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定額管理制度(精選8篇)

成本定額管理制度(精選8篇)

  在現在社會,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或一定的規格。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制度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本定額管理制度(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成本定額管理制度1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務

  認真執行財經紀律,嚴格控制成本開支範圍和開支標準;透過預測、控制、分析和考核,挖掘降低成本潛力,提高經濟效益。

  二、成本管理應實行歸口管理責任制

  1、生產部門:負責制定備品備件定額,執行材料消耗定額,檢修材料消耗定額。努力提高裝置健康水平,挖掘裝置潛力,提出年度、季度的執行、檢修、裝置大中小修費用計劃。

  2、安保部門:負責安全保衛及消防設施和器材管理,提出年度、季度消防、警衛、民兵訓練等費用計劃。

  3、人勞部門:負責制定勞動定額,控制工資總額和勞動保護用品的發放範圍及標準。根據屬地原則,制定社會保障措施,控制社會保障支出,提出年度、季度工資及勞保費用計劃。

  4、物供部門:負責制定工器具消耗定額,做好節約代用、修舊利廢工作。

  5、辦公室:負責低值易耗品、電話電信的管理工作。提出年度、季度低值易耗品購置計劃及電信電話費用計劃。

  6、總務部門:負責房屋、建築物和福利設施等管理工作,提出所管轄資產的年度、季度修理費用計劃。

  7、財務部門:是成本管理的綜合部門,彙總編製成本計劃;掌握成本開支範圍和標準,控制成本;參與制定有關成本的各項定額;如實核算成本,並進行綜合分析。

  三、成本的開支範圍及標準

  1、工資:生產管理人員及由本單位組織安排工作並支付工資的臨時工等的工資及津貼、補貼;按國家規定的各種假期工資;按規定發給的超產獎、安全獎。

  2、職工福利費:按工資總額範圍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費用。

  3、折舊費:按應計提固定資產原值,採用平均年限法及規定的提存率提取的費用。計提折舊的依據為月初應計提固定資產原值,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照提折舊。

  4、稅金:按規定支付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

  5、保險費:參加投保的財產物資的保險費用。

  6、失業保險:按在職職工工資總額和當地的保險率繳交。

  7、養老保險:按在職職工工資總額和當地的保險率繳交。

  8、住房公積金:按在職職工工資總額和當地的費率繳交。

  9、勞動保險費:六個月以上病假人員的工資及職工死亡喪葬補助費、撫卹金等。

  10、水資源費及水文測報費:按發電量和當地規定的費率繳交的費用。

  11、工會經費:按工資總額範圍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費用。

  12、教育經費:按工資總額範圍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費用。

  13、土地使用費: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費用。

  14、物料消耗:生產執行、維護、檢修、事故檢修用各種材料、備品備件;不構成固定資產的小型技術革新用料;車間通風、照明及消防、衛生用料;生產及管理運輸車輛耗用的燃材料;生產和管理部門的房屋、建築物、裝置、儀器、儀表等維修用料。

  15、修理費:固定資產發生的大、中、小修理及生產、管理用器具、非機動車輛的修理費。

  16、辦公費:生產及各管理部門用的文具、紙張、印刷品、清潔衛生用品、報刊雜誌及電信電話費用。

  17、水電費:生產及管理部門和公共場所的水電費用。

  18、差旅費:職工因公出差的差旅費、市內交通費及住勤補貼和誤餐費;職工探親及上下班交通補貼。差旅費補貼應按當地財政規定標準。

  19、低值易耗品攤銷:生產及管理部門用的家器具、辦公桌椅及不構成固定資產的儀器、儀表等。

  20、勞動保護費:按規定發給職工的勞保服裝用品、安全防護用品、防暑降溫用品及值班被褥。

  21、運輸費用:生產及管理部門發生的物品搬運費;租用汽車、吊車租賃費;運輸用機動車輛養路費、過橋過路費、年檢費、交管費及委託外單位的小修、保養等。

  22、租賃費:生產和管理部門由於生產經營需要從外單位臨時租入的各種固定資產(除汽車)及工具而支付的租金。

  23、業務招待費:根據經營業務的合理需要,按規定的標準據實列支的費用。

  24、其他費用:不屬於以上各項範圍應計入成本的費用。如:諮詢費、訴訟費、民兵訓練、警衛消防、綠化環境衛生、會議費、團體會費、獨生子女保健費、黨團活動費、試驗檢驗費等。

  四、合理劃分生產成本、費用和管理費用的界限

  為規範管理,使單位與單位之間有可比性,下列各項在生產成本中列支

  1、直接生產人員的工資(指工資總額)及按規定提取的福利費。

  2、直接生產人員的勞動保護、防護用品及防暑降溫費、值班被褥。

  3、直接為生產耗用的各種材料、備品備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4、生產用房屋、建築物及生產裝置的修理費用。

  5、固定資產折舊費。

  6、因生產需要從外單位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

  7、水資源費及水文測報費。

  除以上各項費用外,其餘都在管理費用中列支。

  五、嚴格劃分開支界限,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

  1、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

  2、裝置技術改造支出。

  3、對外投資的支出。

  4、被罰沒的財物、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贊助、捐贈、聯合辦學等費用。

  5、國家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如簡易人身保險。

  6、法律法規規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各種費用。

  六、成本計劃的編制

  1、編製成本計劃必需以公司下達的生產計劃及費用開支標準等為依據,在單位經理的領導下,財務部門負責組織,各歸口管理部門必需通力協作,保證成本計劃指標的先進性和可行性。

  2、成本計劃除列示數字外,還應附文字說明,主要內容是:對預計完成情況的分析,保證完成計劃主要措施方案,計劃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見。

  七、成本計劃的控制

  各單位接到公司下達的正式成本計劃後,應將其費用按其性質分解落實到歸口管理部門或個人,由其負責控制。各部門應抓好成本費用的日常控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如電話費、低值易耗品管理辦法等。

  成本中的可控費用與非可控費用不可互相挪用,可控費用各專案之間可以互相調劑使用。

  八、成本分析與考核

  1、成本的分析應按年度和季度進行,內容包括計劃、實際差異和差異原因分析,對成本升降原因作詳細說明,以便修正計劃或提出改進管理措施。

  2、對不按成本開支範圍,將福利性支出或資本性支出計入成本,以及對突破計劃不分析、不追加計劃的盲目開支或虛列成本的,視其性質和情節輕重扣減該單位的工資。

  九、本辦法適用於公司直屬單位、控股公司、委託經營管理單位。

  參股公司及聯營企業參照執行。

  成本定額管理制度2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公司成本費用管理,降低成本費用水平,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公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等有關規定,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及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所稱“成本”是指可歸屬於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費用。

  本制度所稱“費用”是指公司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除成本之外的其他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公司應當合理劃分期間費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成本應當計入所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的成本。

  第三條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各相關單位。

  第二章 成本費用控制的目標和原則

  第四條 根據成本費用的特點和經濟管理對成本費用的要求,成本費用的控制應達到以下目標:

  (一) 保證成本費用業務會計核算資料準確可靠;

  (二) 保證成本費用業務合規合法;

  (三) 保證生產費用計價、產品成本計算準確;

