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通用7篇)
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通用7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1
一直認為——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從來都不是她一個人;她自己的努力、家庭的影響、學校老師的引導,當這三股力量能夠凝聚成一股力量時,對於孩子的幫助是最大也是最有效的。
也是因為老師和其他家長的信任,我成為了我們班級的家委主任。當然目標也是配合老師,做好家長和班級、學校的溝通橋樑。一直以為,只有當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校不斷認可時,孩子才會對自己學習的學校、班級有歸屬感,才會發自內心的.去學習,去發展自己,並會為自己的學校的榮譽努力貢獻自己。
作為家委會主任,做好家長和學校的溝通橋樑,及時將學校的意圖正面的傳達到家長,做好學校各項工作的支援,在家長中做好宣傳,影響我們的家長做積極的參與配合,特別是對班級老師,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家長的積極參與,同時也會對孩子對於學校和班級的認知也會跟著做正向的改變。
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不僅要帶好學生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做好班級的各項不同工作,這個時候,如果班級家委能夠做好老師的左膀右臂,配合好老師做好一部分工作,對於孩子,家長和老師而言,老師可以更好、更安心的做好教學工作,孩子也能在學校學習得更好。對於家長來說,即能很好的影響孩子,同時還能更好的讓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加強,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的孩子。
回顧從六年級預備班開始一直到現在,很多工作,雖然是家長們一起參與完成的,但更多的還是讓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成長機會,比如一起歡度元宵節,一起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家,一起將義賣的款項捐助給上海福利院的孩子等。孩子們一起參與,體驗了各種不同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社會實踐體驗,豐富了他們的閱歷——與其說的很多,不如做點什麼帶他們一起去體驗。
作為家委會家長,不僅僅收穫了參與班級學校活動中的快樂,更收穫了孩子的認可以及一起結伴努力學習樂趣。
特別感謝我們西校、我們西校學生處、我們三班的葉老師,讓我們能夠很好的參與到班級和學校的日常工作和學習中來。
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2
20xx年7月13日至17日,滑縣致力於新教育的同行40餘人遠赴六朝古都南京,參加新教育第十七屆年會。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參觀與學習,使我對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飛躍性的認識。
透過聽報告、觀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實地檢視,我認識到,要想對學生的教育達到最理想的效果,讓每一個生命都閃亮,不能單純依靠學校,必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所講“學校教育無論多麼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把家長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戰友,利用家長各自的資源教育學生,正如美國麻省波士頓終身教授嚴文蕃教導我們,家長是學校沒有的資源,要利用家長的長板補學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報告中所說家庭教育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是時間上的優勢,孩子的日常只有6-8個小時在學校,而其餘更多的時間在家裡和課外。
二是情感上的優勢,家庭教育可以利用親情和父母言行的示範性作用,對子女進行教育。
三是資源上的優勢,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學校的時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資源多種途徑進行教育。
回想我校對學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還不到位,沒有做到家校協調統一,沒有發揮家長在教育孩子中應有的作用。僅僅體現在每學期期末的一次家長會,平時利用班級微信群、校訊通給家長髮一些通知、家庭作業之類的資訊。平時通知家長到校,大多是學生犯了錯誤,給家長告學生的狀,讓家長批評學生,立即糾正錯誤的。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據學校的實際,充分利用家庭優勢,攜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橋樑,實現家校共育的合力,達到教育的最大最佳化:
1、成立家校合作委員會,搭建家校共育的平臺。
2、充分利用微信群、校訊通、QQ群等加強家長和學校的交流合作,達到資源共享。
3、開展家校互訪活動。透過課程展示、節目展演等環節幫助家長及時瞭解學生情況、學校動態。
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3
又是火熱的七月,又是中招釋出之時。在中招釋出會後的七月十三日,一群“尺碼相同”、認同並積極實踐新教育的教育同仁,又一次踏上了“新教育”之路。雖路途遙遠,卻阻擋不了追夢的腳步,雖天氣炎熱,卻心向明亮。
參加新教育年會,今年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從金堂到諸城,從諸城到棲霞,一路走來,忙併快樂著。回顧三次年會,一年一個主題,將新教育的十大行動好的做法逐一的展示給新教育的同仁。而每一次參會都是對自己心靈的震撼。在年會上,我們不但能夠聆聽到不同地區對新教育的理解,瞭解到各地新教育的開展情況,親眼目睹各地新教育的風起雲湧,更是能夠與新教育的專家老師零距離接觸,聆聽新教育發起人朱永新教授的報告,切身體會大家對新教育的執著和追求。
不知不覺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已經27年了,自認為自己兢兢業業、竭盡全力,可不知從何時起,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情慢慢減退了,不是不喜歡這份工作,更不是懶惰的思想,是一個又一個讓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在影響自己的那份堅守。時間久了,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多了,促使自己去思考這一個又一個自己不理解的事情。
習慣於學校的立場,我們不能理解家長的心情。習慣於老師的角色,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內心。習慣於講臺上的統一,我們不能理解個體的差異。習慣於一個標準的評判,我們不能理解學生的不滿。
遺憾的是,我們一直在堅持我們自己的不理解,其實是堅持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時間久了,只會出現一個結果,那就是對學校和老師的不理解,普遍的'社會現實是現在的老師怎麼會這樣,現在的學校怎麼會這樣?
