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調研報告6篇

教育改革調研報告6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改革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改革調研報告1

  面向21世紀,社會走向現代化,需要教育現代化與之相適應,現代教育植根於現代社會的現實,又面向未來急劇的變化和發展。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正式頒佈開始算起,我國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正式開展八年了。八年中,我國基礎教育界經歷過近乎狂熱的歡欣鼓舞,也經歷過改革帶來的困惑、矛盾和不安,為了總結課改經驗,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為課改的進一步深化提供支撐和保證,為推動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決策依據,我們組織對各中小學課改實施情況開展了調研。現代教育的特徵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層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當前我國提出的素質教育,就是現代教育的直接體.

  我國基礎教育如何擺脫“應試教育”的枷鎖實行改革而實施素質教育呢?更具體地說,各門學科的教學如何真正實施素質基礎教育?這是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問題。那麼要想使教育跟上現代社會的步伐,就必須進行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在這我對基礎教育改革做了幾點調查,結果如下:

  一、基礎教學現狀

  小學基礎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是為兒童提供關於世界輪廊圖景的第一個迴圈圈,是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展的奠基工程。從教育現代化的高度審視,小學基礎教育也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一)升學競爭導致學生厭學

  在升學競爭的指揮棒下,學生精神壓力大,學習負擔過重,成績亦成為將學生分類排隊的“篩子”,淘汰學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學生厭學,甚至棄學。

  (二)教學內容偏窄、偏繁,有的陳舊過時

  基礎學學習大部分內容是過時被淘汰的知識,這在現代學習和人類文明生活中只起著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視為小學基礎教學的重要內容。再則,佔相當比重的應用題,不少是脫離學生生活實際、題材虛構並按題類選材的,這些人為編造的“應用”題,正是使後進生望而生畏的最難學的內容。而對現實生活中有廣泛應用知識卻很不重視。

  (三)教師素質偏低

  我國基礎教育教師的學歷達標似乎已經基本解決,但相當多教師的教學水平距他們要培養全體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達到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還相差甚遠。相當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陳舊,重知識輕能力,重灌輸輕啟發,只要求學生聽懂記牢,正確再現,不注意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至於創造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二、現代基礎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廣大教師已經認同和接受新的課程理念,並初步貫徹到教育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出現了新面貌。 從這次調研所看到的課堂教學來說,在絕大多數課堂教學中,基本上都一改過去那種課堂上的老師的機械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陳悶、單調的狀況,取而代之的是在很多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生動、活潑的探究學習場面,課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學中,教師力求使學生透過自身的主體活動來獲取知識的教學行為明顯凸現。他們正在把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努力轉化為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轉化為對學習物件的感覺、感知、體驗的過程;他們正在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認識知識,生成知識,理解、掌握並運用知識,並

  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夠掌握過程與方法,同時伴隨著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

  我們感受到老師們正在悄悄地進行著角色轉變,新課程倡導的先進理念正在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並使教師的教學實踐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教師不再表現出是知識的“權威”,他們正在從課堂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換,教和學開始向和諧統一的方向發展。課堂教學更具有了民主性、開放性,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豐富而具有個性,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正在建立,課堂正在走向和諧的心靈對話。教師學會了欣賞孩子,與學生平等對話,學會了與學生合作。

  1、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在課堂教師中,教師們都十分重視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注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創設接近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並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進行自主地學習活動。

  2、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做到“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充分凸顯其個性。具體表現在教師們都注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狀態,在學生遇到障礙或困難時,能較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能較適時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得以順利完成,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

  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老師們在觀察、傾聽、交往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學著用學生的眼光看世界,尊重學生的差異、人格和選擇,讚賞學生的閃光點,並敢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真正體現出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放,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平等對話,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

  (三)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變化。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們都儘量以“尊重、理解、寬容和讚賞”來處理師生關係。教師們不僅尊重每一位學生,而且全方位地瞭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和處理問題;教師們儘可能尊重學生運動的多樣性,充分地寬容學生,珍視個性差異,尤其是寬容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堅信學生有改正缺點錯誤、追求上進、進行自我教育的力量。

  三、發展趨勢

  (一)、建構現代基礎教育教學評價的多元主體

  現代學校制度要求我們建立教師、學生、同行、專家、家長共同參與的基礎教學評價體系,這也正是新課程教學評價要求的重要內容。建立多元主體評價制度,主要目的是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多渠道獲取教學資訊和資料,幫助教師更全面、客觀、科學地瞭解自己教學工作的不足,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同時,有利於促進家庭與學校的合作,也有利於促進家長、社會了解學校、教師,形成家庭、學校、社群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

  (二)、現代學校課堂教學多媒體的構建

  現代基礎教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作用,結合多媒體,以各種適合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法鼓勵學生學習,是學習生活更快捷,更方便,獲取到更多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將傳統的基礎教學方式打破,不斷地隨著教育發展而改革。