  (四) 保證在產品安全、完整。

  第五條 成本費用控制應遵循的原則

  (一) 全面控制的原則。全面控制原則要求對以下三個方面實施控制。

  1、全過程原則,指成本的內部控制貫穿成本形成的全過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2、全方位原則,指在實施內部成本控制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精打細算、節約開支;另一方面要按照成本效益原則實現相對的成本節約。

  3、全員原則,指充分調動公司各部門和全體員工控制成本、關心成本的積極性,加強員工的成本意識,建立成本否決制。

  (二) 經濟效益原則,指因推行成本內部控制而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缺少

  控制而喪失的收益。

  (三) 責權利相結合原則,指實施成本內部控制必須首先落實經濟責任,賦予相關人員與其責任大小、控制範圍一致的權利,同時在定期考核成本績效的基礎上實行獎懲制度。

  (四) 目標管理原則,指按目標管理要求把公司的目標成本層層分解,落實到各成本責任中心,分級歸口管理。

  (五) 例外管理原則,指在日常實施內部控制的同時,有選擇地分配人力、財力、物力,抓住那些重要的、不正確的、不符合常規的關鍵性成本差異。

  第三章 分工與授權

  第六條 公司成本費用內部控制中的不相容職務應當分離,具體包括:

  (一) 成本費用定額、預算的編制與審批;

  (二) 成本費用支出與審批;

  (三) 成本費用支出與相關會計記錄。

  第七條 公司相關業務部門設定如下崗位:

  (一) 價格管理人員,負責公司產品標準成本、結算價格的制度和維護;提高產品標準成本制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結算價格的合理性;確保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二) 成本費用管理人員,負責各責任中心成本費用支出的申請和分析,確保按預算控制成本費用。

  (三) 責任中心負責人,負責按授權對責任中心的成本費用支出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許可權;負責組織責任中心成本費用控制工作,有效降低成本費用。

  (四) 會計核算人員,負責各責任中心成本費用核算和預算控制。

  (五) 財務管理人員,負責組織編制和稽核各責任中心成本費用年度預算;負責辦理責任中心成本費用預算調整和追加手續;負責提供責任中心實際成本費用績效指標和預算控制分析。

  第八條 公司應當指定合格人員辦理成本費用核算業務。辦理成本費用核算業務的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業務知識和職業道德,遵紀守法、客觀公正。公司要定期透過培訓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

  第四章 實施與執行

  第九條 公司各事業部應根據有關成本費用資料、料工費價格變動趨勢、人力、物力資源狀況,以及產品銷售情況等,對事業部的成本費用水平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科學預測,考慮各種成本降低方案,從中選擇最優成本費用方案。

  第十條 公司各事業部對成本費用預測方案進行決策,針對產品設計、生產工藝、生產組織、零部件自制或外購等環節,運用價值分析、生產工序、生產批次等方法,尋找降低成本費用的有效措施。

  第十一條 公司各事業部應當根據成本費用決策形成的目標建立成本費用預算制度。根據公司預算編制原則和相關管理規定及歷史成本費用資料編製成本費用預算、定額和支出標準,將成本費用的指標合理分解落實至各班各組或個人,保證成本費用預算得到有效實施。

  第十二條 公司各事業部成本費用預算編制程式、審批許可權等按照《預算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執行。公司各事業部應嚴格執行製造費用支出標準,採用彈性預算等方法加強對製造費用的控制。

  第十三條 公司各事業部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事業部成本費用業務的授權批准制度,明確審批人對成本費用業務的授權批准方式、許可權、程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辦理成本費用業務的職責範圍和工作要求。

  第十四條 公司成本費用的列支必須取得合法、完整的原始憑據,避免發生“白條”入賬的現象。財務部在辦理成本費用支出業務時,應當根據經批准的成本費用支出申請,對發票、結算憑證等相關憑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規性進行嚴格稽核。

  對不符合要求的發票或憑據,財務部不得受理。對各種違反國家財經法規和公司財務制度或有不真實跡象的成本費用,要堅決拒絕辦理報賬業務,發現問題應及時向有關領導彙報。

  第十五條 公司會計機構負責人負責組織成本費用核算工作,定期總結成本費用開支情況,及時向公司提供成本費用分析報告。

  第十六條 公司財務部組織進行成本費用的目標分解,並記錄差異,及時反饋有關資訊。對未列入預算的成本費用專案,如確需支出,應當按照規定程式申請追加預算。

  第十七條 公司財務部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財經法規和公司財務制度的規

  定,正確核算公司成本費用,登記有關成本費用的會計賬簿,編制有關成本費用的會計報表。

  第十八條 公司成本費用核算應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不應以估計成本、計劃成本、定額成本代替實際成本。公司按標準成本進行核算的,應按月調整為實際成本。不得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成本費用。具體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應當遵循下列要求:

  (一) 成本的確認和計量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的規定;

  (二) 成本費用核算應當與客觀經濟事項一致,以實際發生的金額計價,不得人為降低或提高成本;

  (三) 成本費用核算應當為公司未來決策提供有用資訊;

  (四) 成本費用應當分期核算;

  (五) 成本費用與相應的收入應當配比;

  (六) 成本費用的核算方法應當前後一致;

  (七) 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核算應當考慮重要性原則。

  第十九條 公司財務部對公司的成本費用開支情況定期進行分析,對出現的差異或異常情況要儘快查明原因、明確責任,及時向有關領導報告,以便採取有效措施制止和糾正。

  第二十條 公司應當建立成本費用考核制度,對相應的成本中心進行考核和獎懲。透過成本費用考核促進各成本中心合理控制生產成本及各種耗費。

  第五章 監督與檢查

  第二十一條 由審計部門行使對成本費用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權。

  第二十二條 成本費用開支監督檢測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

  (一) 成本費用業務相關崗位及人員的設定情況;

  (二) 成本費用授權批准制度的執行情況;

  (三) 成本費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四) 成本費用核算制度的執行情況;

  (五) 標準成本定額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六) 價格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七) 預算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第二十三條 完善檢查監督過程中發現的成本費用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發現重大問題應寫出書面檢查報告,向有關領導和部門彙報,以便及時採取措施加以糾正。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四條 本制度未盡事宜或與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相牴觸的,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制度自頒佈之日起施行。

  成本定額管理制度3

  第一條目的

  為了加強成本資訊歸集與管理,降低成本耗費,提高經濟效益,貫徹實施“分層管理、有效控制”的管理原則,進一步細化理順兩個業務板塊的成本核算工作,有效地控制成本開支,準確核算各產品成本,落實管理責任,更好地指導生產經營,並根據公司有關的定額成本管理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範圍

  本管理辦法適用於湖北合加環境裝置有限公司。

  第三條職能職責

  (一)財務部

  1、財務部-核算中心:為公司成本費用歸口核算一級單位,負責制定成本管理辦法、成本核算標準,並負責產品成本的核算工作,包括業務基礎資料稽核確認,成本資訊資料的歸集入檔,編制月度生產成本、歸集各專案、產品明細成本。

  2、財務部-倉庫:倉庫依據材料定額對各個專案產品及車輛的物料領用實行管控,負責物料領用、增補、代用、退回資料的錄入,保證各個專案產品及車輛產品的物料實際領用及時準確錄入系統。

