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範,字成之,黃岩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杜範,字成之,黃岩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杜範,字成之,黃岩人。少從其從祖燁、知仁遊,從祖受學朱熹,至範益著。嘉定元年舉進士,調金壇尉,再調婺州司法。紹定三年,主管戶部架閣文字。六年,遷大理司直。改秘書郎,尋拜監察御史。奏:“曩者權臣所用臺諫,必其私人,約言已堅,而後出命。其所彈擊,悉承風旨,是以紀綱蕩然,風俗大壞。陛下親政,首用洪諮夔、王遂,痛矯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寧國府。明年至郡,適大旱,範即以便宜發常平粟,又勸寓公富人有積粟者發之,民賴以安。始至,倉庫多空,未幾,米餘十萬斛,錢亦數萬,悉以代輸下戶糧。兩淮饑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張世顯尤勇悍,擁眾三千餘人至城外。範遣人犒之,俾勿擾以俟處分,世顯乃陰有窺城之意。範以計擒斬之,給其眾使歸。
淳祐二年,擢同籤書樞密院事。範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無隱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寬容,內實忌之。四年,遷同知樞密院事。以李鳴復參知政事,範不屑與鳴復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諸城門不得出範。太學諸生亦上書留範而斥鳴復,並斥嵩之。嵩之令諫議大夫劉晉之等論範及鳴復,範遂行。會嵩之遭喪謀起復不果.於是拜範右丞相,範以遜遊似,不許,遂力疾入覲。帝親書‘‘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賜之。
時孟珙權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難制,至是以書來賀。範復之日:“古人謂將相調和則士豫附,自此但相與同心徇國。若以術相籠架,非範所屑為也。’’珙大感服。未幾大元軍大入五河絕中流置營柵且以重兵綴合肥令不得相援為必取壽春之計。範命惟揚、鄂渚二帥各調兵東西來應,卒以捷聞。範計功行賞,莫不曲當,軍士皆悅。
未幾,卒,贈少傅,諡清獻。
(選自《宋史》,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俾勿擾以俟處分
俾:使
D.範計功行賞,奠不曲當
曲當:完全恰當
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未幾/大元軍大入五河/絕中流置營柵且/以重兵綴合肥/令不得相援/為必取壽春之詩
B.未幾/大元軍大入五河/絕中流/置營柵/且以重兵綴合肥/令不得相援/為必取壽春之計/
c.未幾/大元軍大入五河/絕中流/置營柵/且以重兵綴合肥/令不得相援為/必取壽春之計/
D.未幾/大元軍大入五河/絕中流/置營柵/且以重兵綴/合肥令不得相援/為必取壽春之計/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範從小隨堂祖父遊歷,進入仕途,一路升遷至監察御史,他盡忠進諫,提議整頓綱紀,理宗很認同。
B.杜範任職寧國府知府時,積儲糧食,使府庫豐盈,用來替下等戶交公糧;任職同籤書樞密院事時,針砭時弊,毫無隱瞞。
C.杜範不願與李鳴復共事,提出辭職,皇帝不準,甚至不讓他出城。後丞相史嵩之謀求起用復官沒有成功,杜範就任右丞相。
D.兩淮地區災民的首領張世顯擁眾擾城,杜範將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寬宥撫慰災民使其歸鄉,一方面處分張世顯,用計擒獲斬之。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範即以便宜發常平粟,又勸寓公富人有積粟者發之,民賴以安。
(2)古人謂將相調和則士豫附,自此但相與同心徇國。
參考答案
4.A 私人 :親戚朋友或以私交、私利相依附的人。)
5.D
6.C(“杜範將其分化瓦解”,無據;“一方面……一方面’’不當。由原文中的‘‘俾勿擾 以俟處分"可知,杜範是要求他們不要騷擾,等待安置,因張世顯有攻城想法,杜範才用 計抓住並殺了他,在張世顯被處死後方撫慰災民使其回鄉。)
7.(1)杜範就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決定發放常平倉的糧食賑濟,又勸有積存糧黼退 休官員和富人散發糧食,老百姓依靠這得以安定。[便宜: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決斷;發: 開倉濟民(塗有餓莩而不知發);賴(之)。各l分,大意2分。]
(2)古人說將相和諧那麼賢才就會心悅依附,從此我們只需相互團結同心報國。(“豫” “相與”“徇”各l分,大意2分。)
參考譯文:
杜範,字成之,黃岩人。小時候跟隨他的堂祖父杜燁、杜知仁遊歷,他的堂祖跟朱熹學習,到杜範時更著名。嘉定元年,杜範參加進士考試考中,調任金壇縣尉,又調任婺州司法。紹定三年,杜範主管戶部架閣文字。紹定六年,杜範升任大理司直。
杜範改任秘書郎,不久他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他上奏說:“先前權臣所用的臺諫官,一 定都是自己的親信,他們互相約定好了以後,再發出命令。臺諫官彈劾攻擊入和事,都秉承權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蕩然無存,風俗徹底敗壞。陛下親自處理政事後,首先任用洪諮夔、王遂,徹底地矯正原有的弊病,趕走奸險邪惡的人。”理宗十分贊同他的意見。
嘉熙二年,杜範被差遣為寧國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寧國府,正趕上了大旱,杜範就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決定發放常平倉的`糧食賑濟,又勸有積存糧食的退休官員和富人散發糧食,老百姓依靠這得以安定。杜範剛到任時,倉庫很多都空了,不久,庫存的米就富餘十萬斛,錢也有數萬,杜範就把這些都用來替下等戶交公糧。渡江過來的兩淮地區的災民有不少進行搶掠,他們的首領張世顯尤其勇猛強悍,率領三千多人來到城外。杜範派人犒勞他們,讓他們不要騷擾,等待安置,但張世顯暗中懷有攻城的想法。杜範用計抓住並殺了他,發給其他人錢糧,讓他們回去。
淳祜二年,杜範被提升為同籤書樞密院事。杜范進入都堂以後,凡是遇到處理事務有失誤,授任官吏有錯誤,他都直言毫不隱瞞。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對杜範很寬容,內心其實忌恨他。淳祐四年,杜範升任同知樞密院事。因為李鳴復任參知政事,杜範不屑於和他共同執政,就辭官離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來,並且下令各城門都不能放杜範出城。太學生們也上書挽留杜範並譴責李鳴復,同時也譴責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諫議大夫劉晉之等人討論杜範和李鳴復的問題,杜範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喪事,想起用復官,沒有成功,於蔫任命杜範為右丞相,杜範要把這個職位讓給遊似,皇上沒答應,杜範就勉強支撐病體去覲見皇上。皇上親自寫下“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賞賜給他。 當
時孟珙掌握重兵長期駐紮在長江上游,朝廷一向懷疑他難以控制,這時孟珙也寫信來祝賀。杜範給他回信說:“古人說將相和諧那麼賢才就會心悅依附,從此我們只需相互團結同心報國。如果是用權術加以籠絡,這是我杜範不屑於做的。”盂珙非常感動佩服。不久,元朝的軍隊大舉侵入五河,截斷水流,設定營柵,並且派重兵包圍合肥,使宋軍不能進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壽春的打算。杜範命令惟揚、鄂渚二地帥臣分別調兵從東西兩面來策應,最後終於取勝。杜範按功勞大小進行獎賞,沒有不恰當的,士兵們都很高興。
不久,杜範去世,他被追贈為少傅,溢號是“清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