  四、現代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意義

  此次基礎教學改革響亮地提出,倡導發展性評價,突出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結合,為學生建立了良好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提供了捷徑。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同時也很大地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更多去關注學生學習生活情感方面,讓學生作為主體,更為主動去學習,使現代的教學方式更加適應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注重對學生素質的綜合考查,強調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改變單純透過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倡導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不僅要反映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應採用多種評價手段和評價工具,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比如,採用開放式的質性評價方法,如行為觀察評價、問題研討、研究性學習、情境測驗、成長記錄等。 促進我國的現代基礎教學更加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而發展,這次改革舉措意味著,為學生的評價多提供了幾把尺子,教育評價“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將被打破。 新課程對學校、校長、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教研員和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實質,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樹立新的人才觀、質量觀、課程觀,儘快適應新課程。

  現代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動態調查報告

教育改革調研報告2

  根據《縣教育工作委員會關於在全縣教育系統開展“走基層、轉作風、送溫暖、排隱患、抓發展、促和諧”活動的實施意見》要求,深入興善中心小學教學點現場訪問、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學校校長隊伍、教師隊伍建設和其他涉及教育和學校正常發展的問題進行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狀況

  我們走訪的興善中心小學教學點處於偏遠農村地區。近年來,學校乘國家“危房改造”“民生工程”實施之東風,新建了學生公寓、教師宿舍樓,辦起了寄宿制,整合中小學資源,於20xx年10月改制成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學校現有中小學生1090人,其中住宿生700多人。中小學實際在校教師37人,職工1人,保安1人,學歷合格,小學高階職稱15人,小學一級職稱22人。

  二、亮點特色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學校在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科學管理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品牌和活動特色,亮點頗多。

  (一)抓教研提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多年來,三所學校堅持“課題研究為導向,教學研討為平臺”的原則積極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

  一是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最佳化常規管理。三所學校致力於“全員進步、共同發展”的遠期目標不懈努力,著眼於“縱向深入、橫向突破”的近期目標積極工作,先後與縣內外多所兄弟學校開展教學聯誼活動。

  二是始終貫穿養成教育的主題。三所學校多方位組織了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提高綜合素質的主題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發展空間,給學生進行自我鍛鍊提供了舞臺。充分發揮少先隊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積極開展“一週之星”、“班隊流動紅旗”評選活動。開展好德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教育。結合傳統節日“端午”、“清明”等開展好班隊主題活動;開展“家鄉半日遊”活動。開展好家長學校活動,開好家長會,適時組織教師登門家訪,努力構建家、校、社等多方位育人網路。積極參與建黨九十週年慶祝活動。開展以“經典誦讀”為主題的愛國主義讀書活動。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利用法定傳統節日,營造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氛圍,注重儀式渲染,增強文化認同。開展了評選表彰“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先進班集體、優秀少先隊員幹部及先進少先隊集體活動。加強了德育與資訊資源的整合,每週組織一次學生收看了思品、衛生、法制、安全、環保等節目。

  (三)抓特色增活力

  沒有特色也就沒有品牌,為了進一步凸顯學校品牌,在強力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不斷開展學校特色教育的實踐與創新,創造了自己的特色。

  如學校在20xx年成功創辦了磁縣唯一的鄉村少年宮,為學校學生課外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了一個大平臺。活動室配備了圖書、電腦、樂器、乒乓球等裝置,安排了責任心強、愛心重、感情細膩的優秀教師擔當“愛心媽媽”,定期與聊天、談心,為學生開展心理輔導,讓家長在外放心。學校積極提倡自主管理,堅持以“養良好習慣,走成功之路”為主題,強化學生“學習自主,行為自律,生活自理”,提倡“作息有時,生活有序,超越自我,趕超先進”,進一步落實“每天堅持一次跑步、唱一首歌曲、寫一篇日記”的三個一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共處、學會創造”,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該校還注重安全細節管理,加強樓梯管理,和放學路隊管理,確保學生安全。

  (四)抓隊伍強素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了更好地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實施,三所學校認真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力保每一位教師都能較好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年輕教師提供平臺,給任務、壓擔子,不斷鍛造年輕教師,有序推進幹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搭建年齡結構合理、專業知識互補、肯吃苦、樂奉獻的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積極進取的領導層。學校積極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規範辦學行為的要求,對照要求自查自糾,逐步規範辦學行為。組織骨幹教師到磁縣阜才中學,邯鄲市復興路小學等先進單位觀摩、學習;抓住全縣中老年農遠應用大賽的契機,以村小為單位模擬縣賽模式,開展好農遠應用交流活動,實行一幫一結對輔導,多次舉行集體備課,相互促進,務實研討氛圍。

  三、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名超(編)實缺(教師)”矛盾突出

  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但學校規模大,班額多,需佔用大量的教師編制,師資需求總量相應增加。另農村學校撤併後,寄宿制學校住校生增加,需配備專職生活教師進行管理。從目前情況看,無論是初中還是小學,農村學校因辦學規模相對集中直接導致了實際需要的教職工數遠遠超出現行編制數。

  2、教師隊伍不穩定,呈現青黃不接趨勢

  農村教師隊伍不穩、流失嚴重已成為當前農村中小學十分突出的問題。一方面部分教師透過招聘流向城區的隊伍中,另一方面同期錄用大專以上畢業生人數遠遠低於離開人員人數。整個教師隊伍日漸老化,尤其是小學教師的年齡老化現象更為嚴重。

