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疫情防控管理制度(通用5篇)

酒店疫情防控管理制度(通用5篇)

  在現實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制度,制度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定製度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酒店疫情防控管理制度(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酒店疫情防控管理制度1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公司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預案內容如下:

  一、成立應急小組

  公司成立疫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並制定出科學、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應急方案,明確各操作環節上的處理步驟、處理方法和具體責任。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及公司全體職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全體職工的預防控制傳染病等疫情知識的教育,加強健康防護、知識教育,提高自我防範意識。要求員工在認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注意個人的健康防護。對於發燒、咳嗽的員工,及時發現並建議其及時診斷出病因,進行休息治療,痊癒後再上班工作。

  公司所有辦公場所,按照領導小組和衛生防疫部門公佈的有關預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項衛生防疫工作。

  二、主要職責

  1、綜合管理部:做好所需的消毒藥品,現場處理的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工作。

  2、財務部:保障購買應急物資及必需品的資金。

  3、業務部xxx負責準確、及時向公司員工釋出發生疫情的資訊和本公司疾病預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員工防病知識宣傳,提高公司員工自我防範能力;認真瞭解社會不同時期存在的疫情情況,做好疫情的宣傳工作。

  4、銷售部及其他部門:保護易感人群,協調公司綜合管理部等各相關部門協同開展應急處置,確保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使衛生防病和醫學救護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5、xx貨場、xx貨場:做好所需的消毒藥品,現場處理的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工作。根據發展公司釋出的資訊,準確、及時向公司員工釋出發生疫情的資訊和本公司疾病預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員工防病知識宣傳,提高公司員工自我防範能力。認真瞭解社會不同時期存在的疫情情況,做好疫情的宣傳工作。

  三、預防疫情

  公司各部門要將預防可能出現的疫情作為工作重點,主要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1、通風工作:每天上、下午上班時,必須開啟全部門、窗通風;儘量不使用空調,要使用空調,必須定期換氣。

  2、消毒工作:除加強日常衛生保潔工作外,員工個人要注重個人衛生。

  四、應急對策

  1、疫情一旦發生,員工馬上上報疫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應急小組及時向衛生部門彙報單位出現的疫情,並部署開展疫情處理和進一步防治工作。

  2、應急小組要及時把發生病情的`員工送衛生部門進行救治,根據防疫部門的部署開展疫情的控制工作。

  3、對發生疫情的場所進行消毒處理,並根據疫情的情況建議或強制發生病情員工接觸到的員工到醫院等衛生部門進行檢查,避免疫情的擴大。

  4、疫情發生時,公司要以疫情的防治工作為重點,安全執行部作為安全歸口部門,要認真協調應急小組做好消毒等病原體的消除工作,綜合管理部要做好疫情防治的後勤保障工作。

  5、疫情發生時應急小組要成立專人小組和工會部門一起做好員工的教育和消除心理壓力及正確引導性工作,確保疫情期的儘早過去。

  酒店疫情防控管理制度2

  為保證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和流行時有效預防和快速應對,及時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流行,最大限度地減輕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入住賓客及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上級有關檔案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基本原則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對新冠肺炎的預防、疫情監測、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規範疫情控制的組織、協調、指揮提高應急效率。

  二、組織機構

  1、成立xxxxxx酒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xxx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疫情防控期間的日常工作,負責收集、整理、上報、傳遞新冠肺炎資訊,形成階段性及總體應急工作報告。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小組工作職責

  1、加強疫情防控宣教。利用電子屏、微信公眾號、宣傳圖冊在大廳對賓客進行新冠肺炎預防宣教。

  2、入住人員體溫檢測。配備手持測溫儀,賓客進入大廳必須戴口罩,引導每個入店客人體溫檢測,並登記檢測溫度;對來自疫區的賓客要主動為其進行測量;對來自疫情區的賓客集中樓層安排入住;建立《賓客健康狀況登記表》制度,請賓客填寫健康狀況和聯絡方式,並妥善保管備查;

  3、做好大廳、客房消毒。配備84消毒液堅持對大廳、樓道、客房進行消毒,並保持通風。

  4、做好工作人員防護措施。工作人員配備口罩、手套,每次上下班進行體溫檢測登記,工作場所保持通風、清潔。指導乘客候車廳內分散候車,不扎堆,人與人保持距離2米。

  5、及時報告發熱疑似病例。一旦發現有人員體溫超過37.3度,立即轉至隔離客房初步隔離,並快速報告市防疫站、治安大隊、派出所等部門處理,嚴格控制事態的發展。

  酒店疫情防控管理制度3

  一、適用範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嚴格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割槽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印發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修訂版)的通知》《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以及《四川省商務廳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做好住宿業常態化疫情防控和規範經營工作的通知》等檔案要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適用於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提供住宿服務的各類賓館、飯店(酒店)、快捷酒店、普通旅店、招待所、民宿等市場經營主體。

