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生學雷鋒的優秀演講稿

有關小學生學雷鋒的優秀演講稿

  現在,有人說: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四月走。我看四月份雷鋒也不能走,要讓雷鋒精神永驅人間。

  “對待同志要像春天一樣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這段名言許多人都能耳熟能詳,讀到它,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一個人;想起他,我們就會被一種精神深深地感染。

  1940年12月18日,從湖南省望城縣簡家塘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裡傳出一聲男孩的啼哭----雷鋒出生了。然而,不到7歲,雷鋒就成了一個孤兒。

  1950年,在鄉政府的關懷和資助下,不幸的雷鋒幸運地得到了免費讀書的機會。讀書期間,他樂於助人,時時刻刻奉獻著自己的愛心。1956年,雷鋒從荷葉壩小學畢業,執意要留在農村的他當上了鄉政府的一名通訊員。1958年至1959年間,雷鋒先後在困山湖農場當拖拉機手,在鞍鋼做推土機手,在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建工作……雷鋒勤奮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和和讚賞,他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工作標兵”、“紅旗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雷鋒擁有一顆滾燙的愛心。有一次,他坐車出差。火車上,他主動幫助列車員掃地、擦桌子,為旅客倒水,讓座位,忙得不亦樂乎。換車時,一位山東大嫂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雷鋒看見後,毅然用自己的津貼費為大嫂補了車票,並送她上了車。大嫂含著熱淚問:“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部隊的?”雷鋒自豪地說:“我叫解放軍,住在中國。”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指揮戰友倒車時,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杆砸在頭部,造成顱骨操作,導致腦機能障礙,永遠地昏過去了,年僅22歲……

  1963年1月,雷鋒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為“雷鋒班”,他個人被追認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以這位祖國的好兒子為榜樣。

  現在不止中國在學雷鋒,許多外國人都在學雷鋒。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雷鋒精神已成為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雷鋒把自己的韶光年華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生他養他的福。幾十年來,雷鋒高尚的信念、理想、道德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傳承。雷鋒,這個閃爍著無限光輝的名字,好似一座豐碑,鐫刻在我們的心底。在又一個“雷鋒月”到來之際,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做“雷鋒式的好少年”吧!

  各位輔導員老師、全體少先隊員:

  大家好! 陽春三月,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學校都將再次掀起一股“學雷鋒”  的春風,這股永吹不停的“春風”是人們對往年學雷鋒活動的總結和後續,又是雷鋒精神的深化和發揚。

  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猶如一顆明亮的星,高懸在我們民族現代史的天幕之上,為億萬人所景仰、所熟知。因為它成為一種不朽的象徵——象徵著我們民族勤勞、簡樸、關心他人,克已奉公的優良傳統;同時它成為一種永恆的啟示——啟示著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奮發向上、不竭努力,為實現人類美好的理想而奉獻出每一分光和熱。

  雷鋒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雷鋒是40年12月18月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六歲時,與他相依為命的媽媽在中秋節的晚上樑自盡,雷鋒成了孤兒,被六叔媽媽收養在家。雷鋒從小就很懂事,為了給老人減少負擔,常常出去討飯、砍柴。日曬風吹、飢寒交迫。雷鋒小小年紀便受盡了艱辛生活的磨難。49年8月,雷鋒的家鄉解放了,他和無數窮苦人一樣獲得了新生,16歲時雷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20歲時雷鋒穿上了軍裝,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在新兵隊伍裡,雷鋒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溫暖,一方面積極開始了艱苦的軍事訓練,另一方面更加勤奮了,他發揚“釘子”精神,儘量擠出一切空閒時間來學習文化知識。他也儘可能利用一切機會去幫助他人或參加義務勞動。在抗洪前線,他不顧病痛,奮力參戰;在暴雨夜中帶頭唱歌鼓舞士氣,在抗洪結束時,他因那奮不顧身保護人民利益的高尚精神而榮立二等功,參軍兩年,為群眾、為戰友、為集體做了許多許多的好事,經常受到上級多次嘉獎。

