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範文(精選9篇)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範文(精選9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範文(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1

  我參加了由學校舉辦的新教材培訓,在符文娟的引領下學習了新課標及新教材,我對這次教材的修訂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是我學習新教材運用的體會。

  一、透過本次培訓學習,我知道經過多年的課改實踐,國家層面在全國範圍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課改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基礎教育各學科的課程標準進行了認真修訂。對相應教材進行了修訂調整。

  二、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材標準不僅對教材進行了修訂調整,對教師的角色也提出的了新的問題,即是如何按課改的要求搞好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過程涉及理念、內容、學生、教師、環境、資源等諸多因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是有既定目標的、講求效率的、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目標、效率、發展是搞好課堂教學的。

  三、語文定義的變化利於學生接受。速度、密度的定義採用了比值定義法,老教材對速度等定義說法不科學。比值定義法是初中語文定義語文概念最常用的方法,又如壓強、功率、電流強度、比熱等重要的概念都是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的。這種定義法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

  四、內容的充實便於學生使用。修訂版教材與實驗版教材相比內容更充實了。實驗版教材過多的強調探究過程,很多重要的實驗並沒有給出最終的實驗結論。這樣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無法從教材中獨立學習到這些知識。而新教材彌補了這個缺陷,既重視實驗探究的過程又重視了實驗結論的總結,這樣的教材學生使用起來更方便。

  五、實驗的變化有利於學生對實驗器材的掌握及實驗技能的提高。學習實驗操作技能不同於學習知識,其學習機制和規律都不同。學習實驗操作技能需要充分的體驗和多次反覆操作練習並且實驗操要清晰。

  六、教材的變化更注重聯絡實際。教材的一些小資料、插圖及教材的正文部分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體現了時代性。

  以上是我對新教材變化的幾點看法,作為普通校老師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讓學生從新教材中受益,進而更大的發揮新教材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呢?其實我個人認為新教材的變化更有利於普通校的教學。普通校學生起點低、底子薄,幫助學生學會看書,讓他們體驗自己從教材中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會令學生興奮不已。他們會在教材的使用中獲得重點校學生無法想象的快樂,所以我們可以很好地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比較低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好新教材。

  這次培訓中讓我觸動很大,新教材更體現出語文的魅力,更激發了我對語文教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了符老師的培訓,我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了指明燈,我原把這次的培訓精神“學好新課標,用好新教材”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讓我們語文教學成效更上一層樓。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2

  工作室全體成員及我校全體初中語文教研組成員於九月下旬參加了雲南省促進初中語文教材使用研討會的學習,會上省內外專家、名師匯聚一堂,由專家引路,名師示範,就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新教材展開深入研討,從教材解讀,語文活動、課例示範三個維度做了詳盡細緻的分析,給在座的語文老師們指點迷津,使人受益匪淺。

  在大容量的資訊獲得中,我個人感覺經歷了一個由醍醐灌頂到磨合內化的過程。不敢說已經接受了專家名師們的傾心授予,只能說從中有了一些與個人教學經驗相結合的感悟。現就活動的第二板塊,由來自南京三中趙富良老師的示範課及教材使用建議中衍生出的關於語文教學活動的設計,來談一談自己的心得感悟。

  趙老師提倡語文教學還是要回歸到“閱讀”本身。趙老師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在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的本錢就是自己的閱讀積累、閱讀經驗和閱讀功底。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感悟,因為自己本科學習的專業不是中文,而研究生的學習則側重語言學、語體研究及對外漢語教學。文學、文化尤其是古漢語的專業知識成為了我學習中的斷層,這一致命的弱點在從事語文教學以後,暴露的比較明顯。可以說,這些方面的知識都是從我工作以後自己不斷的讀書學習中漸漸彌補起來的。所幸透過研究生論文的撰寫和工作以後不斷的讀書學習,閱讀方法的積累是有一定功底的,這也給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一些理論支撐。儘管現在在實踐方面做得還不夠好,但閱讀和學習勢必成為我終身的習慣,這與能不能教好書沒有功利性的關聯。