  (二)生產技術部

  1、生產技術部-工藝:工藝負責編制各個專案產品及車輛的工時定額及材料定額並提交財務部。

  2、生產技術部-生產部:排程中心為公司生產成本費用統計歸口職能部門;

  (1)依據材料定額負責各個專案產品及車輛的物料領用、產品生產彙總、輔料資訊等統計生產臺賬並提交財務部;

  (2)負責各個專案產品及車輛實際生產工時的歸集統計並透過經營計劃部、人力資源部稽核確認並提交財務部;

  3、生產技術部-生產班組:生產班組為成本核算主體單位,是公司成本核算二級單位,負責各個專案產品及車輛實際消耗工時統計。

  (三)綜合管理部:負責對生產技術部上報的月度工資統計表核定並編制公司月度工資表(按照費用類別明細編制);負責編制公司月度水、電等能源分配表核定上報財務部;

  (四)其他生產各職能部門(包括質量安全、維修):負責其部門輔助劑共用物料領用、費用等成本基礎資訊的統計生產臺賬並提交財務部。

  第四條成本核算範圍

  (一)為生產商品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動力費和製造費用計入製造成本。

  1、直接材料: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形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外購配套件、工序間外協作件以及其他有助於產品形成並能直接歸屬於產品的輔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工人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以及職工福利費。

  3、燃料及動力費: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外購及自制的燃料和動力。

  4、製造費用:由產品承擔,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有關費用,主要指各生產部門管理人員工資、獎金、津貼、補貼、職工福利費、其他物料消耗、修理費、試製檢驗費、技術資料費、勞務費、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折舊費、勞動保護費、水電費、低值易耗品攤銷、業務招待費、通訊費、保險費、租賃費及其他費用。

  (二)下列各項支出不得計入成本。

  1、資本性支出,即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

  2、違法經營罰款和被沒收財產損失。

  3、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4、災害事故損失賠償。

  5、各種捐贈支出。

  6、各種贊助支出。

  7、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五條成本管理辦法流程

  見附件1:成本管理辦法流程圖

  第六條成本管理辦法流程要求

  成本核算工作必須在不斷加強與完善各項基礎管理工作的前提下進行,使成本費用的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礎。

  (一)制度制定

  1、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財務部一級成本管理辦法的流程和職責分工,制訂相應管理辦法並根據成本管理辦法制訂成本核算標準,定期在相關係統中對核算標準進行維護。

  2、各生產職能部門依據本辦法制定各成本資訊基礎資料統計臺賬管理制度。

  3、各生產班組依據本辦法建立二級成本核算管理的流程和職責分工,制定各成本資訊基礎資料統計臺賬管理制度。

  (二)成本核算要求

  1、倉庫統一在每月25日結賬,成本費用計算期應為上月26日至當月25日,計入當月成本的費用要素消耗和產品產量的起止日期須與成本計算期保持一致,不得提前和延後。

  2、成本核算必須堅持權責發生制的原則,應真實準確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的成本水平的經營成果。

  3、根據計算期內完工驗收入庫的產品數量、實際消耗情況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不得以預算成本、目標成本代替實際成本。

  4、遵循誰受益誰承擔費用的原則確定成本核算物件,對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應設定成本費用臺賬,以稽核無誤手續齊備的原始憑證為依據,對成本專案在各成本核算與管理物件間進行分配,做到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5、成本核算中的各項具體方法(包括材料計價、費用分配方法、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計算等),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三)物料管理與核算資訊歸集:各生產職能部門、班組按核算要求在指定時間內歸集截止至各月最後一天的當月成本資訊資料,提供給財務部或財務服務中心,並應當確保所提供歸集資訊與實際領用一致。

  1、生產部門歸集統計各個專案產品及車輛的物料(包括原材料、外購件、工序間外協件,其他輔料)領用、退回、回收資訊臺賬並提供給財務部,為原料成本核算提供稽核核對依據。

  2、生產排程中心歸集統計各個專案產品及車輛實際生產工時資訊並提供給財務部,為成本核算分配提供依據。

  3、其他生產各職能部門(包含質檢、維修、生產管理辦公室等)歸集統計資材、備件領用、退料和質量異議、回收臺賬等資訊,並提供給財務部或服務中心,為資材備件、其他輔料,維修等成本核算稽核核對提供依據;

  4、綜合管理部歸集統計生產技術部上報的月度工資統計表核定並編制公司月度工資表(按照費用類別明細編制),為直接人工、製造費用核算提供依據;

  5、綜合管理部統計歸集公司月度水、電、氣等能源分配表結合生產系統提報的用量分配表核定後提供給財務部,為動力成本費用核算提供依據。

  (四)資料歸檔

  財務部完成月度成本核算後應對各類成本資料和報表進行歸檔管理。每年末實施成本會計系統年關賬,建立新年度成本系統檔案。

  第七條附則

  本辦法由公司財務部負責解釋,自生效之日起

  附件1

  成本定額管理制度4

  一、營業成本管理制度

  第一條、酒店成本的主要內容:

  1、餐飲成本。主要指食品、飲品的原材料、輔料的進價加運費、稅費等費用的成本。

  2、客房成本。主要指客房內為客人提供的一次性消耗用品,包括文具、印刷品、衛生間用品等等。

  3、商品成本。主要指商品的進價加有關費用構成的成本。

  4、其他成本。除上述專案外的洗衣房、電話業務等構成的營業成本。

  第二條、營業成本核算的原則:

  1、月結成本計算為每月第一天至當月末最後一天。以此統計核算當月的成本支出。

  2、財務部按營業部門設定營業成本帳戶,核算各經營部門所發生的營業成本。

  3、設定在產品帳戶的部門(主要指餐飲部),為準確核算其成本,必須在當月末透過庫存檔點,填報盤點表,按實調整所耗用金額。

  4、嚴格按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凡已發生的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共同負擔的所耗費用,應分期攤入各期營業成本中。

  5、加強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切實分清各經營部門的營業成本與營業費用的界限,以準確核算成本率。

  6、制定正確的核算方法。一經確定後,任何部門和個人都無權改變,均須嚴格照章執行。

  第三條、實行預算管理,編制各項營業成本計劃。

  1、成本計劃應在各經營部門積極配合下,由財務部彙總編制。

  2、編制的方法和成本核算的方法應一致,以便於成本分析和考核。

  3、成本計劃編制完成後,要按計劃審批程式報批,經總經理室批准後,由財務部據以組織執行。

  第四條、建立成本分析制度

  1、財務成本控制部根據當期成本核算資料,編製成本有關報表,並定期對各項營業成本進行分析,完成分析報表。月度成本分析應在每月終了的10天內完成。季度的在每季末15天內完成。年度的可以在第二年的1月份內完成。

  2、定期召開成本分析會議。根據酒店實情可按月、季召開,由總經理主持,財務部及各部門經理參加。財務部向會議提供各項成本的分析情況,提出存在的問題及下階段改進的建議與措施。總經理針對成本分析所提出的問題,責成各經營部門提出措施及進時解決,以確保成本計劃圓滿執行。

  3、成本分析的辦法。通常可採用對比分析和因素分析法,也可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第五條、餐飲成本核算與控制:

  1、財務部成本記帳員每天及時將各餐廳營業成本登記入帳核算。

  2、各餐廳營業成本核算必須將食品與酒水分開核算,以準確其成本率。

  3、餐飲部各廚房向倉庫領用的食品原料、飲料及購入後直撥廚房的鮮活原料,均在所屬餐廳設定在產品帳戶核心算。月末透過食品原料盤存表、飲料盤存表計算出實際耗用食品飲料的成本。

  4、各餐廳、廚房之間的食品、飲料的調撥,一律憑食品、飲料內部轉移單進行,並透過核算予以調整。

  5、切實加強對餐飲成本的核算與控制工作。確定餐飲製品配量消耗定額,制定菜餚標準成本。定期編製成本日報、成本月報等報表。核算食品飲料的成本率與毛利率,並透過成本分析,發現問題,找出原因,提出改進的建議與措施。

  第六條、客房成本的核算與控制:

  1、財務記帳員將客房內一次性消耗品記入客房成本中進行核算。每月核算出其成本率。通常都很低,因為客房的最大費用是折舊費。

  2、客房的成本控制主要採用物料消耗定額管理方法。

  3、定期對客房成本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影響成本的問題,採取措施予以解決。 第七條商品成本的核算與控制:

  1、商場採用售價金額核算、實物負責制度。商品的進銷調存一律按零售價格記帳,同時設定進銷差價以核算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2、設定商場營業成本一級帳戶,按商品種類或櫃組設定二級科目,分別核算各類商品的營業成本。

  3、商品的進銷差價,在核算期內按商品差價計算。

  4、年終,商場應透過實地盤點,對各種庫存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一次核實並給予調整,以準確計算營業成本。

  5、加強對商品成本的控制。切實採取措施降低商品進價成本,銷售適銷對路的商品,防止商品積壓。加強商品的保管,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和浪費。

  第七條、其他成本的核算與控制:

  1、洗衣房營業的成本。財務部設定洗衣房營業成本科目。按洗滌熨業務的標準價格制定標準定額成本,分別核算其成本。月末,根據在產品的實存量,按實調整營業成本。酒店經營部門的洗滌成本列入自身部門的費用內。酒店外的洗滌業務除核算成本外,還要同洗滌收入一起核算利潤盈虧。洗衣部門應切實採取措施,控制洗衣的各項耗用支出。

  2、電話業務成本。財務部設定電話業務成本科目。並分設國際直撥、國內直撥、市內電話明細科目,分別核算業務成本的支出,月末核算,要分清客人與酒店內部用電話的有關成本,並分別列入不同的科目進行核算。 控制酒店內部使用的長電費,按酒店規定的制度執行。

  二、費用管理制度

  第一條、酒店的費用可以分為三大類:

  1、營業費用。主要指客房、餐飲、商場等經營部門發生直接費用。

  2、管理費用。主要指行政管理費、市場營銷費、能源及維修費用等

  3、非經營費用。主要有折舊費、大修理費、董事會費、土地使用費、房產費、保險費、匯兌損益、利息等。

  第二條、 營業費用是各經營部門在業務經營中發生的有關費用,應直接計入各經營部門的營業費用中。管理費用是酒店行政管理所發生的費用,不計入各經營部門的費用中。

  非經營費用則是酒店經營者無法直接控制的費用,它是歸屬投資者(業主)負責控制。

  第三條、酒店的三大類費用,一律實行預算管理,每年末由財務部負責制定,經總經理審批同意後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執行,財務部對費用的實際使用負有考核、分析和控制的責任。

  第四條、財務部按各類費用核算的要求,設定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一級帳戶,按部門設立二級帳戶,按費用專案設定三級帳戶。以此進行核算。

  第五條、費用歸集和核算的原則:

  1、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酒店當月發生的全部費用均在有關費用中列支,月末結轉後各項費用沒有餘額。

  2、凡能直接分清費用受益物件的一般以直接列入方法為主。凡不能直接分清受益物件的,選用正確、合理、簡易的分配方法進行分攤。

  3、經各種計算和分

  配進入管理費用的各項費用,不採用共同分攤的辦法再次分配,均直接進入酒店管理費用中。

  4、非經營費用不進入酒店經營費用中,直接在稅前利潤列支,不參加分配。

  第六條、費用的歸集與分攤方法:

  1、各部門為客人服務而發生的費用,根據實際發生數計入各部門的有關費用專案內。領用的低值易耗品按固定攤銷率分配進入各部門,報廢殘值按原比例衝減有關費用專案。

  2、工資和福利由人事部負責歸口管理,並由財務部月末編制工資福利分配彙總表分別計入各部門的費用中。

  3、各部門因內部管理需要所領用的各項物料用品、材料等,以及業務需要因公招待費,分別計入各有關部門的費用中。

  4、員工餐廳作為成本單獨核算各類成本支出,月末由人事部進行統計,財務部製作分類表,凡經許可在費用中列支的,即分別計入各部門費用中。

  5、凡以酒店為主體發生的行政費用,如行政管理費、市場營銷費、能源及維修費等,作為酒店費用支出,不列入各部門進行攤銷售銷。

  6、非經營費用不列入各部門費用的核算。

  7、對於應由本期負擔而尚未支付的費用,透過預提費用科目分期預計入費用。

  8、對於本期支付而應由以後月份分攤的費用,透過待攤費用科目分期計入有關費用,其分攤期一般為一年,最長不得超過兩年。

  第七條、費用的分析與控制。

  1、建立和健全定期分析制度。財務部定期根據酒店各項費用的支出進行分析,做出費用分析報告。

  2、分析的方法主要採用對比分析法與因素分析法,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做,效果將更好。

  3、財務部主要負責對各項費用的考核與控制。

  (1)透過預算管理制定各項費用的指標。

  (2)將費用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有關部門。

  (3)各部門切實採取措施進行控制,努力降低費用。

  (4)財務部定期對各項費用的耗用進行考核。

  (5)透過對費用的核算與分析、找問題、查原因、提建議、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控制。

  三、定額管理制度

  第一條 定額管理是酒店管理的一項基礎管理工作,是酒店推行計劃管理、質量管理、經濟核算和勞動人事管理的基礎,也是推行酒店內部承包經營責任制的條件。

  第二條定額的制定必須堅持先進合理的原則,即在目前的經營條件下,經過努力,多數職工或部門可以達到、部分可以超過,少數的可以接近水平。

  第三條酒店定額管理的分類及其內容:

  1、勞動定額,是指酒店為賓客提供服務過程中勞動量消耗的一種數量標準,包括酒店的勞動組合,崗位的人員配備及單位時間內所需完成的工作。其計算公式有:

  酒店勞動生產率定額=酒店營業收入總額/酒店總人數

  各經營部門勞動生產率定額=該部門營業收入總額/該部門人數

  客房服務員清掃房間定額=客房出租總間天數/(服務員人數工作天數)

  洗衣房人員勞動定額=按內部結算價計量的洗滌量洗衣房職工人數

  2、物資消耗定額。指在酒店現有經營條件下,為賓客提供一定量服務所應消耗的物資的數量標準,包括:

  (1)客房物料用品消耗定額,是客房出租每一間天所需要消耗物料用品的數量標準,其計算公式為:

  物料消耗定額=客房物件用品配備標準客房出租間天數(1-配備未使用係數)

  布件消耗量定額=客房布件配備標準出租間的天數

  布件可使用次數(1-配未使用係數)

  物料、布件消耗資金定額=物料、布件消耗定額單價

  2、食品原料成本定額是餐廳為賓客提供膳食所需消耗的食品原料的數量標準。其主要定額有:

  食品原料消耗定額=菜點主副料及調料配料的標準之和

  食品原料成本定額(綜合食品成本率)=(1-食品綜合毛利率)

  3、能源消耗定額。它是指酒店在經營活動過程中所需用的煤、燃料油、煤氣、水、電等物資的消耗限額,其標準由工程部參照歷史上經營情況消耗水平予以制定。

  4、流動資金定額。它是酒店在保證經營活動正常進行前提下所需的合理、最低限度的資金佔用量,它依據年度的生產、經營任務物資消耗水平及市場物資供應狀況加以制定,其分類定額有:

  (1)儲備資金定額。它是在保證酒店經營活動前提下用於物資儲備方面的最低消耗量、儲備量。

  (2)結算資金定額。它是依據目前原結算方法,酒店與旅行社及其他客戶結算狀況,經分析調整而確定的最低限度的資金佔用量。

  (3)資金利用定額。主要有營收資金率、流動資金週轉天數等。

  5、費用定額按照國家規定和費用開支的限額,分費用和固定費用兩種:

  (1)變動費用。它是指與酒店經營有直接聯絡,費用額隨經營狀況變動而變動的這部分費用,其費用定額為: 變動費用定額=營業收入變動費用率

  (2)固定費用,是指與酒店經營活動無直接聯絡,費用支出相對固定的這部分費用。

  第五條酒店定額管理貫徹集中領導、分級管理、專業人員與群眾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明確酒店、部門、班組各級定額管理的責任和許可權。發揮他們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六條定額管理對各專業管理部門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具體分工是:

  1、財務部負責各類費用限額和資金利用定額、物料用品和低值消耗定額,等等。

  2、勞動人事部負責各類人員的勞動定額及勞動生產率。

  3、工程部負責能源消耗定額。

  上述各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各項定額管理的實施辦法。

  第七條、各專業管理部門應指定專人對分管的定額進行管理,財務部負責召集有關定額管理人員的活動,協調各項定額之間的關係,平?各類定額的水平。每年的11月為酒店定額修定期,各分管部門的專業人員應依據本年度的執行情況和酒店的具體要求,運用專門的方法,確定明年定額水平作為明年綜合計劃編制的依據。

  第八條定額執行部門的主要職責是:

  (1)負責推行定額的實施辦法,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臺帳和統計報表,確保定額資料的齊全性、正確性和及時性。

  (2)彙集定額管理與執行情況,結合實際提出分析意見。

  (3)協助專業管理部門修訂下一年度的各類定額。

  第九條定額制定的常用方法主要職責有:

  (1)統計分析法。它是利用以往定額完成的記錄和統計資料,經過整理分析,並結合目前的條件來確定定額的方法。

  (2)工作測定法。它是透過對操作人員的實際工作測定而確定定額的一種方法。

  (3)經驗估計法。它是由專項定額管理人員、使用部門管理人員同員工結合起來,根據操作規程、業務特點、歷史狀況及酒店經驗管理要求,憑工作經驗來確定定額的方法。

  成本定額管理制度5

  工程成本核算是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一個及其重要環節,為了搞好工程成本核算,必須從管理要求出發,貫徹“算管結合,算為管用”的原則。加強成本管理,降低費用開支,及時反饋,指導施工,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1、透過工程成本核算,將各項施工費用按照它的用途和一定程式,直接計入或分配計入各項工程,正確算出各項工程的實際成本,將它與預算成本進行比較,及時反饋到各相關部門,實現全過程控制。

  2、及時準確的計結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等,從而反映人力、物力、財力的耗費,檢查各項費用耗用情況和執行情況,挖掘降低工程成本的潛力,節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

  3、各部門協助財務部落實成本控制的實施,為修訂預算定額,施工定額提供依據。

  4、及時準確記錄現場施工內容的數量(厚度、高度、寬度等)情況,及時發現現場實際施工與圖紙的差異,依據圖紙在施工規範的範圍內指導施工隊節約成本。

  5、及時準確記錄工程進度,掌握施工情況,隨時指出現場施工內容。

  6、 及時登記出、入庫票。及時分析材料耗用。及時控制,工程完工後3天內做出分項分析、分包分析、棟號分析。

  7、在完成分析、反饋過程後,召開會議把分析結果公開化,從而指導、督促施工隊節約成本。

  8、工程竣工,相關資料齊全,5天核心算出實際成本。

  9、在專案施工過程中,預算部門對單位工程各分部分項工程、材料、人工費做好成本預測預控工作。

  成本定額管理制度6

  一、工程專案成本

  控制是指在施工生產中,對專案成本過程中發生的偏差進行持續的預防、督促和糾正,使專案成本費用限制在計劃成本的.範圍內,以達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工程專案成本控制通常採用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和經濟措施三種方式。

  (一)採取組織措施控制專案成本的核心內容是落實成本責任制。透過界定專案各崗位人員在成本工作中應擔負的責任,明確各業務科室所承擔的降低成本指標,並加強考核工作來落實成本責任制。此項工作由專案總工和成本經理負責。

  (二)採取技術措施控制專案成本的工作由專案技術負責人主持。

  1、在施工準備階段,做出多種施工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然後確定利於縮短工期、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

  2、在施工過程中,貫徹執行各種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等技術措施。

  3、在竣工驗收階段,注意保護成品,縮短驗收時間,提高交付使用效率。

  (三)採取經濟措施控制專案成本,此項工作由成本經理負責。

  1、抓好計劃成本的貫徹實施工作,努力將實際成本控制在計劃成本之內。

  2、以合同的形式加強對分包單位的經濟約束。分包合同應明確規定分包工程完成後,應透過專案質檢員驗收,方能結算工費,出現返工返修時,浪費的材料費、機械臺班費由應負責任分包單位承擔。如果該單位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返工返修到位,專案可安排別的單位處理,工費從原責任單位工費中扣減支出。

  二、材料費成本支出控制:

  1、材料室主任負責將材料成本降低指標從材料採購成本、材料使用成本、庫存損耗等方面進行分解,制定措施,實現各項分解後的具體指標。

  2、材料採購時,做好詢價工作,堅持貨比五家的原則。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儘量降低採購成本。平均材料費用支出應地於市場價格,具體單項材料費用支出不應高於同類產品價格。

  3、嚴格執行定額髮料制度,施工隊不能超量存料,以防材料外流。

  4、週轉料不用時,應及時組織退場,以減少無用的租金支出。

  5、做好庫存物資的盤點工作,加強材料的月份核算,及時發現問題,堵塞漏洞。

  三、工費成本支出控制:

  1、工費採用平米包乾形式:主體結構採用平米包乾;裝修工程採用分項工程平米包乾,或擴大形式的平米包乾(即平米勞務費+輔助材料費+工機具費+中小機械費,但原則是施工隊負責部分不能直接構成工程主體,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專案同勞務隊簽訂的勞務合同,應以北京市勞動定額為依據,由成本室、工程室、技術室負責制訂,技術室對施工隊的施工質量標準、施工進度進行具有明確量化指標的限定,工程室對施工隊的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提出要求(要求必須在合同條款中量化,並直接與施工月結算掛鉤),成本室彙總並形成合同,成本室負責勞務合同的書面制訂、報批及解釋等,合同制定後由成本室將相關條款影印發放各科室。合同的制定必須注意整體性,加強各隊的橫向比較,並與經濟利益相結合。技術室、工程室、材料室等部門有義務配合成本室累積平米用量資料,合同範圍內不存在任何雜工。

  2、特殊情況不屬於各分包單位的責任範疇的零星用工,由工程經理當天填寫派工單、確認工作部位及內容、成本經理確認工作量、當天驗收、當天辦完手續。派工單應填寫派工原因、人數、工作部位及內容、任務完成起始時間。派工單必須在派工任務發生一週內,交成本室。對於單項工程用工小於10工日,工程量極難估計的工程室可與成本室協商開工天。專案人員如有違反,按其所開工天的15%至30%從當月工資內扣除。

  3、各施工隊的施工安排應以勞務合同為依據,各有關部門應仔細研讀合同約定的施工隊施工內容及其他事項,嚴格按照合同約束安排施工,堅決杜絕重複安排施工或交叉施工。如因施工需要,出現重複現象,工程室必須按月向成本室書面說明從何隊扣除,並有被扣隊現場負責人簽字。如果專案人員無故或工作失誤造成重複用工,由成本室按專案損失費用的15%至30%酌情從當事人每月的工資中扣除,並報專案經理審批,情節嚴重的專案內通報批評。

  4、每月25日前相關部門把施工隊當月的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驗收情況報送成本室,各科室報送的資料必須有負責人簽字,(技術室由總工簽字、工程室由工程經理簽字)整個核算過程堅決杜絕施工隊參與,嚴禁讓施工隊自己報送工程量或施工進度,各種資料須填寫清楚、認真,施工部位要求寫清層數和軸線部位。專案人員如有違反,視情況從其當月工資中扣除50至200元。逾期未報者,施工隊當月完成工作量作廢,專案不再予以結算。

  5、對於合同範圍外的設計修改或變更洽商部分,須以有甲方、監理、設計院及專案技術人員簽字的修改單或洽商單為準,凡簽字不全的一律不予結算,技術交底不可作為結算依據。

  6、每月工費結算時,須由專案技術負責人、工程經理、材料主任、對工程量完成情況、質量情況、材料耗用情況分項考核,對施工隊未履行合同要求應扣減工費的數額進行確認後,方可予以結算。

  四、機械費成本支出控制:

  1、對塔吊、升降機等大型機械裝置進行租賃使用時,專案技術負責人應組織技術人員和機械管理員對裝置進行考察,檢查其各項技術指標是否滿足施工要求,確保進場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2、中小型機械裝置應注重結合工程進度,合理調配以提高機械的使用率,儘量做到不停機不閒置。

  3、機械裝置不用時,應及時組織退場,以減少無用的租賃費用支出。

  成本定額管理制度7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目的:透過建立有效的目標成本管理體系、責任成本控制體系和動態成本管理體系,規範集團的成本管理工作。

  第二條 術語與解釋

  (一)集團:除非特別指出,本制度中集團指河南偉業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二)集團總部:指包括集團各職能部門在內的行政管理範圍;

  (三)城市公司:集團下轄的各城市公司;

  第二章 適用範圍

  第三條 適用於偉業集團所有開發專案的成本管理工作(合作開發專案可參考執行)。

  第三章 管理程式

  第四條 專案可研階段

  (一)根據城市公司或儲備中心提供的土地資訊、市場調研報告,由營銷中心確定擬(或已)取得地塊的專案定位及產品建議書;且透過評審、審批。

  (二)根據營銷中心確定的專案定位及產品建議書,集團專案管理中心總工辦負責完成概念方案設計【含產品系列、檔次(建築、景觀)】並提供《專案經濟技術指標(可研)》、產品建標(或參考物件),集團儲備中心或城市公司工程部負責提供周邊市政配套及報批報建費用情況、提供可供參考的周邊地塊地勘、文勘資訊及目標宗地現場情況資料,成本部負責提供主要材料價格及當地建安造價資訊等;

  (三)根據專案定位、《專案經濟技術指標(可研)》、周邊市政配套、當地各種費用情況及產品建標(或參考物件)及建安造價資訊等,成本部負責組織城市公司相關部門按照集團統一指導模板的要求,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專案目標成本(可研版)各分項的編制(其中:成本部負責土地、前期、基礎、建安、公建費用分項的編制,營銷部負責營銷費用分項的編制,財務部負責管理費用、開發間接費、財務費用及稅金的編制);專案目標成本(可研版)各分項編制完成後,成本部負責完成《專案目標成本(可研版)》的整理、彙總,並提報集團進行稽核;

  (四)專案管理中心成本部根據集團領導的稽核意見,組織集團相關部門對《專案目標成本(可研版)》進行修訂;

  (五)修訂後的《專案目標成本(可研版)》,作為專案投資論證資料的一部分,和其他資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團組織評審,集團總裁審批;若不能滿足拿地要求,由集團總裁給定一個成本限值,有關各方按此限值去重新規劃和測算。

  (六)若成功獲取目標宗地,《專案目標成本(可研版)》將作為專案後續階段目標成本設定的基本依據;否則由集團專案管理中心成本部存檔。

  (七)根據審批後的《專案目標成本(可研版)》,城市公司總經理負責組織專案團隊成員一起研討,最後成本部負責根據統一的模版要求,完成《方案設計階段成本控制指導書》,集團總裁簽發執行。

  (八)根據《方案設計階段成本控制指導書》,集團專案管理中心成本部負責完成《方案設計任務書成本控制附件》,作為《方案設計任務書》的附件。

  第五條 方案設計階段

  (一)方案設計完成後15個工作日內,由城市公司總經理組織,集團專案管理中心總工辦完成《專案技術經濟指標(方案版)》和《專案產品配置標準(方案版)》,並經城市公司總經理及集團相關業務中心稽核後,報總裁批准;根據集團確認的《專案技術經濟指標(方案版)》、專案產品配置標準(方案版)》和《專案目標成本(可研版)》,集團財務管理中心負責完成專案目標成本(方案版)各分項的編制(其中:成本部負責土地、前期、基礎、建安、公建費用分項的編制,營銷部負責營銷費用分項的編制,財務部負責管理費用、開發間接費、財務費用及稅金的編制);

  (二)根據稽核意見修訂後的《專案目標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總經理稽核後,作為《專案開發任務書》論證檔案的一部分,和其他資料一起由城市公司提交集團組織聽證,集團總裁審批;若專案目標成本(方案版)超可研版,須報集團總裁審批。

