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死澆鑄的雕像》閱讀練習及答案

《生和死澆鑄的雕像》閱讀練習及答案

  煙花三月,在我國江南,已經進入春光旖旎的盛春了,而在北方邊陲,則另是一番景象。在那裡,春天似乎還在遙遠的地方逡巡……

  有一年,就是在農曆三月,我到了大興安嶺北麓。那裡仍然是冰封雪覆,嚴冬依然盤踞在凍土原上,不肯離去。空中的太陽,似乎也是冰冷的。森林中一片死寂,好像萬物在嚴寒獰厲的威勢下,連嘆息都不敢地蟄伏著。只是偶爾遇到一隻狍子,在林隙裡,蹣跚地奔跑;

  或者見到一隻羽毛蓬亂的飛龍,在地上,費力地用喙敲擊堅硬的積雪,想找到哪怕是發黴的乾癟的越橘或草莓的果實。它們餓壞了,連鳴叫的力氣也沒有。

  一個清晨,我突然在積雪的林地中,看到一星飄動的藍色的火苗。走到它的近旁,才看出這是一朵很小的花兒,藍色的,像鈴鐺,口朝著天,由纖細的孱弱的莖挑起,在凜冽的風中顫抖,像一面傲然挺立向嚴寒挑戰的戰旗。我感到震驚。這麼弱小的生命,竟能從堅硬的凍土和積雪中,掙扎出來,在萬物都還在沉睡的時候。這是一株草本植物,名字叫白頭翁,是我後來從林學家那裡知道的。

  我蹲下來仔細看看這勇敢的生命,這時,我才發現,它蟬翼般的花瓣還抱著一隻蜜蜂,那蜜蜂就像嬰兒安穩地睡在搖籃裡。再仔細一看,蜜蜂已經僵死了,顯然是凍死的,藍色的花朵哪裡是它的搖籃?實則是它的殮床!它定是嗅到花兒的氣息,不顧徹骨的寒冷,搖搖晃晃飛來,撲向花心,然後死去的。它是為了迎接春天而死的,它是為生而死去的。我感到渾身發冷,我感到心靈受到強烈的衝擊……

  幾天以後的一個夜晚,我被一種巨大的聲響——宛如大地在嘆息——驚醒了。隨之而來的,是如海浪拍岸的聲響。我飛速地披上棉襖跑出去,就聽見像珠玉碰撞發出的響動,叮咚不息。這是我客居的村莊旁邊的一條細小的冷水河開河了,在星光下,河上迸射出晶瑩的光輝。

  清晨,就在剛剛解凍的小河邊,杜鵑紅了,那新豔的紅,被殘存的冰雪的潔白,映襯得異常嬌麗。它們是一夜之間紅的,像是被解凍的冰河的響動所驚醒,漏夜匆匆梳洗、塗上脂粉,展現在寂寞了一個漫長冬天的凍原上,給滿目冷色調添了星星點點醒目的暖色。它們是在還沒抽出葉芽,就綻開了花朵,像是沒披上衣裙,就急忙顯露嫣紅的面頰,來迎接凍原上姍姍來遲的'春天。在杜鵑後面,是越桔、草莓、稠李子、山汀子……數不清的草木,開放出絢麗的花朵,像是結隊濃妝豔抹的仕女,聯袂擁上大興安嶺廣闊的舞臺。

  剛剛解凍的水泡子裡,首先出現的是黃絨絨的雛野鴨和它們的雙親,它們像編隊巡航的艦隊,在浮冰中悠悠遊弋。你根本不知道老野鴨是什麼時候,從溫暖的南國飛回來的,也不知道它們在什麼地方孵出的雛鴨來。真是“水暖鴨先知”,它們是候鳥的先導,不幾日,無數各式各樣的候鳥結伴歸來了。

  花兒奼紫嫣紅,鳥兒飛舞鳴囀,連衽成緯,繁弦急管,寂寥的千峰萬壑,突然變得喧鬧了起來。春天來了!以往,我總認為春天是突然來臨的,是自自然然來臨的。現在,我知道,春天其實是由萬物經過艱苦的甚至於犧牲抗爭迎來的。

  已經來臨的大興安嶺的春天的美麗,固然令人振奮、沉醉,但撼動我心魄的還是那株白頭翁。它那莖頭的藍色的花朵,花朵上僵死的蜜蜂——宛如黃黑相間的勳標-----組成的碑銘似的形象,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像是鐫刻在心底。(文章有刪減。)

  1、在作者心目中,文題中的“雕像”具體指什麼?雕像的意義何在?(4分)

  2、結合課文內容:回答下面問題:(6分)

  ⑴ 第三自然段,“我感到震驚。”“我”震驚的原因是什麼?(3分)

  ⑵第四自然段中“我感到渾身發冷”, “我”為什麼會“發冷”?(3分)

  3、文章第二自然段從哪幾方面來寫了大興安嶺北麓的嚴冬?在文中起什麼作用?(5分)

  4、試從語言或表達方式的角度,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本文的主要特點。(4分)

  《生和死澆鑄的雕像》答案

  1、4分(“雕像”具體指白頭翁莖頭的藍色的花朵,花朵上僵死的蜜蜂。(2分)意義:為迎接春天,追求美好而艱苦抗爭甚至犧牲的精神。(2分)

  2、6分⑴在死寂的嚴冬,一個不知名的弱小的生命,竟能從堅硬的凍土和積雪中掙扎出來。(3分)

  ⑵因為“我”沒有想到為了迎接春天,竟然會付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和代價,甚至是生命。也可用原句作答:它是為了迎接春天而死的,它是為生而死去的。(3分)

  3、5分冰封雪覆,太陽冰冷,森林死寂,萬物蟄伏,動物(2分,答到四點給全分。)

  鋪墊、渲染,(2分)襯托、突出白頭翁和僵死的蜜蜂追求春天,嚮往美好而努力抗爭的形象。(1分)

  4、4分語言:飽含感情,生動形象。(2分)表達方式:描寫、抒情、議論(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