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徵文:利用多媒體教學聯絡生活構建和諧有效的數學課堂
優秀徵文:利用多媒體教學聯絡生活構建和諧有效的數學課堂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永恆的追求。但“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那麼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構建和諧有效的數學教學課堂,使數學課堂既真實樸素又亮麗鮮活,同時能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生命力呢?本文就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多媒體生活和諧數學課堂
【創新點】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兒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透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去做:一、尊重、信任、依靠學生,使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絡;二、生本教育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創設教學情景;三、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合作探究新知 ;四、利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五、讓數學走進學生生活,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小學數學教學理念:“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兒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透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如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把單調枯燥的數學問題轉變成活靈活現的生活情境,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是我們的課堂追求。在自己教學實踐中顯示:生活當中的數學知識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很喜歡;小學數學知識體系都可以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引領學生盡最大可能的尋找生活當中的數學。
一、尊重、信任、依靠學生,使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絡
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發展還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向師性。教師的情感可以使學生產生間接的學習興趣。“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因此,我們一定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只有孩子們先接受了我們,才會接受我們的教育!
1.關心愛護每個學生。每個班級都是由程度不等,個性相異的多個學生組成。但作為教師,一定要一視同仁,同等對待。好學生固然讓人喜愛,但較差的學生身上同樣閃爍著光彩。我們要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每個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多一點關心,多一份付出。例如,利用課前課後的時間,主動找他們談話,瞭解他們的學習,他們的生活,增加他們的自信。課間多參與他們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師愛的溫暖,偉大,體會自身存在的價值等等。
2.嚴和愛有機結合。作為教師,我們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做到嚴與愛有機結合。面對孩子們出現的錯誤,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加以袒護,相反,我們要坦然的接受,還要耐心的幫他們杜絕。例如,有的孩子對待作業馬虎不負責,有的孩子隨意拿別人的東西等,這些看似很小的習慣,不加以制止,指正, 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我們在教育時既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要耐心的觀察,監督,讓孩子體會到我們是不會縱容他知錯犯錯的,在這點上,我們是嚴格的。孩子們生活,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我們又要表現出慈愛,關懷。教育就是實施愛的過程。凡事我們都得站到孩子的立場上想想,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子女,當他們受了委屈,遭到了不公,讓他們體會到我們就是他的依靠,我們就是他的希望,我們就是愛的使者。只有學生體會到我們在時刻關愛著他,我們的教育也算上了軌道。
二、生本教育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創設教學情景
1.先做後學,以導引趣。創設的趣味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透過多媒體圖、文、聲、像並茂的形式將教學情境展現出來,就能有效地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由被動到主動,輕鬆愉快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2.少教多學,以疑引趣。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智慧的視窗,善於提問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金鑰匙。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於疑問,疑則誘發探索,探索則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們要適當設定疑問,並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3.先學後教,以動引趣。將知識直觀化,易於學生理解。在課堂中無論教師多麼善於表達、比劃,也難以表現一些抽象的知識,而多媒體教學最大的'特點是能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使學生易於理解。如,我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親自剪一剪、拼一拼,在這個基礎上,再運用多媒體課件,把一個圓分別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後剪拼的過程透過動畫形式先後展示出來,學生就會很自然地發現,把一個圓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最後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思考,便很自然地推匯出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如,在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時,透過動畫形式邊演示邊介紹描點、連線的方法和其它應該注意的環節,學生很快就學會了如何設計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在做練習時,學生的折線圖個個設計得規範、美觀,他們紛紛搶著要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這有利於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在做“練習課”時,就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大容量性的特點,把設計的練習先後透過圖形展示到大螢幕上,運用搶答、填空、判斷、塗色等多種方式進行練習,並結合多種評價方式,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掌握了知識,加深了理解。
三、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合作探究新知
數學教學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訓練,從學生感興趣的實物和日常生活中的例項入手,才能使學生變“厭學、苦學”為“願學、樂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編排和學生年級身心特點以及智力發展因素,採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遊戲、親自動手操作實踐、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創設課堂教學生活情境。設定引人入勝的懸念,激起學生學生學習探索的主觀能動性,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生活化,更便捷地搭建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樑。例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先佈置各小組用用硬紙片剪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再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然後讓學生觀察長方形長和寬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聯絡,學生很快發現了奧秘:是等同的關係,再利用長方形面積=長X寬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X高。這樣的教學情境創設在利用已經學過知識的基礎上“溫故而知新”,不僅真實的再現了生活,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增強了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絡,打造出數學研學的高校課堂。
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數學也極大的關注著生活,可以說數學和生活形影不離,相輔相成。數學的價值觀來源於對生活的關注程度,作用程度。要讓學生喜歡、愛好數學,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夠親身感悟到數學對於歷史、現在乃至於將來巨大價值作用。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重聯絡生活實際,積極發掘身邊生活中的數學,讓數學教學回歸自然、生活實踐,這樣就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探索數學奧秘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輕鬆愉快的參與到數學探索活動中,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高效性, 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和數學能力。
四、利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得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地興趣。如在學習湊十法的加法計算時,讓學生用小棒親自擺一擺,找出進位加法的規律。
五、讓數學走進學生生活,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我們數學其實在生活中處處都有它的影子,這是我們可以好好利用的資源。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這樣,透過教學知識在日常社會生活中的應用情況,如: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讓學生作站方陣遊戲,玩手拉手遊戲,在遊戲中鞏固封閉圖形的規律。使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既瞭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的用途,也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使他們深深地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與現實生活是緊密相聯絡的。從而形成了持久的興趣,進而養成了積極探導數學問題的良好態度。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們的教學也應該聯絡生活,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拉近學生和數學知識的距離,使學生產生親近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要認清,多媒體技術僅是輔助教學而已,不要受其所累,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只要“以學生為本”,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等諸多因素,精心準備、精心設計,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的優點,就會構建和諧的數學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