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幼兒園教師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範文一:讓每一個孩子充滿陽光

  有一首歌裡曾經這樣唱過:“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旋律,也曾被歌中的快樂所感動,這首個流行的年代,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但那時的人們是多麼陽光,今天再來回味,我覺得生活應該比那時侯要快樂好幾倍,現在的孩子難道還不快樂嗎?在家裡是家長的心肝,在幼兒園是老師的寵兒,有這麼好的條件,這麼多的玩具,還有這麼寬敞的遊戲場所,應該沒有理由不快樂,這樣的日子不快樂,那還要怎樣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題目是“我的老師“我才真正有了感悟。它是一一個即將畢業的大班小朋友的口吻寫的,寫的是他相處了三年的小李老師,小班時小李老師還是個新老師,但就是這樣一位新老師給了他一種“媽媽在身邊”的感覺,把他從一個整天哭鬧的小朋友變成了一個快樂寶寶,但好景不長,在一次戶外活動組織過程中,由於孩子們的調皮、起鬨,李老師怎麼也控制不了局面,後來還是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來幫忙,小朋友才乖乖地進了教室,從此以後,李老師漸漸成熟起來了,用這個孩子的話說是“李老師的激情越來越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淡,聲音越來越粗重,目光越來越嚴厲,孩子們是越來越安靜,但老師卻離他們越來越遠。”

  當然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但我還是抑制不住,想把文章的最後幾句話念給大家聽,他是這樣寫的:李老師我要離開幼兒園了,我從心理感激您,我會想念您的!不過如果您能回到當年那樣,我會更喜歡您!不知小學的老師怎麼樣?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的心底泛起了不小的.漣漪,孩子的心靈是多麼的純潔呀,不管老師怎麼樣,他的心裡還是充滿了感激,我們有的時候為了忙於應付各種活動,不得不將笑容收起,將親切藏掉,有的時候為了抓常規,不得不大聲訓斥……因為以上的種種,而忽略了孩子,忘記了什麼才是他們最想要的我總在心裡埋怨:現在的孩子是多麼調皮,卻忘記了他們也需要老師給的“陽光”,或許給他們一點陽光他們也會燦爛。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叫圓圓,脾氣特別不好,喜歡動手打人,就是別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會想都不想給別人一拳,每天幾乎都有好幾個孩子來告他的狀,小朋友不喜歡他,我也拿他沒辦法,因為每次打人以後,他總是在批評之前就會搶著說:“老師,我不打人了,我再也不打人了。”可他的話沒有一次是真的。

  但在一次談話活動中,我卻有了意外的發現,這次談話的內容是“我最喜歡的玩具”,別的小朋友都在玩自己各種各樣漂亮的玩具,而他呢正捧著一本恐龍書全神貫注地看著,於是我就讓他把書裡的內容講給其他小朋友聽,他很高興地答應了,你看他講起恐龍書來是頭頭是道,對小朋友的提問也是不厭其煩地回答,看著他如此的耐心,我竟無法把眼前的他和整天打人的那個孩子連到一起,我猛一拍腦袋,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嗎?於是我就讓他來做老師,專門給小朋友講恐龍的知識,同時鼓勵、表揚他的每一個進步,也進一步對他提出希望,幾天下來,他已有了一些進步,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進步也會越來越大。

  範文二: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

  《幼兒教育》2015年第五期中,有這樣一個話題:老師請小朋友欣賞“沙漠風景圖”,發現小朋友講了一會就沒話可說了,出現了“和孩子的對話難以進行下去”的情況,是小朋友的表達能力差還是教師選擇的活動內容出現了問題呢?

  對這一話題我想談談自己的想法:

  這次的欣賞活動出現了“和孩子的對話難以進行下去的”情況,回顧我們平時開展的教育活動,也常常會看到這種“老師累,孩子更累”的活動狀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就在於教師預定的活動內容與孩子的興趣指向、生活經驗產生了衝突。我們知道,孩子透過美術欣賞這一藝術活動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應該是自己的感受、體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本人的情緒情感和意願,還有他們所見、所思、活動聯想和想象。而“沙漠中的風景”這一內容遠離孩子的生活,孩子對此缺少相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就更談不上鮮活的個人體驗了。所以在這次過程中,他們只是被驅使著進行藝術活動。

  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辦?是讓我們的教育來適應孩子還是讓孩子來適應我們的教育?這裡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誰是教育活動的主體?”  從新綱要中我們知道藝術教育中蘊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兒藝術活動應該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毋庸質疑,孩子應該是活動中的主體。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應該是生活化的,他們更需要在真實的生活世界裡中進行感悟和體驗,親歷和親為。教師如果無視孩子的學習特點,單角度地從教材出發組織活動,往預定的活動目標生拉硬拽,忽略了孩子的活動興趣和活動特點,必然會限制孩子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的釋放。

  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要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活動。藝術欣賞活動的目標一般定位在“能初步感受並喜歡生活和藝術中的美”,為不造成目標的流失,本次活動可選用其他“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讓幼兒感興趣的”的作品,從而替代原有的“沙漠風景圖”來開展欣賞活動。

  我想:只有瞭解孩子的生活世界,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教育成為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樂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