  3、知識老化、教科研能力弱,骨幹教師相對不足

  部分農村教師,特別是50週歲以上的農村教師,由於原始學歷偏低,教育思想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教科研能力弱,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這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已充分暴露出來。雖然實行新課改、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部分教師由於認識上的偏差,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在題海戰術中求質量,罰抄罰寫情況時有發生,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4、師資不配套,專業不對口現象普遍存在

  由於農村初中英語、資訊科技學科教師緊缺,所以不得不由其他學科教師來改帶。音、體、美學科絕大部分也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師資不配套,專業不對口現象較為突出,隔行教學、非專業任教嚴重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勢必影響相關課程的開設,影響相關學科教學質量,影響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推進。

  四、主要對策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疑心聚力謀發展。

  立足學校實際,要完善機制,最佳化師資,創先爭優強素質;要強抓機遇,乘勢而上,與時俱進增活力;要強化管理,實現突破,科學發展促和諧。

  2、積極建立和完善農村教師補充長效機制,及時按需補充配置教師

  要出臺教師補充的相關政策,確保教師能進得來,留得住。首先應以編制核定工作為基礎,要確保教師編制滿足教育工作的實際需求。其次針對農村中小學超編的現狀,各區、縣應參照當地機關人員的分流政策,由區、縣政府出臺教師提前離崗或提前退休的規定,讓一部分年齡偏大且工作能力較差的教職工提前離崗或提前退休,以把編制空出來用於公開招聘農村中小學教師;同時可採取“待編”的辦法緩解我市農村中小學師資結構性短缺和年齡老化的問題,即按照教師補充工作制度規定,逐年安排一定的計劃用於公開招聘農村中小學教師,所招聘的教師按照事業單位新進人員管理辦法進行管理,除編制外其他一切待遇均按有關規定辦理,並由財政予以保障供給,一旦學校有了空編則立即辦理入編手續。

  3、紮實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

  要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改革培訓方式方法,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校本教研;要總結和推廣一些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訓模式;要有效運用現代遠端教育手段,增強教師學習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要加大教師繼續教育宣傳力度,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觀念,最終讓學習成為教師的需要,成為學校的制度,從而大幅度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4、廣泛開展城鄉對口支援和支教工作,促進教師的合理流動

  積極開展城鄉對口支援、對口支教和教師鍛鍊、學習制度,以推動中小學教師校際之間的合理流動,促進教育系統內部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要充分利用城鎮優質教育資源帶動農村教育的發展。對口支援、對口支教、城鄉互動是解決農村學校師資短缺、素質不高和加快農村骨幹教師培養及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

  5、積極努力做好教師績效考核和績效工資的實施工作,確保農村教師隊伍的穩定

  要制定科學的教師績效考核辦法,充分發揮和實施好獎勵性績效工資制度的激勵作用,切實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待遇,以穩定農村教師隊伍,並引導農村教師不斷創造新業績。

  6、加強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督導考核,推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要將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納入縣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指標體系,並作為檢驗黨委、政府教育責任是否到位的重要考核指標,以有力推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改革調研報告3

  近幾年來,中國共產黨和高度重視教育公平的問題,總理在重慶視察時說:“體現社會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20xx年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而“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這一論斷更是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報告。但是應該看到教育公平不僅僅是指教育硬體的有限公平,更關係到教育的全過程和教育的終端輸出,教育公平包含在一切教育行為之中。應該承認在硬體建設逐步縮小差距的背後,廣大鄉村教師師資教育理念、教育評估,特別是教育投入機制,人才配置機制,人才管理體制,弱勢群體幫扶機制等諸多層面的問題還深深影響著教育均衡化發展的目標,影響著教育公平的實現。

  早在上世紀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對中國教育資源分佈不均進行了無情的諷刺,他說:“中國的教育雨,不落在勞苦人的田園裡。中國的教育雨,專落在大都會的游泳池裡給少爺小姐玩。”時代前進了80年,經濟現代化程序突飛猛進,國家整體實力大增,國際地位提升,我們已經完全有理由,有責任,有實力加快教育體制改革的程序,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體現教育的公平與公正。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必要保證。同志在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後代,是體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證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教育發展的基本方針,順乎民心,合乎民意,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意願。

  當前教育公平面臨的突出問題:

  1、城鄉、區域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投入差距大,基本辦學條件差距大,師資隊伍差距大

  2、貧困家庭學生上學支付困難

  目前全國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總數為1450萬人,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294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20%,特別困難學生約123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8% 。高中階段在校生約4800萬,其中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400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17%;職業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480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30%。但高校銀行審批貸款學生92萬人,僅佔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31.3%,佔特困生的比例也只有74.8%。高中階段貧困生資助體系尚未建立。

  3、進城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困難

  部分農民工子女上不了學。九城市農民工子女約為280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為90.7%左右,並且隨著年齡增大,農民工子女中失學的比例逐漸提高。相當部分農民工子女上學負擔較重。據調查,農民工子女在小學階段,一般每學期借讀費在300—400元;中學階段在500元左右。

  4、普通高中上好學校難、擇校壓力大

  5、中等職業教育收費高、綜合收益低

  20xx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的生均學費水平為20xx元/學年,普通高中為1055元/學年,前者是後者的1.98倍。雖然中等職業學校收費較高,但學生畢業後並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相反,他們的實際回報不如普通高中畢業生。