兩種不理解一定會在某個時間發生碰撞,碰撞的結果是更進一步的都不理解。
棲霞年會的主體是家校共育。作為學校和教師,我們的職責是育,是培育,是教育,我們育的是學生,是家長的孩子,是社會的人,說到底,我們應該在育人的過程中,為學生、家長、社會負責,最大限度的滿足他們對教育的要求,這是根本和關鍵。其次是家在前,校在後,學校不能超越家,更不能替代家,主體是家,是為學生家庭負責。三是體現在“共”字上,育人是全方位參與的,是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努力的結果,學校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切不可替他而為之,何況我們根本不可能做到替他而為之;我們還可以把“共”理解為共同,是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是共同的目的,是共同的受教育物件,共同的前提是瞭解、交流和溝通,即瞭解學生,與家長交流和溝通,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很明顯,家校共育不是簡單的開開家長會,發發校訊通,而是有很多的方法。這方面,新區新城小學已經走在了前列,她們作出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而且效果很好。這正是下一步我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4
昨天有幸聆聽了殷飛老師關於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把教師工作當作事業,而不只是一個職業。“事業”和“職業”的區別就在於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你是否對自己有比較高的期許,你是否渴望到達某個高度,即使你目前還只是仰望。滿足於工作中不出差錯,各項考核評估基本過關,工作環境、待遇等一般但還算穩定,就是把教師這個工作僅僅當成了一個職業。
能夠不斷突破自我,去拓展新的疆域。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如果我們停下自己的腳步,我們將無法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無法應對教育實踐中錯綜複雜的局面。教育,早已經不是封閉的`領域——事實上從來不是;教師,也早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職業——這是世界上最複雜、最繁難、最精細的工作之一。我們面對的工作物件不是工業流水線上標準化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每一個都很不一樣的人。在教育這個工作中,有無數有待於我們去探尋、拓展的疆域,自然也就有無數種發展自己的可能和空間。
因此,當你不斷突破自我去尋找、拓展這些疆域的時候,你就發現了教育這項工作中最迷人的地方。
能夠主動出擊,為自己創造機會。常聽有些老師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惡劣、條件一般、資源受限、領導不賞識、同事沒水平,覺得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發展的機會。但是,機會在很多情況下不是等來的,而是自己創造的。沒有機會,就要千方百計給自己創造機會。學會審時度勢,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現有條件,尋求發展空間。這些“發展空間”在哪裡呢?其實,就在每個老師的身邊。
能夠擁有大格局,心神聚焦在美好事物上。有人說,教師是一個特別耗人的工作,它長年累月消耗著心神和身體,直到有一天兩鬢染霜,一輩子的職業生涯就這麼過去了。的確,如果一個教師的生活中只有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找到創造的價值和樂趣,不能發現教育以外的美好事物,並嘗試著去追求、去創造,遇上一點小挫折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了,那麼,教師這個工作確實屬於特別耗人的工作。尋找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將心神聚焦,為身心提供能量,引導精神嚮往明亮那方。
能夠耐住寂寞,潛心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一個企業、一個產品,如果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就不能贏得消費者,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教育亦然應有自己的教育品牌。一旦找準了方向,就要下決心在這個領域打造自己的專屬教育品牌。這條路並不容易,需要你耐得住寂寞,沉潛數年,術業有專攻,才會小有成就。“小有成就”還不夠,還需要繼續鑽研,沿著正確的方向一直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最終闖出一片天地,在這個領域打上自己的獨特標籤,才能成就自己的教育品牌。
努力成為好老師,我一直在路上。