  趙老師還提出,語文老師不僅要自己閱讀,還要教會學生閱讀,這就是“閱讀教學”。“真閱讀”應當四貼住文字,著眼字詞句篇。引導學生思考內容,體會情感,學習方法。閱讀教學中的語文活動一定要立足文字,以引領學生加深對文字的理解為前提。活動設計一定要關注自己教學的“這一篇”文字,去發現每一個“這一篇”獨特的價值。

  縱觀之前“熱鬧”的語文課上所設計的一些語文活動存在的問題:文字缺失下的卡拉ok;對話解讀下的熱鬧蒼白;愛心氾濫下的本末倒置……課堂教學的活動設計早已為了“吸睛”——引起學生的興致,吸引聽眾的關注,而放棄了語文學習本身對語言文字的實踐要求,跑入了和其他學科所謂“融合”的不專業道路上去,這對於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培養是沒有切實作用的。

  反思我自己前幾年的教學中關於活動設計也多少存在這些問題。關於蘇教版語文字教材中幾個專題的學習,我也設計過相應的語文活動:圍繞一個主題,分為幾個維度,給班級裡的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安排任務,然後在課堂上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有些是ppt 形式,有些是調查報告,有些是照片配以文字……對於這些學習成果其實屬於純語文的東西並不多,但是為了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我並沒有做出規範的要求和指導,後續也沒有對他們的學習成果進行修改和完善,現在想來,其結果就是學生對於資訊篩選,資料甄別,創造寫作,文字展示這些語文能力並沒有得到實際的訓練和提高。相比較趙老師對於“文學部落”語文活動的設計:緊緊相扣的環節,落實到位的指導,合作交流的反饋,其效果真是感覺相差甚遠。

  單篇的教學課文,要根據本篇文章的特點和學習目標的不同而設計個性化的語文活動。例如,文言短篇《詠雪》,趙老師的建議是為課文內容設定情景,把它當做一個小故事來讀:“生動地說”或“有趣的讀”,在文字閱讀中去品味人物的心理甚至性格特點;在語言形式、標點符號的資訊中對內涵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感覺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還會學習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提升自己的文字解析能力。

  除了單篇課文教學中的語文活動設計,另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趙老師介紹的名著推薦與閱讀的活動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設計;寫作教學中的活動設計……這些活動無不令我感覺耳目一新,腦洞大開,同時細細品味,又發現這些活動的設計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可以教會學生觀察生活,感知生命,體驗情感,並把這一切用心,用筆記錄下來,構成自己的生活軌跡。於是學生就能領會到閱讀和寫作是生活中的“必須能力”。寫作其實也並不難,可以是自己真實的心理軌跡和情感體驗。閱讀體驗點燃寫作慾望,寫作慾望滿足寫作能力,寫作能力又再次考察閱讀體驗……在這樣的迴圈推進中,個人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會得以質的飛躍。

  趙老師戲稱自己的講座專題是“低小下”的教學建議,可是在我看來卻是在高超理論輻射下特別實用的教學指導。對於指導一線教師自身素養提升,語文教學能力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警醒自己在今後的語文活動設計中不再一味追求形式的新穎,課堂氣氛的活躍,而是遵循貼近文字的原則,從屬於語文學科,在“聽說讀寫”學習範圍內,在言語實踐範圍內,力求創設以學生為主體,充滿語文味,妙趣橫生又充滿時代感的語文活動。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3

  我很榮幸在9月10日參加了由上杭縣教研室組織的“上杭縣小學一、二年級部編教材培訓活動”。活動進行了一天,收穫非常大。因為沒有執教過部編的新版教材,現在接手二年級的學生,很想知道他們在之前的一年裡學了些什麼?所以,上午張莉老師的“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解讀及使用”聽得很用心,收穫也是頗多的。透過張老師的講座,我對一年級語文的整體結構與內容,以及編排特點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對聽下午伍祝金老師的講座有了很大的幫助。現在就伍祝金老師的講座“部編教材二年級語文解讀及使用”說說我的收穫和體會。