  6、高等學校入學機會存在地區差距

  目前,高校招生與高中階段畢業生數之比,東北三省為66.5%,東部地區55.5%,西部地區44.3%。部屬高校在屬地招生的比例有明顯下降,但該比例超過40%的高校仍有18所,其中比例最高者達54%。

  促進我國教育公平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1、樹立正確的教育公平觀

  教育公平的本質是公共教育資源的平等分配和平等享有,促進教育公平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促進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促進教育公平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

  2、明確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以發展促公平、以公平促和諧;承認差距,縮小差距,抬高底部,向弱勢人群和薄弱學校傾斜,保證機會公平,強化條件公平,關注結果公平;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教育公平問題為重點,深化改革,構建促進教育公平的保障體系,明顯提高教育公公平水平,促進教育公平狀況不斷改善3、採取有力措施,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公平問題

  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戰略,均衡教師待遇,均衡辦學條件,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高等教育階段,建立以國家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以政府資助為主渠道,輔之以學校其他多種形式的獎學金、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等資助措施的政策體系。普通高中,建立以國家助學金為主體,以政府投入為主渠道,輔之以學校、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個人提供資助的政策體系。中等職業學校,建立以國家助學金為主體,以政府投入為主渠道,輔之以學生頂崗實習、學校減免學費、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公民個人提供資助的政策體系。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放開城市公辦中小學,方便農民子工子女就近入學。允許和支援社會力量舉辦民工子弟學校,幫助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地區解決其子女接受教育的問題。增加投入、降低收費,保障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優先就業,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中等職業教育的比例。逐步降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收費標準。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制度,企業支付實習生工資。推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保障畢業生優先就業。加強薄弱高中建設,讓更多人享受優質高中教育,加大政府對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加大薄弱高中建設力度。合理投放高校招生指標,使生源大省、西部地區享受平等的入學機會,調整高校招生計劃,向高校入學機會少的地區增加名額。規定部屬高校屬地招生比例上限。

  4、深化體制改革,為促進教育公平提供持久保證

  構建促進教育公平的教育財政制度,提高公共教育支出在各級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增加教育經費總量。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教育轉移支付力度,規範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完善學費制度。構建促進教育公平的教師人事制度。建立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制度。建立教師保障制度。建立教師激勵制度。完善教師管理與培訓制度。推進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制度。構建促進教育公平的監管機制,成立教育公平監管機構。建立教育公平督導、監測和報告制度。建立教育資訊公開制度。將教育公平切實納入工作考核體系,加強政府教育工作問責制度建設。

  5、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黨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勵個性發展,促進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局面。

  6、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如果說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師,才可能有好的教育。我國有1600萬教育工作者,他們長期以來兢兢業業,默默耕耘,不計名利,甘為人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為我國教育事業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有待加強、教師管理機制需要完善。能否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我國教育發展中一項重要而緊迫任務。

  強國必強教,強國先強教。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推進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綱要》的制定和實施只是一個新的起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任重而道遠。

教育改革調研報告4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礎上尊重和遵循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規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更要培養獨立思索的創新能力和膽識,只有這樣我國的教育才能實現“人才紛湧而出,學術百花齊放,大師引領變革。”的局面。

  實現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讀書,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優質教育,並且在就業方面沒有任何用人單位的限制和歧視,在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以及國家組織的大型特種考試上都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所謂個性發展特點規律就是要求我們尊重學生的愛好,興趣,偏愛,特性,優勢,特長,長處,缺點,短處等。獨立思索的創新能力和膽識是國家和社會進步的靈魂和源泉。我們國家和民族就需要這種人才,這種大師人物絕不是應試教育所培養的悲劇產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眾化人才,他是什麼?他是引領時代,變革時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領軍者和開拓者。

  教育改革這個詞很早就是一個熱門的爭議詞和討論詞。從新中國成立到現代,教育改革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突破。也培養了一大批在國內外科學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們活得更有尊嚴了。但是大人物並非大師,而大師是引領時代,變革時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領軍者和開拓者。

  錢老走之前給溫總理説:“我們總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物”。這句話的本質就是在提醒我們——原先的教育和現代經濟發展已經脫節了,教育應該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質是什麼?那就是創新+學習+借鑑。對此我有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建立國家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委員會。

  大學就好比生產企業,學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變為合格產品,但是企業在最後一關對質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業都要建立質檢崗位,也就是對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質量檢查,淘汰不合格的產品。同理,我們高校也要建立國家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委員會來把控最後一關。我認為最後這一關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選拔最優秀的人才,還可以鞭策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溫習原先知識。最後一關可以説很關鍵。我建議以綜合性論文加三個月實踐體會和感受的形式來進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就要做這事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偏愛在本專業的範圍內進行自由研究(論文必需有水平,對某個行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題目自擬。這樣可以發掘人才在同一專業領域的多樣性,也可以為就業的方向提供依據。綜合素質高的可以報送研究生,合格優良者可以調派村官。如果不合格將被淘汰出局。

