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分享稿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分享稿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分享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分享稿1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一本關於教育的書。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從快樂、鮮豔的封面,到獨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書用淺顯通俗的語言所談所描繪,我看到了一個將教育作為自己終生事業,並沉醉其中的教師,他對孩子的愛,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動。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學擔任五年級老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並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裡小學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著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裡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天為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裡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著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

  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其次就是教會孩子善待他人。三劍客的確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並沒有因此離開他所中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

  所以雷夫先生想讓孩子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首先讓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他為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在實踐教育中,不斷總結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為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等觀念和認識。雷夫老師就是這樣以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向我們闡釋了:教育是沒有捷徑的。

  一、增強責任意識和愛心

  看一下這位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所以他擁有愛心,有著強烈的責任感,才驅使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蹟轟動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成為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著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裡創造出最大的奇蹟,這是愛心和責任並舉的奇蹟,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對工作、教工、學生的愛心,永遠想著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教工愉悅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動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善用智慧才有力量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不但有愛心和責任心,他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提倡並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並奉行不悖。他深信:著利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這群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援下,透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三、有效的閱讀才能擁有智慧

  一個擁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學習和閱讀的人,這總是讓我想起偉大的蘇霍姆林斯基,擁有傲人的藏書,並閱讀。閱讀是與作者交心的過程,閱讀更是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雷夫老師自己就博覽群書,從而擁有了傲人的智慧和為學生推薦書籍的能力。他能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特點為他們推薦不同的書籍,還會運用智慧想出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夠學會閱讀的有效方法。他指導學生的閱讀不是快餐式的,而是漸近融入其中的、探究式的,甚至是把書中的內容改編成戲劇進行表演。

  這種讓學生慢慢閱讀,細細品嚐的閱讀方式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當然,他們的閱讀方式對眼下的快餐式閱讀是一種並不矛盾的對接。因為現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與之對應的就應該是快餐式閱讀,而對於真正經典的作品自然應該像雷夫老師和他的學生一起讀莎士比亞那樣慢慢閱讀,畢竟真正的閱讀是沒有捷徑的。

  我最感動的還是雷夫老師提出的把閱讀和世界聯接起來,這再一次讓我對閱讀的意義有了深入的思考。我確信無疑的認為學習《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於見效,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並與中華文化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像雷夫那樣真正紮紮實實苦幹幾十年。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分享稿2

  雷夫老師在自序中他就寫著:“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床上睡不著,為著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感覺雷夫老師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教師。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也有同樣的感受:有時為了思考如何上好一節課、如何突出一個教學重點、如何突破一個教學難點,常常是反覆的思考、推敲、有時甚至是寢食難安。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一定就是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吧。“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裡,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是一種多麼樸素的意識和想法啊!我想:要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以信任代替恐懼。

  正如雷夫老師所說:“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有的時候教師可能是“愛生心切”,一個知識點教了幾次有些後進生都不會,這時教師就免不了語氣會重一些,甚至會罵幾句,這個時候的學生就象一直“驚弓之鳥”,越緊是聽不進去,最後學生和老師都弄的筋疲力盡。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和諧、平等、信任的環境中學習,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知識的海洋中快樂得搏擊。

  二、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

  雷夫老師說:“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相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這句話說得非常睿智。作為一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從來不拿一個學生和另一個學生相比較,而是注重學生學習表現的縱向對比,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並給予及時的表揚。”

  三、要培養孩子們孜孜不倦、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的學習態度。

  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有時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一次次的攻克難點中不斷進步的,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在學習的路途上。

  四、要善待學生的錯誤。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學生犯了錯誤,不能一味的批評,而是應該幫助他找到錯誤的原因,避免類似的錯誤重複發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分享稿3

  這個假期就讀了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句話,孩子們都需要大人的指導,即使是很聰明的孩子。於是我突然想到,孩子其實是很厲害的。他想盡各種辦法來磨你,直到你放棄,決定任他去吧,不再指導。想明白了這點,我便叫來兒子和他分享我的心得,他狡猾地點了點頭。

  假期中我讓兒子彈琴,如果我以小時規定每天的練習量,兒子就把速度降到最低,他說這樣可以少彈幾遍。而當我以每隻曲子的練習量要求他時,他便彈出最快的速度,說這樣可以省出不少時間玩,小孩子的想法很單純很直接。每當我苦口婆心地和他講道理時,他總是以他固有的思維方式和我打圈圈,這時我會被他搞得很煩,最後就隨他去了,琴自然是練不好的。

  我的一個好朋友曾經和我說,自己沒有足夠的準備做好母親,寧可選擇丁克式的生活方式。仔細想來或許她是對的。

  反思我對孩子的教育,因為沒有耐心而缺乏對他的指導,包辦他的生活、忽視他的學習。兒子欠缺好的的生活學習習慣,從這個角度而言,或許我是個很失敗的母親。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我的懶散,我的沒有耐心,恰恰為兒子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自在的時光。

  兒子從很小就很喜歡玩樂高,在他享受拼插的過程中,我從來都不去打擾他。兒子也喜歡玩沙子,每個週末我們都帶他去公園,每次都是跟在兒子的後面,他走到哪裡,我們就跟到哪裡,任他玩個夠。我們很快發現他在做自己喜愛的事情時,是非常專注而執著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以為很幸運或許我並沒有扼殺孩子的創造性。

  於是,人們常常在爭論的一個問題出現了,反思教育,成人應該如何更好地指導孩子呢?仔細想來,國人對孩子的教育有一種“跟風”情結,早先有口號“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然而單一化的目標教育,讓家長們不得不削尖了腦袋,使出渾身解數把孩子送到名校。若干年前又有一個新的口號叫做“教育產業化”,於是家長們又剝奪孩子週末的時光,爭相恐後第把孩子送入著名教育機構。有幾個家長可以做到不跟風。更加可悲地是,這樣的跟風愈演愈烈,三歲習琴,五歲學習奧數的孩子比比皆是,每一個家庭的晴雨表就是孩子成績的好壞。我們的主流媒體更加推波助瀾,今天驚歎一個神童的橫空出世,明天又發現一顆新星閃耀萬丈光芒。

  我們很少有人探究一個問題,你是誰!作為父母我們也很少關注自己的孩子有什麼特點,或者說即便發現了孩子的特點,也很少有父母敢放手一搏。當然成功的例子有朗朗、丁俊暉,但畢竟鳳毛麟角。即便如此,所謂成功的模式化已經深深印在成人們的心中,於是很多人忽略了人與人之間寫在基因上的真實差異,在盲目追尋的過程中,搞得孩子大人苦不堪言。

  教育需要正確的指導,社會更加需要營造寬鬆的環境,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把屬於孩子的幸福童年重新還給孩子們,用正確評價成功與否的合理標準影響他們,讓孩子們積極樂觀健康地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