  伍老師的講座主要講了三個部分:一是整體結構與內容;二是總體特點;三是具體編排與教學建議。

  在介紹整體結構與內容時,伍老師特別提到了“快樂閱讀”和“我愛讀書吧”,這是一個新增內容。在以前的教學中我一般執教的是中年級的孩子,也是比較注重孩子們的課外閱讀,但是對於低年級的讀書要求不高。可現在想想愛讀書也是需要培養的,不能因為低年級識字不多而不作要求。只有讓孩子從小懂得愛書,能養成睡前一頁書的好習慣,才會讓孩子對識字感興趣。部編的一年級語文中就有編排“和大人一起讀”,就在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現在,我所教的二年級的孩子識字不少了,可是因為生活在農村,有些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或是家長重視程度不夠。詢問過後知道家裡有課外書的寥寥幾個,有的家裡有兩三本書也是不帶拼音,或是不適合孩子看的書。而堅持每天讀一頁書的孩子更是少。但是我們都知道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是多麼的重要。也許只有在學校多提供些機會讓孩子們到學校閱覽室看書,或班級組織學生交換讀書等方法讓他們多讀書,愛上讀書。

  二年級語文部編教科書也是比較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伍老師介紹說教科書中古詩文的比例佔全套教材選文總數的30%,就連書本封面都設計了許多傳統文化的元素。孩子們拿到書本就會被封面上的皮影戲,鑼鼓等中國特色的東西吸引。古詩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成果,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最燦爛的明珠。而詩中讚美的祖國大好河山也讓孩子們無比的自豪。寓言故事、傳說故事、歷史名人故事等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曾經有人說,小學生學習的生字是從外國人名中認識的,是從外國文章學來的。相信這樣的話不會再有了。孩子有了興趣,相信一定可以學得更好。

  培訓中伍老師還講了語文要素的梯度序列。其中講到長線發展時以“複述能力的發展”為例,講了二年級安排的藉助圖片、關鍵詞句或者根據表格內容講故事,幫助二年級的孩子說完整的一句話。例如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的課後練習中有根據小蝌蚪成長成青蛙的過程圖片,我讓學生按順序排好圖片後讓學生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我發現好些孩子能比較有條理的把故事講清楚。相信在以後的語言訓練中,孩子們會慢慢地進步,為以後中、高年級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而伍老師提到的短線發展是以“積累並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為例。讓孩子們從文中的動詞感受用詞的準確,感受詞語在描述情形上的細微不同,關注詞語的運用。相信孩子們會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部編語文二年級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編寫依據,吸納語文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培訓中,各位老師的演講為我們解讀了教材也給我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努力鑽研,勤於總結,相信自己會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4

  10月2122日我參加了三年級語文教材培訓,透過聽課、評課、聆聽專家報告,深刻地體會到本次培訓培訓模式的新穎,交流互動頻繁,反饋及時,體驗深刻,成效顯著。透過學習,聽專家們的講座,使我深刻認識到: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自己的教學理論。透過培訓,使我進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條捷徑。我們教師在新的課改中任重而道遠,即如何把資訊知識同其他課程整合起來,教師首先要有課程整合的意識,在備課、上課、課餘的輔導中要合理利用資訊資源。其次,教師應教學生如何正確應用資訊資源,如何教會學生學習,學科之間如何融合貫通,學以致用,如何與別人溝通與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新課程理念真正貫徹落實到教學當中來,這和老師的學習與引導是分不開的。

  從四節語文閱讀教學的公開課,我深刻體會到閱讀教學要做到迴歸本位,即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要集中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觀從“教師為中心”到“學生為主體”。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就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這一目標,應注意以下幾點:

  (1)師生關係民主、合作、和諧。

  有的學者指出,現代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必須成為開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體間性的關係,其基本要求是:師生的相互尊重,師生的相互理解,師生的互動作用。教師的角色也應由知識的`傳授者和權威變為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調控者、學習氣氛的營造者、學習興趣的激勵者、學習資訊的交流者和學習探究的協作者。