  也可以作為考核教師的依據。可下達指標,規定底線。如不合格者達到百分之幾,教師將直接淘汰或者記紅牌。反之,給予獎勵,評優,評職稱。

  二.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調查委員會。

  促進就是要拓寬就業渠道,可以增加就業崗位,也可以從國外引進就業崗位,還可以鼓勵創業,用創業帶動就業,讓畢業生的失業率降到最低程度。調查就是要了解哪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高,然後進行排名,給予表揚和獎勵。我認為高校的排名不能只以科研這個指標來排名,排名要多樣化,如就業最好的,教學質量最好的,環境最優美或最宜人的,風景最美的,出人才最多的,出名人最多的,進步最大的,最具發展潛力的,最具才藝或最具魅力的,建築風格最奇特的,最受民眾歡迎或者喜愛的,少數民族地區最受歡迎的,出名師最多的,群眾最受推崇的,對國家和社會貢獻最大的,對國際社會貢獻最大的,國際影響力最大的,綜合實力最強的,盈利最多的',最亂的,最差的,負債最多的等等。還可以以“高校精品課程排行榜”的形式排名,如在心理學方面哪個學校第一,哪個學校第二,哪個學校第三這樣逐一排下去。這樣排名有利於提高民辦高校和公立高校的教學質量和綜合素質,展示民辦高校和公立高校的實力與成就,促進自我定位自我創新自我進步自我發展自我淘汰。每年可在中央電視臺舉辦“實力民辦高校頒獎盛典”和“實力公立高校頒獎盛典”。評選的學校由評委會選出,獲獎的學校可由民眾選出。

  三.鼓勵和支援民間成立專業管理公司為民辦學校提供智力支援。

  請專業的管理公司管理民辦學校的好處有幾個方面:1、管理專業化,2、制度規範化,3、發展規模化,4、競爭秩序化,5、融資便利化,6、教學質量保證化,7、戰略目標達成化,8、打造品牌化,9、形成特色化,10、教學實踐化,11、學校改革合理化,12、設定機構高效化。

  不僅能夠為投資者獲得適當的回報也可以為國家稅收作出應有的貢獻。當然離不開國家對民辦學校的政策支援。民辦學校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服務於國家,社會,學生,家長,教師,股東。反過來股東有了合理的回報要回饋社會,如招收的貧困生免學費,農村困難戶和下崗家庭的孩子減學費。還可以辦企業使校企聯姻解決就業,為國家做貢獻。這些全部可以交個中介管理公司幫伱謀劃發展方向和未來。所以他也是目標完成的保證。請專業管理公司管理在融資方面也有優勢。他也可以為學校提供信用擔保。國家和社會要支援民辦學校的發展,如專門在中央電視臺開設“民辦教育線上”欄目。專業的民辦學校管理公司要立足長遠,面向國際,不僅服務於國內民辦學校而且還要服務國外民辦學校。走出實踐特色道路,打造百年品牌老校。

  四.高校應該培養學生創業經商的意識和能力。

  中國正走在復興的道路上,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中國國情就是人口多,高校的招生明顯在擴張導致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甚至出現失業。現在的辦法就是:

  1、增加經濟實體或培養和壯大經濟增長點來增加就業崗位。

  2、用創業帶動就業。

  3、建議全國人民每週休息三天,休息三天必然有人上三天的班收入先對平衡。

  4、工資收入高的崗位試著兩個人共同做共獲利。

  5、某些國有企業不能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精簡人員,要承擔社會責任,如無人售票車應設有人售票。

  我建議用創業帶動就業方案比較可行,即解決就業問題又可以為國家做貢獻以緩解就業壓力和防止不必要的損失。但是創業不是很簡單的事情,他有風險。

  一般來說一個人要創業他必需滿足幾個條件:

  1、善於發現市場的空白(要做別人沒有的)。

  2、知識和經驗的準備。

  3、對本行業的熟悉程度。

  4、分析自己的優勢和資源(人脈關係,進貨優勢,成本優勢)。

  5、資金優勢。那麼這些內容我們高校應該編成一套知識體系來學習,培養他們的經商能力。鼓勵學生勇敢的去創業。還可以培訓社會上想創業的青年人。

  五.高校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索和創新的能力。

  “為提高能力而進來,為服務社會而出去”這句話應該最能貼近民辦高校的辦學宗旨了。現在中國就是缺乏獨立思考的創新型人才。是怪老師還是怪學生還是怪教育體制呢?我想不能怪誰,應該都找下自身原因。老師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偏向於教學型,一種是偏向於科研型。兩者都出眾的很少,而國家,高校和學生也需要這種大師級人物。學生不要跟著老師的軌跡走,因為我認為這樣永遠都不能超過老師的。你說呢?中國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要形成學習→實踐→總結→再學習→再實踐→再總結的良性迴圈。我國的畢業生總覺大學學的知識夠用一輩子的了,出去施展拳腳,發揮力量。這種意識是很有問題的,是錯誤的想法。人的一生,學無止境,走到哪裡就學到哪裡,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不被社會和企業淘汰。我始終相信這句話“不進則退”。人才是什麼?我認為人才就是透過不斷的學習來駕馭和適應當今複雜多變的環境的人。你要記住伱贏在起跑線上,但有可能伱會輸在終點線上。國家和社會都在進步那麼教育體制也不能落後,要與時俱進。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礎上尊重和遵循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規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更要培養獨立思索的創新能力和膽識,只有這樣我國的教育才能實現“人才紛湧而出,學術百花齊放,大師引領變革。”的局面。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要尊重和支援學生的意向,不能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學生,因為適合的總比強迫的要好,支援他總比反對他要好,有可能他在這條路上能成為世人仰慕的人喲。走別人不敢走的,做別人不敢做的,領先一步,創造奇蹟。