  (三)根據審批後的《專案目標成本(方案版)》,集團專案管理中心總工辦對方案設計階段所做的成本控制工作進行總結,形成《方案設計階段成本執行報告》,報集團總裁審批。

  第六條 施工圖設計階段

  (一)在施工圖設計開始前10日內,根據審批後的《專案目標成本(方案版)》,由城市公司總經理負責組織召集專案團隊成員、協調集團專案管理中心開會討論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成本限額、設計要求及成本控制的初步建議,最後由成本部負責根據統一的模版要求,形成《施工圖設計階段成本控制指導書》,經城市公司總經理稽核、集團總裁審批後,作為施工圖設計階段成本控制的依據,由集團專案管理中心具體實施。

  (二)施工圖設計完成後35個工作日內,由專案管理中心成本部負責組織完成施工圖預算;並根據集團確認的《專案目標成本(方案版)》和施工圖紙,成本部負責組織城市公司相關部門按照集團統一指導模板的要求,完成專案目標成本(執行版)各分項的編制(其中:成本部負責土地、前期、基礎、建安、公建費用分項的編制,營

  銷部負責營銷費用分項的編制,財務部負責管理費用、開發間接費、財務費用及稅金的編制);專案目標成本各分項(執行版)編制完成後,成本部負責完成專案施工圖階段《專案目標成本(執行版)》的整理、彙總,並提報集團審批。

  (三)根據稽核意見修訂後的《專案目標成本(執行版)》,由城市公司總經理稽核,集團總裁審批後執行;若專案目標成本(執行版)超方案版,須報集團總裁審批。

  (四)施工圖設計完成後,專案管理中心成本部負責組織對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工作進行總結,形成《施工圖設計階段成本執行報告》,經集團總裁籤批。

  第七條 工程實施階段

  (一)成本分解及合約規劃

  1、專案目標成本(執行版)》編制完成後30日內,由成本部專案對接人負責對《專案目標成本(執行版)》進行分解,形成《專案目標成本分解》;

  2、《專案目標成本分解》由城市公司總經理簽發執行,作為專案目標成本責任控制的參考依據;

  (二)動態成本跟蹤

  1、動態成本的跟蹤由《合同臺賬》、《合同變更臺賬》、《專案動態成本表》(月度)》實現。

  2、根據簽訂的各類分包合同的內容確定《合同臺賬》專案的分類明細,合同金額應為合同價款的真實值,如簽訂合同為暫定金額,在規定的時間內確定真實的合同價款後,填入合同金額表內。

  3、《合同變更臺賬》的專案,按照《合同臺賬》的分類明細進行劃分,同《合同臺賬》建立一一對應關係。

  4、合同變更(包括:設計變更、現場簽證、材差調整等內容)所產生的合同金額變化,按照相關制度要求進行稽核及確認後7日內,由成本人員負責錄入成本系統。

  5、每月5日前,由專案成本對接負責人對本專案上個月未發生合同金額進行清理、預估,對己發生合同金額調整(如合同預算調整、合同變更調整)、費用變動情況進行確認、彙總,完成《專案動態成本表(月度)》。

  6、每季度第一個月7日前,由成本部對接人負責根據《專案動態成本表(月度)》編制完成上一季度的《城市公司成本分析報告(季度)》,提報城市公司總經理審批。

  7、《城市公司成本分析報告(季度)》由集團成本部統一指定模板。

  (三)目標成本的超支處理與調整

  1、在專案開發過程中,若發生了不可預見的事項、預測條件發生改變或因管理不善,導致成本費項即將發生或很可能發生超出目標成本時,成本部應按照要求填寫《專案成本費項超支預警表》,向城市公司總經理發出預警,並按照如下程式進行超支額度的審批:

  (1)在不需要突破專案目標成本總額的前提下,透過調劑專案成本的費項指標得以平衡。

  (2)必須要突破專案目標成本總額的,由城市公司負責經辦,報集團總裁審批,同時,由城市公司總經理負責組織專案團隊對超預設目標成本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最佳化建議報告,與專案目標總成本(執行版)調整申請一同上報集團,總成本追加5%以下的,集團總裁審批;總成本追加5%以上的,須報董事長審批。

  2、專案目標總成本(執行版)的調整條件及範圍:

  (1)專案開發計劃調整(例如:產品形式有調整、分期開發有調整等);

  (2)專案本身基本條件發生重大變化【如:土地面積增減、合作方式改變、規劃定位改變、建築面積的增減等】;

  (3)重大設計變更、政策性調整。

  第八條 工程結算

  (一)分包工程(含室外配套及零星工程)竣工驗收後15日內,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結算資料,填寫《工程結算工作交接單》;成本部在收到結算資料後一個月內完成工程結算。

  (二)主體工程竣工驗收後30日內,由城市公司工程部提供結算資料,填寫《工程結算工作交接單》;成本部在收到結算資料後按合同約定完成工程結算。

  (三)對專案工程結算價超合同價10%或結算價減合同價不小於10萬元的,應報集團分管負責人審批。

  第九條 專案決算

  (一)在專案達到清盤條件後,由成本部負責提供開發建安成本資料,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銷費用由城市公司彙總形成《專案竣工成本》。

  (二)城市公司財務部應將《專案竣工成本》與《專案目標成本(執行版)》進行對比分析,形成《專案成本總結與分析》,並同《專案竣工成本》報表一起書面提報集團總裁審批。

  第四章 附則

  第十條 本制度由專案管理中心進行起草與修訂,由各職能中心負責人進行稽核,總裁批准後釋出。

  第十一條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生效,原有相關制度同時廢止,相關事項以本制度為準。

  第十二條 本制度的解釋權屬於專案管理中心。

  成本定額管理制度8

  第1章總則

  第1條為了規範生產成本核算,達到生產成本管理與控制的目的,特制定本辦法。

  第2條在抓好生產過程成本管理與控制的同時,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成本核算制度,全面提高生產成本的會計核算水平,是公司領導特別是公司財務工作人員的重要職責。

  第3條公司財務工作人員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對生產成本的列支範圍、核算的程式方法等進行的強制性規範,以保證生產成本核算成果的質量。

  第2章產品生產成本核算基礎工作

  第4條為了準確、真實地核算產品成本,公司各部門、各生產車間和倉庫管理部門必須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基礎工作。

  第5條公司各部門根據公司下達的指標,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費用開支實行分口管理、層層落實的管理辦法。

  第6條各生產車間要加強對產品成本核算的基礎管理工作,具體工作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

  1、對生產耗用的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具、備件以及主要低值易耗品等實行定額管理。

  2、準確統計每批產品的原材料耗用,並在各產品之間進行合理分攤。

  3、根據本公司水平對各種產成品、在產品制定合理的工時定額,使其成為工資費用分配、個人考核、班組工時利用情況的依據,並把經過準確統計的產品生產所耗工時上報給財務部。

  4、設立專門的領料員,對每種產品的原材料進行準確記錄和分攤。

  5、區分原材料的定額和無定額,有定額的應按定額領、發料,無定額的應編制領用料計劃,實行限額髮料,不準以領代耗。

  6、對月末結存的材料等物資實施盤點,如需繼續使用的應辦理結轉手續,轉入下月繼續使用;不需要繼續使用的應及時退回供應倉庫。

  第7條倉庫管理

  1、加強倉庫登記管理,對領用的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及備品備件進行全面、準確登記。

  2、嚴格物資的驗收計量,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原材料、備件、產品等物資的入庫、出庫和水、電、氣的消耗,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和計量。