  二、基本原則

  (一)落實主體責任。各類賓館、飯店(酒店)、快捷酒店、普通旅店、招待所、民宿等住宿業市場主體責任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要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制定應急預案,明確人員崗位職責,做好資訊採集和管理工作。強化酒店安全管理日報機制。進口商品應單獨存放。

  (二)實施分割槽分級管理。根據疫情響應級別,結合住宿業特點和各地實際情況,針對來自市(州)內、省內、跨省、境外不同區域和低、中、高不同等級風險地區的住客、訪客,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審慎承辦大型會議活動,要按照國家、省、市(州)各級防控疫情境外輸入的要求做好防控並落實管理責任。對於承擔為隔離任務的住宿企業,要按照當地疫情防控機構的要求,嚴格落實區域劃分、房間設定、醫療保障、封閉管控等各項措施。

  (三)堅持群防群控。堅持底線思維,牢固樹立群防群控意識,所有企業經營者、服務人員、酒店住客、訪客都必須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自覺執行防控要求,嚴格履行防控職責,確保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防控,做到不留死角。

  (四)進行科學防控。嚴格執行國家、省、市(州)衛生健康委和疾控部門的專業防控要求,在衛健、疾控部門的指導下,科學防控、專業防控;制訂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防控到位,處置及時,資訊收集要完整和可追溯。

  三、具體防控措施

  (一)組織領導。

  1、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機制。住宿企業負責人全面負責防控工作,制定並實施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劃片分割槽,責任到人。建立企業內的感染控制與隔離制度、流程並組織實施。積極落實政府及相關部門疫情防控指導要求。建立24小時應急值守制度,確保通訊暢通。透過公告、電話、簡訊(微信、郵件)等多種方式向進入酒店的住客、訪客提供疫情防控安排和相關服務通知。與省、市(州)、縣(市、區)各級衛生防疫部門建立長效聯絡機制。

  (二)人員管理。

  2、強化員工管理。建立員工疫情防控管理制度。應加強員工網格化管理,建立每日主動報告制度,對密切接觸家人、親戚及居住小區進行摸查;外出風險地區必須提前上報,返回本地後應立即提交核酸檢測報告並進行14天的自我隔離後方可返崗;員工上崗前進行體溫測量,出示健康碼,開展健康摸排,及時進行手部消毒;工作期間,落實好個人防護,戴好一次性防護口罩,建立員工健康建檔記錄。不用或減少僱傭外包小時工,如不得不僱傭,應固定人員。有以下任意一種情況者要禁止進入酒店內部或立即停工:15日內到過中高風險地區或接觸疫區人員;與已確診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人員;有發熱、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有其他疑似症狀。

  3、做好住客訪客管理。建立住客、訪客管理制度。住客、訪客到店需按照當地政府防疫要求,出示健康碼,進行體溫測量和手部消毒,提醒進入酒店的住客、訪客、餐飲用餐人員佩戴口罩,在總檯等人員易聚集區域劃設“一米線”。在公共區域、客房內應擺放明顯的消毒等防疫措施宣傳標語。對住客、訪客出現發燒37、3度以上的,要有專門的應急預案,並暫時將客人安排進入指定房間隔離,按規定上報。有以下任意一種情況者勸阻入內:15日內到過中高風險地區或接觸疫區人員;與已確診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人員;有發熱、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有其他疑似症狀。

  4、定期進行防疫培訓。住宿企業要積極對一線員工開展內容豐富、務實有效的防疫培訓,使員工保持防控意識。各地行業主管部門要指導督促住宿企業做好本單位工作人員健康排查,開展防疫知識培訓,加強疫情防控資訊宣傳,確保防疫措施落到實處。

  5、強化快遞、維修人員出入管理。謝絕快遞、外賣等人員進入,在酒店門口設定專區進行快遞物品交接,做好接收登記和消毒處理。檢查、維修等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在專門的區域開展相關工作。

  (三)環境設施防疫管理。

  6、落實客房區域衛生消毒工作。客房需保證每日開窗或陽臺通風,每次不少於15分鐘(嚴寒地區的冬季適當減少時間),並做好登記工作。一旦本地區發生疫情,大堂、餐廳、會議室、宴會廳等公共區域須關閉中央空調回風,如使用集中空調,保證空調執行符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執行管理衛生規範》(WS696-2020),分不同集中通風系統,按低、中、高風險分類執行。用水器具與排水系統的連線必須透過水封阻斷下水管道內的汙染氣體進入室內。客房及公共區域的衛生間、淋浴間的排水系統及地漏必須有存水彎,並保持存水彎始終有水。沒有存水彎的地漏必須安裝防臭地漏,嚴防下水管道的汙染氣體從地漏冒出。