  (2)全體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

  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要做到:樹立並體現“差異參與”的教學觀念,使全體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參與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應是全程參與,要努力創造機會,使學生參與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流向的調整、教學效果的評價;保證學生以不同方式參與教學,以充分的學生個體學習為參與的主要方式,輔之以小組學習、全體學習的方式;切實保證學生參與的程度、時間,避免形式主義的膚淺的參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保護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力求做到:目標儘可能讓學生確定,“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想學到什麼呢?”問題儘可能讓學生提出,“讀了這篇課文,針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你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嗎?”問題儘可能讓學生解決,“有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那麼,你打算怎樣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呢?”方法儘可能讓學生掌握,“我想透過讀書來解決問題。”“我透過查閱資料來解決問題。”“我們小組可以透過討論來解決問題。”過程儘可能讓學生參與,自學、質疑、探究、合作、彙報、品讀、體驗等都讓學生來參與。知識儘可能讓學生髮現,“我讀懂了這個問題。”內容儘可能讓學生選擇,“老師,我想彙報這個問題。”

  (3)切實保證學生充分、自主、獨立的語文實踐。實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將學生的語文實踐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夥伴、學習進度,學生可以有充分的讀書、思考、質疑、討論、練習的時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創造力、想象力。

  2.閱讀觀從“還原”到“建構”。

  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的讀者,對於他們,閱讀具有兩重意義,一方面是學生要透過閱讀,解釋本文話語的結構方式,從詞到句到篇章,學生將在教師的指導下給於恰當的解釋。另一方面,學生在閱讀中要透過語言的結構方式探求本文的話語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3.過程觀從“傳話”到“對話”。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間言語與精神的溝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對話教學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話教學改變了兒童作為工具、手段、奴隸的處境,使學習活動成為促進兒童言語和精神成長的一部分。三是對話教學順應了開放教學的需要。開放教學實行的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其他學科以及校外生活的溝通。這樣,教師作為知識壟斷者的權威被消解了。“對話”的本質不是用一種觀點來反對另一種觀點,也不是將一種觀點強加於另一種觀點之上,而是一種“共享”,是師生之間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等。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不只是一種知識傳授的過程,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透過“對話”獲得人生體驗和生活智慧的過程。

  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教學,包含著“閱讀對話”和“教學對話”兩層意思。“閱讀對話”,其主要形式是“師本對話”和“生本對話”。“教學對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過程,其主要形式是“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在“對話”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一樣,都是對話的主體,彼此接納與分享,互動交流,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4.方式觀從“肢解分析”到“整體感悟”、從“理性分析”到“情感體驗”。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關注的是文字的區域性細節,忽視對文字內容的整體把握。教師在教學一篇課文時,將完整的課文肢解成字、詞、句、段。學生學完一篇課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詞、句、段的意思以應付考試而外,對課文中蘊含著的深刻思想和生動的形象缺乏整體的把握和感悟。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針對這一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整體把握和感悟,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就教學方法而言,整體把握和感悟的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有的課文可以採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整體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品味美妙的語言文字。有的課文可以採用思路教學的方法等等。

  總之,這幾天的小學語文教材培訓中,為我們完善自我,提高理論水平提供了難得的平臺,在教學中,作為一名實施者,我一定積極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提高,讓我們的教學工作腳踏實地,讓我們的教育落到實處,為推動我校語文閱讀教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5

  一、新教材的特色

  1.貼近學生生活

  部編教材不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風格活潑,色彩明麗,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尊重兒童的天性。能夠吸引學生閱讀,易於展開想象,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發現,去自主地探究。

  2.加強學段間的銜接和過渡

  新教材尊重兒童,準確把握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做好了過渡銜接。如從三年級開始編排專門的習作單元,強化習作能力的培養,豐富了語文教材單元組成的形式。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統編教材圍繞觀察、想象、寫事、寫景、寫物、寫人、圍繞中心意思寫、表達真情實感等習作關鍵要素共編排了八個習作單元。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時要在之前的基礎上,做好過渡和銜接。