  3、強化物資的盤點管理,建立《物資盤點表》,實行定期盤點和不定期盤點相結合的方法。

  第8條建立健全原始記錄管理制度

  1、對生產中耗用的各種原材料、備件、工具和動力,工時、裝置利用情況,內部轉移,成品交庫、出庫和數量,質量檢驗,各項財產、物資的毀損等建立原始記錄。

  2、採用統一的原始記錄格式的填制方法。

  3、嚴格簽署、審查、傳遞、彙集、保管程式,保證數字完整、清晰、真實可靠。

  第9條財務部應對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按月進行嚴格考核,尤其對生產產品所耗工時、生產批次產品領用的原材料進行嚴格控制,如有超標或浪費現象應給予相應處罰。

  第3章產品生產成本核算要求

  第10條公司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核算,凡不屬於本期產品承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已經支付,也不能計入本期產品生產成本,要嚴格劃清成本開支的界限。

  第11條生產成本核算必須劃清下列界限,不得相互混淆。

  1、正確劃分應計入成本與不應計入成本的界限。

  2、正確劃分各月的費用界限。

  3、正確劃分產品費用和期間費用的界限。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

  5、正確劃分產成品和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第12條下列支出應當計入產品生產成本

  1、直接材料,包括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直接燃料和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包括公司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3、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福利費等。

  4、返回廢品損失,因質量原因由質檢部門判定由下步工序轉回的,應由本工序承擔費用損失。

  5、製造費用,包括公司各個生產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生產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員工福利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加工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低值易耗品攤銷、差旅費、折舊費、運雜費、託運保管費、交通費、電話費、保險費、檢定費、計量費、維護費、工裝費以及其他製造費用。

  第13條下列支出不得列入生產成本

  1、為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購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

  2、對外投資的支出。

  3、被沒收的財物。

  4、各項罰款、贊助、捐贈支出。

  5、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費用的其他支出。

  第14條下列收入不得衝減生產成本

  1、規定應列入營業外收入的各項收入。

  2、固定資產變價收入。

  3、外銷材料、廢次品等發生的收入。

  4、按規定應直接上交財政的各種罰款收入。

  5、按規定不應該衝減生產成本的其他收入。

  第4章產品生產成本核算方法

  第15條公司產品按生產作業計劃歸集生產成本,生產成本核算採用“逐步結轉分步法”,根據工序特點,按品種分步結轉半成品、產成品成本。產品成本的核算期為月份。

  第16條直接材料的歸集與分配

  1、生產管理部門按訂單或《生產任務通知單》編制《領料單》,倉庫按《領料單》配送原材料,生產製造部門按《領料單》領用原材料。

  2、生產車間統計人員依據直接材料的原始消耗記錄,分類別按品種彙總,編制《原材料耗用明細表》,月末財務人員將倉庫轉出的原料領用數量與統計人員上報資料核對,並分配計入產品生產成本。

  3、車間統計人員還要按產品品種明細編制《返回產品回收明細表》,作為直接材料的減項,同時計入產品原料成本,並計算出產品單耗。

  第17條步驟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與生產產品相關,但不能直接歸屬某個產品的費用,按照一定的係數歸集分配計入產品生產成本,並計算出產品單耗。

  1、直接人工費的歸集與分配

  (1)生產車間設專人負責生產車間的考勤工作,以便於歸集為生產批次產品所負擔的人工費用。

  (2)財務部月末根據生產部門上報的考勤簿編制《工資及福利費明細表》,列示於“生產成本―直接人工”與“製造費用―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的借方。將計入“生產成本―直接人工”借方的人工費按一定的係數分配計入產品成本,並計算出產品單耗。

  2、工藝用輔助材料的歸集與分配

  與生產直接相關的輔料、耐火材料、冶金輔具、其他材料等按專案歸集,按一定的係數分配計入產品生產成本,並計算出產品單耗。

  3、工藝用燃料及動力的歸集與分配

  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水、電、風、氣(汽)等燃料動力按專案歸集,按一定的係數分配計入產品生產成本,並計算出產品單耗。

  4、製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製造費用是指生產部門為組織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工資和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保費、租賃費、保險費、存貨盤虧費(減盤盈)及其他製造費用。製造費用也要按一定的係數分配計入產品生產成本,並計算出產品單耗。

  (1)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根據該部門所設考勤簿及《工資及福利費明細表》進行歸集。

  (2)生產部門發生的固定資產折舊費,應透過編制《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明細表》進行歸集與分配。

  (3)其他製造費用應透過編制《其他製造費用明細表》進行歸集。

  第18條返回廢品損失的歸集與分配

  因質量原因由質檢部門判定由下步工序轉回的,應由本工序承擔費用損失,直接衝減本期生產合格量,發生的費用損失直接計入產品生產成本。

  第19條當產品完工後,按照工序要求,編制《產品生產成本計算單》。同時,編制《可比產品生產成本計算單》,與同期或基期比較。

  第5章產品生產成本核算基本程式

  第20條公司產品生產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式

  1、對所發生的費用進行稽核,確定這些費用是否符合規定的開支範圍,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應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費用和應計入各項期間費用的數額。

  2、應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各項費用,區分為哪些應當計入本月的產品生產成本,哪些應當由其他月份的產品生產成本負擔。

  3、每個月應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生產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生產成本。

  4、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的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期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與歸集,並計算出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5、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結轉至產成品科目。

  6、結轉期間費用。

  第21條生產費用計入成本的方法

  1、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按各種產品實際投料或原始記錄的實際耗用量直接計入。

  2、各種輔助材料費用、燃料動力費、工資、固定資產折舊費、車間經費等,凡是為生產單一產品發生的,應直接計入該產品的生產成本;凡是為生產多種產品、由多種產品共同耗用而不能直接計入的,按一定係數進行分配。

  第22條其他幾個特殊問題核算的處理辦法

  1、原材料、燃料、備品備件、半成品等發生的盈虧處理

  必須查明原因,按照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經有關部門稽核批准,扣除責任者賠償後的餘額,按公司內部管理權責的劃分,分別計入和衝減公司管理費用及車間經費,或按規定調整消耗量或產量。發生毀損的,應當先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最後將剩下的金額計入公司管理費和車間經費。

  2、具有待攤性質和預提性質的費用處理

  (1)具有待攤性質的費用,在其發生時一次性計提,然後將其納入到有關成本專案當中。

  (2)具有預提性質的費用,根據其具體使用專案在其預先提取時分別計入“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或“應付利息”當中。

  3、“廢品損失”的處理

  (1)凡是生產中的廢品,將廢品扣除可回收的價值後,在原成本專案中反映。

  (2)凡是銷售後使用者退回的廢品,均應退回原生產車間,衝減該產品當月產量。其廢品損失應計入該產品的生產成本,並將廢品的銷售量及銷售成本以紅字按原數衝回產成品賬戶,衝減當月的銷售量及銷售成本。如果廢品修復後入庫,應增加車間的當月產量。如繫上一年度銷售退回的廢品,只衝減當年的銷售量,不衝減生產量。

  第6章附則

  第23條本辦法由財務部負責編制、修訂與解釋,報總會計師審批。

  第24條本辦法自頒佈之日起生效實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