  六.要加大對怪才、奇才、異才的政策支援力度。

  “人無完人”,世上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人。而怪才,奇才,異才這些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情商(eq)高,也就是他對某種事情事務的熱愛和投入的感情超出常人的範疇。表現出迎難而上,孜孜不倦和堅韌不拔的態度。但是由於受我國教育體制的約束和限制,不能進一步在夠高的位子上深造。真可惜啊!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原來看到這樣一個真實的報道:有一個三輪車伕由於以前高中成績不是很理想高考落榜了,後來由於家庭的惡劣環境被迫做起了三輪車伕,但是在這十幾年中他唯一沒有放棄刻苦專研中國古代漢語言文化知識,就是他憑著對古代漢語文化的熱愛和追求他順利的被複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研究生。還有一個就是香港的一個天才喜歡發明東西而且發明的東西很有實用價值並且獲得很多獎項,但是他的文化學科知識甚至是英語成績都是很不理想後來被香港科技大學破格錄取。像這些人才不管是學校還是社會是比較罕見的,難道我們不好好的培養這些“專家”嗎?兩個真實的報道對我們從事教育或者從事教育管理的人們深有感觸。據調查,所有科學家並不是智商很高,他們和我們擁有一樣的智商,但是他們的情商遠遠高於我們的情商。我想:當今社會就是需要情商高的人,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宏偉的遠景,獨鍾的熱愛,勇敢的拼搏,刻苦的專研。

  七.鼓勵公辦學校利用和吸收民間資本。

  公立學校不能一味依賴政府給予的補貼或者大力貸款政府買單這種行為。要探索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創新機制,學習和借鑑國外學校發展的模式,大力引進國外的頂尖人才(包括教育人才,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這樣才有出路。走產業化,走市場化,走集團,走發展化,走專業化才是未來高校發展的命脈。除了常規的融資渠道外要大力鼓勵有實力的公辦學校率先發行基金,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劵形式來籌資用於科研專案和其他發展專案。但是學校要建立“研究與發展”這種智囊團機構來為決策提供依據,不能盲目行事,要周密謀劃,確保萬無一失。

  八.高校應該探索和打造新型專業,培養專業人才。

  新型專業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實踐為教學手段,能夠適應社會和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能夠為人們所喜愛並能帶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如魔術專業,模特專業,菸酒茶管理專業,家庭婚姻管理專業,行業協會管理專業,培訓機構經營與管理,演出與唱片公司管理專業,健康與營養管理專業,中介連鎖管理專業,進貨與成本管理專業,連鎖餐廳經營與管理,連鎖經濟型酒店管理專業,百貨與超市管理專業,娛樂業管理,高階家政服務與管理,連鎖影院經營與管理,連鎖醫院經營與管理,商業街區規劃與管理,工業園區規劃與管理,專業市場規劃與管理(如建材,服裝,小百貨,農貿,家電,人才,股市,房地產,二手等等),公共交通運營與管理,中國文化管理等,這些都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職業細分的產物。

  九.鼓勵學校之間相互開展活動比賽。

  每年學校之間可相互開展活動比賽,其意義在於:

  1、能夠相互競爭促進自我發展。

  2、加強學生的自身建設。

  3、展現學校的特色,優勢,風貌,實力與魅力。

  4、公開學校的辦學質量與辦學成果。

  5、促使落後學校加快建設和發展。比賽內容如講傳箴言,辯論比賽,體育比賽,講公開課比賽,專業課實踐比賽,科研比賽,發明創造比賽,優秀論文評比,優秀建言獻策評比。

  比賽物件: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等。

  主辦單位:1、中央或地方電視臺;2、國家教育部或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協辦單位:(贊助商參與)。

  十.大力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末尾淘汰制。

  學生有個思想,認為上了大學就可以放寬心思了,不再像高中這麼緊張了,所以慢慢就麻木了,甚至有些學生還說:“我去和沒去上課都一樣”。而自己就是“通宵上網,白天逃課。臨近考試,想法作弊。畢業賣書,以為自通”。我認為我們總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物就是因為在大學裡面沒有刻苦的去研究學習。我國應該參照社會企業和國家公務員的管理辦法。因為大學是社會的縮影。是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步,這一步要有緊迫感,要讓他們知道競爭的殘酷性和緊迫性。班組織裡面要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和風氣,當然輔導員要在中間起調節器和助推器的作用。保證優秀人才的大量湧出。如果不能適應學校的管理制度那麼你這人就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環境。我提議“讓制度看守高校”。高校學生要好好要思考一下“逆境塑造人,不進則退”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培養創新型人才就是要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實踐能力,打破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模式,使學生符合自己的個性特點規律發展,只有這樣我國才能培養出國際國內知名的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頂尖級大人物。

教育改革調研報告5

  [摘要]本文探討分析了目前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的關係,為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關鍵詞]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調研報告

  一、調研基本思路與方法

  為使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縮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距離,培養優質的人力資源,我們積極深入大型國有企業進行調研,研究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之間的關係,為職業學校教育改革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1.調研內容。(1)調研目前企業人才學歷層次和比例的基本情況。(2)調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人才規格內涵的介定情況。