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5
家校合作,家庭和學校教育兩手抓,一個都不能落下。家庭是孩子啟蒙的第一個地方,學校是一個塑造孩子的地方,一方缺席,滿盤皆輸。
但經過多日的採訪、調查,我們瞭解到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在家校合作方面做得都差強人意。
首先,表現在校訊通,它的主要作用是讓家長能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身體情況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的資訊,學生可以透過刷卡讓家長知道自家孩子已經安全到校和放學出校。表面上它的好處多多,但實際上它的普及率並不高,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由於開通校訊通需要每個月交十元,家長們反映家中孩子眾多,如果每個都開通的話,每個月開支就不僅僅是十元那麼簡單了,而且他們認為家離學校的距離很近,有什麼事情發生都可以很及時收到資訊。而校方那邊,雖然名義上需要刷卡進校離校,但許多孩子嫌麻煩,幾乎沒人刷卡,就無法及時反饋學生是否上學和放學了。同樣,老師們這邊也不是時時刻刻在校訊通上向家長反饋學生的情況,所以校訊通在農村名存實亡,形同虛設。
其次,表現在家訪。前幾年,農村的資訊還不是很發達,那時的家訪會多一些,而且是每個學生家都會去家訪,但近幾年,農村的資訊裝置、經濟都有所提高,大家更多的是打電話交流,面對面交流大多隻是出現再偶遇的情況下,極少有家長會主動找班主任和校長了解孩子的情況,很多家長有過度依賴學校的傾向。
最重要的是家長會,大多學校決定在中段考後進行家長會,但許多家長反映他們好幾年都沒有去開家長會。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們的時間很難協調,他們大多需要農作且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在孩子的學習方面過度依賴學校,很少去管孩子的學習。另外有些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給老人,也就是現在農村最大的問題——留守兒童,老人家大都很難管住小孩,所以家長會召開的意義並不大,似乎只是個形式,沒有起到重大作用。
對於這些現象,我認為父母即使再忙,對待孩子的學習、成長也要上心,即便為了生計,也希望儘可能的留下一位來照顧孩子。而學校可以定期舉行一些親子活動或者開辦家長開放日,讓家長也能看看孩子在課堂的表現,家長實在沒時間,學校也可採取錄影的形式,透過網路來給家長看看孩子的課堂。最後,有關校訊通,希望學校能為多子女的家庭給予一定的幫助,比如一個家庭有三個孩子,只用付一個孩子的錢就可以收到有關三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每場精彩的表演背後,都是幕後不辭辛苦地練習;每一個細微的動作背後,都是經過多次錘鍊而成的;每一個熟練的動作背後,都是一次次失敗後總結下來的經驗。家校合作,也是這樣,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家庭和學校雙方攜手合作,為孩子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要為他們的成長負責。
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6
首先非常感謝開發區一小在我們的孩子即將踏入小學校門之際為我們家長帶來這樣一場如及時雨般的培訓,聆聽之後,原本忐忑的內心稍稍安定下來。
那麼我們家長應當如何在孩子六年的小學生涯中,做好陪伴和監督的雙重角色呢?透過本次培訓,我認為家長們應當著重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所謂良師,並不是要求孩子完全按照家長的意願學習和生活,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在這些方面,我們應當充分尊重孩子,另一方面認真對待孩子的每個問題,孩子會提問,證明他在思考,作為家長應當大力鼓勵這種思考行為,即使不能引導孩子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也要儘自己所能給予相對客觀的答覆;但充分尊重個性不代表放任不管,我們家長應當努力配合學校讓自己的孩子高質量地完成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這是一切自由的前提。所謂益友,就要求我們家長摒棄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高質量地陪伴玩耍和學習,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的進步。
二、努力營造家庭的學習氛圍。
