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聽課感想心得體會評課材料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聽課感想心得體會評課材料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聽課感想心得體會評課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聽課評析5月19日下午,五年級的周勝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節精彩的教研活動課《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聽了周勝老師的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傳統的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的學習。

  本節課的教學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並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動手操作,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相加,於是他們透過操作,把兩個分數重新平均分,使他們的分數單位相同,再相加。上述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在進行合作,每一個學生都在主動的探究,異分母分數相加要先通分這一知識點完全是由學生自己發現的。而且,在整個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在整個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而是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體現新課標的理念。

  二、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課標中不僅使用了“瞭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了“感受、體驗”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可見新課標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過程既是一個探究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一個特定的數學活動過程,作為一個活動過程,那就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體驗,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讓學生在直觀中理解演算法,用圖例說明從算理到演算法的演變過程,很好地落實數的運算的要求“演算法直觀與演算法抽象”。注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引導進行資訊的處理,培養學生的素養。更形象去體驗、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增加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充分地讓學生經歷了探索問題的過程。

  三、聯絡生活實際,利用情境貫穿整堂課。

  好的匯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衝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慾,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匯入的藝術之一在於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課的一開始,引出學生很熟悉虞姬生態園的話題,一下子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我覺得在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麼,學生就做什麼的層面上。而且有些教學環節的設計,顯得沒有深度,太淡薄,沒有達到本堂課索要培養學生探索,歸納能力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