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師教學心得-請字的效應

高一教師教學心得-請字的效應

  這學期我擔任高一兩個班的數學課。上課才不到一個月,學生對我還不夠了解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上午第四節是數學課,我提前等在教室外。那天第三節是化學課,因有許多學生沒交作業,化學老師正在生氣,沒聽到下課鈴聲。學生儘管聽見了,也不敢吭聲。直到上課鈴響,化學老師聽到了,又講了幾分鐘才下課。

  學生蜂擁而出,突然看到了我,馬上停下來退回教室。我趕緊走進教室說:“休息5分鐘,把握時間,但不要影響到別班上課。”

  開始講課了,有3名學生推開教室門喊:“報告”,我隨口說了一句“請進”就繼續講課。講了一段後,發現學生還站在門口,我以為他們沒聽清楚,又說:“進來呀!”只見一名學生向前跨了半步,發現另兩位都沒動,又把腳縮了回去。這下倒把我給弄糊塗了,彎下身請教坐在講臺邊上的一名學生:“他們為什麼不進來?”學生忍著笑解釋說:“化學老師剛發了一頓脾氣,您又說個‘請進’,他們以為您是在譏諷他們,所以不敢進來。”全班學生都笑了起來,我趕緊說:“那我就不‘請’了,你們自己進來吧!”3名學生終於放心地回到了座位上。

  從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儘量按照“請”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比如數學問題答錯了,我先表揚他不怕錯的精神,再對他說:“下次還請你來回答問題,老師相信你能成功。”這樣,老師為他創造成功的條件,相信他“下次”總會有進步。

  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不應該只是打勾或打叉,同時還要註明問題出在哪裡,“請”他注意這些問題。比如有的學生做作業審題不求細、只求快,粗枝大葉,馬虎草率,結果對題意似懂非懂,解題時思路不清,走了彎路,甚至答非所問。我在他的作業上寫道:“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請注意審題。”“請注意挖掘隱含條件,衝出題目設定的陷阱。” 當學生看到批語後備感親切,經過重新認真地審題之後,迅速找到正確的解法。

  一個“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對學生也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因此,我們做老師的就要做個有心人,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朝著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標努力,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最近訪問