我們的孩子恰好生活在這樣一個電子產品氾濫的時代,即使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都因為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存在大幅減少了相互之間的交流,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個好時代,藉由電子產品的平臺,我們擁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因此電子產品可以用,但要引導孩子把它作為優秀的學習工具,要做到這一點,家長就要以身作則,不能沉迷於遊戲和肥皂劇,我們可以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也可以陪伴孩子學習,這樣都有助於家庭學習氛圍的營造。
三、從孩子踏入小學的第一天起。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家長,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因為這關係到孩子長達十幾年的學習生活,有了良好的習慣,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將會更加高效,但好的習慣不是一兩天就能養成的,需要我們家長長時間的堅持和監督。
總之,首先應當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後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家校合作教師心得體會7
8月23日上午,我們再次齊坐文體中心,學校請來了鄭東新區眾意路小學的馬靖校長,為我們做了關於家校溝通的培訓,馬老師親和有力的言辭讓我們個個心服口服,她的方法原理我值得我們學習貫徹。
回想我們每學期也總有很多次的家長會,也曾有老師認為家長會太頻繁,老師忙活,家長卻不重視,使得我們的家長會效果不佳。在這裡馬老師就給我們提到了如何讓我們的家校溝通更有效,任何的溝通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效果,都是徒勞。我們總是感慨我們的學生生源差,家長素質不高,很多事情是既定的,是我們很難改變的,我們老師能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盡力而為,我們現在的生源,現在的家長要比一些貧困山區好很多。我們所擁有的,就是我們應當珍惜的。
想要家校溝通有效果,一定要讓家長認可我們,願意聽我們說的,接納我們,因此首次家長會就異常重要。馬老師說他們一年級新生入校的第一次家長會一定會達到這樣的目的,讓家長認識學校,認可學校,支援學校。所以每一次的家長會都像是在打一場戰役,一場必須勝利的仗,老師們會精心準備家長會,設定幾個環節,每個環節如何遞進,怎樣才能讓家長會深刻有效,等等,這都是他們要準備的,想想自己的家長會,真心覺得太草率了。並且我們的每次家長會針對性不強,我突然覺得家長會不應該安排在固定的時間段,比如開學初、期中或者期末,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挑選一個主題開展家長會,不是說學生的學習、作業、成績,而只是探討如何做好某一方面的教育,比如勞動,比如感恩,比如善良......
工作這麼久以來,也曾聽聞見識過一些家長和老師爭吵,或者直接告狀到校長那裡,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會毫無理由的站在我們老師這一邊,不管怎麼樣,我們這些身在一線的老師都是偉大的,教著百十個學生,照顧著百十個學生,操持著百十個學生的學業。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家校溝通不到位。馬老師在培訓過程中給我們看了傳球實驗的影片,本來是讓我們數總共傳球幾次,基本上大家都沒有數清楚,但關鍵不在這裡,在傳球的過程中不僅有人換了,連場地的背景也換了。得出的結論就是,當我們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忽略到其他的關鍵點,並且有可能我們最集中注意力的那一點我們看到的也是不完全正確的,正如我們都沒有數清楚到底傳了幾次球。然而我們很多時候與家長髮生矛盾,都是因為孩子回家給家長傳遞了不完全或者不正確的資訊,導致家長誤解我們,於是不愉快的事情就發生了。所以,我們還要幫助家長樹立主動與老師溝通的思想,不能盲目相信孩子的言論。
在我平時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也曾聽到過這樣的話,“我不識字”、“我們太忙了,孩子都是他爺爺奶奶看”“家裡還有他弟弟妹妹,對他疏忽了”“老師您多費費心”......類似的話如天上繁星。家長完全把學生的教育推到老師身上,我們在學校只負責學校教育,陪伴孩子最久的還是家長,家庭教育不只是輔導學生作業,而是關乎學生人格、人生、未來的教育。在這個問題上,我想我們首先要承認家長所推脫責任的言辭,承認他們有不得已的苦衷,然後再用恰當的言辭方法指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不過這推行起來應該很難。很多時候家長會我們說了很多,下面是沒有回應的,沒有家長願意分享他的經驗方法,甚至也沒有家長提出質疑不滿。所以家長會調動家長情緒也是相當重要的,如何調動,我想這又回到了家長會主題中,每次都是學習、作業、成績當然沒什麼好說的,還是說些有意義的更好,不僅對家長有切真切實的影響,也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從家庭教育中得到好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