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技能基礎培訓心得體會

教育技術技能基礎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技術技能基礎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技術技能基礎培訓心得體會1

  我於6月28日至7月2日,參加了江油市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初級)培訓班。一個星期的學習,我接觸到一些新的知識、新的教學管理思想、方法,並與大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使我感覺收益匪淺。

  對於教育技術,還沒開始接觸這個課程之前總以為它是一門電腦課,跟資訊科技差不多。當上了這門課後,我才知道教育技術這門課程並非像我理解那樣。教育技術是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透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最佳化的理論與實踐。

  透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本次培訓的心得如下: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著力培養學員們的合作意識。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大家的創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後續培訓打下基礎。

  3、課堂屬於開放式,氣氛輕鬆。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律。對於我們來說,雖然只有短短5天的培訓,但受益匪淺。在這裡我們見識了很多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科技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最佳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是學習收穫巨大。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資訊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透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穫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勢。專業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5、現代教育技術是建立在資訊科技的基礎之上的。資訊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因特網的普及,帶來了人類學習上的一場革命。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上,從未像今天這樣,擁有如此多的學習資源,如此方便的交流手段,如此多樣的而強大的學習工具。傳統的以學校為主的學習模式已經被打破,怎樣合理的利用現代化的學習工具獲取自己最需要的學習資源,實現學習效果的最最佳化,而不至於淹沒在資訊的海洋中,是擺在人類面前的一個新的挑戰。從教育技術的最新定義來看,它正是人類接受這個挑戰的一種嘗試。教育技術透過指導人們使用電子文稿,電子書,多媒體技術,遠端教育的手段,管理自己的學習資源,從而獲得最大程度的自我提高,自我成長,更好地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

  6、以現代資訊科技運用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當前的教育和教學改革中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功能和作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實現教學過程以下要素關係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由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學習地位的轉變——從被動接受的地位轉變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知識建構的主體地位;媒體作用的轉變——由作為教師的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教學過程的轉變——由講解說明的過程轉變為透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協作學習、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教育技術有助於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教育技術有助於未來教育目標的實現;教育技術有助於教師適應和創造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教育技術有助於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

  教育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巨大變革,使得教師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角色發生了變化,也更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師生間的交流形式趨於多樣化。各種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也許有利也有弊,但總的說,還是促進了教學的發展。作為師範學校的學生,真的很感激教育技術的出現,感激之餘,我們更應該做的,便是以更快的速度熟悉各種技術,充分發揮它們在教學中所應有的作用,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下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只有那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師素質,為變成一名優秀教師做準備!

  只有努力,才有進步;只有用功,才能成功。我今後將始終堅持“只有好好學習,才能使自己永遠不掉隊”的觀點,我將繼續努力,繼續用功,爭取不斷進步。

教育技術技能基礎培訓心得體會2

  在20xx年的5月2日至3日和20xx年的5月9日至10日共四天時間,我參加了20xx年佛山市新教師教育技術技能基礎培訓。透過這四天的培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教育技術技能的知識,為我以後的教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經過四天的教育技術技能基礎的培訓,在王老師悉心教育下,和跟其他老師一起學習、交流,使我對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

  第一天,在王老師的指引下,我認識了幾個外校的老師,我們還組成了一組,改名為“小螞蟻特工隊”,我還被推選擔任小組長一職,我感到榮幸的同時也感到了壓力。我們改這個名字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有小螞蟻的精神,就算小小的力量,只要團結起來也能創造無窮的奇蹟。在我們的努力下,在第一天的培訓中,我們“小螞蟻特工隊”就取得了驚人的成績。那是很好的開頭,我們都對以後的培訓充滿信心。

  四天的培訓我總結如下:

  1、壓力大,高密度的培訓任務又迫使我們拿出十分的精力來學習這門適應未來教育的必須掌握的技術,並且從中受益匪淺。

  2、從學習中,我最大的體會是我在教學思想上的轉變。雖然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已經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但學習讓我們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培養上,只有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的人,他們才能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適應激烈的競爭。

  3、學習內容非常實用,像powerpoint多媒體簡報製作在現今的現代化教學中經常使用,上網查詢資源和一些軟體的學習和使用,又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幫助。

  在學習過程中,透過老師認真的指導下,自己努力認真完成了老師佈置的全部作業,雖然並不十分完美,但是我的教學思維方式的轉變將引導我在培訓結束以後,還要進行認真的修改和完善。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收穫也非常大,學會了很多以前不曾做過或做不好的事情,如抓圖、自己錄製影片檔案等。

  最後,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收穫些須的欣慰吧!雖然培訓已結束,但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最佳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後的最終目標。

教育技術技能基礎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3月13日—25日在普格縣教師進修校參加了為期12天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收穫頗豐,現將部分心得體會,贅述如下:

  一、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個什麼樣的培訓呢?

