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的文學緣》閱讀題及參考答案
《馬鈴薯的文學緣》閱讀題及參考答案
①似乎,每個地方的馬鈴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它在什麼地方生長,就和那個地方的氣息融到了一起,然後變異,因而馬鈴薯的品種之多,讓植物學家們為之撓頭。
②山東叫地蛋,雲貴稱洋芋,廣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藥蛋,安徽又叫地瓜,東北各省多稱土豆,廣東人叫薯仔。我的家鄉在蘇北泰州,和上海人一樣叫它洋山芋,我們把紅薯叫山芋,馬鈴薯是舶來品,加“洋”字首,自然。國外怎麼稱呼它,我現在無力去考證,但按照馬鈴薯隨性生長的適應能力,它在國外也會有其它的叫法。
③1978年我開始接觸現代文學史,知道兩個著名的文學流派,一個是山藥蛋派,一個是荷花澱派,荷花澱派以 為代表,山藥蛋派以趙樹理為代表。他們的出現改變了現代文學史的農民形象,尤其是趙樹理的一系列小說給我們塑造了一些歡樂的喜劇農民形象,比如小二黑,和魯迅筆下的閏土、祥林嫂、阿Q是不一樣的。趙樹理的出現改變了現代文學的生態,原先在啟蒙者筆下被啟蒙的農民,有了喜悅的表情,有了正面的時刻。很喜歡山藥蛋派的質樸和詼諧,但不知山藥蛋是什麼樣的植物,滿以為山藥蛋也與荷花一樣招人憐愛,等有人告訴我山藥蛋就是土裡土氣的土豆,就是長相笨笨的馬鈴薯,還是有些失望的,但現在想來,當年為山藥蛋派命名的人真是有才,山藥蛋的質樸、深厚、皮實、實用,和趙樹理的小說太吻合了。
④後來又在汪曾祺的文章裡讀到了馬鈴薯,他在一篇題為《馬鈴薯》的散文裡,寫到他與馬鈴薯的故事,老先生被打成右派後下放到張家口的沙嶺子農科所,居然畫成了一本《中國馬鈴薯圖譜》。汪先生對馬鈴薯充滿感情,他說:“我對馬鈴薯的科研工作有過一點很小的貢獻:馬鈴薯的花都是沒有香味的。我發現有一種馬鈴薯,‘麻土豆’的花,卻是香的。我告訴研究站的研究人員,他們都很驚奇:‘是嗎?——真的!我們搞了那麼多年馬鈴薯,還沒有發現。’”這就是汪曾祺,對生活的愛意不放過一個角落。
⑤我對馬鈴薯的好感和關注也由此產生,一個物產影響一個地方的人,一個人影響一個地方的名聲,是常有的事情。我後來有機會吃到各個地方的馬鈴薯,有意識地品出各個地方馬鈴薯味道的差異,也知道好幾處都說自己是馬鈴薯之鄉。我印象是這樣的,山東的宜做成土豆絲,東北的適合亂燉,西北的烤著吃,香。評論家閻晶明帶我到大同吃過那裡的山藥蛋,烤炒燉煮,都有嚼頭,讓我對山藥蛋派增加了更直觀的認識。
⑥這一次來到西吉,作家季棟樑告訴我們:西吉有三寶,我好奇問:哪三寶?他說,洋芋、土豆、馬鈴薯。大家鬨堂大笑 ,我沒有笑,我覺得這貌似笑話的民謠裡,混雜著西吉人的自豪和苦澀。西吉就是張承志筆下西海固的“西”(海是海原,“固”是固原),張承志筆下的西海固貧瘠而強悍,血性而堅韌。西吉縣甚至曾經被聯合國列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馬鈴薯成為西吉縣的特產,讓我對馬鈴薯這個普通植物肅然起敬。有學者研究證明,馬鈴薯從南美引入中國,對中國西部人口尤其是西北高寒地帶人口的繁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明代以前,西海固這裡的人口是非常稀少的,因為沒有食物,不能種植農作物,人難以果腹,生存和繁衍自然是困難的。而馬鈴薯的出現,讓西北部山區寒帶的人們有了生存的可能。西北被稱為“苦甲天下”,是中國西部最貧窮的地區,馬鈴薯成為西吉人的三寶,可見對他們生存的`重要之重要。
⑦讓人想不到的是,西吉還是全國第一個被授予文學之鄉稱號的縣,這裡 的文學創作異常活躍,形成了頗有氣候的作家群,西吉籍的作家獲過魯迅文學獎、駿馬獎、春天文學獎、冰心文學獎。
⑧這馬鈴薯之鄉居然是文學之鄉!為什麼?只是貧窮嗎?貧窮不是出作家的理由,很多貧窮的地方沒有文學,很多富庶的城市作家輩出。
⑨我隱隱地想起了那個山藥蛋派,西吉的作家是馬鈴薯派嗎?記得2004年評春天文學獎時,王蒙聽說青年作家了一容是東鄉族,來自西海固,他頓生敬意,他說,在那樣的環境寫小說,難得。了一容肯定是吃土豆長大的,果然,我在一篇文章看到他對馬鈴薯心存感恩。
1.荷花澱派以 為代表。(橫線處填入作家名)(1分)
2.概括第②段的大意。(2分)
3.作者引用汪曾祺的話的用意是 (3分)
4.第⑤段中“更直觀的認識”是指 (2分)
5.下列關於馬鈴薯與西吉關係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馬鈴薯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西吉的主要特產。
B.馬鈴薯對西吉人口的生存與繁衍具有決定作用。
C.馬鈴薯鑄就了西吉人強悍、血性而堅韌的品質。
D.馬鈴薯與西吉的文學創作及作家群有密切關係。
6.依據文意推斷,“馬鈴薯之鄉居然是文學之鄉”的原因。(5分)
參考答案:
1.(1分)孫犁
2.(2分)馬鈴薯在不同地方…的生命力與適應性,不僅解決了西吉人的溫飽問題,同時影響著西吉人的精神品質。(2分)西吉人在苦澀中充滿自豪,心存感恩,對生活充滿愛意,而文學與生活,與人的思想精神緊密相連。這些可能是馬鈴薯之鄉成為文學之鄉的重要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