  1962年8月15日上午8點多鐘,由於意外車禍,雷鋒離開了我們,年僅22歲。  然而,雷鋒精神沒有死,他的名字一直掛在人們的口頭上,他的形象一直刻印在人們的心目中。

  像我們宜興電視臺報道的烈火英雄——舒俊就是一名活雷鋒,是雷鋒精神的再現。

  我們以怎樣的姿態投入到學雷鋒活動洪流中去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首先,組織學習重溫雷鋒精神。各中隊輔導員老師、中隊長可組織隊員認真閱讀有關書報,瞭解雷鋒的生平事蹟。同時透過多種形式進行學習、討論,明白雷鋒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英雄,他具有哪些崇高的精神……

  其次,組織活動,學習雷鋒精神。雷鋒精神內涵比較深,外延非常廣,具體表現:生活上具有艱苦樸素的作風;工作上具有忘我勞動的情操,學習上具有刻苦鑽研的精神,群體上具有助人為樂的品格等等。

  我們應立足自身進行崗位學雷鋒,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第一,要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嚴格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小學生課堂常規》準則,課間開展正常的活動,不追追打打,上操放飯排隊走出校門,在校內堅決不騎腳踏車,不僅如此,還要求自己的父母不將車推進、騎進校內,以次停放在校門外,爭當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第二,認真做好清潔衛生工作。學習環境好壞直接影響我們的學習成績,一個舒服幽靜的校園環境將陶冶人的情操造就合格的人才,當然,美好的校園環境必須靠我們每個少先隊員的努力,於是,老師每天要求大家要認真做好值日工作的同時,還要維護校園清潔,一方面自己不隨地亂拋紙屑、果殼等雜物,還要督促別人,另一方面見到校園內有雜物能自覺主動地撿起放在規定的地方。這樣我相信我們的校園將會變得更清潔、更美麗,養成習慣後不論在街上,家裡都能這樣做,那你必定成為清潔衛生的小標兵。

  第三,在學習上,要發揚雷鋒“釘子”精神,善於擠時間,鑽研科學文化知識,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踴躍發言,主動及時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作業字跡端正,符合規範,遇到疑難問題能向老師請教,爭當勤奮學習的好學生。

  第四,積極參加各項活動。本學期,學校組織了好多興趣課外小組,希望大家在各個組裡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刻苦認真地訓練,切實提高自己的活動才能,力爭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為班級爭光為學校添彩。

  最後,我們將走出校園,踏上社會,開展為民服務活動,各中隊可以以村組為單位,建立雷鋒小組,開展活動,還可以以隊為單位開展為敬老院、醫院、鎮政府、派出所等單位打掃衛生,為敬老院老人獻禮等送溫暖活動。同時中、送溫暖活動。同時中、高年級還可能開展養綠、護綠活動,愛護街道兩側的綠化帶裡的花草樹木,爭綠護綠的小衛生。

  少先隊大隊部將對學雷鋒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蹟進行報道,月底將評選先進中隊,學雷鋒標兵,希望大家以此為動力,把學雷鋒活動繼續推向新高度。用我們實際行動來譜寫一曲又一曲春天裡的讚歌。

  雷鋒,一個孤兒,,一個普通的人民解放軍戰士,一個僅僅經歷過二十幾個春秋的年輕生命,用他短暫的一生為我們譜寫了最壯美無私的人生之歌,創造了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時代象徵。雷鋒,之所以令人難忘,因為他給社會留下了最真誠的財富。

  50年前,“雷鋒”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民解放軍戰士的名字。50年來,“雷鋒精神”一次次被時代解讀,一次次被賦予新的意義,他被當作助人為樂精神的象徵,被人們紀念和學習。50年後的雷鋒精神尤在。