  每次打掃客房時對傢俱、家電設施、衛生間整體環境、衛浴器具、室內用品(如電話機、遙控器、吹風機和體重秤等接觸性物品)等使用過氧乙酸消毒液或季銨鹽消毒液進行噴灑和擦拭消毒。布草嚴格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必要時可採買密封客耗品。要嚴格執行杯具消毒制度,房間被褥進行高溫烘乾。

  7、加強公共區域和工作間的衛生消毒工作。樓外門口處鋪設一定尺寸的.塑膠墊,每小時噴灑一次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500mg/L)。客房樓道區域每週不少於兩次噴灑過氧乙酸消毒液或季銨鹽消毒液。每天不少於2次對電梯、通道、大堂、前臺、公共衛生間、客用更衣室等公共區域,以及酒店出入口、門拉手、樓梯扶手、電梯按鍵、公共衛生間馬桶按鈕、座盆、門把手等公共設施進行消毒。採取預約或限流方式開放酒店內娛樂、健身等密閉式配套設施。前廳配備有紅外測溫儀、免洗消毒洗手液、消毒棉片等供客人免費使用。

  8、做好疫情防控下的會議服務。根據本地疫情防控的具體要求,控制會場接待人數。在酒店門口處設定查驗臺,查驗進出人員的健康碼,並測量其體溫。會議室門口配備免洗洗手液、消毒水、口罩。加強會議室空氣流通,通風不良的可使用機械通風。會議舉辦前半小時至少通風一次,時長不小於半小時。按照當地防疫部門要求做好會議座位間距管理,使用中的會議室推薦每半天進行一次消毒殺菌(建議使用移動消毒噴霧設施)。建議有條件的企業提供視訊會議裝置,鼓勵開展線上視訊會議。會議桌配備消毒溼巾和紙巾,優先提供礦泉水。會議結束後,對會場、洗手間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

  9、規範提供餐廳服務。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制度,嚴禁圈養宰殺活的畜禽動物,嚴禁採購和製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加強食品來源可追溯制度,對進口冷鏈食材嚴格按照當地防疫及市場監管部門要求做好防疫管理。就餐區域應保持空氣流通。使用中央空調時,定期進行關鍵部件的清洗、消毒或更換。在店內外候餐區、取餐區、結賬區等人員易聚集區域劃設“一米線”,控制人員密度。提倡建立顧客預約制度,合理安排顧客到店時間;提倡非接觸式點餐、結賬。顧客進入堂食區前,須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對有發熱(體溫≥37.3°)、乾咳等症狀的顧客,建議其立即就醫。顧客進入堂食區時,對其鞋底及雙手進行酒精消毒。確保就餐場所裡的洗手設施正常執行,並配備手消毒劑。鼓勵分餐制、自助餐、營養套餐。對於合餐顧客,要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

  若本地區出現疫情,要按照當地政府要求控制就餐人數。按照當地防疫部門要求做好用餐座位間距管理;若桌椅固定無法移動,要明確標識出非使用桌位。不得安排非同行顧客同桌就餐。每餐次顧客離開後,須對包間進行清潔消毒和通風處理。工作人員與消費者服務交流時宜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直接接觸。推薦客戶掃碼結算,減少排隊及人員聚集接觸。

  10、規範進行垃圾處理。酒店內生活垃圾要做到日產日清,回收垃圾2-3天清一次,垃圾集中處等重點區域每天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500mg/L)清潔消毒不少於兩次。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尤其是對隔離人員、疑似病人或確診病人的生活垃圾要密封裝袋,貼上標識後專人收集、專車清運和專業處理;廢棄口罩應設定專門垃圾桶。加強餐廚垃圾的分類管理,及時收集並清運,不應溢位垃圾桶等垃圾存放設施,鼓勵使用加蓋式垃圾桶並使用垃圾袋。生活垃圾處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

  酒店疫情防控管理制度4

  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優先開啟窗戶,採用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應保證集中空調系統運轉正常,關閉迴風,使用全新風執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

  二、設立體溫監測崗

  在賓館酒店入口處設立體溫監測崗,對賓客進行體溫測量,必要時進行復測。對有發熱、乾咳等症狀的賓客,應建議其到就近發熱門診就醫。

  賓客辦理入住手續時應詢問其14天內曾到訪的地區,對來自或經停湖北的賓客要予以重點關注,為其安排單獨區域,儘可能減少與其他地區賓客接觸的機會。同時要為其提供醫用體溫計,每日詢問並記錄體溫。

  對入住期間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的賓客要協助其及時就近就醫。

  三、實行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制度

  工作人員實行每日健康監測制度,建立工作人員體溫監測登記本,若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症狀時,不得帶病上班,應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及時就醫。

  工作人員在為賓客提供服務時應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並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潔衛生。