  3.開發課外閱讀

  新教材中增加了一個新的板塊“快樂讀書吧”,六年級下冊的部分放在外國名著這一單元后面,並將課外閱讀納入了課程中,和課堂閱讀一起整合,引導學生要大量閱讀,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並能透過不同形式的讀從而愛上閱讀,充分調動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書香型校園、書香型社會。大量的閱讀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二、新教材的教法

  在本次培訓中,專家教師主要從單元導讀、精讀課例、略讀課例、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培訓指導。

  1.單元導讀

  這次培訓強調了單元導讀課的重要地位。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組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小學階段六年十二冊書是一個大整體,每一冊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同樣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於系統論教學的思想看,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

  2.識字寫字教學

  高年級教學不再以識字教學作為重點,並不意味著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缺席。在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除了重視生字的音形義,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生字的字源和語境,可以把整個單元放到一起來學習。

  3.閱讀教學

  在課內透過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和體驗,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喜歡閱讀,主動閱讀。教師要重視指導朗讀,透過朗讀培養語感。還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選擇好的讀物,分享閱讀的快樂,從而豐富語言積累。

  4.口語交際教學

  每個口語交際話題的選擇都注重人人參與,注重情境的重現。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除了口語交際課,在日常的教學中也要重視無所不在的口語交際活動,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這次教材培訓讓我看到了,專家老師們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和每一教學環節的用心,受益匪淺。我會認真把培訓內容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在課堂上不斷地探究實踐,把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把簡單的事情做徹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經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這是這次培訓給我的觸動,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默默堅守的東西。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6

  20xx年3月18日,我們小學部全體語文教師在會議室參加了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網路培訓,這場培訓就像一場及時雨,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培訓會上,張沛老師對統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基本思路、總體面貌和主要編排特點進行了深入、詳細的解讀。他指出本教材編排體現了選文內涵豐富,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多種路徑形成合力,提供傳統文化的養分;承前啟後,促進學生階段性發展;語言實踐活動指向閱讀與表達的真實需要;編排特殊單元,進行專項突破;充分考慮年級特點,紮實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特點。薛峰老師歸納總結出統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中每一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並提出有效的課堂教學建議:樹立單元意識,把準內在聯絡;體現語文要素學習間的層進性;把準特殊單元教學功能定位;激發學習作動機,引導交流、修改、分享;加強口語交際實踐,引導有效交際。

  透過本次培訓,我瞭解到本教材採用三位一體、雙線組元的編排思路,將精讀、略讀、課外閱讀融為一體;同時,人文主題、語文要素雙線並存。教材選材內涵豐富,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多種路徑學習傳統文化,語言實踐活動更傾向於閱讀和表達的真實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研讀教材,在教學中樹立單元意識,正確處理“精讀”與“略讀”的關係,充分體現“學”與“習”的關係;指導學生閱讀同類書;口語交際重在提問、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交流;把握準特殊單元的功能和作用。

  這些新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吸收了多年來語文教育改革中的經驗教訓,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強調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更注重語文課的人文性,注重語文學科的文化內涵。

  (一)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本冊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增加了傳統文化的篇章,不僅有古詩的學習,還安排了文言文寓言故事,我們既在學習現代語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語文。學習古詩文,掌握漢語的傳統與特色美。從課程中瞭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是語文的責任,更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與體現。

  (二)強化閱讀,構建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教材編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語文學習過程應遵循的基本規律,形成“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精度課文、略讀課文和“快樂讀書吧”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功能:精讀課文學習方法,略讀課文運用方法,“快樂讀書吧”使課外閱讀課程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實踐。透過這樣的設計,使得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我也深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平時的知識積累與教學經驗的積累是多麼重要。知識儲備足夠了,才能很好地駕御課堂。因此在工作之餘仍需不斷地讀書充電,更新知識,加強自己的個人修養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輕鬆自如地駕馭課堂,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恰到好處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在師生雙邊交流、在學生答與辯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目的。

