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系統市場銷售人員事蹟的個人演講稿

石油系統市場銷售人員事蹟的個人演講稿

  我叫,今年歲,1997年畢業於大慶廣播電視大學,相繼從事儀表工、工程技術員、技術副隊長等崗位。工作間,我有是在外部市場度過的。在外部市場寂寞、孤獨多於歡樂的工作生活磨鍊中,我收穫了自身的不斷成長,收穫了領導同志們的信任,更收穫了外部市場人員一種博大的胸懷和力量。

  從一名學子到一名石油工人的歷練,從一名普通工人到一名基層幹部的鍛鍊,再到走入外部市場,經受離鄉背井的精神磨鍊,有苦有樂,又酸又甜,但更多是自己成長中的欣喜和自豪。

  記得初到壓裂時,我什麼都不懂,慢慢地我瞭解到壓裂工作是一項純野外工作,常年要和風雪、烈日打交道,這些對從小嬌生慣養,沒幹過髒活累活的我來說是個挑戰,加上專業不對口,工作壓力很大。我的心裡也曾經打起退堂鼓,但基層員工的樸實、豪爽吸引了我,老師傅們不知疲倦的背影,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熱情感染了我。同時,我也明白,對於剛剛參加工作的我來說,也只有在基層,才能拿到第一手資料,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磨練成真正的大慶人。於是,我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找來井下作業工及壓裂工藝等書籍認真鑽研。利用一切時間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虛心地向老師傅和工程技術員請教,並反覆查詢資料,直到弄清為止。稍有空暇,就滿井場跑,揣摩壓裂施工的各道流程。憑著這股韌勁,我的技術水平進步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讚。1999年1月,我從儀表工調到了工程技術員崗位,並於當年被分配到吉林外部市場工作。當時,吉林市場的工作開展處於初期階段,加上多家壓裂隊伍並存,市場競爭激烈。因此,我們施工的每一口井,都關係著大慶壓裂在吉林市場的發展前景。在這種重大責任的趨勢下,初幹工程技術員的`我,三天驅車跑了上千公里的路,對6個施工區塊、幾十個壓裂施工現場進行考察。主動到各家壓裂隊求經,並利用業餘時間跟隨其他隊伍,進行現場學習。再結合自己原有的壓裂施工經驗,認真摸索合理的壓裂施工引數和施工供液流程,實現了吉林壓裂一次成功率的新突破,打破了各家壓裂隊的紀錄,期間,我還配合隊裡,對井口裝置、壓裂管匯、高壓連線管線以及混砂車送液裝置進行了技術改造,在同行中很快形成了自身的技術優勢,圓滿完成了吉林外部市場的初步工作。

  3月,我調到海拉爾外部市場的壓裂隊工作。住在呼倫貝爾茫茫草原深處,一天高強度的工作下來後,剩下的就是最令人恐懼的---寂寞。看電視,訊號不好,收不了幾個頻道;走出去是茫茫草原,連個動物都難以見到;打電話和親人聊聊天,同樣訊號太弱聽不清楚,而且也消費昂貴。除了蚊蟲叮咬,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生活無比的單一和乏味,尤其在外蒙塔木察格施工初期,可以說是“忽風忽雨,忽冷忽熱”。住的是野外帳篷,白天,帳篷內簡直就是一個“蒸籠”,溫度高達50度,完全可以在裡面洗桑拿;到了晚上,充好氣墊鑽到帳篷內,頭枕大地,仰望星空入眠,不颳風還好,如果颳起大風來,就提心吊膽,恐怕帳篷被刮飛,一覺醒來,帳篷內壁滿是露水哈氣,睡袋內也很潮溼,時常是氣墊堅持不到天亮就已經“著陸”了。我的關節炎、胃病都犯了,對於首次參加會戰的我來說,適應的過程也是一個煎熬的過程。然而,作為工程技術員,我知道自己的責任和擔子,唯有堅守,因為人生需要新挑戰,而我們的工作更需要我們不斷來迎接挑戰。

  由於海拉爾油田構造和巖性的複雜性,致使壓裂砂堵比例較高,壓裂成功率較低。憑著過去幾年的工作經驗,結合新地層的特點,我認真分析每一口壓裂井的現場施工,觀察每一秒的壓力變化,很快總結出了符合當地特點的壓裂方法。如我才取得大排量,高壓裂液粘度的篩管壓裂,解決了許多疑難井壓裂,受到了勘探分公司和公司主管領導的一致認可及好評。

