(3 )等到。(4 )流汗。(各1 分)18 . ( 4 分)( l )章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夭下沒有千里馬!, ' ( 2 )然而如果不是精緻、潔淨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各2 分,意思對即可)
19 . ( 3 分)一食或盡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各l 分)
20 . ( 4 分)反面(1 分)正反對比(1 分)優秀人才能夠被識別和重用(2 分)(意思對即可)三、《 55 分)
《馬說》《論馬》比較閱讀答案2
閱讀《馬說》節選和《論馬》節選,完成下列各題。(共10分)
(甲文)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節選自韓愈《馬說》)
(乙文)
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數鬥,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寧餓死不受。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餘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節選自岳飛《論馬》)
(註釋)介:披上戰甲。褫:解除。
1、解釋下列的詞或短語。(2分)
(1)盡粟一石(2)常馬
(3)才美不外見(4)常奇之
(5)奮迅示駿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寫作者的馬才美外見的句子是什麼?(2分)
4、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都闡述了一個什麼道理?(2分)
【附答案】
1、(1)能吃下一石糧食(2)普通的`馬(3)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
(4)經常以之為奇(5)奮振四蹄迅速奔跑
2、(1)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來餵養它。
(2)披甲戴盔賓士,一開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
4、好的人才應當提供給他所需的東西,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
《馬說》《論馬》比較閱讀答案3
【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驥①不稱②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芻豆數鬥,飲泉一斛③,然非精潔寧則餓死不受,介冑④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餘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⑤,猶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岳飛《論馬》)
【註釋】①驥(jì):良馬。②稱: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單位,十鬥為一斛。④介冑:披上戰甲。⑤酉:酉時,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飲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故常奇之( ) ⑵比行百餘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或盡粟一石( )
2.下面各組中加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①不以千里稱也。 ②驥不稱其力。B、①其真無馬邪? ②稱其德也。
C、①執策而臨之。 ②介冑而馳。 D、①雖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⑵ 介冑而馳,其初若不甚疾。
4.⑴ 在甲文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⑵ 在甲乙兩文中,都提到了好馬在日常生活中異於常馬的一個共同特點,根據這個特點請把原文的句子找出來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共同特點: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都闡述了一個怎樣的共同道理?
6.伯樂與千里馬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誰更重要?請談談你的看法,並舉歷史或當今社會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閱讀答案:
1.⑴對……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麼 ⑷有時 2.C
3.⑴想讓它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做不到)。⑵(給它)披上戰甲賓士起來,它開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⑴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⑵共同特點: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盡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芻豆數鬥,飲泉一斛。
5.要善於考察人才,發現人才,選拔人才。
6.示例1:我認為伯樂更重要。社會上的人才很多,但一開始卻總是不為人所知。如果沒有“伯樂”去考察發現他們,他們又如何有機會去施展自己的才能,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比如周文王從渭水河邊發現任用了姜子牙,從而幫助自己興周滅紂。
示例2:我認為千里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是會發光”,如果沒有人才,空有伯樂也沒用。正是有了千千萬萬的“千里馬”,在各個方面發揮自己的才能,才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比如“毛遂自薦”,一開始並沒有人發現他的才能,但真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實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讓他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