  本次網路培訓為我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新教材有新氣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還需要我們對教材下更多的研讀功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認真鑽研教材,學好用好教材。對於自己的教學不斷地反覆地學習 ——實踐——反思——調整,逐漸摸索出真正適應新課標要求也適合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積累課堂教學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地成長提升。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7

  一、新教材的新特色

  1、新教材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幅生動活潑的圖畫,這也是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圖,圖片的型別豐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加強幼小銜接,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美感的陶冶。

  2、新教材的課程調整為先識字再學拼音,這也是幼小銜接的表現,同時也體現了識字的重要,在第一單元的識字課中還有效的滲透了中華傳統文化,例如第一課《天地人》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滲透著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蘊含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理念。

  3、新教材中增加了一個新的板塊,和大人一起讀,將課外閱讀納入了課程中,引導學生要大量閱讀,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並能透過不同形式的讀從而愛上閱讀,充分的調動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書香型校園、書香型社會。大量的閱讀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4、新教材的內容更加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尊重兒童的天性,引導學生去發現,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語交際,從交際的實際入手,透過兒童最喜歡的遊戲入手,讓他們在遊戲中發現交際的最基本要求,聲音要讓別人聽到,要懂得認真聽。

  二、如何利用好教材實現有效教學的思考。

  1、利用好圖片,增加教學趣味性 編者針對每一課的內容都精心挑選了插圖,而作為我們一線的教師更應該利用好這些插圖。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圖,透過實物以及象形文字這些直觀的表象來識字,既符合現階段孩子的思維方式又可以透過圖片提高他們的識字興趣。聽故事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在拼音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給孩子們講故事,引導高能力的學生自己編故事。這部分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的備課,將本課所學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去發現。在課文教學方面,插圖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幫助他們來理解課文內容,課中的插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語文有效的教學,更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美感的培養,情操的陶冶。

  2、 明確教學的目標,有的放矢 對於每一板塊的教學,都要有明確的目標,不做無用功,不給孩子增加負擔。拼音板塊,要明確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增加拼音的難度,學生只要能正確的拼讀拼音,標準的發音,能透過拼音識字,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標。對於寫字要重視漢字的佔格、筆畫、筆順的教學。透過教師示範、學生練習、好的作品展示、學生練習等環節逐步的提高他們的興趣,有效的利用課上練習時間。減少學生的寫字負擔,引導他們發現漢字的美。而不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寫,機械的識字、寫字。對於課外閱讀這一部分應儘量減少佔用課堂時間,可以學習實驗區的教師編制適合我們實際的讀書卡,做好家庭讀書記錄,從而瞭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的方式。

  3、 以學生為主,將內容貼近生活 學生是我們教學的中心,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將我們的內容迴歸兒童的生活創設真實的情境。課堂就是我們現實的情景,啟發孩子們思考課堂中要怎麼做,引用到他們明白課堂中教師講話要大聲,同學發言要大聲,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源自生活也要回歸生活,真正的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和大人一起讀也是貼近生活的表現,這部分內容我們課堂中涉及較少,但是要讓學生分享他們和大人一起讀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閱讀的快樂,愛上閱讀。

  4、關注整體,培養語文素養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所具備的知識較少,這也正是搭建知識高樓的基礎時期,只有打好基礎才會蓋好樓。部編版教材新增加了字詞句的應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更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實際應用,我們的現實生活離不開交際說話,而語文最基礎的作用就是教我們更好的表達。在教學中要有整體的意識,把字融於詞中融於句子中,引導學生多表達,多積累詞語。教材中的每一個板塊都是有機的整體,拼音用來識字,識字用來閱讀,閱讀用來發展思維,學習表達,積累知識,從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積累中提高素養。

  三、總結

  新教材的內容有所刪減,但我們課堂教學的容量卻更加的豐富。對於新教材的使用我們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知識的滲透。例如我們的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這些內容雖然沒有寫入教材卻是我們教學中不可少的部分。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8