  四、加強日常健康防護工作

  1、在醒目位置張貼健康提示,並利用各種顯示屏宣傳疫情和冬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

  2、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

  3、洗手間應保持清潔和乾爽,提供洗手液,並保證水龍頭等設施正常使用。

  4、增設有害標識垃圾桶,用於投放使用過的口罩。

  5、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加強清洗和消毒。

  6、應為入住賓客提供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等防護用品。

  7、在前臺和餐廳採取分流措施,減少人員聚集,取消非必需的室內外群眾性活動。

  8、建議暫停賓館酒店內其他娛樂、健身、美容(體)美髮等配套設施的開放。

  五、做好賓客的健康宣傳工作

  1、告知賓客服從、配合賓館酒店在疫情期間採取的各項措施。

  2、要告知賓客如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時,應儘快聯絡酒店工作人員尋求幫助。

  3、在人員較多、較為密集的室內公共區域活動時,要提醒賓客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4、提醒賓客注意保持手衛生,不要觸碰口、眼、鼻。接觸口鼻分泌物和可能被汙染的物品後,必須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劑消毒。

  5、儘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乘坐時要提醒賓客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六、日常清潔和預防性消毒措施

  以通風換氣為主,同時對地面、牆壁、公共用品用具等進行預防性消毒。公共用品用具嚴格執行一客一換一消毒。

  1、地面、牆壁

  配製濃度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6%,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15分鐘。

  2、桌面、門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

  配製濃度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作用30分鐘,然後用清水擦拭乾淨。

  3、餐(飲)具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鐘;也可用有效氯為500mg/L 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

  4、毛巾、浴巾、床單、被罩等織物

  配製濃度為25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配製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15 -30分鐘,然後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 分鐘。

  5、衛生間

  客房內衛生間每日消毒1次;客人退房後應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公共衛生間應增加巡查頻次,視情況增加消毒次數。

  衛生間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衛生間內的表面以消毒手經常接觸的表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

  6、拖布和抹布等清潔工具

  清潔工具應專區專用、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汙染。使用後以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存放。

  7、注意事項

  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應避免過度消毒。針對不同消毒物件,應按照上述使用濃度、作用時間和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以確保消毒效果。消毒劑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製和使用時應注意個人防護,應戴防護眼鏡、口罩和手套等,同時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注意消毒後用清水擦拭,防止對消毒物品造成損壞。所使用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

  酒店疫情防控管理制度5

  1、開展環境消殺。首次恢復營業的經營單位必須對營業場所、裝置設施、餐具用具等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洗消毒。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被徵用作為集中隔離留觀場所的賓館、酒店,一定要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終末消毒,並在消毒密閉空置一週後才能再度啟用正常營業。室內儘量自然開窗通風,使用中央空調應關閉迴風系統,增加過濾器的清潔消毒和更換頻次,電梯轎廂內不使用空調,加強通風,限制乘坐電梯人數,提倡三層以下的經營場所不使用廂式電梯。對大堂、電梯、樓道等公共區域做好地面、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消毒工作,每天至少在營業前和結束後各消毒一次,可根據客流量適當增加消毒次數,電梯按鍵1次/2小時。設定廢棄口罩回收箱,對垃圾及時分類清理。餐具嚴格執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嚴格對餐具配送單位的衛生監管。

  2、加強員工防護。各經營單位要開展員工防護知識培訓,為員工準備疫情防護物資,切實做好員工自身防護,每日對從業人員進行晨檢和體溫監測,建立員工健康檔案管理制度。身體狀況較差的,暫停復工上崗。

  3、建立追溯制度。對進店消費者進行登記,形成檔案管理。消費者進店出示健康碼,必須測體溫,超過37.3或乾咳等呼吸道症狀或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的,一律不準進入,並提醒其就診。入店同桌就餐,至少登記一名客人的姓名和聯絡方式。消費者進店後除就餐外,全程佩戴口罩。提倡無接觸式買單付賬。對入駐賓館、酒店的入境人員如實登記相關資訊和入境事由及停留時間,並第一時間向轄區指揮部報告,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4、控制人員聚集。疫情解除前,餐飲服務企業禁止接待大規模聚餐活動。早餐、快餐、小吃等小型餐飲企業減少桌椅擺放,一人一桌用餐。賓館酒店住宿經營在前臺等人員易聚集區域採取分流措施,劃線排隊,並指定專人維護秩序,要求顧客戴口罩排隊,保持安全距離。賓館酒店自助餐、西餐有序排隊取餐,保持安全距離,分散就座,減少人員聚集。中大型餐飲企業包房消費,顧客隔位相坐,倡導文明用餐,提倡每桌每菜使用公勺公筷。大堂消費引導消費者隔桌安排就餐,減少桌椅擺放,加大桌間距離。消費者就餐期間不喧譁、不吸菸、不近身敬酒,自覺接受服務人員勸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