  雷鋒把人生的目標確定為做一個高尚、有價值和對人民有用的人。雷鋒把人生價值和個人幸福與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結合起來,找到了人為什麼生活和怎樣生活的價值標準,並將其昇華為一種道德自覺和道德需要。在工作上,雷鋒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他每幹一行,把實現人生價值的起點定在經歷的一切平凡的崗位上,不好高騖遠,不見異思遷。實踐證明,事業的成敗、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幹了什麼,而是怎樣去幹。雷鋒不平凡的一生啟發我們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在哪裡,生命的價值是什麼,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雷鋒精神,被不同的時代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60年代,雷鋒等於真善美,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社會,雷鋒精神體現了人性,體現了溫情。

  70年代,雷鋒等於愛憎分明。在階級鬥爭的年代,雷鋒精神依然存在。

  80年代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又叫做大公無私。人們生活開始改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90年代,雷鋒精神叫做助人為樂。98年的天災罹難,讓雷鋒精神也如卸了閘的洪水一般,滿滿的澆灌了每一顆受傷了的心。

  21世紀,雷鋒精神等於做好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需要的不再是越來越多的免費服務,而是日趨繁多的個性服務;社會生活中的諸多困境,已無法靠同情或互助來解決;做好人好事也需要更多的精力或資金了。因此,若把“學雷鋒”一成不變地定格為“放下手頭工作,專做好人好事”的傳統模式,就必然降低了“學雷鋒”的社會效益,增加了“學雷鋒”的實踐難度。

  50年來,在學習雷鋒的程序中,發生過形式主義、運動式等偏差,甚至有過為了做好事而把原本不過馬路的老奶奶硬攙過去的怪事,也有過把一些重要的精神口號化、簡單化、表面化的做法。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科學理論、人文精神的.科學化發展日益突出,以雷鋒精神為代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簡單地做一兩件好事,過高地喊出一兩個“偉大的”口號,既不是雷鋒精神的實質,也不是的青年所樂於和能夠接受的。

  我們承認這時代很多東西我們無能為力,但也要相信有更多的東西我們力所能及。或許雷鋒精神只是民族精神的一段剪影,但卻是那個質樸的年代人們源自內心未被外界薰染的善良與忠誠。像雷鋒一樣,我們都是普通人,只是記得,無論怎樣,不要丟掉你自己,然後,盡力幫一把身邊的人。

  環顧我們身邊,既便是在一些人信奉所謂明哲保身哲學的當下,不也有源於內心善念的感召而資助180多名貧困生的好人郭明義,有徒手接住從10樓墜落的兩歲女童的“最美媽媽”吳菊萍……他們做這些善事,或許只是出於內心那種善的本能,但誰又能否認,他們所持的那種彌足珍貴的與人為善的淳樸思想,是與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殊途同歸的?從功利、庸俗的角度看,郭明義、吳菊萍拋卻了個人私利而做這些事,是顯得很“傻”,但任何與人為善的人,都會體驗到一種庸常人等無從體會的、發自內心的快樂,進而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得到昇華。

  一個美國商人如此說道:雷鋒精神是人類應該有的,應把雷鋒精神弘揚到全世界。我想,這句話的含義太深刻了。真正意義的雷鋒精神,應該具有超越時空、超越國度的力量,雷鋒精神是人性光輝的寫照,我們曾經為他譜寫的頌歌或許已經不適用於然而,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告訴我們,重拾信念,拯救被冰封的靈魂,是雷鋒精神在這個時代對我們最低層次的要求,它源於對生命和人性最起碼的尊重。

  雷鋒精神啟示我們,信仰信念源自靈魂需要,是由內而外,不是他人和外部的迫使。“雷鋒精神”不只是一個人的生平或所為,它是一種人性的美,召喚著人們向著更高遠的目標與幸福前進,它告訴人們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不在於自己獲得了多少的金錢與榮譽,而在於你為社會和他人做了多少,它不應是道德水平上高尚的要求,而應蘊含於每個普通人的心底,韜光養晦,蓄勢待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