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學心得體會

讀教育學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教育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赫爾巴特是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西方傳統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發表了《普通教育學》一書,此書的原標題為《從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學》,全書共分三編、十四章,三編之前有一個“緒論”。

  以下是我對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一書做的一些摘錄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

  “教育者的第一門科學——雖然遠非其科學的全部——也許就是心理學。”赫爾巴特提出了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也是作為教育者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的一門學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一)兒童的管理

  “滿足於管理本身而不顧及教育,這種管理乃是對心靈的壓迫,而不注意兒童不守秩序行為的教育,連兒童也不認為它是教育。”赫爾巴特認為,對兒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責任,對兒童的管理是進行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準備,另外對兒童的管理不能太過。

  (二)兒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為了要使那種在烈性與慾望中成長起來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會的傾向,就有必要經常對它們保持明顯的壓制。”赫爾巴特繼承了中世紀的教育對兒童的看法,認為兒童起初表現出來的意志就是不服從的烈性,這種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為了使這種烈性不會發展為反社會傾向,就必須經常用強制來壓制。

  三、教學的步驟

  教學過程包括“專心”和“審思”兩個基本環節。“專心”是指集中於某一主題或物件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動。“審思”是指追憶與調和意識內容的思維活動,即深入理解與思考,把“專心”中認識的個別事物集中起來,使之聯合成統一的東西。專心和審思都各有其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在此基礎上,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學階段理論,他把教學劃分為明瞭、聯合、系統、方法四個連續的階段。

  (一)清楚

  這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靜止狀態的“專心”活動,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注意。作為教師,要採用提示等直觀教學講授新教材,以便使學生清楚而又明確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決於學生的過去經驗,因此,要使學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觀念,以便向學生提供恰當的新觀念。

  (二)聯想

  對學生來說,這個階段是運動狀態的“專心”活動。經過了明瞭階段之後,學生能夠將以往的種種觀念迅速地正確再現出來,並自然地引起某種聯想。但是,也往往會碰到新觀念與舊觀念不相一致、與舊觀念不相聯絡的情況,這時,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透過其他有效方式,尋找某些較接近的新觀念或舊觀念,去代替或調和它們。在此階段,重視培養和利用良好的記憶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統

  經過“聯合”階段,學生的新觀念與舊觀念之間產生了一定聯絡,但並不系統,需要學生進一步進行一種靜止狀態的“審思”活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初步聯合起來的種種觀念進一步與課程的整個內容和目的聯合起來,使相關的新舊觀念重新聯合為集團,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這一階段,想象和思維表現得特別活躍,並具有更嚴密的邏輯性。

  (四)方法

  這一階段學生對觀念進一步思考,表現為一種動態的“審思”活動。教學過程達到系統階段,並不等於觀念體系全部形成了,還需要不斷充實和完善,這便需要藉助實際的練習,使已獲得的系統知識付諸應用,使之變得更為牢固和熟練。

  四、訓育及其方法

  (一)訓育的定義

  “現在便容易對訓育的概念下定義了。它與兒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徵,它是直接對兒童的心靈發生影響的,它與教學共同的地方在於它們的目的都是培養學生。”赫爾巴特透過把訓育與對兒童的管理和教學相比較,來更清晰地理解訓育的實質內涵,它們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二)訓育的方法赫爾巴特在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學》裡提出的心理學對教育學的意義,兒童的管理理論,教學階段論以及訓育及其方法,這些教育思想盡管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但對教育科學發展的貢獻是傑出的,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鑑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