  部編版語文教材一翻開,水墨畫風的插圖,舒適的圖文的編排,再加上名家名篇的編排,濃濃的語文味和傳統文化素養撲面而來,讓我對教材有了不同的感受。

  一、強化閱讀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

  部編版教材在閱讀的編排上做了精心安排,一方面是重視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例如:閱讀策略單元,提出要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透過藉助閱讀提示,教會學生一些通識方法,實訓練重點和方法,來強化閱讀速度,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實際運用,精讀課文中學的方法,根據課後練習題運用在略讀課文進行實踐。不僅僅是略讀,提高閱讀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提醒學生課外閱讀時有意識地運用相關策略和方法,以落實“學習在課內,運用在課外,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材將“快樂讀書吧”設定為課程,這就將散漫的課外閱讀規範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只有這樣方法配合實踐才會真正有效的促使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課文的學習不僅僅是閱讀的理解,還有對於表達的訓練。例如:作為習作單元,教學目的不僅僅在於瞭解記敘文的特點,更重要的詩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寫作方法,體會其好處並學會運用按一定的順序來寫一件事。

  二、突出雙主線

  透過培訓,讓我得知部編教材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實踐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適應時代的需求,體現時代性。教材的課文有較多的更新,注重經典性並適合語文教學。努力做好價值觀的“整體滲透”,讓語文所包含的語言、情感、審美和價值觀教育融為一體。

  教材不僅選文精美, 編排獨具匠心,更是聚焦了“語用”,明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點, 增強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實踐性。課文編排的主要特點是突出雙主線,努力體現語文學習體系與教學“梯度”, 突出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絡,以語文能力培養為主線,體現層級序列,增強實踐性、操作性。

  越學越深,越學越覺得部編版教材匠心獨運,不僅僅孩子們是新教材的受益者,我們教師更是,教學相長,且思且行……

  語文新教材學習心得9

  透過這次學習活動,我清醒的認識到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乃至於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說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著不解之緣。

  語感是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並且是多種心理功能協同活動的結果。記憶、表象、想象、聯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語感的生成有著密切的關係。另外語感在聽、讀時會表現出理解的功能;在說、寫時會表現出遣詞造句的功能。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感能力,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就會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因此,無論是從語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還是從語感的功能上看,培養語感,對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形成,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是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教學,同時又是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對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訓練,是一個密切相關的對立統一體。訓練的形式就是聽、說、讀、寫。四者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約,相互滲透。處理得當,則相互促進;處理不當,則相互掣肘。

  一、閱讀教學離不開聽、說。比如,課堂上的複述、問答、討論等,既是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又是聽說訓練。這樣的聽說,既反映了學生的理解,又體現了學生對理解的表達。離開聽、說,閱讀教學則無法進行;閱讀教學,又為聽、說訓練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極好的機會。為學生的說提供了材料。讀得懂,則有利於說得明白,有利於聽得懂;說得明白,聽得懂,又會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理解與表達的訓練,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訓練,就是這樣自然地融合在閱讀教學之中的。

  二、閱讀教學離不開寫作。“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體現了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即是說,閱讀是吸收,是積累,是基礎;寫作是在閱讀的吸收與積累的基礎之上的表達。在閱讀訓練中,學生可以得到詞、句、段、篇的訓練,學會怎樣讀懂一篇文章。與此同時,逐步積累反映客觀事物的詞語,認識句子表達思想感情的種種方式,瞭解寫文章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選擇材料,怎樣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等,並從中學習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認識能力得到發展。從閱讀中學習寫作,是習作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同樣,習作教學也會對閱讀教學起到促進作用。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透過自己的實踐,去觀察、去思索、去表達,其結果就會比在閱讀中得到的認識又提高一步,再去閱讀,他所關注的不僅是文章表達了什麼,還要關注文章是怎樣表達的;瞭解這樣的內容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形式來體現,就會把理解文章內容和理解表現形式變為自覺的閱讀行為。

  由此可見,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就需要我們平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使閱讀教學與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密切相關的對立統一體。我將為此而大膽嘗試和努力奮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