  同時,現場的成功指揮也增強了我的信心,每天施工完畢回到駐地後,我都對當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在此期間,我撰寫了《淺析海拉爾布達特層群施工壓力走勢》一文,在這篇論文中我深入剖析了海拉爾布達特層群的地質構造及壓裂施工應注意的問題,對於提高海拉爾壓裂施工的成功率起到了積極作用。

  由於工作認真負責,我得到了領導的認可,被大隊委任為壓裂二隊技術副隊長。我更加感到責任重大,每天早出晚歸,科學組織生產,合理使用裝置。同時,我也知道副隊長是施工現場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工作中我更加註重自身建設,在員工中牢固樹立起一名讓上級信任、群眾滿意的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在烏58井壓裂時,由於此井壓力大,施工時,突然發生井噴,我見狀立即帶領員工衝上去,而噴湧上來的泥水和原油讓我的眼睛整整兩週看不清東西。施工蒙古塔22-6井,此井離駐地單程約250公里的土路,施工車輛需要跑8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正趕上天降大雪,有幾臺車輛在進入施工現場時陷入雪裡,無法動彈,當時室外溫度已是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看到這種情況我非常著急。因為夜晚的草原最低溫度能降到零下攝氏40度左右,如果車輛不能及時拖出,壓裂施工無法進行,工人和裝置就都有被凍傷和凍壞的危險。於是我一邊喊班長組織大家拿鍬剷雪,一邊率先拎起鋼絲繩組織拖車。由於車輛過大,並且深陷雪中,導致拖車十分困難。在拖車過程中,我們手磨破了,腳凍僵了,嗓子喊啞了,但是一刻都沒有停止。忙碌了近2個小時,才把施工車輛都拖出來並安全帶入井場,保證了施工的順利進行。當所有車輛返回駐地大院的時候,已是第二天凌晨3點多了。

  工作中,我得到了同事們的好評,但生活中,我卻是個“不稱職的家庭成員”。1999年11月,我迎來了久盼的婚禮,我是在結婚的前一天才從外部市場趕回家的。當我到家時,已經萬事俱備,但卻看不到未婚妻的身影,看看家人的表情我明白了。於是,我連衣服都沒換,就跑到了未婚妻的家中,開門的是未婚妻,一見到我,她的淚水便奪眶而出,質問我“還回來幹什麼?”便關上了門,憑我怎麼敲,她也不開。於是我急忙跑回家,換好衣服,到商店為未婚妻訂好結婚鑽戒,又帶著父母到妻子家,當媽媽敲開未婚妻家的門時,我看到未婚妻的眼泡紅腫,她也沒說什麼,就撲到我的懷裡哭泣起來,我知道妻子不差鑽戒,所有的婚禮準備工作都是她完成的,我最懂她的心。結婚後,我也沒有為家裡做過什麼,不是不做,是因為我身在外地、無法分身。1月11日,我愛人預產期到了,由於單位忙,我叫媽媽陪妻子去醫院,自己想先到單位看看有沒有井,把單位的事安排一下再過去。愛人看著我一句話都沒說,只是默默的流下了委屈的淚水。如今,我的兒已經上小學4年級了,孩子病了,我從來沒有陪過;孩子開家長會,我也沒有去過;孩子的學習,我沒有管過。但孩子漸漸大了,也逐漸有了自己的觀點,今年五·一放假,我收到了女兒的電子郵件,在郵件中女兒說“爸爸!你好嗎?女兒很想你,記得你走的時候告訴我,要好好學習,用好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勤勞動,尤其是您在外部市場的艱辛,女兒今天在考試中得了個第三名。爸爸,我知道,我不應該驕傲,因為我記得,你說你們在外部市場很辛苦,吃蔬菜很難,洗澡很難,出去玩更難------但你們還努力做到施工質量第一,服務質量第一--------。我要向你學習,爭取第一。爸爸,這封簡訊這是媽媽幫我完成的,這是女兒送您的節日禮物,保重,爸爸!”看了女兒的電子郵件,我哭了。因為,作為一個父親,我覺得深深地愧對了他們母子,我沒有盡到自己的父親職責。而作為兒子我也深感自己不合格。6月12日是母親的60大壽,作為家裡的獨生子,我遠在蒙古,沒有辦法給母親過這個有意義的生日,我只得委託愛人,讓她好好地操辦一下。在生日當天,我打衛星電話祝福母親的時候,媽媽哭了,但她老人家理解我,鼓勵我好好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幾年來,我連續被評為油田公司“市場開發先進個人”、分公司先進個人、壓裂大隊“十佳技術能手”等多項光榮稱號。作為一名新時期石油青年,再多的付出我都無怨無悔,而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也會時刻記得肩上的責任和使命,面對新形勢,我會繼續拼搏,讓青春在外部市場熠熠閃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