  1、是一項全員性培訓專案,絕大多數教師都得參加本專案培訓。

  2、是一次任務驅動式的培訓,既在培訓當中要完成多項學習任務。

  3、是一次以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培訓,培訓中教師們要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彙報。

  4、最後要參加全國組織的統一考試。

  5、不是資訊科技的培訓,是基於資訊科技的與教學相關的培訓。

  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意義:

  從教育發展的角度看,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文化。伴隨新世紀的到來,人類文化知識傳承正在經歷著一場新的革命。我們知道,文化傳承經歷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文字的出現,第二次是印刷術出現,第三次則是資訊科技的出現。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文化,正在深刻地改變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教育作為人類文化傳遞的重要手段,必須在21世紀、人類社會已全面進入以網路為載體的資訊社會的形勢下肩負起傳播現代文化和科技的職責。

  現階段我們國家實施的是素質教育,而課堂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

  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必須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首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改變過去那種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在被動地位的局面。教師會更注重向學生呈現各種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由“一言堂”變為“群言堂”。

  其次,教學課件的使用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直觀,更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更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比如,在有關幾何形體的教學中,教師透過教學課件,形象地展示出幾何形體的形狀、結構、變化及各種不同形體之間的轉化過程,可充分掌握各種幾何形體的關係,可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以說,教學課件的使用,讓我們告別了教學的遠古洪荒,而步入了現代教學的殿堂。再次,透過現代教育技術,可充分實現學校教育的資源共享。比如,教師的論文、教學課件、典型的教案,經過教學實踐的不斷沉澱,逐步成為全校教師共同的智慧結晶,可促進教師群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在初步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的基礎上,透過洛陽大學楊循傑老師七天的細心指導,我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平時自學的和從實踐中獲得的電腦、網路知識,進一步練習瞭如何申請並使用QQ,練習瞭如何申請電子信箱,如何用電子信箱收、發文件,感覺自己的視野一下子擴充了好多,彷彿我一下子擁有了整個世界。透過與學員們的交流,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都能取長補短,大大提升了自我。

  另外我還學習並掌握瞭如何在網頁上抓圖,如何擷取mp3中的音訊檔案,如何進行螢幕錄影,如何在ppt檔案中插入flash動畫,如何親手製作flash小動畫,如何下載檔案,如何做幻燈片,如何運用“word”試卷王編輯試卷。有了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實踐,我在課件製作、資源收集、網路互動等今後必須或將會用到的教育技術都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了。三、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主要內容:

  1、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 “教學設計”等概念。教育技術: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透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最佳化的理論與實踐。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最佳化。 教學設計:指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2、“老師引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學習形式,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且是一個以符合教學、學生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的教學方式。

  3、透過討論練習進一步明確了“授導型教學設計”、“探究性教學設計”的特徵。 4、明白了以課程為本位的資訊科技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⑴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⑵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⑶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5、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資訊科技,而應該是課程同化資訊科技,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資訊科技教和學的內容;⑵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科技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⑶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

  6、讓我們明白了網路教學的優勢所在:⑴能滿足多主題、分層次的教學任務;⑵可以預設和提供學習支援功能;⑶或以支援全員成果展示或全參與式的互評;⑷具有動態資訊釋出功能,使教師蒐集過程性評價資訊成為可能。還有就是網站的持續存在性和互動支援功能可以延展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會上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⑵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⑶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5、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資訊科技,而應該是課程同化資訊科技,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資訊科技教和學的內容;⑵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科技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⑶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

  6、讓我們明白了網路教學的優勢所在:⑴能滿足多主題、分層次的教學任務;⑵可以預設和提供學習支援功能;⑶或以支援全員成果展示或全參與式的互評;⑷具有動態資訊釋出功能,使教師蒐集過程性評價資訊成為可能。還有就是網站的持續存在性和互動支援功能可以延展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會上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