  2.調研方法:調研組以座談、資料統計、下發問卷等形式,對企業員工的學歷結構及比例、專業人才比例、企業用工需求、合作辦學等情況進行調研,聽取企業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企業用人需求現狀分析

  1.學歷結構和比例分析。根據對某大型國有企業1700多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以得知其學歷結構。在企業的技術工人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佔的比例接近40%,成為企業技術工人的主體。職業學校學生除了能從事該企業基本組裝等工種外,在專業技術崗位、基層管理崗位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專業技能等級及對應的比例分析。根據對1700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知人員根據從事的崗位不同,其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分為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及技術等級證書兩種。

  企業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具有三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其中高階佔21%,中級佔46%,初級佔22%,無技術資格佔11%。企業技術工人持有五個級別的技術等級證書,不同等級對應的比例如下,初級以下佔72%、中級佔14%、高階佔10%、技師佔3%、高階技師佔1%,從初級到高階技師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佈。目前企業的技術工人中,技術等級比例不夠合理,初級及以下比例過大。

  3.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與專業工種分析。企業隨著社會的發展,產品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需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先進的生產裝置,這一切促使企業必須擁有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但職業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有差距,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同時,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接程度還遠遠不夠,部分企業急需專業工種有機械加工、農藥化工、儀器儀表、鍋爐、鑄造、焊接、食品加工、話務員和營業員等,無論在質量與數量上職業學校都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挑戰

  1.企業技術工人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調查顯示我市企業技術工人的比例結構以初、中、高排列為74:16:10,按照國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結構,企業技能型人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無證人員佔技術工人總數的52%。企業員工缺乏現代企業所必須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知識,影響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職業學校在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等方面有很大的辦學空間,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

  2.企業需求的專業工種和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錯位。因為職業學校專業制約和市場用工需求有偏差,導致學生的就業率並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職學校並沒有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不受企業的歡迎,造成招生與就業兩大難。而企業卻因缺少優秀的技術工人,制約著自身發展,也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3.職業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員工素質有差距。企業對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要求較高,但在部分就業的中職生的身上還存在著職業道德教育欠缺,敬業精神不強,責任心較差,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育教學改革上進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關係尚未形成良性互動。在調研企業人才需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受調查企業中管理崗位的領導往往說不出我市各職業學校的特色或品牌專業,對於曾合作過的學校也只能說出與之合作的幾個專業。根據國務院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援,提高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職業學校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招生就業,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生產實踐,都需要與企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

  四、對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規範職業學校專業設定,大力加強校企專業對接。學校要堅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學校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絡,把企業的實際需求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資訊、技術資訊和今後的發展趨勢,主動調整專業設定和課程設定,使學校的專業與當地產業結構相吻合。在職業學校的專業設定上,力求做到“設定一個專業,培養一類人才”。另一方面,學校要主動積極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針對企業特點,制定培訓方案,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為在職職工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相結合。按企業需求實現校企聯合,鬆散型、緊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質、重技能的勞動者,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校要將素質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認識職業和技術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勞動態度。以就業為導向,以文明禮儀教育為塑造學生職業形象的基礎,以公益勞動為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突破點,縮短畢業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使畢業生儘快地進入職業角色。

  3.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深入到企業進行自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和鍛鍊,透過零距離接觸企業,親身參加生產勞動,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提高對教學的指導性。同時,邀請企業專家深入地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探索和建立按企業用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確定市場需求的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實訓實習和學習成果評估等各方面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透過多種渠道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適應新型職業學校課程的教學要求,為培養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

教育改革調研報告6

  本課題調研報告是區委科教興區的總體調研報告的一部分,區教育局“以職成教育為突破口,構築區域人才培養的平臺”作為調研課題,對區域內成職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與成就進行了回顧,對職成教育面臨的困難與問題進行了剖析,同時研製了對策與措施。報告最後又以“社群學院調研報告”及“奉賢中等專業學校調研報告”作為局調研報告的附件,予以佐證。

  近幾年來,奉賢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堅持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服務經濟為宗旨、面向市場為導向,立足提高我區人力資源素質,積極推進辦學思想、辦學模式和辦學機制的創新,不斷加強知識型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大力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積極推進社群教育,為奉賢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奉賢區職成教育的現狀與概況:

  20xx年,全區有各級各類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學校、培訓機構共58 所。其中教育局直屬的有2所(成教中心、奉賢中專),鄉鎮成校7所,市老年大學奉賢分校1所,部門、行業(企業)辦學3所(工業技校、農業技校、職工培訓學校),社會力量辦學45所。事業總量達到了286138人次,比上年淨增了

  9萬人次。而且辦學層次正在高移、重點比較突出,同時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規格、多樣化的局面,體現了職成教育多功能的特點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學歷教育和文化基礎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語教育的人數分別佔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崗位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會文化生活教育,這既適應了我區產業結構調整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又為實現農民市民化和構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群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礎;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佔到了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22.05%,這又證明了我區的終身教育體系正在形成。

  二、取得的成就與基本經驗:

  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始終結合奉賢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深化改革與發展,開拓創新,求真務實,開創了奉賢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培訓的新局面。經過近年來的積極探索,在職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經驗與特色:

  1、辦學體制呈現了多元化的良好態勢。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我們在鞏固和調整、完善以區成教中心為龍頭、以鄉鎮成校為樞紐、以社群及村(企業)辦學點為基礎的三級辦學網路的同時,抓住了上海市百所中職校重點建設工程的契機,抓住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契機,抓住了《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條例》相繼出臺並施行的契機,著力推進了職成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又在20xx年取得了質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業自主、社會參與的辦學體制格局。

  其一,奉賢中等專業學校的內涵建設和發展又有新的起色。該校作為上海市現代化、示範性的中等職校,順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點建設的評估和國家級重點中專的複評,並積極開展了上海市行為規範示範校的建立活動,真正成為了我區,乃至上海職教領域的一個亮點。抓住奉賢產業結構調整和“三個集中”戰略實施,調整中職專業設定,瞄準各工業開發區、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的崛起,積極培養一大批中級專業人才和勞動者。同時又與上海工會管理幹部學院等高職院校成功進行了辦學合作,為向高職延伸奠定了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礎,並且學生證了專業建設,已有計算機應用等專業成為或申報為上海市重點專業。更值得指出的是,該校注重教育質量,打造品牌優勢,20xx年有效控制了校外辦學點的參與力度和規模,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8%的歷史新高。

  其二,區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設得到了加強。該校充分發揮了區域內職成教育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其中,電大作為本區高等學歷教育和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確立,事業規模日趨擴大;整個中心作為政府辦學的主導地位得到了提升,成為政府部門加強職成教育指導、管理和服務的中介和橋樑,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客觀條件;成教中心還在本區職成教育科研工作、隊伍培訓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區域化的有效機制,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全區職成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其三,鄉鎮成人學校的佈局調整和功能定位工作進展順利。結合奉賢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三個集中”的程序,以及“1+2+5”的城鎮體系的構建,在以往開展《上海郊區成人教育辦學群建設的研究》和《奉賢區鄉鎮成人學校體制、佈局、功能的研究》兩項課題工作的基礎上,區教育局會同各鎮政府對新形勢下成人學校管理體制、設點佈局和功能定位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理清了改

  革的思路,形成了進一步加強建設的意見。落實了積極而科學的操作舉措。目前,這類學校已從原來的16所調整到了7所,並且理順了由鎮政府主辦、區教育局主管的體制,調整和優化了管理隊伍,明確了集職成教育包括社群教育、老年教育等於一體的多功能定位,還創造性地探索了一鎮一校、總校與社群校區整合的辦學管理執行機制,資源組合得到了最佳化,辦學實力得到了增強,常規管理得到了規範,成為農村城市化、農業現代化、農民市民化程序中極其重要的智力支撐。

  其四,部門和行業辦學機構加大了社會化、規範化的推進力度。農廣校、工技校、職工培訓學校、建設培訓中心等部門和行業辦學打破了部門、行業所有的侷限,發揮了各自的資源、專業等優勢,面向社會,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為我區的職工崗位培訓、職業技能儲備培訓和農業服務體系人員繼續教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也為現代企業教育制度的構建開創了新的局面。同時,由於主動參與了社會化培訓市場競爭,學員意識、質量意識、品牌意識進一步提升,規範管理進一步加強。

  其五,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健康發展。根據“積極鼓勵、大力支援、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16字方針,加大了對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支援和管理力度,包括:開展了以“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推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為主題的風采展示和法制宣傳週等系列活動;組織了校院長和檔案管理員的崗位培訓,建立和完善了辦學水平分等定級評估及其社會公示的長效管理機制。與此同時,還會同民政、物價、稅務等有關部門,開展了規範登記、常規檢查、整改驗收、執法檢查等工作,使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管理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軌道,從而有效地遏止了以中小學生為物件的文化補課等違規現象,有效地遏制了無序競爭,

  淨化了辦學氛圍。目前,全區這類學校已達到45所,其中A級學校8所,也湧現了一批先進的典型。如:去年我們接受了市教育評估院對A級學校抽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並被市教委作為樣板在全市推廣。去年培訓約3.5萬多人次,佔全區成人教育事業總量的12.3%以上,涉及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專業技術教育及社會生活類教育等。

  2、學習型社群建設呈現了整體攀升的良好態勢。

  社群教育蓬勃開展。根據市委、市府提出的建設學習型城市的總體目標和部署,結合我區的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各鎮成人學校都加掛了社群學校牌子,建立了由鎮黨委、政府領導掛帥的社群學校校務委員會,落實了社群教育的功能和任務。同時,積極扶植了村(居委)的社群教育點,積極培育了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班組和學習型家庭,從而初步形成了以各種學習型組織為基礎和載體的終身學習網路,不斷滿足了廣大居民多樣化的學習要求。

  在大力推進學習型社群建設中,順利完成了我區的市政府老年教育實事專案,實現了興辦一所區老年大學和完善南橋、奉城、莊行三所鎮老年學校的目標,使老年人學習環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並形成了區老年大學為龍頭、鎮老年學校、各村(居委)老年分校三級老年教育網路,使全區的老年教育覆蓋率和老年人參與率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區老年教育實事工程的實施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教委、市老齡委等部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